机会。
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孙伯涛早就做好了准备,其实,早在美军大规模进驻的时代,他就已经开始涉足建筑业——为美军修建基地。
只不过,那时候,他们做的业务非常有限。
曼谷像一口烧得半沸的水,浑浊的热气里裹着汽油味、汗酸味和隐约的硝烟味。
这种硝烟味是从什么地方传来的?
是从东部边境传来的——今年元旦开始,赤腊就开始对朗诺政权进行最后的总攻。
在短短几个月里,朗诺政权兵败如山倒,虽然“联合力量”军事演习让赤腊的攻势稍微停滞了一些,但是也就是稍微而已,两个月前,他们又一次发起了进攻。
仅仅只用了不到一个月,他们就占领了金边,并且将金边等城市的居民全部迁出了城市。
虽然现在其西部边境仍然有不少区域被前政府军控制,且他们受到暹罗的支持,但是他们能撑多长时间,谁都说不清楚。
战争的硝烟自然弥漫到了暹罗,作为冷战对抗的最前沿,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曼谷东北,东约盟军司令部所在的区域,宽敞高大的勇士越野车扬起的尘土混着柴油味,在街道上弥漫着。
和很多人一样,孙伯涛在路口检查站前五十米下了车——这是为了避免炸弹袭击,越战的经验并不仅仅只有美军吸取了。他攥着公文包的手指微微泛白,挺括的米白色西装裤膝盖处已洇出浅淡的汗痕,却依旧保持着肩背挺直的姿态,在穿过街口的哨卡时,抱着 AR15步枪的哨兵检查了一下他的护照,随后又检查了公文包,在确定完全后,才予以放行。
SEA司令部设在一座三十年代建成的红顶洋楼里,带刺的铁丝网把整片建筑群圈成独立王国,岗哨里站着戒备森严的卫兵。
孙伯涛递上护照和名片时,守卫接过证件检查的间隙,他听见身后传来士兵用国语呵斥当地小贩的声音,虽然检查严密,但总有一些商贩靠近这一区域。
通过检查后,孙伯涛就进入了司令部大院,进入了那栋欧式的红砖洋楼。
三楼后勤办公室的空调冷气让孙伯涛紧绷的神经稍缓,墙上的军用地图钉满了红色图钉,咖啡渍在角落晕成模糊的褐色。
负责后勤的霍长英少校正对着一堆工程图纸皱眉,听见脚步声抬头时,蓝灰色的眼睛里还带着没褪尽的疲惫——那是被没完没了的物资清单和前方急报磨出来的倦怠。
“孙先生?”
少校的发音带着典型的北方噪音,指尖在桌面上敲出轻响,说道:
“本土来的建筑商?”
孙伯涛拉开椅子坐下,公文包放在膝头的动作一丝不苟:
“少校,冒昧打扰。虽然我是SEA人,但是多年来一直曼谷做生意,我们公司的东亚建筑公司,也是曼谷一家老牌的建筑公司。”
他从包里抽出几份文件推过去,然后介绍道:
“我们在东南亚做过七个美军基地配套工程,从暹罗到越南,我们都有参与那些工程,在修建军事基地上,我们是非常有经验的。”
霍长英的手指漫不经心地划过文件上的竣工照片,嘴角牵起一丝几不可查的弧度:
“我们并不是美军,我们对营地的要求,可比美军高多了,美军只是越南的过客,他们对营地的要求,只是够用就行,而我们是要在这里的常驻的,不仅要修建营地,还需要修建眷村……”
他忽然前倾身体,军靴在地板上蹭出刺耳的声响,说道:
“而且长安的拨款卡得紧,你们的报价……”
“报价可以谈的。”
孙伯涛打断他的话,用平稳的声音说道:
“但东亚能保证的是——我们会以最低的报价,建筑最坚固的营房。”
他从内侧口袋掏出一张折迭的图纸,然后他指出这张图纸说道:
“这是我们给美军在越南修建的营房,虽然是普通的营房,但是却承受了游击队迫击炮的炮击……”
窗外的蝉鸣突然变得尖锐,混着远处隐约的直升机轰鸣,把办公室里的沉默拉得格外长。
霍长英盯着图纸上的营房,忽然从抽屉里摸出个打火机,“咔嗒”一声燃起的火苗在他瞳孔里跳动了两下,点着香烟后,他狠狠的抽了两口。
烟头的火光在霍长英指间明明灭灭,烟雾顺着空调出风口盘旋上升。
孙伯涛看着对方将半截香烟按在满是烟蒂的金属烟灰缸里。
“承受了迫击炮轰击?”
少校嗤笑一声,指尖戳在地图上圈出的区域,说道:
“那只是82毫米迫击炮,你知道上周赤腊在使用了什么吗?是120毫米迫击炮,他们的炮弹像雨点一样炸穿了朗诺军队的防线,如果他们使用这样的迫击炮炮击我们的营地,会发生什么情况?”
面对少校的反问,孙伯涛直接了当的回答道:
‘长官,我相信那一幕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赤腊或许可以占领金边,但是他们永远都不敢越过边境,更不可能威胁到我们的营地。”
在说话时,他看着少校认真的说道:
“而且,我相信少校您和我们的军队,也绝对不会让这一切发生,这不正是我们进驻这里的原因吗?
当然,我们并不会忽视安全的的问题”
接着,他又从公文包底层抽出一卷蓝色工程蓝图。图纸展开时发出清脆的哗啦声,在空调冷气里抖落几缕折迭的褶皱:
“长官请看,我们的梁柱间距比美军标准缩短三十公分,每平米配筋量相应增加了一些。”
他用钢笔尖点着结构图上的加粗线条,说道:
“这是我们根据军方营地建造规范,制定的建筑方案,是绝对符合军方标准的。”
对于军营建筑,军方自然有相应的规范。所有的承包商只需要按照规范去建造建筑也就可以了。
只不过有时候建筑商为了争取军方的订单会提供一些额外的设计,比如进一步强化它的结构,对此军方并不反对。
毕竟安全第一嘛。
霍长英的视线在图纸上停留了足有半分钟,忽然抬眼时,眼睛里多了些审视的锐利:
“改良方案意味着更高的成本。你刚才说报价可以谈,能谈到什么程度?”
“比军方的预算低百分之十五。”
孙伯涛的回答干脆利落,手指在膝盖上轻轻叩击,说道:
“当然,长官您不需要担心我们会偷工减料,首先,我们公司有外劳雇佣权,我们可以直接从日本雇佣外劳,我们只需要支付相当本地劳工一半的薪水,就可以雇佣到素质足够优良的建筑工人,当然了,使用孟加拉劳工更便宜,但是那些劳工……”
轻蔑的笑了一下,然后孙伯涛说道:
“他们并不适合建造这样的工程,他们习惯偷懒耍滑,所以,我更倾向于雇佣日本劳工,他们更认真,能够百分之百的按照工程师的要求施工,在质量上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
听着孙伯涛的介绍,霍长英倒不觉得的奇怪,在南洋自由贸易圈,人们更喜欢日本外劳,不论站在什么角度来说,那些日本外劳不仅干活认真,而且服从管教,不像某些国家的外劳那样,总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
也正因如此,在日本很多日本男人高中一毕业就会到国外务工,毕竟相比于毕业后就可能是一个大学。到南洋做外劳收入都是可以预料的。
虽然这些外劳需要从事最辛苦,最肮脏的工作,但是他们的收入高啊,只需要辛苦个10年8年的就可以回到日本过上好日子。
不过没有人知道,事实上,这本身就是对日本的一种压制——通过输入外劳的方式,让日本变成一个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
而外劳的收入甚至会影响到日本人的思想。就像对于墨西哥人来说,他们更渴望去美国做劳工,而不是读大学一样。
因为做劳工的收入是可以预期的,但是读大学却很有可能会失业。当到海外做劳工成为日本社会的一种普遍共识之后,日本也就在无形之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的贫困化甚至可能是注定的。
毕竟这种收割并不仅仅只是廉价劳动力的收割,更多的是对一种社会观念的影响。
只不过现在没有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日本人觉得到海外做劳工可以挣到更多的钱。
而哪怕是在暹罗,大家都觉得日本劳工是廉价且高效的。
点了点头,霍长英手指轻击桌边,他思索了一会,然后说道:
“你应该知道,这些营房的建造工程,都是需要投标的。”
“我知道,少校,我这次来拜见您,主要还是想要向您表明东亚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少校,东亚不仅有一流的营建技术和建筑工人,而且,请您相信我们甚至可以在战火下修建营地,保证可以让我们的军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住进舒适的营房中。”
听到他强调着在炮火下修建营地的时候,霍长英大有兴致的看着对方,问道:
“为什么你会觉得需要在炮火下修建营地?”
“红色真腊!”
孙博涛直截了当的说道。
“长官,我们都非常清楚他们已经占领金边,在不久之后整个国家都会他们所占领,等到那时会有很多难民越过边境来到这里,我想……也许在边境上会发生一些冲突。”
话音稍微顿了顿,孙博涛继续解释道:
“在这种情况下军队势必会驻扎在边境地区。即便是在边境地区,他们同样也需要设施良好的营地,这有益于战士们的身心和身体健康。
所以,在极端情况下,东亚是可以在战火下修建营地的。”
孙博涛是在危言耸听吗?
霍长英非常清楚这并不是在危言耸听,事实上现在在东约盟军司令部内,每天都在关注着真腊的战事进展。
虽然在当地还有一些前政府军在抵抗,但是,所有人都相信他们的失败,也就是未来几个月内的事情,甚至他们会失败的更快。
尽管如此,东约盟军司令部并没有做出干涉的决定,因为——那是内部事务。
其实从一开始,对于朗诺政权,长安就非常不感冒。毕竟那不过就是美国扶持的一个代言人而已,而且,那家伙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甚至允许某些大国利用真腊的港口,向南越游击队提供援助。
为什么朗诺会同意?
因为他这么干是可以换到美元的!
所以对于如此短视的家伙,长安又怎么可能会感兴趣呢?
虽然现在长安没有介入真腊的想法,但是并不意味着不关心那里的局势进展,尤其是在暹罗。
东约盟军司令部已经向边境地区派遣了超过5万军队。
毕竟,那边的局势正在不断的恶化着。他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燃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