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楼,大堂。


        

主子们皆去贡院,剩下的书童和斯们可就闹了起来。


        

边疍的书童挂着一对黑眼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诉,颇有相声的口才。


        

花沅最凑闹,自然也在听书童讲前夜遇上的鬼压一事。


        

可刚开始还行,越到后面她越是后脊梁发凉,心里慌慌的。


        

想走,又舍不得走,于是,又听了几耳朵。


        

骤然,漫狂风,平地而起,犹如恶鬼闹事。


        

吓得花沅再也不敢听下去。


        

蹬着腿,咚咚哓回到字一号房。


        

贡院里全都是夙愿未完的厉鬼,每次都来继续参加秋闱,实在是太可怕了……


        

对了!


        

昨阁臣大饶确却有点儿邪,他素来体弱,可也不至于被她一口气吹得都滚下塌。


        

难不成……那不是迷眼,是鬼上,在争抢?


        

怎么看都透着不寻常!


        

是不是因为五毒出生的缘故,比较吸引那些脏东西。


        

于是,跟着边疍的那只冤魂上了楼,找到了阁臣大人?


        

一定是这样!


        

花沅细思极恐。


        

赶紧翻出保平安的朱砂对坠,系在幔上。


        

又准备了艾叶,烧出烟,熏屋里。


        

就连大蒜也都当成绿植,摆上了博古架……


        

忙完这些,她算着冀漾在号房应是遇上狂风暴雨。


        

于是,她踏进厨房,将老姜切成细丝,加入红枣、枸杞,黑糖,熬成浓浓的姜汤。


        

寻思着,这几变的厉害,遂又用蜂蜜、柠檬、川贝、老陈皮、杭白菊等药材,熬成柠檬膏茶。


        

有缓咳润喉、清解毒诸多的功效,待阁臣大人回来,刚好喝。


        

第二场考完后,首场的答卷皆已是誊写完毕,由对读官对读后,再交给总考官。


        

外帘虽有藩臬诸公坐镇,但他们却不可至内帘一步,否则负责内外监临的两位御史,便会上书弹劾。


        

遂主考官刘敷,才是内帘官中一语而决之人。


        

公堂后,衡鉴堂。


        

刘敷散发着官威震慑着一干同考官、阅卷官。


        

“今尔等阅卷之时,万万不可忘帘年处低矮号房的辛苦,所有的答卷皆是读书人寒窗十年所作,尔等行事切切要思量清楚。


        

若是有什么差池,且不本官,就连礼部磨勘这一关也过不了。”


        

同考官,阅卷官皆是一并称是,拱手退下后,各自领了试卷回房。


        

自答卷发至本房后,尚书一经阅卷的几个教谕阅得一直很慢,不敢出了丝毫差池。


        

为不入流的杂职官,无论出现何种纰漏,都很容易在官途上,再无翻之力。


        

眼下几人阅到冀漾的朱卷后,开始商讨,唇枪舌剑良久,却依旧不敢下定论,心中隐含着不肯定。


        

“此文足可见此子才思敏捷,惟公丰仪山立,襟度渊澄,敬慎不懈,接人恭逊,咱们写一个高荐?”


        

“咳唾成珠,不蔓不枝,可为程文矣。老夫治书经五十余载,眼光不会有错,写一个高荐,给丙房官看吧!”


        

“列为佳作,万一罢卷回来,咱们定然就又打脸了。”


        

“不提这些,便先拿给房官阅阅再吧!”


        

几个教谕探讨一番,不从中舒了一口气,在文章一旁,写下高荐二字。


        

“高荐”二字,不仅仅是中举,还有名列前茅之意。


        

但这只能代表阅卷官的意思,至于最终是否能高荐,他们话不作数,而是要看房官和正副主考,一干的论断。


        

当下,房官拿了冀漾的朱卷给丙房官看。


        

乡试中的房官,一般由进士出的官吏充任。


        

“进士”那可是在各种试,厮杀过的胜利者,普通的文章,还真入不了眼。


        

教谕瞅着这丙房官始终面无表的阅卷,不心生忐忑。


        

这次有不少的答卷,皆被淋了雨,毁了卷面,虽文章写得也不错,但还是难入得这房官之眼。


        

今他这个教谕不知挨了多少骂了。


        

半响后,房官丙赫从答卷上移开视线。


        

丙赫乃是十干丙队的一员,礼部左侍郎邢筄的心腹。


        

倒不是为了给冀漾走后门,而是特别从燕京派遣过来盯着整个秋闱的。


        

实力这东西玄黓从来不缺,只不过命中多人。


        

丙赫抬头瞧了一眼对方,眸色带着暗卫特属的冷清,淡淡道“这份儿是你荐得?”


        

“是……”教谕弱弱的答道。


        

丙赫沉思良久,道“四书文优,五经文佳,盘空硬语,文章典实,不事华藻,文章前后浑然一体。


        

能写出这般文章的读书人,为人处世也自会平粹简重,宽厚有容的。”


        

话落,丙赫在答卷上画了个圈,在一旁写道:行文遒劲有力,词气温徐,璧坐玑驰,咳唾成珠,可列经魁。


        

他敢断定,这份答卷出自玄黓之手。


        

绝无个人感在里面,下就无人能及得上主子的学问。


        

陡然,教谕吓了一跳,这丙赫的评价,可比他们教谕还高了一等。从高荐直接到经魁。


        

经魁可是乡试的前五名!


        

丙赫对一旁的书吏,道“将此卷送至副主考那儿。”


        

转眼间,冀漾的答卷便到了副主考房内。


        

副主考本要阅各房答卷,不可能刚到便看的,但做一行一校


        

副主考一听,那素来挑剔的丙赫都可列经魁,心中不血沸腾。


        

当下,迫不及待的拿起冀漾的文章,先瞄了一眼批语,笑道“会不会言过其实?”


        

含笑的摇头,细细读来。


        

在乡试中副主考,可替主考筛选罢落若干的批卷,权柄甚重。


        

其中便有不少答卷,皆是房官、阅卷官一致认可的佳卷,或是可列为经魁的上佳之品。但到了副主考手中,若是不看好,一样可以罢落,但要写上其由。


        

副主考将冀漾的答卷通篇读完后,心中感触颇深,不陷入沉思郑


        

他缓了缓神,提笔入墨写上:实理实事,深入浅出,字字皆经,璧坐玑驰,冠绝一房。


        

写完批语后,副主考对一名书吏,道“将此卷速拿给刘大人……罢了,还是本官亲自送去。”


        

此答卷独领风,他亲自递上去,也能沾上点光不是?


        

如此绝佳扬名之机,可万万不能错过。


        

他惜才才的美名,也定会流传成为一代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