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忠被带走了,他没有求饶,因为他确实做了错事。


        

王康的一番话,让他们羞愧。


        

是了,草原胡人算是野蛮的了,他们在中原国家的声名相当不好。


        

曾经是烧杀抢掠,无恶不做。


        

然而这次来的草原骑兵却是给了他们极大的改观,跟传言中根本不同。


        

人家都能做到,而他们却做不到,也是活该!


        

“这家死的男主人要给抚恤金,女人老人,好好安置。”


        

“是!”


        

“走吧,再去别处看看。”


        

王康面无表情的离开了。


        

这是一次偶然事件,但也是一次共性事件。


        

像高忠这般,绝对不是一个人,而这种情况,也要及时扼杀!


        

不说他本身就讨厌这种行为,而且现在还是特殊时期,关系着他的重大计划,必须要以儆效尤……


        

拿下长宁,大军进城,这本来是极好的事情,全军上下都欢喜不已,然而就这时,一盆冷水浇了下来。


        

隶属边境守军所部,五千人将高忠,因犯军纪被斩,很快通传全军,并且军正姜承化也在各军各部安排督军监察,严查相关犯军法行为!


        

一场军纪肃正,在全军展开!


        

这也让不少有其他心思的人,打消了念头……


        

尤其是扰民,侵民,抢民行为,更是绝对禁止!


        

当然,军纪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遇到有反抗民众,也可自行处置,有权直接杀死。


        

尊重不是惯养。


        

不过反抗的民众极少,他们都万念俱灰了。


        

在王康的安排下,针对恒王项泰的负面传扬开始了。


        

其实只是有些夸大而已,毕竟他确实是弃城了。


        

于是,很多消息开始流传开。


        

说是恒王根本就不是他平日表现出来的那样,那只是伪装,实际上他从来没把普通民众看在眼里。


        

战前临时招募的新兵不过是炮灰,只是给他们逃撤充当掩护的。


        

他在临走时,更是带走了王宫积累财物,还有很多上层氏族,也随同他离开。


        

出逃被抓获,他还以长宁城为条件,换来了自己存活的机会……


        

一桩桩,一件件。


        

使得贤明圣德的恒王,同其他那些不管民众死活的诸侯王成了一丘之貉!


        

民众失望了!


        

他们处在战乱敌控之下,可想是如何的心情?


        

恒王代表的是楚国,对恒王失望,便是对楚国失望!


        

这时王康又引导舆论,开始宣扬楚国如何如何。


        

比如至上而下的压迫和欺诈,赋税粮税沉重,民不聊生。


        

这可不是夸大,而是楚国的国情就是如此!


        

战争给人们带来不好的情绪,又是在这种引导渲然之下,他们对楚国没有一丝好感,更没有归属感。


        

分封体制之下,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楚国这个概念太大了,所以对楚国归属感很少,只是对所在诸侯国强烈一些。


        

如今所在诸侯国也没了。


        

那就都没了!


        

这时,就需要一个好的例子来对比衬托,这时王康的军队出现了……


        

敌军进城,他们极其慌张,惶惶不可终日,他们知道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


        

轻则烧杀抢掠,重则直接屠城。


        

这是战争中时有发生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然而,让他们意外的发生了。


        

他们预想中的并没有发生,别说烧杀抢掠,甚至连打扰都没有。


        

是的,这些士兵们都不进他们的家门,一粒米,一碗水,一针一线,都没有拿过,给了他们极大的尊重。


        

这些士兵驻扎街口,张贴告示,告诉他们不要害怕,不要紧张,只要你们不找麻烦,那麻烦也不会找到你们。


        

有人安耐不住,上街了。


        

他们见到了这些士兵,然而他们很友好的冲着他们微笑,示意他们不要害怕,没人会伤害你们……


        

军民关系就这样改变了。


        

他们发现这些敌军并不是说说而已,根本就是这样做的。


        

他们正常的生活没有被打扰,他们也知道了更多。


        

原来这都是来源于敌军统帅,是他的约束,是他的命令。


        

敌军一个五千人将侵犯了一个良家妇女,直接被斩,这给人极大的触动。


        

三不原则,传开了。


        

这让人们有种不可思议之感,在这世上竟然有这样的仁义之师?


        

对于饱受压迫的楚民,这简直就是无法想象的事情,然而真的发生了。


        

这种优待,竟然是来自敌军。


        

而这支敌军还做了一件让他们大快人心的事情。


        

就是那些贵族享受到了不同的待遇。


        

这个世上贫富差距永远存在,财富永远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只不过在楚国,这种差距更大一些,更极端一些。


        

用王康的话说,抢这些平民有什么用,他们都是穷光蛋,米缸里都没有三升米。


        

有这些贵族足够了。


        

这些种种,更是衬托出了楚国的问题,人们的心态转变了,他们认可了这支侵犯的军队,甚至有人还想着,他们怎么不早点来?


        

如果是在他们的统治下,那民众们生活的可能会更好!


        

最简单的就是普通百姓。


        

无论是哪个国家,他们的需求都很简单。


        

不受压迫,有安定的生活,这就足够了!


        

显然,这支仁义之师能给他们!


        

于是敌对情绪转换成了认可,又转换成了支持!


        

恰好,王康也喊出了口号,他们发动的不是侵略战争,他们的目的,是推翻楚国这个畸形的国家,是要救所有处于水生火热的楚民!


        

这个大义凛然的口号,给了楚民们极大的振奋。


        

他们要更好的生活。


        

人们的思想转变了!


        

这些种种由长宁城开始向外幅散,并且开始发挥作用。


        

有的小城有的小镇还有很多地方,王康的军队都没有踏入,而这些地方竟然自发的放弃了反抗,民众们更是没有抵抗的心思,还很欢迎到来!


        

长宁周边,乃至整个恒国,就这样兵不血刃的被拿下了。


        

随之这支仁义之师的统帅王康,声名雀起,在恒国范围内的楚民心中,有了地位!


        

在各种舆论的传扬之下,这位统帅仁义爱民,甚至成为某些人的精神领袖,还得到了拥戴。


        

这期间,有一句话普遍的传开,迎战王,不纳粮……


        

PS: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