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晴雪。


        

王康并不认识这个人,但在很早之前就听过她的名字。


        

贵族候中有四美,妖艳娇霜,出自四大家族,各有特点,各有千秋,声名极大!


        

张纤纤就在其中,是为妖女。


        

而方晴雪也是之一,霜就是她的代号。


        

冷若冰霜,从不见其笑脸,让人望而却步……


        

王康也没想到,原来方胤所说的小女竟然是她。


        

“大概你也略微知道些小女的性格。”


        

方胤开口道:“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更担忧一些,现今局势紊乱,安风城所处位置,正有越国,侧有淮阴……”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王康沉声道:“我既为城守,自有守土之责,至于贵千金,互相照看吧,说实话,对于局势,我并不看好。”


        

“内忧外患,大敌当前……在这个时候无谓的内耗,是最愚蠢的行为,应当是团结一致,抵御外敌!”


        

听了王康此语,缚云候方胤也是微微动容,他看着王康道:“你我虽未相识,但你的所作所为,我都有关注,”


        

“我心知你不是外界传言那般,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您缪赞了。”


        

王康也是沉声道:“如您这般深明大义的贵族,在当今赵国,才更值得敬佩。”


        

“大家不保,小家何以存,可有的人,就是看不透!”


        

方胤说着就已经站起,开口道:“那我便祝你马到功成,陛下将此重任交付于你,对你而言,也是一次机会,把握住!”


        

王康听懂了其中的言外之意,点头应下。


        

“你只是作为前锋,新兵招募已经进行,若真起战事,必将迅速驰援,不过在这之前,你必须得要撑住!”


        

“自当尽力!”


        

“那我便告辞了,小女就多拜托你了。”


        

两人互相道别,方胤才是离开,他此番前来,也让自己知道了风安城的复杂。


        

如此也能让自己有些准备。


        

算了,现在想这些也没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春宵一刻值千金,这才是当下该做的事情。


        

回到屋中,李清曼已经在等着他,这一夜,注定是美好的一夜。


        

李清曼的极尽配合,又解锁了不少新的姿势。


        

自然是爽歪歪……


        

第二日,清早。


        

天还未亮,王康便已经起身,随行很简单,只是一辆马车。


        

赶车的是周青。


        

车厢里是他和李清曼,还多了一个谢婉莹……


        

外看如此,但还同他进京那般,有着暗卫护在周边……


        

就这样,在晨幕中,王康没有惊扰任何人,悄然出发……


        

风安城,位于北疆行省,赵国的西北方向,距离京都,昼夜不停的赶路,也需要七日时间。


        

算上路途耽搁,恐怕需要十几日的时间,这也是他第一次,赶这么久的路途……


        

按照赵皇的说法,任命文书已经下达至安风城,他只需前去赴任即可。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风安城因为特殊的地域,一直处在朝廷的控制之下,政令还算通达。


        

想必赵皇也清楚,北疆行省总督义倾侯刘章肯定是靠不住。


        

在他继位之后,借着当时战败,迅速调配,将地方把持……


        

但也因此,守卫并不严密,守军也并不多。


        

由方家把持的军队有五万之数,吴家把持,同样如此……


        

总共十万兵卒,在真正的战事到来,根本就不够看……


        

其实本不该这么少,分散各城,王康猜想这是赵皇在防备着刘章。


        

不过他真的会反叛自立吗?


        

王康也不得而知。


        

如果真的发生,那赵国会直接四分五裂,jinru战乱之中……


        

也就在王康离开京都时,赵皇也在第一时间知道了消息。


        

听了宇文奈禀报之后,姜承离讶然的问道:“他真的只是孤身赴任?没带一兵一卒?”


        

“对。”


        

“那新奉城呢,有什么动静,没有出兵的迹象吗?”


        

“没有,”


        

姜承离开口道:“朕已经跟他说明,赴任时可带富阳家族私兵,可他还是如此!”


        

“朕欲逼出他的底牌,可他根本不露!”


        

“好,真是好,朕果然是没有看错人!”


        

姜承离说着话锋一转又是问道:“新奉城那边可安插进人手,当初他以五百胜韩瑜五千,可曾查明?”


        

“还没有。”


        

宇文奈沉声道:“新奉城现今在王鼎昌的主持下,如是铁桶一块,很难打探到这些隐秘。”


        

“儿子建城,父亲守城,”


        

姜承离开口道:“这一对父子,可不是简单的角色,不过现今朕最需要的,也是这样的人!”


        

“尤其是王康,只要他有能力,朕扶持他为第二个定国公又如何?”


        

“不过,在这之前,可是要把安风城的城守做好……”


        

虽然王康已经离京,但关于他的议论,依旧不减,反而越来越高。


        

只因赵皇已经开始全力推行教战守策,这篇出自王康早前跟董乾的一场文比策论,历时已久,途径波折……


        

终于正式公布,成为国策!


        

也借此,王康的声名再度翻起!


        

战争必不可避免,建议早做准备,以免发生不测之患……


        

建议全民备战!


        

一经公布,瞬时引起一片热议。


        

因为文中所提出的观点论述,完全符合现今赵国情势,具有相当的超前性!


        

要知道做这篇策论还是在数月前。


        

难道在那时,王康就已经预料到今日之局了吗?


        

新兵的招募,如火如荼,已经开始整装训练,为即将到来的战事做着准备。


        

兵源主要来自未央行省,先期采用自愿形式。


        

军费来源于被王康坑害的老牌贵族,还有那些在省考中,被查抄的官宦之家。


        

工部冶造局,兵部铸造司,昼夜不停的打造兵器。


        

并且还有部分,从富阳伯爵府购买,新式武器装备……


        

由省考选拔出的七百多名进士,已经陆续走上岗位,为朝廷,为官场输送了新的血液……


        

但很多有心人则发现,赵国现今的种种变化,竟然都有王康的影响在其中。


        

真可谓是一人影响一国!


        

整个赵国在这番连动之下,哪怕是普通民众,都感觉到了日益紧张的气氛……


        

也在此之际,赵皇姜承离颁布圣旨,国号由建安,改为元武!


        

也代表着平静三年的赵国,将要jinru战争时期,并且已经做好了准备……


        

【作者题外话】:第一更(之前的线都连上了,包括伏笔,即将jinru新的好高潮,包括伏笔,感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