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当然知道这位翰林学士,就是在有意激他,但他还是认了,


        

正如方孝廉所讲,他并不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但心中确实憋着一口气,谁都不是圣人,


        

这是人之常情!


        

这个方孝廉,他知道科考的弊端,也明白赵皇的意图,但可能也是没有方向……


        

这跟水平无关,而是时代所造成的局限性,


        

毕竟科举制度,是延习已久所成型的,想要立即转变,也不现实,但现在的情况是,秋闱在即,时间紧迫……


        

既然如此,那我便让给你们说道说道,


        

一众人惊愕的看着王康,在此翰林院学士,参知政事,礼部主官,王康是品级最低的,但此刻,却成了中心!


        

宴立群摇了摇头,他此刻终于明白陛下为什么会让王康,来参与这么重要的事了……


        

因为也只有他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曹尚正纵然是万般不愿,也没有丝毫办法,两位大人都已经发话,他又算什么,


        

黄裕老脸更是拉到了底……


        

见得王康如此,方孝廉眼中闪过一抹赞赏,而后问道:“其实你刚才说的,也基本差不多,”


        

“但还有几个细节想问你,”


        

“您说,”


        

“若按你的说法,应该将考试内容,定到哪些范围?”


        

“先前我已经讲过,”


        

王康开口道:“读书不应该是读死书,科举选拔,更应该如此!”


        

“再我看来,应该直接取消诗赋,贴经,墨义,”


        

这一开口,就是一众哗然,自来科举诗赋,贴经,墨义,就占有很大比重,王康竟然是要直接取消!


        

有一人开口,“这是不是有些……”


        

方孝廉沉声道:“继续说,”


        

这也把那些欲要反驳的人口堵住,


        

王康接着道:“取消这些,专以,经义、论,策,取士!”


        

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短篇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做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


        

经书就是四书五经的通称,


        

论,策自不用说,是根据当下时政,提计写策,


        

如之前王康写的那篇教战守策,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经致用!”


        

王康解释道:“选取其中实用的东西,有针对性的考取!”


        

他的话说完,暂时无人说话,显然都陷入了思考中,


        

其中道理,王康已经言明,就在于自己分辨了,


        

“你说的这些,勉强占的住脚,”


        

这时黄裕冷声道:“但仅是这些,作为省考是不是太简单了,”


        

他说的这个也是正常,省试是最艰难的一关,


        

原来的难度在于贴经,这需要通篇背书,难度极大,


        

现在王康直接取消几项,项目减少,明面上看起来,是简单了,


        

“黄大人所言我也明白,认为如此是简单了,”


        

王康开口道:“其实不然,先前科举的比重是在于记,而我所侧重的是在于理解,”


        

“首先说明,我从来都不认为四书五经,各家经义,这些是糟粕,也没有偏见,”


        

“我所强调的是读书,不是读死书!”


        

这是王康第二次提到这句,再一次的发人生省,


        

“死记硬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关键在于对其的理解,明白其中的道理!”


        

“说的好!”


        

听到此,纪宁赞赏的开口,“谁说你是败家子,大字不识的,我看比很多读书人,都有见的,”


        

这话让先前嘲讽王康的那人,顿时尴尬不已,


        

王康接着道:“整天摇头晃脑,之乎者也,摇了半天,是记下了,但却不知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怎么用,这就是白废!”


        

这话虽然粗糙,但理并不糙,


        

“纵然如你说这般,那还是简单了一些!”


        

又有一名侍读学士冷声道:“省试是二级试,百里挑一,一定要严格甄选,你以为是儿戏吗?”


        

方孝廉也是点头赞同,事实确实是如此!


        

“当然不是这样,”


        

王康又是道:“在这基础上,还要加入一些科目,明法,明字,明算,”


        

“明法,明字,明算?”


        

“这不是胡闹吗?”


        

“对啊,科举如此镇重加这些干什么?”


        

明法即是法律,


        

明字即是文字,


        

明算即是算术,


        

这些在之前科举中,是根本就没有的项目,也难怪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反应了,


        

“明字,可以理解,可明法和明算是怎么回事?”


        

“明算和官员任职毫不相干,这才是真正的画蛇添足,”


        

“对!”


        

就连纪宁也有些疑惑,几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王康身上,


        

王康目光投向了另外一个侍读学士,“郝大人觉得明法不重要吗?”


        

郝成冷哼一声,“至少在科举中,不重要!”


        

“哈哈!”


        

王康突然大笑,


        

“你笑什么?”


        

“有您这种学士,我才明白为什么陛下为什么要急着科举改革了,”


        

“你……”


        

这句明显的嘲讽之语,让郝成顿时怒道:“我看你是根本胡拼乱凑,你说我们所定的没有实际意义,那么你呢?”


        

“王康,注意言辞,”宴立群不悦的指正,


        

这小子说的说的就是冒出来几句,可真是个刺头,


        

他一个小小的主客司郎中,就没点敬畏之心吗?


        

“为官不懂法,还叫官吗?”


        

王康讶然道:“这难道不可笑吗?”


        

“你们口口声声说我藐视朝庭法度,可你们自己都不重视,”


        

“王康,”宴立群又瞪了他一眼,


        

“知道了,”


        

王康又是道:“礼法是朝廷治国的核心,也是根基,科考是选拔官员,自然也应该具备这种素质!”


        

“哪怕不需要全部了解,但至少不能是法盲吧,各位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黄裕冷眼问道:“这个暂且不谈,那么明算呢,这又有什么用?”


        

“在我看来,明算更是重中之重!”


        

王康沉声道:“这不止是在科举上,而是在经后,都应该引起重视!”


        

“因为明算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更关键的是,它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这一点对于人来讲很重要,”


        

说着他摊了摊手道:“当然我说的这些你们可能不懂,也理解不了,但他确实是极大,”


        

“总之我的主要目的,是能够选拔出综合性的人才,这才是我们需要官员……”


        

王康说完,便是环顾众人,这时方孝廉与纪宁对视了一眼,而后像是做了什么决定……


        

【作者题外话】:第一更,(本书是纯粹架空的,各位也明白,我本人水平有限,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大家也别挑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