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听到曹尚正质问,宴立群就生起一股不好的预感,而现在更是心里猛然一跳,


        

这个小子,又要胡说八道了……


        

黄裕吹胡瞪眼怒喝道:“出去,给我滚出去!”


        

“商讨科举事宜,是朝中大事,理应严谨,参与之人,更是要具备文学素养,但却让此子混迹,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对,宴大人,若不将此子驱逐,田某恕难从命了,”


        

“对,”


        

周边厉喝声更起,宴立群也忙得开口道:“王康,在坐都乃饱读学士,休得胡言!”


        

“还不收回,给各位大人致歉?”


        

“致歉?谁稀罕他的致歉?”


        

曹尚正目的达成,这正是他想看到的局面,虽是内心自得,却装着一片愤怒之色,


        

“啪!”


        

他猛然拍桌站起,“竖子胡言,你连科举是什么,恐怕都是不知,还大放厥词,科考内容,古传至今,由来已久!”


        

“也是我们所有商议的结果,你竟然直说我们完全走偏,都是废话!”


        

“你还不快点给我出去!”


        

“对,快出去,省的污了老夫的眼!”


        

“我为什么要出去?”


        

面对一众指责,王康淡淡道:“你们以为我真想在这里啊,听你们相谈,我还没说你们污了我的耳,”


        

“你……”


        

“宴大人,这就是你礼部之人!”


        

宴立群也觉得这话有些过了,在场都是翰林学士,朝廷大员,如此说话,太刺耳了,


        

未等宴立群开口,王康先道:“宴大人可要给我做主啊,是曹大人让我提的意见,”


        

“这番召集相谈,本就是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既然问我,我提出自己的意见,有何不可?”


        

“你明明就是胡言,还说提意见?”


        

曹尚正冷哼一声,“那你便说说,若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我等必然上书陛下,治你的罪!”


        

“对,你说说,我等哪句是废话?”


        

王康环视一众,大多都是冷眼相向,只有两人默不作声,


        

他内心冷哼,本不愿参与此事,但这几人一直相逼,


        

也罢,就与你们说道说道,


        

思绪闪过,他看着曹尚正问道:“在这之前,我倒是想问问曹大人,举行科举的意义是什么?”


        

“科举自然是选拔官员,为我朝廷征得人才,”


        

曹尚正不耐道:“你连这都不知,还说什么?”


        

“科举是文官的选拔制度!”


        

王康接着道:“因以分科考试选举官员,故称科举!”


        

“那又何为官?何为士?”


        

王康自问自答道:“参政理务,为官!”


        

“择优录取为士!”


        

“官是管理者,自然应该选拔有能力,有才干的人,”


        

“官者当如是:厚敦、合群也,”


        

王康这一句话,让不少人都是下意识的点头,


        

“厚敦”与“合群”是为官的两个标准。


        

“厚敦”就是要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搞假而空的事情,要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合群”,就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不脱离群众,要亲民、爱民、忧民、乐民……


        

众人微思,就明白其中之意,都是讶然的看着王康,他竟然还有如此见的?


        

曹尚正略微不自然的道:“你说这,跟科举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了!”


        

王康笑着道:“那我们说回科举,既是选官,自然是要选拔人才,有治政之能,这没错吧,”


        

“可诸位刚才所谈的科考内容,是考什么呢?偏重明经,墨义,诗赋……”


        

所谓明经是什么呢?


        

考的就是背书,打开四书五经任意一本,,任意翻开一页,盖上其他字只漏出一行,然后让补全这一行后边的几个字。


        

然后随意挑一句话,让考生解释其中的意思。


        

还有写文章,写什么文章都有严格的要求,对文章的字数,


        

句子长短,甚至每一句声调都有严格要求……


        

王康想着又是道:“那我请问诸位,这种考试有什么意义?”


        

“各种条框束缚,古板,硬记,成为束缚考生的思想枷锁,使得人们无法在学术上,思想上进行创新!”


        

王康环视一众而后沉声道:“试问各位,这样的科举有什么意义?”


        

“选拔出来的官员,又有什么才能?”


        

“不过是一些只懂的背书的人罢了!”


        

“简直是胡说八道,”


        

王康话音落下,曹尚正当即怒喝道:“科举考试由来已久,延续至今,一直所用,”


        

“你一个富家少爷出身,斗字不识,又懂什么?”


        

“我斗字不识?”


        

王康冷笑道:“曹大人,看来你真的不知我是什么人啊!”


        

“新奉城,你也去过,那里流传蒙学,三字经,无论孩童,成人皆是识字认背!”


        

“我在新奉大办新学,这些你根本不知,孤陋寡闻,偏于古板,就你还主持科举?”


        

“是你不懂还是我不懂?”


        

王康连番质问,令得曹尚正哑口无言,


        

“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经,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


        

王康说时,声音也是逐渐抬起,


        

“在我看来,这些华而不实,老而为僵的东西,就应该直接废除!”


        

“留下真正实用的东西,以此选拔,有才之士,才能作用于朝廷的发展!”


        

整个屋内,只有王康的声音轰鸣,一众人都是哑然无声!


        

那怕是黄裕这等翰林学士也说不出话来,


        

谁也没注意到,一直在宴立群身边所做的一个六旬官员,眼睛却是越来越亮,


        

此人为参知政史,可直接面圣!


        

还有一位是一个翰林老儒,如黄裕只是侍从学士,而这位是真正的翰林学士!


        

谁也没注意到,这老儒轻抚胡须,面色赞赏!


        

而如黄裕等人皆是面色难看,他们先前嘲讽喝骂王康,不懂科举,妄言科举,现在看来,根本不是!


        

不是不懂,还是相当之懂,


        

对于科举意义,流程,内容,如数家镇,分析利弊,有理有节!


        

只不过这种想法实在骇人!


        

正如曹尚正所言,科举制度由来以久,科考内容,也是延习至今,如此大改,太不现实,也难以接受……


        

而这时王康站了起来,冷声道:“你们要我提意见,我已经提了,”


        

“既然不想我在这,我也不屑的留,诸位请便!”


        

说罢,他便向门口走去,正欲迈出,突然身后传来一道声音,


        

“小友,还请留步……”


        

【作者题外话】:第二更!(大家投投票啊,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