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张榜眼第二天像是被打了鸡血。


        

他瘸着腿,膝盖肿得老高,却似乎忘了疼痛,逢人便掏出那张墨迹未干的诗稿。


        

状元馆、茶肆酒楼、甚至路上偶遇的同年……但凡能说上话的地方,都留下了他夸张的声音:


        

“瞧瞧!陈状元新作!佛性天成啊!”


        

“了不得,了不得!此诗一出,长安所有禅意都得靠边站!”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听听!这般透彻!你们天天烧香拜佛,可曾有这份慧根?”


        

他逢人便吹,那架势,恨不得当场替陈光蕊剃度出家,


        

尤其是陈光蕊那作诗速度,就是比曹植都要快上几倍。


        

“这样的速度,那不是佛性使然,还能是什么?这就是与佛有缘!你们看看他上一首诗,是不是与这一首如出一辙?都是那种不染尘埃的味道......”


        

为了宣传这首诗,张昌龄算是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


        

只要把这件事做成了,那陈光蕊就是想反悔都不成了!


        

诗本来就绝佳,再加上新晋榜眼这么用力的宣传,这首诗想不出名都难。


        

驿丞拿着那张写诗的纸,小心翼翼看着自家状元公,


        

“状元爷……那张榜眼他……是不是魔怔了?逢人就说您要成佛……”


        

陈光蕊只品着茶,眼神平静无波:“由他去,难得张榜眼这样捧我,我怎好坏了他的雅兴?”


        

张昌龄越卖力,这“无心红尘”的名声,才能越快地坐实。反正这些事都不是他说的,而是张昌龄说的。


        

在外人看来,张昌龄还是他的死对头,现在张昌龄都这样说,可信度应该很大了吧?


        

这诗,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子,瞬间在长安城炸开了!


        

最先炸锅的是文人圈子。


        

“菩提本无树?!”


        

弘文馆一位老学究捻断了几根胡须,眼珠子瞪得溜圆,“妙!妙绝!不拘泥形迹,直指本心!非大悟性、大境界者不能道也!”


        

“陈状元竟有如此佛性?”


        

几个准备赴殷府绣球会的才子围在一起,传阅抄录的诗稿,个个脸上惊疑不定,


        

“这‘何处染尘埃’……听着…怎么像是要断情绝欲了?”


        

“何止有佛性?简直要成佛作祖!”


        

茶馆里更是议论纷纷,有酸溜溜的,但更多是叹服,“看来魏征那等俗务,还真不一定入了人家的法眼…人家心在菩提树下了!”


        

“静修”这个词,开始在口耳相传中,隐隐与陈光蕊勾连起来。


        

很快,佛门的反应接踵而至。长安各寺庙,也收到了风声。


        

大慈恩寺的知客僧拿着抄来的诗句,匆匆递予寺内长老。长老看着那二十个字,沉默了良久,额间渗出了冷汗。


        

“慧通师弟……你看……这……”


        

长老的声音有些干涩,他们在长安传法多年,奈何大唐李家建国之后就宣称自己的老子李耳的后人,他们佛教就是再传法,还能对抗的了人家道教?


        

尤其是现在,他们佛门寺庙没有什么名声,一个新晋的状元竟然写出这等禅意的诗,这让这些出家人脸上有些挂不住啊。


        

佛门传法传成了这样,多少是有些丢人的。


        

“此诗……确已触及禅理核心……颇有……颇有慧根……这位陈施主与我佛门有缘啊。”


        

“若是此人能来我佛门,那我佛门必将大兴......“


        

只是,这个和尚的话还没说完,整个人如遭雷击,大兴善寺的大钟也“当”的响了一声。


        

老和尚打了个激灵,双手合十,似乎有一些惧怕,闭口比在说这类的事了。


        

......


        

此刻,驿馆外已是人头攒动。


        

陈安踮脚从门口缝隙里瞧了瞧,又惊又急地跑回来,


        

“哥!外头来了好多人!有看热闹的百姓,有书生,还有…还有几家寺庙的僧侣也远远站着探头探脑!都在议论您那首诗呢!简直疯了!”


        

陈光蕊放下茶杯,那细微的磕碰声在突然安静下来的房中显得格外清晰。


        

他站起身,整了整日常所穿的洁净儒衫。


        

昨日写诗的笔墨纸砚,还摊在桌案上。


        

门外的喧嚣似乎被隔绝了,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沉稳而有力。


        

就是此刻了。


        

昨日我要去佛门出家,竟然有妖邪来阻我,现在因为这一首诗,我出家已经成了众望所归,我看现在还有谁敢拦着我?


        

他走到门边,深吸一口气,伸手拉开驿馆沉重的木门。


        

阳光“哗”地一下涌进,将他的身影在地面拉长。喧闹的人群瞬间一静,成百上千道目光齐刷刷聚焦在他身上。


        

陈光蕊站在门槛后一步,目光平静地扫过门前挤得水泄不通的各式面孔,好奇的,仰慕的,探究的,还有远处僧袍飘动处紧张窥视的目光。


        

他没有开口解释诗,没有寒暄,没有任何铺垫。


        

他向着众人,尤其是那些僧侣目光聚集的方向,清晰、平静地说道:


        

“我欲皈依佛门,做一名在家‘清信弟子’,不知…可有寺庙愿收留?”


        

声音不高,却像一块巨石投入水面,瞬间激起千层狂澜!


        

“轰!”短暂的死寂后,人群爆发出比之前更大十倍的喧哗!


        

“他真要出家?!”有书生失声惊呼。


        

“清信弟子?!是在家修行的那种啊?!”更多的人则是愕然交头接耳。


        

“对!我听说我大唐不许官员出家,但若只是一个清信弟子,倒也无妨。”


        

驿馆门口,如同被丢下了一颗惊雷!而在远处,那些观望的僧侣,脸上神情激动,他们出家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人这么关注过他们佛门弟子,现在陈状元闹了这么大动静,反倒是让人注意到了他们佛门。


        

陈光蕊站在那儿,如同一颗稳稳钉入地底的钉子,任由喧嚣如潮水般扑来、拍打。他不需要再多说什么,这一句话,就够了。


        

他看着大兴善寺的方向,眼神之中带着挑衅。


        

别以为我不知道,这个所谓的死劫,就是你们佛门捣的鬼。


        

现在,我要出家,出了家就是在家弟子了,虽然还能娶亲生子,但是我若不愿意,就再难强求了。


        

我看你们佛门怎么办?


        

想到此处,他向着大兴善寺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