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过后。


        

府兵们便开始陆陆续续的按照上头的指令,前往约定的地点集结,高羽准备挥师北上。


        

大战来临,但战火没有烧到山东之地。


        

丝毫不影响百姓们准备耕种。


        

府兵们的适龄子嗣也都准备前往设立在各乡的学堂读书识字。


        

工匠们也都开始赶工,除了要打制武器外,还要为农户们赶制农具,前方战事要紧,但后方的耕种也不能放下。


        

高羽在亲卫们的簇拥下,骑在马上,行走在乡间的田埂上。


        

“冰雪消融的很快。”


        

高羽感叹道。


        

自东汉时期开始的‘小冰河期’在刘裕立宋的时候气温达到最低点,自那以后便开始不断的升温,在隋唐时达到巅峰。


        

盛唐之所以万国来朝。


        

除了有天可汗李二这个公元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和一群优秀的人杰努力外,更多的还是有得天独厚的‘天时’照顾。


        

气温的整体提升,意味着更有利于农业生产,充实了大唐的国力。


        

冬天更晚下雪,春天更早积雪消融,充足的雨水不至于出现旱灾,自然也就会减少蝗灾出现的可能性,毕竟久旱必蝗。


        

除此之外,北方草原也会变得安分起来。


        

自东汉以来为何草原民族会玩了命的往南方中原不断的打?


        

不就是因为小冰河期,气温下降,导致北边草原出现大量冻土,失去了牧场就活不下去,可不就只能不断的向南方拓展生存空间么?


        

这方面高羽最有感受。


        

刚穿越过来的时候,怀朔那地方几乎是年年大雪,活的十分艰难。


        

可眼下呢?


        

柔然、突厥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就是因为气温越来越适宜,他们哪怕是在草原上也能安稳的发展。


        

突厥取代柔然成为新一代霸主,更是能让李二短暂的吃瘪,不就是国力强盛吗?


        

而突厥国力强盛的根因,还是在于气温的整体回升。


        

高羽的行进路线,并非是直接向北,而是一路向西他要先前往相州的清河郡朝见新帝。


        

其实大军北上的路线也并非是走直线。


        

行军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后勤。


        

毕竟战斗力再强悍的军队,只要被断了粮道,饿肚子的情况下,也都会失去作战意志。


        

以古代的运输条件。


        

后勤运输是个老大难。


        

从出发地运两百斤粮食去前线,最终能到前线士卒手中的撑死也就20-30斤粮食,其他的都成了路上的损耗,毕竟后勤兵运粮的过程中也要消耗粮草,运粮最大的成本其实就是后勤兵在路上的消耗。


        

最便利的莫过于水运。


        

船只不需要损耗粮食,而且船只比起马车、驴车、驴车能够运送的粮草更多。


        

损耗更低,运送量更大。


        

早在当年洛阳一别,羊苌楚送给高羽的《水经注》为何那么珍贵?


        

因为郦道元花费数十年的时间,将整个北境的大小山川河流资料进行汇总。


        

当年汉高祖刘邦入咸阳,萧何为何第一时间要去控制丞相御史府?


        

因为这里面有着整个秦国耗费数十年收集的户籍、地形、法令等档案。


        

拿下这些关键资料,后面刘邦打仗其实就跟开了全图挂没区别,很多地方他不需要去过,靠查手中的资料就能了解当地的山川、地形以及户籍、人口。


        

《水经注》也是这么大杀器。


        

帮高羽开了全图!


        

他不需要去过燕、幽、瀛三州也能清楚这三州境内,自己有哪些河流可以利用来降低和减轻自己的运粮成本和后勤压力。


        

眼下从南向北,没有大业帝广神弄的京杭大运河,高羽向北打没法全程借助水运。


        

不过好消息是刘桃枝那边传来的消息。


        

侯渊得到尔朱荣的军令,召集三州兵马在瀛州的河间郡集结。


        

高羽此番北上只要将侯渊的三州大军击溃,燕、幽等地便会望风而降,并不需要真正的带军深入到那个位置。


        

也算是无形之中,尔朱荣帮了他一把,降低了他的运粮成本。


        

当然……


        

也不能算尔朱荣帮他。


        

毕竟,尔朱荣想的是前后夹击,快速打穿河北,进而掌控河北之地,从多个方向将高羽困死在山东,胁迫高羽向自己低头。


        

眼下的局势就是。


        

看是尔朱荣先打穿高欢,带兵北上去解侯渊的危机。


        

还是高羽先击溃侯渊,然后南下去助高欢在河北抗击尔朱荣,都在跟时间赛跑。


        

刚一进入相州境内。


        

高羽就收到了消息,高欢令人送来军情。


        

尔朱荣大军已经出了建州,显然是想要囤兵顿丘。


        

因为顿丘就在黄河北岸,这一路尔朱荣都可借黄河水运来缓解后勤压力嘛。


        

早在三国时期,曹操便在此处‘遏淇水入白沟’,利用黄河故渎向北疏浚了通往邺城的水运通道。而他挖通的白沟,便是隋代永济渠(隋唐大运河)的一段主要河道。


        

高羽当初之所以让高欢将元修后撤到清河郡,而并非是留在邺城,也是基于这一点的考虑。


        

尔朱荣想要打到邺城下太简单了。


        

而且还是两面围攻。


        

并州还在尔朱荣手中,他完全可以按照当初打葛荣那样,派兵从滏口东出。


        

既然尔朱荣已经正式动兵,那么……瀛州河间郡的侯渊也会配合行动。


        

“去,传我军令,令木兰、彭乐、羊侃加快行军速度,分别赶往武邑和渤海郡,我朝见完新君后便会立马前去与他们汇合。”


        

“喏!”


        

高羽也加快了自己的脚步。


        

清河郡外。


        

“莫贺咄根本就未将我视作新君,你居然还劝说我出城迎接他?”


        

元修看着王思政,一脸不爽。


        

他原以为自己起码也能像元子攸那样,手中还握有一点权力。


        

谁知道……


        

仅仅是为了名正言顺的登基,就在高羽那边吃瘪。


        

捏着鼻子给了高羽一通好处。


        

“陛下!如今之计,您需忍常人所不能忍,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


        

“眼下正是与尔朱荣那逆贼决战的关键时刻,您岂能为了些许屈辱去跟天策上将置气??”


        

元修很是无奈。


        

他也就嘴上出出气罢了。


        

“我知道了……你也做好准备,随我出行迎接天策上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