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这边,随着燕王朱棣带领大军入城,并且在第一时间里,就派人四处出动,破家拿人。


        

一下子就变得越发的热闹了……


        

“不要慌,稳住,不会出什么事儿。


        

苏州的民变和咱们又没什么关系。


        

是皇帝那边不当人,咱们这里又没有说不开作坊,不做生意。


        

只是有着一些事,耽搁了一些时间罢了。


        

是这些泥腿子贱民们,自己想要闹事。


        

这次的事,从头到尾,咱们都没有参加。


        

别说是皇帝的亲儿子来了,就算是皇帝亲自来,他也得讲道理。


        

也要说个一二三四来。


        

不可能平白无故,就污人清白!”


        

一处显得很是豪华的,大宅院里。


        

一个匆匆忙忙间,刚换掉了身上所穿的绸缎衣服,穿上了布衣的富态商人。


        

望着眼前这些显得比较慌乱的家人出声说道。


        

声音里带着自信。


        

他是真自信。


        

对于李三石在此之前,所给他们说出来的这个谋划。


        

他是特别的相信。


        

一直到现在,都觉得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谋划。


        

这次的事儿,正如他所说的那般。


        

他们这里,也没有做什么不好的事。


        

无非就是关闭了作坊,从过完年到现在,一直没有开工仅此而已。


        

是那些贱民们自己活不下去,过不好他们的日子,非要干出这种事情来。


        

他们也不过是隐秘的,在这些事情里,悄悄的进行了一些煽风点火,推波助澜罢了。


        

如今闹民变的是泥腿子,不是他们家。


        

他们是绝对听话的好人。


        

他们家有财,但不是为富不仁的那种。


        

平日里修桥铺路的事没少干。


        

遇到灾难了,也愿意施些粥饭。


        

十里八乡,哪个不说他们家是积善之家?


        

他们家有贤良之声,也没有真的牵扯到这件事情中。


        

就算是皇帝的亲儿子来了,也只能是对眼前闹出乱子的那些乱民们动手。


        

不会对他们这些人动手。


        

找不到理由,也没有证据。


        

而只要不对自己家动手,那事情可就好办了。


        

这些乱民们虽然命贱,可是汇集在一起声势挺大。


        

一旦闹起来了,朱皇帝的儿子,来到这边杀的越多,那么就会让更多的贱民心寒。


        

闹出的乱子就越大。


        

这等事情一持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朝野上下,也必然会对市舶司之事,产生极大的不满。


        

将会越来越多的人反对市舶司。


        

如此,这事也就算是做成了。


        

将会彻底断绝皇帝开设市舶司的念想。


        

他们这边,该做生意做生意,该赚大钱就赚大钱。


        

无非是多死了一些贱民罢了!


        

这些贱民,死就死了。


        

贱民的命最不值钱。


        

死上一些熟练做工的贱民们,会在短时间里影响利润。


        

可影响也没有那么大。


        

要今后他们作坊重开,必然还会有无数的人,愿意来到他们这里做工赚钱。


        

多练上一练,也就会变得熟练了。


        

大明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尤其是不缺这些泥腿子们。


        

只要自己这边肯花钱,那么就会有无数的贱民,来到自己这边做工,为自己赚钱。


        

他们为自己赚钱,还要感恩戴德,感谢自己给他们一口饭吃。


        

自己家,还能继续做些修桥铺路的事。


        

施些小恩小惠的,十里八乡的贤名,还是自己家的。


        

朱洪武这个不当人的皇帝,是必输的!


        

异想天开设立市舶司,以为他是皇帝,就能让自己等人低头,拿他没有办法?


        

他可当真是想多了!


        

听到此人的话,因为朱棣带兵入城而心乱的家人,也变得安心起来。


        

觉得他们家老爷说的,没有一点错。


        

事情就是如同他们老爷所说的那般。


        

错不在他们这里。


        

就算是朝廷,也得讲道理,也不能胡作非为,蛮不讲理。


        

燕王这个朱老四,想要发怒,也不过是只能杀些贱民而已。


        

这个念头一起,顿觉心中念头通达,只等着坐看风云变幻。


        

坐看皇帝和这些贱民们去争,去抢,去杀。


        

他们这里坐收渔翁之利。


        

这一局稳了!


        

他们赢定了!


        

正在此时,大量甲士哗啦啦前来。


        

砰的一声响,关闭的大门被猛然撞开。


        

有灰尘簌簌落下。


        

全副武装的将士鱼贯而入。


        

正自信满满的富商,脸上的那抹自信的笑容,一下子就僵住。


        

“干什么?你们干什么!


        

有人出声怒喝。


        

“孙廷贵鼓动百姓造反,十恶不赦!


        

全家斩首!”


        

前来的百户,厉声呵斥,满是威严。


        

轰隆隆!!!


        

这话宛若九天惊雷陡然炸裂。


        

直接炸在了这陈姓富商,以及所有在场家人的心头。


        

让他们很多人,都是觉得脑袋为之嗡鸣。


        

头晕的厉害。


        

十恶不赦?杀全家?


        

这……这等事儿,怎么可能会出现在他们头上?


        

不是说好的,他们这次完美的隐藏在幕后,不会被发现吗?


        

不是说好的,可以坐看风起云涌,坐收渔翁之利吗?


        

话说,燕王朱棣这个朱老四带兵,气势汹汹的入城之后,最应该做的事儿,不是立刻带兵前去杀那些泥腿子们吗?


        

不是应该把那些造反作乱之人,都给砍杀了吗?


        

怎么现在,却反过来捉拿他们?


        

这……是不是弄错了?


        

“军爷,您……您们弄错了。


        

我们家没有造反作乱,更没有鼓动乱民。


        

我们是良善之家,十里八乡都念我们的好。


        

修桥补路,施粥赈济,诸多事儿从来没有落下过。


        

这等鼓动乱民造反作乱之事,我们可绝对不会做!”


        

“对啊!对啊!我们可不会做!


        

军爷你们一定是弄错了。”


        

他们开口解释。


        

但前来执行任务的百户,哪里会听他们解释?


        

有道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更何况这些人也不是秀才,没那般的好口才。


        

而且,本身做的事也不占理。


        

带头的百户,不给他们多说一句废话。


        

把手一挥,前来的甲士纷纷行动。


        

“不许动……啊……”


        

有人平日里强势惯了,还想要在这个时候进行反抗。


        

被当场格杀。


        

剩下的人,顿时老实多了……


        

看着地上刺目的鲜血,自己被抓起来的自己,以及家人。


        

这个不久之前还自信满满,觉得他们这次赢定了海商,只觉得头晕目眩。


        

狗皇帝,朱老四不得好死!


        

怎敢如此这般不按规矩办事!


        

自己等人可真没有露出什么马脚。


        

可他们上来却不抓乱民,先抓自己等人,还直接判死刑,这没这般做的!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他才忽然间意识到,事情和事情不同。


        

意识到并不是和什么人,什么事都能讲道理的。


        

尤其是造反这件事,皇帝可以不讲道理。


        

这次失策了,损失太大了!


        

朱洪武还有朱老四那个朱家崽子,也太过于心狠手辣了!


        

居然敢做出这等事情来了!


        

震惊,后悔,恐惧等诸多的念头,在心中升起……


        

相似的一幕,在苏州府城当中的多处地方都在发生。


        

一个个海商,一个个富裕人家,隐藏在幕后的人。


        

被将士直接破门抓人。


        

任何担当反抗者,直接当场格杀。


        

这些人都懵了,许多人都无比恐慌。


        

谁都没有想到,在这一次的事情上,皇帝手段居然如此强硬!


        

朱老四这个皇帝的儿子,也如此这般的蛮不讲理!


        

明明掀起民乱的是那些泥腿子们。


        

可朱老四这猪崽子,来到这里后,却不分青红皂白,先对他们这些忠厚老实之人动手。


        

手段如此残忍!


        

这可和他们所想完全不同。


        

这个时候,不少人心里面都想起了李三石,在此之前所说的话。


        

皇帝离不开海商,离不开他们这些人。


        

之前把他们给召集到天界寺,亲自见他们,便是最好的见证。


        

可是现在,又是怎么回事?


        

这是皇帝离不开他们的样子?


        

这是不敢对他们痛下杀手的模样?


        

这……皇帝就没有想,如此这般对自己等人痛下杀手后,他又该怎么开展市舶司?


        

诸多生活富足,在苏州府,乃至于整个江南这边都很有名气的人,被押到苏州府衙之外。


        

进行斩首。


        

一时之间,人头滚滚,尸横遍地。


        

血腥味浓郁的化不开。


        

走到这个地步,跪在地上挨刀的时候,不知有多少人会后悔他们的做法。


        

外面的动静,以及血腥味,哪怕是高高的围墙都遮挡不住。


        

传到了府衙之中。


        

朱棣对此毫不在意。


        

并且觉得这些人是都该死,杀的一点都不冤。


        

这些海商,早就吃了个脑满肠肥。


        

自己家父皇屈尊降贵,亲自找找他们说事,还早就从吴祯吴良兄弟那里,得到了他们的罪证。


        

却并没有把他们给直接弄死,反而给了他们这般多的机会。


        

可这些人不珍惜啊!


        

既然想要这么多,敬酒不吃吃罚酒,还敢鼓动人造反。


        

那就别活了,都去死吧!


        

父皇说的对,对于这些人就不能心慈手软。


        

就该好好的杀一杀。


        

不多杀上一些人,他们就不知道这个天下,到底谁说了算。


        

他们就不知道,事情是怎么办的。


        

真以为这开设市舶司,对外海贸的事,离开了他们,就没有办法办了吗?


        

这些狗东西,一个个把他们都看得太高了!


        

既然这样,那就让他们,好好的清醒清醒吧!


        

这次,这边民变的关键之所在,就是这些走私的海商们。


        

把他们给解决了。


        

那么接下来很多事,都会变得顺利。


        

事情要找到根子上了。


        

对于解决这些海商们,朱棣倒不觉得有多难做。


        

真的给他们动真格,这些家伙们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一群待宰的羔羊罢了。


        

这个时候有些棘手的,是这些被鼓动起来的,一万多织工等人。


        

这些人才是自己家父皇,最为在意的人。


        

同时也是自己最为在意的人。


        

“殿下,让微臣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们讲明利害。


        

这些织工等人,都是被有心人给利用了。


        

他们里面那许许多的人,并不是有意造反。


        

而是被有心人给欺骗,给裹挟了。


        

臣愿意过去劝说他们,让他们认识到他们的错误。”


        

郑士元望着朱棣出声说道,神色诚恳,又很多的焦急。


        

他很怕燕王殿下来到这里后,会不分青红皂白,痛下杀手,大开杀戒。


        

把这些织工等人,也给解决了。


        

这一次苏州府这边闹出来的事儿,是真不小。


        

都杀官吏了。


        

造反的事,历来都被朝廷、尤其是皇帝高度重视。


        

处置起来都是从严从重。


        

“你准备怎么劝说他们?”


        

朱棣声音不咸不淡,让人看不出喜怒。


        

郑士元道:殿下,臣愿意自己只身前往,去见这些人。


        

给他们分说利害。


        

臣发现,这些人之所以会被人蛊惑,最重要的是很多有心之人,故意污蔑朝廷,开设市舶司的决策。


        

把作坊不开工的所有原因,都给归结到了这上面。


        

对市舶司进行了妖魔化。


        

报纸的覆盖面还是不够广,读书识字的人还是太少。


        

而这些做工的人,大多并不识字。


        

再加上很多有心之人,专门传递捏造虚假消息。


        

很多都被蒙蔽。


        

微臣去给他们分说明白,又有殿下您带兵来到苏州这边,狠狠打击了贼人士气。


        

他们肯定会明白事理的。”


        

听了郑士元所说的话,原本面色严肃的朱棣,忽然间笑了。


        

“你这是担心,我会把这些人也都给杀了吧?”


        

被点破心思,郑士元露出一些尴尬之色。


        

“放心吧,我才不会这么干。


        

从京师离开的时候,父皇就与我说。


        

苏州,以及松江杭州等地的事,根源不在这些人身上。


        

而是在那些海商身上。


        

百姓们得到消息的渠道少。


        

很多的渠道来源,都是从别人口中听说。


        

这些海商,还有开作坊的很多人,都是他们的熟悉的人。


        

从他们嘴里说出来的话,织工等人更容易相信。


        

这次的事儿,真正该死的不是这些被人欺骗利用的百姓,而是那些道貌岸然,实则一肚子坏水的海商。


        

谁对谁错要分清。”


        

听到朱棣的话,郑士元不由的长出一口气。


        

心中的不安,也要彻底消失。


        

他最怕的就是,造反这种事情太过于敏感。


        

皇帝从重处罚。


        

一旦如此,那必然会杀个人头滚滚。


        

这诸多的海商被杀一点都不冤。


        

可是很多依靠着作坊做工的百姓,要是因此而亡,那就太过于让人心痛了。


        

好在,他最为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不论是陛下,还是燕王殿下,对百姓们都有着很多的包容。


        

愿意为百姓去想。


        

“微臣替这些百姓们,拜谢陛下圣恩。


        

拜谢殿下恩德。”


        

郑士元对朱棣叩首。


        

朱棣笑着将郑士元搀扶起来。


        

“士元,你不必如此。


        

我父皇曾有言,百姓是大明的基石。


        

万事万物,以人为本,以百姓为本。


        

不论当官的,还是当皇帝的,都要和百姓站在一起。


        

要牢记民生之多艰,牢记百姓之不易。


        

要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


        

这次的事究竟是如何,父皇还有我心里面都清楚。


        

所以这些无辜百姓,肯定不会滥杀,会妥善的处置。”


        

百姓是一个国家的基石?


        

万事万物以人为本?


        

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


        

这……郑士元一时之间,只觉振聋发聩。


        

这些话,让人感到新奇的同时,也是那样的引人深思


        

“走吧,咱们一起过去看看。”


        

朱棣望着郑士元出声招呼,站起了身。


        

郑士元愣了一下,显然没有想到,燕王朱棣,居然要一起去。


        

“殿下,你身份尊贵,这种事儿还是让下官去吧。”


        

朱棣闻言,摇了摇头道:


        

“什么尊贵不尊贵的?


        

都是个人,可不敢让你自己去。


        

市舶司这一摊的事儿,很多我都不懂,今后还需要多多让你出力。


        

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不得把我给忙死了?


        

同去,同去。”


        

听了朱棣这话,郑士元对于燕王朱棣的观感变得更好。


        

陛下当真是生了一些好儿子啊!


        

如此想着,忽的又有一些想法升上心头。


        

当今陛下的儿子这般优秀,还分封诸王。


        

今后诸王都要就蕃。


        

如今陛下又明显对燕王信任有加,委以重任。


        

燕王手中权力必然会随之变大,而燕王又是个有本事的。


        

那……那到了今后,只怕……很有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这样的心思,升上心头后。


        

郑士元暗自摇了摇头,让自己不要去想这些。


        

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把这次难关给渡过去。


        

把民变给彻底解决。


        

……


        

“本王朱棣,是燕王。


        

这位名叫郑士元,市舶司副提举。


        

他的名字,想来你们不陌生。


        

之前的凤阳知府,坐镇中都处理事儿,给无数百姓伸冤的就是他。”


        

火把照耀之下,一身衮龙袍的朱棣,望着那众多被大明将士,给围拢起来的一万多暴乱的织工出声说道。


        

郑士元,还有跟着的不少将士,见到此幕都是暗自捏了一把汗。


        

都做好了随时扑上前,替燕王朱棣当冷箭的准备。


        

丘福等人心中所想,是燕王殿下距离这些乱民如此之近。


        

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他们这些人都要没命。


        

郑士元所想,则是燕王殿下真有出现了意外,那这一万多的百姓,只怕难活。


        

而也是在此时,乌泱泱的乱民之中,有人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