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曹操于淮河岸边自刎,垓下再度进入世人的视线。


        

一时间不知道多少军伍中人谈垓下色变,将此处列为兵家不祥之地。


        

相应的,布下了天罗地网之局的魏哲也被不少人比作韩信。


        

要知道曹操的兵法谋略在当世也算是名列前茅的。


        

别的不说,光是凭借三县之地便能重新打下整个兖州的操作就让人佩服。


        

在这种情况下,魏哲此战的含金量可想而知了。


        

甚至有好事者认为魏哲兼有“韩霍之才”“萧良之谋”。


        

而这样的观点在荆州尤为盛行,谁让刘备这个倒霉鬼正客居此地呢。


        

在得知垓下之战的结果后,刘备几乎立刻成为了襄阳的热门人物。


        

凡是对此战有关注的官吏士族,都忍不住来寻他打听各种消息。


        

没办法,谁让刘备和曹操、魏哲两人都有来往,并且渊源颇深呢。


        

这也罢了,刘备向来乐意与人来往。


        

即便来来回回说的都是那些话,但刘备依旧来者不拒。


        

只是有一点让刘备很是无奈,那就是总有人怀疑他故意夸大了曹操之能。


        

毕竟曹操若是真的像刘备所言那般能打,那么魏哲未免也太强悍了!


        

而按照正常的逻辑来看,曹操越是厉害,刘备的失败也就更容易被人接受。


        

可刘备愿意以先祖的名义发誓,他对曹操的评价绝对出于客观。


        

谁知道魏哲那厮为什么如此生猛,竟然逼得曹操不得不自刎淮河!


        

向来自诩忠厚老实的刘备就这样在襄阳差点崩了人设。


        

若不是他后来及时收着点夸曹操,恐怕在荆州的风评都要变坏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场魏曹大战中被殃及池鱼的可不止刘备一个。


        

相比于刘备而言,一直窝在汝南沉迷酒色的袁术才是最倒霉的。


        

……


        

汝南郡,平舆县。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华丽的正堂之中,此刻已经是一片狼藉。


        

只见袁术满脸暴戾的将面前的案几踹翻在地,怒吼的劈开着周遭器具。


        

而周遭衣着清凉的舞姬、侍女则一脸惊恐的跪伏在地,身体止不住的颤抖着。


        

不过袁术此刻却完全没有在意他们,而是愤怒的看向一旁的文武道:


        

“魏贼如此辱我,欺吾刀不利乎?”


        

也难怪袁术生气,毕竟这次曹操和魏哲的做法确实有点太过分了。


        

两人打就打吧,偏偏还把战场放在了豫州。


        

沛国明明是袁术的地盘,但这两人从头到尾却压根没有把他放心上。


        

完全没有什么刻意针对,好像顺带着就打发了。


        

被敌人记恨倒没什么,但被敌人如此瞧不起,袁术就有些受不了了。


        

“不杀魏贼,难消我心头之恨!”


        

而见袁术这么一说,主簿阎象心中顿时忍不住暗叹一声。


        

沛国之事他何尝不愤恨,但谁让他们的确实打不过别人呢。


        

要知道若非徐州忽然发生变故,此刻曹操估计都要打下豫州了。


        

毕竟豫州拢共就五个郡国。


        

除了占据豫州半壁的汝南郡之外,就只剩下颍川郡、陈国、梁国、沛国。


        

先前曹军就攻占了颍川郡与梁国,如今沛国又被魏军占领,陈国也反叛不断。


        

如此一来,他们说是占有豫州,可实际上能掌控的不过一个汝南郡罢了。


        

眼下与其考虑要不要攻打魏军,阎象觉得还不如想想怎么活下去比较明智。


        

于是只见阎象郑重的拜倒在袁术面前,无奈道:


        

“明公,豫州沦陷大半,唯汝南郡幸存,当此之时我等实在不谊再结强敌。”


        

言及此处,阎象甚至毫不避讳道:


        

“况魏公威者,兵家不世出之奇才也。”


        

“若两军交战,明公以为麾下众将谁人能当重任?谁人可击败魏氏?”


        

此言一出,袁术气得当场便将手中的宝剑掷了过去。


        

幸好阎象到底是他早年的心腹老臣,宝剑只是插入了他身边的侍女身上。


        

阎象倒是淡定的很,挥了挥手便让一旁的奴婢将口鼻冒血的侍女拖了下去。


        

而袁术在杀人泄愤之后,情绪倒是略微平静下来,觉得阎象之言也有点道理。


        

于是他当即转头看向右侧的纪灵、张勋、桥蕤等人。


        

可让他无语的是,这群武将往日一个个鼻口朝天,此刻却都像鹌鹑一样蔫了。


        

袁术的眼神看向谁,那名武将的脑袋便不由埋低了几分。


        

毕竟倒不是袁术有多恐怖,而是这个任务太吓人了。


        

还打败魏哲?


        

他们要是有这个本事还会在这里厮混?早就征战天下去了好吧!


        

眼下装怂固然会惹怒袁术,但却未必会死。


        

可如果不装怂,那说不准就会被派去送死了,这谁能受的了?


        

一圈看下,任袁术如何愤怒也不得不接受了自家很菜这个现实。


        

在喘了一阵粗气之后,袁术的情绪终于勉强平静下来。


        

“既如此,那你什么说怎么办?总不能任由那厮杀上门吧!”


        

见袁术面色阴沉的抛出这个问题,一旁沉默良久的长史杨弘这才松了口气。


        

不等众人开口,他便率先劝谏道:


        

“明公何必纠结于此地?”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豫州屡经战乱,士民外逃,田野荒芜,早已残破。与其在此恋栈不去,不如早在另寻他处,或能有意外之喜。”


        

闻听此言,袁术还真听进去了,当即若有所思。


        

别管豫州是因为谁残破的,但现在荒废了确实是事实。


        

袁术懒得花心思治理,也没那个本事治理。


        

这一样来,杨弘的劝谏对于袁术来说简直就是正中下怀。


        

而见他这个反应,杨弘当即再接再厉道:


        

“当前扬州无主,正是英雄用武之地。”


        

“明公何不渡淮,先以九江为基经营四方?以明公之能,假以时日扬州必然成明公的囊中之物。届时明公居扬州而谋天下,不亦可乎?”


        

此言一出,袁术终于转怒为喜,当即抚掌大笑。


        

“善!”


        

于是乎,袁术所部的下一步战略目标就这样定下来了。


        

而当魏军这边准备应对豫州袁军的反击时,便愕然发现好像是自作多情了。


        

袁军不仅没有尝试夺回沛国,而且还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即便在赵俨的谋划下,不久之后陈国也叛袁归魏,汝南幕府依旧没有反应。


        

对此魏哲倒不是很意外。


        

别看往日袁术一副桀骜不驯的模样,但实际上就是外强中干。


        

四处挑衅的是他,打不过认怂的也是他,主打的就是一个抽象。


        

若非如此,袁术也不会孔融评价为“冢中枯骨”了。


        

袁术不来招惹他,魏哲反而乐见其成。


        

因为作为当事人的魏哲在垓下一战之后,倒是一点也没有闲下来。


        

“如何?”


        

“陈群、荀彧愿降,但……”


        

——


        

曹操谢幕了,我也感觉空落落的。


        

每次都这样,一段高潮剧情结束后总感觉身体被掏空,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