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这一日起,整个大唐朝堂的气氛都彻底变了。


        

无形的阴霾笼罩于朝堂上下。


        

所有人都在关注储君之位。


        

但无论几十再怎么关注,对于此事亦是无人敢提,无人敢参与。


        

顾磊被顾靖放了出来。


        

他自是又去劝了李承乾,希望他能跟李世民认错,并做出保证。


        

但李承乾的态度却仍是那般坚定。


        

按照他的话来说——


        

只要李世民废太子的旨意一下,他立刻便会自尽在长孙皇后的灵前,以安李世民的心。


        

如若不然,他日新君继位之后他定会造反。


        

李世民一直都难以做出选择。


        

而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整个大唐那种蒸蒸日上的气氛竟似乎也有了一些停滞。


        

这也是必然现象。


        

储君乃是国本,无论在任何封建王朝之中,储君不稳都注定了人心难安。


        

这种气氛甚至都传到了朝堂之外。


        

也不知是从哪走漏了消息。


        

天下之中竟也渐渐流传出了关于“储君”之位的谣言,致使各地人心接连动荡。


        

没办法,李世民的年纪太大了。


        

纵使天下百姓再怎么希望李世民能够长命百岁,但他们却也清楚。


        

人哪有长生之说?


        

这就是文化急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顾康的学问本就对九州的影响极大,如今更是影响非凡。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百姓们才会愈发的担忧此事。


        

毕竟隋朝的例子才过去多久?


        

谁能不怕?


        

如今大唐的担子要远远超过大隋,更不会有人愿意如今的好日子受到一丝的影响。


        

整个朝野上下,一片动荡。


        

而李世民的身体也在这种高压之下不断的变差。


        

整整十日——


        

他都没有放出任何的消息。


        

李世民甚至都没有上朝,这还是自他登基以来的头一遭。


        

也好在大唐目前的政治体系还算是安稳,百官各司其职之下倒也并未影响到政事。


        

但显然,无形的风暴正在暗中慢慢集聚。


        

所有人都十分清楚,大唐要发生一件大事了!


        

太极殿。


        

顾靖应诏而来。


        

其实到了这种时候,人们自然而然的便会想到顾氏。


        

昔年顾熙为大汉所做的一切。


        

到了如今已然被称之为了圣人之举,但可惜的就是顾氏不可能重新走回老路,去干涉大唐的国本。


        

李世民也清楚这一点。


        

所以这段时间以来,也从未让顾氏做些什么。


        

也只是在这一日才召见了顾靖。


        

太极殿内,死寂无声。


        

顾靖随内官行至天子寝宫,甫一踏入殿门,脚步便生生钉在原地,瞳孔骤缩。


        

御榻之上,哪里还有半分昔日天可汗的威仪?


        

只见李世民满头华发,如霜似雪,面容枯槁,不见一丝血色。


        

短短十余日,竟似被抽走了数十年光阴,形销骨立,气息微弱得仿佛下一刻便要随风散去。


        

“陛下!”


        

顾靖喉头一哽,那声呼唤带着无法掩饰的惊痛,眼中瞬间盈满了深切的忧惧。


        

没错,是忧惧。


        

就连他都不敢想象李世民若是在这种情况下突然身死,整个大唐会变成什么样。


        

且不说继位之人是谁,大唐都多半便会迅速分裂。


        

这是一定的。


        

“安之…近前来。”


        

龙榻上传来一声低唤,李世民微微抬手示意,那眼神,虽深陷于病容,却依旧如古井深潭,幽邃难测。


        

顾靖不敢迟疑,疾步趋至榻边,声音因忧急而发颤:“陛下,您的龙体……”


        

“朕…大限将至矣。”未待他说完,李世民已平静截断。


        

那语气淡漠,竟无一丝对死亡的惶惧,仿佛在陈述一件寻常之事。


        

“陛下——!”


        

顾靖心神剧震,扑通一声重重跪了下去,额头触地,“万望陛下珍摄圣体!天下…天下离不开陛下啊!”


        

顾靖此言,字字泣血,发自肺腑。


        

“死生之事,朕何惧哉?”李世民声音虽轻,却字字清晰。话音未落,他竟强撑着支起身,目光越过顾靖,投向虚空深处,似自语,又似最后的嘱托:


        

“然——朕可死,社稷不可亡!”


        

那斩钉截铁的语气,仿佛在向无形的命运宣战:


        

“放心。江山未稳,后继未定……”


        

“朕,定会撑住!”


        

“起来吧。”


        

顾靖依言起身,在帝王示意的榻边坐下。


        

看着这近在咫尺的帝王,莫名的心绪瞬间便涌了上来,就连顾靖的眼眶不由得也都有些红了。


        

时光终是太过无情,纵使是天大的英雄也挡不住时间的流逝。


        

李世民确实是一个伟大的皇帝。


        

这一点毋庸置疑。


        

他或是有一些过错,但人孰无过?


        

从一个帝王的角度而言。


        

李世民无论是从文韬武略而言,亦或是功绩也罢,再或是能够走到今天还保持着自己的初心,便已经说明了他的不凡。


        

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帝王,如今终也是到了垂垂老矣的时候。


        

思绪至此,顾靖不由得便低下了头,默默擦去了打转的泪水。


        

“国事当定,不可再犹豫。”


        

李世民并未去管顾靖的动作,就这样默默的看着他,说出了自己这些时日来的判断:“太子固执,虽有能,但却亦是偏激。”


        

“他若继位魏王必死,无人可挡。”


        

“届时——”


        

“我大唐后世皇族兄弟相争万难阻挡。”


        

或许是因为他面对的是顾氏子弟,李世民也没有丝毫的隐瞒,将自己的想法完全说了出来。


        

这是一定的。


        

玄武门;东宫与魏王相争。


        

大唐已经有连续两代人陷入了这种怪圈。


        

如不加以干涉,后世的子弟争斗绝对不会少。


        

人性如此,无人可以阻拦。


        

顾靖眼神微微一变,并未开口多说什么。


        

“莫觉着朕此言突兀。”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疲惫,仿佛承载着千钧重负,“太子……肖似朕当年。”


        

他顿了顿,眼中掠过一丝痛楚,缓缓道:“前些时日,他曾言:若朕废黜其位,他即刻便赴昭陵自绝;若留其位,他日……必反!”


        

那字字句句,如刀似戟。


        

“这般心性,”李世民重重叹息,带着无尽的失望,“如何托付这万里江山?”


        

他疲惫地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只剩下冰冷的决断:“至于魏王……更是不堪其用!”


        

后悔已然无用,李世民已经接受了现实。


        

这也是他将顾靖召来的原因。


        

“你觉着当如何处置二人?”李世民再次睁眼看向了顾靖。


        

杀,自是不可能杀。


        

这可是他自己的儿子。


        

而且到了如今,李世民也明白这其中有着自己的过错。


        

他现在就是要找出一个最合适的处理方式。


        

李泰倒是还好。


        

主要问题就是李承乾。


        

他嫡长子的身份摆在那里,再加上这种心性以及他说出的话,就像是在逼着李世民狠下心一般,已经成了李世民的一块心病。


        

闻言,顾靖的表情也是不由得变了变。


        

看着眼前这形似枯槁的帝王,他沉默了良久,最后才终是下了决心,沉声说道:“前些时日岭南曾送来消息。”


        

“称——大船即将铸成。”


        

“太子殿下曾与先父学习兵法,先父夸赞其天赋极高。”


        

“虽有足疾,但或可为一方统帅。”


        

“陛下可让太子出海。”


        

“若太子殿下当真有能,定可为海外开创基业。”


        

——出海!


        

这是当前最合适的选择。


        

李承乾的性子无论是去到哪里,等到李世民崩世之后,都一定会造反。


        

除非是真的杀了他!


        

而出海则不同,大海无边无际,危机四伏。


        

这也是顾氏即将要踏足的领域。


        

是当前最好的处理方式。


        

听到这话,李世民的表情顿时就复杂了起来。


        

他虽然老了。


        

但是也能瞬间明白这其中的得失,哪怕明知道这是最好的抉择,但内心也忍不住的发颤。


        

这可是他的嫡长子啊。


        

前往大海?


        

那岂不就是九死一生?


        

李世民确实保持住了初心,踏海之事他也一定会做,但人又岂能免得了私心呢?


        

人向来就是如此。


        

无数的思绪不断闪过,李世民顿时便沉默了下来,难以做出抉择。


        

“陛下,以太子的性格”


        

“若得知此事。”


        

“定会毫不犹豫的答应。”


        

顾靖低着头,再次开口说道。


        

他并未说的那么直接。


        

但李世民也明白他的意思。


        

就像是当初他对李渊的想法一般,他想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让李渊后悔。


        

显然,他确实是做到了。


        

以李承乾的性子,自是不会有半分犹豫。


        

李世民眼眶再次泛红,深深叹口气,忽地摆了摆手。


        

“你且去吧。”


        

“着你提领御史台,查办近日诸事。”


        

“凡有不遵法度者——”


        

“绝不饶恕。”


        

话锋忽转朝政。


        

顾靖沉默片刻,目光微动,朝李世民拱手道:“臣告退。”


        

“还请陛下保重龙体!”


        

两人皆未明言太子人选,却已心照不宣。


        

太子不可立,魏王亦不成器。


        

余下人选,便只剩晋王李治。


        

李世民虽然子嗣众多。


        

但可为储君者,其实也只有这三人而已。


        

晋王李治素有仁厚之名,说穿了,性子偏软。


        

李世民此举,分明是要借此事助顾靖在朝中速立威严。


        

他已在为身后事铺路了!


        

顾靖显然是知道李世民想要什么。


        

也正是因为如此。


        

他下起手来,更是没有半分的仁慈可言。


        

这种事其实也唯有顾氏可做。


        

紧抓吏治。


        

无论是换做任何一个家族来做这件事,都注定会树敌无数。


        

顾氏同样也是如此。


        

但与其他家族不同的是,顾氏并不害怕这些。


        

如今顾氏靠的是天下人的敬仰。


        

与九州绑定的好处就在于此,无论是任何人想要动顾氏,都必须要付出天大的代价。


        

顾氏虽然身处朝堂旋涡中心,但又与其他人完全的不同。


        

——朝堂巨震。


        

顾靖下起手来十分的果断。


        

御史台这些年来一直都是在被顾氏执掌,只不过是缺少一个触发权罢了,手中本就有着太多太多的消息。


        

此次出手,自是可以让所有人感到胆寒。


        

一个个蛰伏极深的贪官污吏纷纷落网,其中不乏勋贵重臣。


        

顾靖铁面无私,未留半分情面。


        

期间,李世民终是重返朝堂。他力排众议,压下无数弹劾奏章,向群臣昭示了不容置疑的态度。


        

至此——


        

满朝文武皆已洞悉:天子的时日无多了。


        

他是在为身后江山铺路。


        

这头迟暮的雄狮,在余威尚存之际,势必要为继任者廓清荆棘,留下忠臣辅佐。


        

顾靖的威望持续攀升。


        

他在军中的声望已经足够了。


        

高句丽一战,顾靖早已名满天下。


        

如今,就是在朝堂之内。


        

也唯有顾氏子弟能够得到这种待遇,能让一个帝王甘心为其营造声望。


        

甭说是其他家族化,甚至就连宗室可能都会有所防备。


        

但这就是顾氏。


        

一代代人所积累下的东西,是无论任何家族都无法比肩的。


        

就连李世民刚刚登基之时大唐内部都没有这么多的风波,这还是贞观朝来头一遭如此。


        

整个御史台全部调动。


        

天天都有官员被杀。


        

群臣无不胆寒,生怕被牵扯出了什么罪名。


        

而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关于储君的问题也终是被抬了出来。


        

李世民没有和任何大臣商量,直接下了圣旨。


        

废李承乾储君之位。


        

废李泰魏王,降为辽东郡王,封地即是高句丽防线那一带,李世民决议迁徙百姓,将那一带融入九州。


        

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惊天霹雳!


        

哪怕朝堂局势早已是人心动荡,但对于这一道旨意群臣亦是无不骇然。


        

可却无人敢对此多说些什么。


        

哪怕就连那些平日里看起来毫无任何顾忌的谏臣,在此时都已经有些怕了,也唯有一些不知道实情的士子敢于议论,觉着此事不妥。


        

毕竟李承乾可是嫡长子。


        

但他们也终是无法改变什么。


        

短短数月时间之内,整个大唐迅速变天,没有生出任何的动荡。


        

九嵕山下。


        

李承乾并未登山,只默然矗立于山脚。


        

这座山峦,长眠着两位于他至亲至重之人:


        

长孙皇后;顾泉。


        

此刻,他眼眶微红,神情却异常坚定。顾磊默立一旁,脸上亦笼着几分怅然。


        

微风拂过,撩起两人的发丝,轻扬不息。


        

李承乾静默了良久。待颊边泪痕渐干,他忽地屈膝跪地,向着巍巍山峦行下大礼。


        

“母后,先生”李承乾轻声低语,唇角扯出一丝不屑的弧度,“他们,不过是仗着你们不在了罢了。”


        

那笑意更深,眼神却愈加沉凝。


        

“儿臣虽已非储君,无缘承继大统,但也决计不会辱没您二位的颜面!”


        

顾靖说的不错。


        

李承乾不可能拒绝这一次的机会。


        

甚至当听到了这个消息之时,李承乾还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更轻了一些,远比做那什么所谓的储君时更加自在。


        

李世民为大唐奠定的根基太过深厚坚固。


        

他要出去重新打造一番功业,一个并不需要靠着任何人,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功业。


        

就如,昔年的李世民一般!


        

(Ps:求月票,这个月更新确实软了,身体小毛病太多了,实在也是没办法了,等调养调养之后定会彻底恢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