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迅速被彻底的敲定。


        

而同时间,顾泉亦是在整个河套地区开始了平叛。


        

他就如同是薛三等顾氏子弟们的护卫一般,始终都是以顾彦的名号来做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整个家族来添彩。


        

不仅仅是顾彦等人们心中酸楚,甚至就连顾易同样都是如此。


        

顾泉此人实在过于难得。


        

他的品性,对于整个家族的责任感以及心中的那份坚持,是旁人完全无法比拟的。


        

什么功名利禄,他完全都不在意。


        

始终都秉持着自己的准则。


        

在为顾氏添砖加瓦的同时帮助李世民实现心中的伟业。


        

尤其是在融合了洛书协律器之后,他的统帅属性已经成为了当世之巅峰。


        

如今的他——


        

就是顾氏与大唐而言那把最为锋利的利刃。


        

在李世民保证朝野稳定的情况之下,无人能够阻他的锋芒。


        

这是一对完美的君臣。


        

李世民的魄力与能力给予了顾泉绝对的动力,这种君臣的配置于整个青史之中都极为的罕见。


        

短短数月——


        

四方乱象皆停,一众对于这种制度不满的胡人贵族皆是葬送在了大唐的铁蹄之下。


        

顾泉丝毫没有任何的手下留情。


        

他与李世民一样,始终都坚守着一个准则——安定只存在在利刃之下!


        

四方云动。


        

顾泉与李世民一直在控制着一个度,让边疆的一切不会影响到整个九州内部的发展。


        

而随着大唐的制度渐渐展开。


        

四方部落的迁徙逐渐完成并开始稳定,包括对于吏治上的严防死守。


        

在这种种举措之下。


        

整个大唐的国力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节节攀升。


        

九州百姓的韧性实在太过于惊人!


        

在李世民不断的加强土地监管以及开垦土地帮助贫农的情况之下,这种大幅度的增长同样也是必然的。


        

尤其是再加上商业的不断复兴。


        

虽然这一切才刚刚开始,但各部落开始融入九州的好处便已经渐渐体现了出来,商业的有序发展对于一个王朝的帮助不言而喻!


        

四方皆有捷报不断地送来长安。


        

李世民愈发的自信了。


        

这一切的发展,对于他这种充满了雄心壮志的帝王而言,根本就不会让他感受到知足,而是激起了他更大的憧憬。


        

他不出意外的将目光放在了西域身上。


        

西突厥、高句丽。


        

这都是他早已定下来的目标。


        

除此之外,他同样还定下了修缮驿站的计划,决定以长安洛阳为中心向整个天下修缮驿站。


        

这可不是一件小工程。


        

李世民要修缮的驿站可不只是一两间。


        

他要覆盖全国,每隔三十里便设一驿站,将整个大唐的行政效率提升到最高!


        

这确实是一件大事。


        

于一个刚刚统一天下不久的王朝而言,动用如此之大的工程并不算是一件十分稳妥的事。


        

尤其是还有昔年杨广的例子在前。


        

如今的大唐朝堂之中,杨广已经彻底成为了典型,不少大臣都会在谏言之中提起杨广。


        

短短几年时间,谏言已经成为了大唐朝堂的风气。


        

但这可是大唐!


        

且还是有着顾氏为基础的大唐!


        

自当初的顾康开始,整个九州的生产力便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本的历史,且还在不断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展。


        

如今九州的恢复效果就是最好的例子!


        

修缮驿站对于大唐而言,并不算什么十分困难之事。


        

面对群臣的谏言。


        

李世民只是认真的告诉群臣:“别用前朝的目光来看待大唐,他们要打造的将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其实到了如今这个地步,这已经成为了所有人公认的事实。


        

李世民的能力与魄力太强了。


        

且为人善于纳谏。


        

这种品性的皇帝又怎么可能打造不出来盛世呢?


        

于群臣而言,能够生于这个年代,绝对算得上是他们的一件幸事!


        

河套。


        

暮色如血,残阳将天边的云烧得通红。


        

三百匹战马列成方阵,铁蹄踏碎荒原上的砂砾,扬起滚滚烟尘。


        

马背上的壮汉们身披玄甲,腰间弯刀在余晖中泛着冷光,胸前的狼头图腾随着剧烈的呼吸起伏,仿佛随时都会破甲而出。


        

“杀!”


        

随着一声雄浑的号角声响起,前排骑兵同时抽出弯刀,刀刃划破空气,发出刺耳的尖啸。


        

刹那间,整个平原都被这整齐划一的动作震颤。


        

弯刀在空中划出凌厉的弧线,目标是前方的一个个草人靶标。


        

瞬间——草人身上的稻草被刀锋绞碎,漫天飞舞。


        

中军大鼓骤然擂响,咚咚的鼓点如雷霆贯耳,步兵方阵闻声而动,步长矛如林般举起,枪尖直指苍穹。


        

他们踏着鼓点的节奏,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前推进,每一步都让大地为之颤抖。


        

“杀!!!”


        

“杀!!!”


        

“杀!!!”


        

喊杀声从千余将士的胸腔中迸发,声浪排山倒海,惊得远处的飞鸟四散奔逃,就连盘旋在高空的苍鹰也吓得俯冲而下,不敢在这片肃杀的空域停留。


        

顾彦于高坡之上,严肃的看着这一幕,脸上并无什么表情。


        

他一直都在听从顾泉的安排,为将来的征战做着一系列的准备,并训练新卒。


        

从一众部落之中挑选强壮的小孩子,自小开始训练。


        

这同样是对文化的割裂。


        

李世民针对四方部落的安排确实是参考了昔年顾易操控顾烨时所做的一切,在保留他们文化信仰的同时进行一系列的融合以及修改。


        

如今这些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这群人渐渐成年,且在各个部落之中掌权之后,他们便已经算的上是九州人了。


        

这是阳谋——无人可逆。


        

顾彦认真的看着这一切,监督着每一个人的动,依靠着顾煜昔年练兵所留下来的经验来训练这些人的耐力与配合能力。


        

其实在顾易看来,如今的顾氏几乎每一个人都堪称练兵大师。


        

无关于才能。


        

只依靠着前人所留下来的经验那便已经足够了!


        

不过就在这时,一声声战马的奔腾之音忽地从身后传来。


        

顾彦立刻便转过了头,只见薛三等始终跟随在顾泉身旁的护卫竟赶了过来。


        

瞬间,顾彦的表情不由得便再次严肃了几分。


        

他连忙走上前去,也不等薛三等人开口便主动问道:“何事?”


        

顾泉轻易都不会亲自出面。


        

这些人来了,那就是顾泉一定有什么事。


        

“公子。”薛三立刻跳下了战马,仍是保持着习惯的称呼,向顾彦拱手说道:“长公子让公子立刻回营。”


        

闻言,顾彦不由得皱了皱眉。


        

不过他却并未多言,只是唤来了练兵的将军们,向他们交代了几句之后,也不废话直接便奔着大营而去。


        

刚见到顾泉他便连忙问道:“大兄,发生了何事?”


        

他十分明白顾泉的性格。


        

顾泉没有要事的话,是绝对不会直接让人来找他的。


        

“准备一下,若我所料不错,两月之内,陛下定会下令西征。”顾泉也不废话,直接开口,认真说道:“此事该提上章程了。”


        

他的语气十分的平静。


        

闻言,顾彦的眼神瞬间便是一亮:“陛下终于打算动手了?”


        

“大兄,你是从何得知的此事?”


        

“是陛下来书信了?”


        

李世民与顾泉之间一直有着书信往来。


        

他确实是给了顾泉绝对的信任,只要顾泉有心思的话,甚至可以说是直接能够在河套自立。


        

这种信任在一个帝王身上是十分罕见的。


        

顾泉点了点头,从身前的案上拿起书信便递给了顾彦,淡淡道:“陛下已经连续两月未曾让我回京过了,想来是决心已定了。”


        

或许真的是出于私心,李世民每次的书信都是想要让顾泉返回长安,无需这么奔波。


        

每次都有!


        

但这两次李世民却并未再提此事。


        

按照顾泉对于李世民的了解,他绝对是已经下定了决心。


        

虽然还不能大动干戈。


        

但他也需要为此提前做出准备与部署了。


        

顾彦认真的看上手中的书信,整个人的表情同样也是愈发的激动。


        

又有哪个将军不想打仗呢?


        

但作为顾氏子弟,他终究还是有些担忧,沉吟了片刻后,看着顾泉问道:“大兄,如今天下不是正在修缮驿站嘛?”


        

“陛下若是直接动兵的话,会不会如昔年的杨广.”


        

他并未继续说下去,但此话的意思却已是十分明显。


        

因为顾哲等一众顾氏子弟的关系,如今的整个顾氏对于杨广这个皇帝的态度都十分的差。


        

自顾氏起势至今——


        

经历过数不清的明君昏君,杨广是第一个逼死顾氏子弟的皇帝,顾氏又岂会对他有什么好感?


        

“你是觉着我们会输?”顾泉淡淡的摇了摇头:“战事虽不能自傲,然如今的大唐并不是昔年的暴隋。”


        

“天下百姓对于朝廷的信赖,对于陛下的追捧远非昔年的杨广可比。”


        

“且西突厥如今内部依旧未定——”


        

“无论是其内部部落也好,亦或是西域小国也罢,皆有亲我大唐之人,如此又有何惧之?”


        

说着,他语气微微一顿。


        

见顾彦点了点头后,这才再次开口道:“此次我等兄弟不能全部出战,河道尚且刚刚安定,顾氏决不能离去。”


        

“也唯有顾氏才当前控制住河套。”


        

“你且告知诸兄弟。”


        

“另外,这几天所备下的粮草.”


        

顾泉似乎早就已经考虑好了一切,丝毫都不犹豫的向顾彦说着自己的一切安排。


        

顾彦听的十分认真。


        

看着顾泉那满脸的疤痕以及头上渐渐生出的白发,他整个人的表情也是愈发的复杂。


        

他很想说些什么,但又怎么都开不了口。


        

顾泉确实背负了太多东西。


        

相比之下,他这个所谓的当代家主,实在是太不称职了一些。


        

但他终究难以说出什么。


        

顾泉的性格他了解,就算他怎么想为他做些什么,顾泉也绝对不会答应。


        

不——


        

或许他只有什么都不做才算得上是顺了顾泉的意。


        

兄弟两人谈了许久。


        

而就在次日,刚刚平静不久的河套便再一次的动了起来。


        

长安。


        

顾泉猜的并没错,当各地修缮驿站之事渐渐展开,且并未对大唐的整体造成任何的影响之后,李世民重视将目光再次放在了西域!


        

——他要再次挥刀了!


        

太极殿。


        

“陛下,如今天下方兴,四方土木未止,此时又岂能兴兵?臣叩请陛下再等些时日,待四方驿站建造完成之后再行兵戈之举!”


        

“臣附议!!!”


        

“陛下,要想昔年暴隋之时,炀帝杨广便是在动土的同时远征高句丽,致使天下由盛转衰,陛下当以此为鉴啊!”


        

“.”


        

一声声的呐喊声冠绝于耳,他们的表情都是那般的郑重,满脸一副李世民不听劝就死谏的态度。


        

封建王朝的必要特点——


        

当天下彻底平静之时,朝中的这些文臣们便不会想去打仗。


        

又有谁会愿意打破当前的平衡呢?


        

对于这些人而言,当前的大唐便已经足够强了!


        

李世民淡淡的看着眼前这群人,并未开口只是看向了首位的长孙无忌等人,淡淡道:“辅机,玄龄,你们为何不开言啊?”


        

此话一出,殿内顿时便安静了下来。


        

房玄龄是如今的尚书左仆射,长孙无忌是左武侯大将军。


        

两人也皆是李世民的心腹。


        

在朝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闻言,两人也是不敢犹豫,当即开口帮李世民说起了话。


        

他们岂能不知道李世民的心思?


        

房玄龄倒是还好,他性格颇为稳重,其实内心也赞同待解决了其他大事之后再动兵。


        

但长孙无忌却是说的十分激烈。


        

而随着二人相继开口,整个殿内立刻便响起了一声声的争辩。


        

——这就是当前大唐的政治氛围。


        

群臣敢于谏言!


        

李世民默默的注视着这一幕,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直至群臣争辩的差不多了后,他这才摆了摆手让众人安静下来。


        

看着李世民那一脸淡然的表情,众人立刻便明白了他的决定。


        

当下,表情就变得愈发复杂了起来。


        

殿内铜炉生烟,群臣垂手侍立。


        

李世民就这样扫视了一圈群臣,旋即才缓缓开口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兵家大事,自当先问主帅。”


        

“宣尚书右仆射李靖觐见。”


        

通事舍人传呼声次第而出。


        

须臾间,丹墀下已传来铿锵甲声。


        

已经有了不少白发的老将军戴甲而入,似乎早就已经知道了殿内的一切,眼神格外的坚定。


        

“臣李靖,恭聆圣训。”老将军叉手及额,朝着李世民认真行礼。


        

在众人的目光之下,李世民走下台阶,亲手将他扶起:“朕欲复西域、通丝路,老将军可还能提刀征战?”


        

——十分直接。


        

却让很多人皆是无比的心惊。


        

这种事甚至就连李世民的一些心腹都不愿意。


        

并不是因为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性格而导致的执政理念不同而已。


        

但就在这瞬间,李靖却是霍然抬首,眸中精光迸射,声音极为铿锵的认真道:“臣虽老迈,尚能开五石弓!”


        

“愿为陛下效定远桓侯之志,纵马革裹尸“


        

未等李靖说完。


        

李世民忽然大笑了两声,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打断了他:“好!”


        

说着,他的语气微微一顿。


        

再次看向了群臣。


        

在群臣的目光之下,再次登上了玉阶,整个人的眼神也是在这一刻愈发的锐利了起来。


        

“着即传朕之诏,传朕天可汗之令于四方——”


        

“凡日月所照,皆属唐土。”


        

“有敢持兵仗者——”


        

“夷其宗庙,绝其苗裔!”


        

殿内鸦雀无声。


        

李世民就是如此果决的一个人。


        

对于九州的百姓,对于自己的子民,他可以做到无比的仁慈,甚至一年处以极刑的犯人都不到一百人。


        

但对于自己的敌人,他则是完全不会手下留情。


        

他的这一道诏令!


        

既是警告四方,也是在为接下来的大战壮势!


        

(Ps:今天状态好了点,早起就更新了,求个月票兄弟们!另外,兄弟们想看什么类型的番外可以评论一下,我看看找时间来写了,最近学了不少,感觉会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