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顾熙离开皇宫之后,便直接回府找到了顾良。


        

如今的顾家,顾良虽在明面上承受各方压力,一幅反窦派首领的阵势。


        

但私下里但凡遇到要事,他都会与顾熙商议。


        

他是真的发现了顾熙才能的不凡。


        

无论是政治眼光,亦或是对局势的判断。


        

顾熙虽然年幼。


        

但却已经有了超越他的感觉。


        

“解决窦宪?”


        

当顾良听到这个消息之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该怎么解决?


        

这些时日内朝堂群臣私下一直都在探讨着这件事。


        

但却根本没有任何办法。


        

窦氏早已权势通天。


        

只要窦太后掌权,她不愿意,就根本没人能动的了窦氏。


        

哪怕就算是把王莽这种例子都掏了出来。


        

但却也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大汉孝治国,如今天子年幼,太后的旨意就是圣旨。


        

该怎么解决掉窦宪?


        

“父亲,儿以为,可派人速往西域,通知定远侯。”


        

顾熙神色认真,言辞恳切地说道,“昔年叔祖父纵横西域,在天下将帅心中威望如山。”


        

“如今这些将士可都还在世。”


        

“而定远侯乃叔祖父结义兄弟,这些年来在西域纵横,亦是声望远播。”


        

“若是定远侯能够出手。”


        

“则,如今的窦宪万不能比。”


        

“还可以通知叔父,让其以平虏侯身份前来。”


        

“叔祖父昔年操练中军,于南北二军之中声望滔天。”


        

“只要让叔父持陛下手书定能稳住将士们,待陛下动手,当众宣判窦氏之罪,此事可定!”


        

顾良的表情微微一变,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与犹豫,


        

“这...这若是事变。”


        

“届时太后若是起了废帝之心,我顾氏岂不是要死无葬身之地?”


        

他的性子已经完全固定了,难以做出这种可能事关家族存亡的决定。


        

“父亲...”


        

顾熙见状,急忙紧紧握住顾良的手,神情坚定,沉声道,“我顾氏如今唯有奋起前行。”


        

“此事对于我们而言,根本就没有退路。”


        

“父亲切莫再心存哪怕失败也可退回河北、左右逢源的念头。”


        

“这,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我顾氏,唯有迎难之上。”


        

“哪怕最后当真事败,也不算丢了我顾氏的风骨,对得起我顾氏的先人。”


        

顾熙的声音虽带着少年的稚嫩,却充满了力量与决心,声声入耳,振聋发聩。


        

顾良内心反复权衡,最终微微点了点头,下定决心道:


        

“好!


        

顾易一直都在看着这一切,此时心中毫无任何波澜。


        

这件事在他看来便完全没有失败的可能。


        

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没有顾氏的存在,刘肇最后都夺权成功,更别说如今有了顾氏。


        

顾氏的存在已经让窦氏比原本削弱了许多。


        

朝堂反对窦氏的群臣会自觉站在顾氏身边,省去了刘肇还需要一点点暗中联络群臣的步骤。


        

而顾晟纵横西域,彻底打垮了北匈奴。


        

致使窦宪也难以再立下原本历史之中的那般功勋。


        

原本历史之中的刘肇还因为担心窦宪,一直忍让了好久,直至将窦宪骗回洛阳之时,才雷霆出手。


        

但现在有了顾氏。


        

他显然不需要这么做了。


        

顾氏本身,加上各种盟友,便足矣帮他解决掉整个窦氏!


        

........


        

班超如今乃是西域都护,前往西域通知他,自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刘肇并不担心班超会不会助他这个无权皇帝以及顾氏。


        

班超与顾氏之间的关系谁人不知?


        

自顾晟身死之后,便是顾氏一直在帮助着班超挡住朝堂上的风风雨雨。


        

这种关系在如今之天下,可是旁人难以想象的情谊。


        

刘肇真正担心的是引起窦氏的察觉。


        

而顾熙也建议刘肇利用此机会好好的筛选一下庙堂群臣。


        

毕竟这种时候,是最能分辨人心之时。


        

刘肇对此自然不会拒绝。


        

也正是因为如此,自这一日后,刘肇对窦太后愈发的顺从了。


        

但凡窦太后有意之事。


        

他全都恩准。


        

无关大小,无论是她举荐的官员也好,亦或是提拔窦氏子弟也罢,全部点头答应。


        

窦太后将亲近窦氏之人全都拜官封侯。


        

其中最为甚者自是窦宪。


        

他是真的在刷声望,率军前往草原,先是灭掉了南匈奴中叛乱的部落。


        

随后更是将遗留在草原的流虏全部斩尽,杀到了燕然山。


        

于山上行刻石之事,强调自己的功勋。


        

借此机会,窦太后直接将其抬到了大将军的位置上。


        

此事一出朝野震动。


        

窦氏的权威于这一刻彻底达到了顶峰。


        

上至庙堂,下至各州郡,无人敢触怒窦氏。


        

而在这期间,顾良亦是扮演着带头冲锋的角色,时刻都在反对着窦太后的专权。


        

其实这真的是一个很危险的行动。


        

若非顾氏两代人于大汉的名望实在过于骇人。


        

换做任何家族这样做,都很容易家破人亡。


        

但这就是顾氏!


        

虽然如今顾氏相比于明帝之时,势力衰退了很多。


        

但于天下人之间的威望却还并未散去。


        

天下百姓都记着顾氏的功劳。


        

且四方将军,几乎全都受到过顾晟的恩情。


        

这就是顾氏最大的底气。


        

也正是因为如此,整个朝堂上下渐渐都分为了两派。


        

一派为窦太后所提拔以及想要依附窦氏之人。


        

另一派,便是于顾氏麾下有着除外戚之心者。


        

而窦氏自然也是没有闲着。


        

当他们察觉到,顾氏注定不会被他们拉拢,且还是他们完全掌权最大的阻碍之后,便开始了一系列的行动。


        

相继将窦氏子弟封到中军之内,并让窦宪升任大将军便是为了如此。


        

就是想要趁机将那些个与顾氏有关联的将军们全都废掉。


        

慢慢削弱顾氏于军中的影响力。


        

届时一举出手,便可直接废掉整个顾氏。


        

但他们却注定没有这个时间了。


        

当顾熙将定远侯班超已在归京路上的消息告诉刘肇之后,刘肇没有半点犹豫当即决定出手!


        

......


        

——永元二年,三月。


        

刘肇以议事之由,召窦氏党羽入宫。


        

实则乃为隔绝内外。


        

同时间,顾晟之子当代平虏侯顾念前往南军军营之中,当众宣布窦宪之罪,并领南军兵权。


        

顾晟于中军中的声望确实太大了。


        

如今的南军之中,很多校尉乃至于司马都是当初于顾晟麾下之人。


        

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


        

要想拥有军中的声望。


        

除了能打胜仗之外,唯有积年累月的经营。


        

而窦氏如今掌权的时间,显然还不足!


        

顾晟是什么人?


        

且不说他的功劳了。


        

他于中军之内,任职军司马多年,中军各营将士,几乎全都经受过他的操练。


        

这种声望可是难以想象的。


        

虽然顾念并不是顾晟。


        

但他平虏侯的身份,便已经占据了极大的优势,更别说如今还拿着刘肇的手书!


        

整个南军迅速发生了大变。


        

顾念将窦氏于军中安排的党羽迅速剔除。


        

旋即立刻前往北军与虎贲营,直至彻底掌控整个中军,控制洛阳城门。


        

当他率领禁军走进宫内之时。


        

刘肇立刻取出了早已写好的诏书,当众宣布众人罪行,全部下狱处死,并让心腹控制住了长乐宫,避免窦太后乱事。


        

他自然不会杀了窦太后。


        

大汉以孝治国。


        

哪怕他就算是有再多的理由,也不能直接杀了窦太后,不然定会落人口舌。


        

刘肇还没有那么蠢。


        

随后,他立刻召见了群臣。


        

当群臣们知道这个消息之时,全都懵了。


        

甚至就连袁安也都亦是如此。


        

没办法,这种事最重要的便是隐秘。


        

他又岂能将这种事透露出去?


        

但当他们看到刘肇身后竟然有顾念以及禁军跟随后,便直接猜出了什么。


        

一瞬间,一部分依附窦氏之人皆是表情狂变。


        

这还是刘肇登基至今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做皇帝的感觉。


        

他没有任何废话。


        

将这些时日来被窦氏提拔,亦或是依附窦氏之人,全都下狱。


        

眼看着那一个个官员被甲士相继带走。


        

整个殿内,群臣皆是胆寒。


        

刘肇虽然年幼。


        

但专属于天子的雷霆天威,却还是让众人们感觉到畏惧。


        

哪怕,他们是反对窦氏之人。


        

整个殿内静的可怕。


        

刘肇坐在龙椅之上,扫视众人,朗声说道:“登基至今,这还是朕第一次体会到底何为天子。”


        

“诸卿无需紧张。”


        

“你们都是我大汉栋梁,都是忠臣。”


        

“朕,不会迁怒到任何一人。”


        

“此事之后,亦有封赏。”


        

刘肇在政治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他这一番话,既是承诺,也是安抚。


        

朝堂上下大臣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或多或少都有些亲戚关系。


        

他自然不可能大行株连,致使群臣离心。


        

果然,听到这番话后,不少官员的表情逐渐缓和。


        

刘肇并没有什么废话,直接看向了顾良,道:


        

“顾卿,令郎何在?”


        

听到这话,群臣们几乎瞬间就瞪大了眼睛,不明白皇帝此举何意。


        

令郎?


        

这什么意思?


        

“陛下,熙儿已早在殿外等候!”


        

顾良并未管群臣那诧异的眼神,当即拱手说道。


        

“好!传!快让他进来!”


        

刘肇丝毫都不掩饰自己对于顾熙的期待,甚至整个人眼神之中的锐利都淡去了几分。


        

不多时,顾熙稳步走进大殿。


        

当群臣们看到顾熙那年轻的模样之时,全都愣住了。


        

这才多大?


        

因为年龄实在太小,顾熙于整个天下之间,确实声望不显。


        

如今的大汉还远远没到那种自幼便开始相互吹捧博声望的时候。


        

对于皇帝召见这么小的顾熙,群臣们自然无比错愕,一个个皆是灼灼的盯着顾熙。


        

但顾熙毫无怯场之意。


        

神色自然地走到大殿中央,朝着刘肇行礼,声音清朗,掷地有声:


        

“臣熙,拜见天子!”


        

“快起。”刘肇连忙摆手,目光始终紧紧盯着顾熙。


        

两人虽然是第一次相见,但却根本没有半点的陌生感。


        

这让其余人看起来更为奇怪。


        

相同的年纪;


        

差不多的身高;


        

同样是有些稚嫩但眼神异常明亮;


        

虽然只有刹那,但却给人了一种这两人就是天生搭档的感觉。


        

“熙卿,如今窦宪于凉州领兵,早晚会得知洛阳之变,对于我大汉而言可是个祸患,你可有何想法?”


        

刘肇直截了当地看向顾熙问道。


        

整个殿内一片寂静。


        

群臣怔怔的看着这一幕,脸上满是震惊与不解。


        

大殿之上众多大臣,然皇帝却直接询问一个孩童?


        

今日之事,实在太过离奇。


        

他们一个个都在紧紧盯着顾熙,想看看他到底能说出个什么来。


        

“回陛下!”


        

顾熙全然不顾周围众人的目光,镇定自若地开口说道,“熙确有一策。”


        

“还请陛下列窦宪“潜图弑逆”“僭越礼制”“党同伐异”等罪,将其昭告天下。”


        

“我大汉国运正隆。”


        

“熙可确定,我大汉将士得知此事后,定不会再追随窦宪。”


        

“且定远侯如今已在赶回朝廷的路上。”


        

“只要将士们听闻此事,注定胆寒。”


        

“无论结局如何,这窦宪都是死路一条。”


        

稚嫩的话音落下,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群臣们瞪大了眼睛,有些难以相信这番成熟的计策竟出自一个孩童之口。


        

有人立刻看了看顾良,本能的觉得这是顾良教的。


        

有人亦是觉着这是顾氏与皇帝的双簧。


        

万般思绪不断涌上心头。


        

一时之间,整个大殿竟莫名的安静了下来。


        

不过,这份安静并未持续太久。


        

刘肇短暂沉思后,满意地点了点头,看着眼前的顾熙,大笑两声:


        

“好啊!好啊!”


        

“不愧为顾氏麒麟子。”


        

他忽然转过头看向了顾良:“顾卿,朕能否给令郎取个字号?”


        

字号?


        

群臣再惊,有些难以置信。


        

据《礼记·曲礼》所记,若无意外,男子二十才可冠而字,代表着可以参加各项事务。


        

皇帝亲自赐字?


        

这代表了什么?


        

难不成顾氏自忠武、文成二侯之后,又要出现一位独得圣卷之臣?


        

“臣,叩谢陛下!”


        

顾良怎么可能拒绝这种殊荣,连忙行大礼拜谢。


        

“熙有“光明”、“兴盛”、“和乐”之意。”


        

刘肇一边说着一边再次看向了顾熙,喃喃道:““明”字亦有明亮之意,“远”字则取志向高远。”


        

“便以“明远”为字吧。”


        

“明远,从今日起,你便在宫内担任侍中,伴朕左右,为朕出谋划策!”


        

十一岁的侍中?


        

群臣脸色骤变。


        

纵观古往今来可曾有过这种人物?


        

当下,便立刻有人出言劝阻。


        

庙堂争斗向来都是如此。


        

窦氏一家独大之时,群臣们自会于顾氏庇护下挣扎。


        

但如今窦氏已有倾颓之向,反观顾氏则又有了昔年之向,群臣自然不愿看到这点。


        

但刘肇态度坚决,扫视群臣,直接开口道:“明远助朕除贼,乃是首功!”


        

“......”


        

他直接将这些时日来顾熙所做的一切全都说了出来。


        

群臣的脸色越来越差。


        

直至这一刻,他们才意识到了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从龙之功!


        

还能再说些什么?


        

功高莫过从龙。


        

顾熙的功劳无可置疑。


        

可...如此年纪便这般受宠,将来到底会到什么地步啊?


        

最关键的是此子的才能看起来也是颇为不凡啊!


        

这一时间,甚至都已经有人开始思考起了除掉窦氏到底是不是好事了。


        

整场朝会在群臣思绪万千、复杂难明的氛围中结束。


        

刘肇自然不会放下对洛阳的控制。


        

同时也按照顾熙所出的建议,立刻将窦宪之罪行昭告天下。


        

其实这也并不算是什么高明的手段。


        

庙堂群臣亦是可以想的出来。


        

大汉刚刚经历光武、明帝、章帝三位治世之君,国运正隆。


        

利用大势便足以解决很多问题。


        

至于那些个罪名到底是不是真的,有谁会在意?


        

皇帝说它是真的,那它就是真的!


        

更何况还有顾氏相助?


        

顾氏于天下之间的声望可是其余大族难以企及的!


        

当这个消息传开之后,窦氏这些年的嚣张跋扈,终于迎来了致命的反击。


        

凉州。


        

当窦宪听到这个消息之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他有些难以相信。


        

洛阳竟会发生如此惊天之变。


        

他本就是个胆大之人,顿时便有了直接造反的心思,并扬言是陛下年幼受到了奸人蛊惑。


        

他要出兵以灭奸贼!


        

但这种事注定是徒劳无功。


        

虽然窦宪这几年来也在培养着自己于军中的心腹。


        

但面对着携天下大势而来的皇帝,却还是不够看。


        

最关键的是....班超归京的消息也已经传了过来。


        

定远侯啊...


        

那可是恒侯的结义兄弟。


        

两人纵横西域,将北匈奴打到了西遁。


        

对于很多人而言这种人物都属于是只能活在故事里的人。


        

怎么可能有胆量反抗?


        

本就不稳的军心在这一刻轰然破碎,军中哗变。


        

窦宪于绝望之中自尽而亡。


        

其弟以及心腹数十人被羁押回京,后被刘肇下令斩杀。


        

刘肇正式亲政。


        

—————————


        

“永元二年.三月。


        

帝与顾氏密定大计。


        

丙申,诏召窦氏党羽谒于南宫,禁绝中外。


        

平虏侯奉帝手诏,率羽林骑驰入南北军,镇抚洛阳,中外肃然。


        

帝亲临前殿,下诏收宪党郭举等三十七人,悉斩于市。


        

遂以窦宪潜图弑逆、悖乱纲常之罪,布告四海。


        

时宪在凉州,闻变,欲举边兵以抗,然部曲离心,将士哗噪。


        

宪知事不可为,乃泣曰:“吾负汉室,当以死谢天下!”遂自刭于军中。


        

其弟笃、景、瑰并心腹邓叠等,槛车征还京师,廷尉案验,皆伏诛。”


        

——《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