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气多变,暴雨说来就来。


        

这场雨断断续续、时大时小,一直持续了三四天都没有停歇的迹象。


        

六月初五,皇帝的诏令到了忻州城,大军停止攻打晋阳,准备班师回朝。


        

柴荣让驻守忻州的人马前去晋阳城汇合。


        

翌日。


        

卫王符彦卿便下令让城中的军队集结,分批依次离开忻州城赶往晋阳。


        

“在忻州守了大半个月,折损了数千步、骑,最后还是无功而返。”


        

城门洞上垂下的雨帘,被风一吹斜成道道弧线,水滴溅射到墙上雾蒙蒙的散落。


        

李奕听着旁边王审琦的嘀咕,他并没有搭话,不过在心底却和他有着相同的感触。


        

三月初大军从东京出发,到现在差不多三个月。


        

回想这期间后周军历经的几场大战。


        

高平之战是为了阻止北汉的入侵,打赢的成果无非就是把敌人赶出了境内。


        

忻口之战同样是为了阻止辽军援救晋阳,付出巨大的代价仅仅只换来迟滞辽军南下的脚步。


        

辽国来的援军如今还驻扎在忻口以北观望着等待时机。


        

而攻打晋阳城的战事……那等规模和力度的强攻,人员的伤亡有多大,想想都知道。


        

到头来,付出的远比得到的多,简直是折本的买卖。


        

至于先前拿下的这些北汉的地盘,等后周大军撤离之后,很显然又要还给北汉。


        

那些开门投降的北汉守将,转头又要再次改旗易帜。


        

北汉主刘崇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依旧还会让他们官复原职。


        

这年头就是如此,今天我投降你,明天我投降他,大伙儿想要活命,就不能讲究什么节操。


        

想到这里。


        

李奕转头看向站在细雨中的一道干瘦身影,对方颌下一缕标志性的山羊胡随风飘荡。


        

李勍正脸色复杂的看着有序撤离的后周军队。


        

他原本是忻州的监军,砍了刺史和协防的契丹大将,举城投降了卫王符彦卿。


        

柴荣便直接封了他当忻州的刺史。


        

如果后周军真能一举攻灭北汉,他做的这桩买卖其实挺值当的。


        

可惜事情最终并未如他所料想的那般发展。


        

相比于其它州城投降的人,李勍不仅杀了自家刺史,还顺带砍了契丹的人马。


        

想来北汉主和辽国都不会放过他的。


        

符彦卿在安排撤离的时候,也曾劝过李勍跟着禁军回开封。


        

但对方一番犹豫过后还是婉言谢绝。


        

李奕倒也能理解李勍的决定,毕竟他全家老小都在晋阳,如果他拍拍屁股跑路了,家人的处境不用多说。


        

或许他是抱着必死的心态,期望用自己的命给家人换来活路。


        

可他也不想想,就算北汉主刘崇答应,辽国难道就愿意善罢甘休?


        

不过这是李勍自己的选择,旁人也没法干涉……


        

“我们也该走了。”


        

李奕招呼了王审琦一声,接着驱马而行穿过城门。


        

放眼望去,城外的大路上,后周军的人马连成一片,井然有序的朝晋阳方向开拔。


        

为了防止辽军趁机袭扰,卫王特地派了一队轻骑,在忻口附近盯着辽军的动向。


        

但想来在这种鬼天气下,辽军怕是也懒得来侵扰。


        

……


        

两日后,从忻州撤离的军队抵达了晋阳。


        

围攻晋阳城的战斗已经停歇,连日来的瓢泼大雨,让本来就低迷的士气,更受打击。


        

城外修筑着大量的简易工事,后面搭建有成片的帐篷,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座座巨大的坟包。


        

淅沥沥的雨滴落下,在地面上汇聚起小水坑。


        

不小心一脚踩下去就会被溅得一身泥浆。


        

若是更深点还能把脚踝淹没。


        

除了小部分巡逻警戒的士卒,大部分将士都窝在帐篷里,忍受着阴冷潮湿的刺骨寒意。


        

长时间的降雨不仅驱散了夏日的炎热,还让气温低到了令人浑身发抖的程度。


        

卫王符彦卿带着众将径直去了中军大营见驾。


        

等见到了柴荣,李奕发现他的脸色不太好,看来围攻晋阳城不顺利,让他的心情很糟糕。


        

“卫王老当益壮,威名不减当年,朕心甚慰啊!”


        

纵然心情不太畅快,但见到符彦卿后,柴荣还是笑着夸赞了他几句。


        

同时还赏赐了符彦卿大量的钱财珍宝。


        

随后,柴荣又告诉了符彦卿一件喜讯:“朕准备册立卫国夫人为皇后,已经派人将诏令传回开封,只等班师回朝后便举行大典。”


        

“这,这……陛下对符家的恩德,老臣感激涕零!”


        

符彦卿表现的十分激动,但也难怪,他自己已经封王,现在女儿也即将要当皇后。


        

符家日后在大周的地位已然尊崇无比。


        

说句不好听的,这待遇已经是到顶的级别,若是这样还不满足,难不成想要更上一步?


        

听着符彦卿说的话,李奕却暗自腹诽道:嘴上说得倒好听,赵大篡位的时候,也没见你对郭家有什么忠心……


        

“李都使,你此番再立大功,朕都不知该赏你一些什么了。”


        

正当李奕还在分神的时候,没想到柴荣把目光投向了他。


        

按理说,在场的还有向训、史彦超这几位大将,地位都比自己要高得多。


        

皇帝跟卫王说完话,不应该先招呼他们嘛,怎么反倒先对自己开口。


        

李奕顾不得多想,赶忙道:“下臣分内之事,不敢奢求赏赐!”


        

“有功就该赏。”柴荣点头赞许道。


        

“朕看看还有哪些地方的刺史有空缺,暂且先封给你,其它的赏赐等回去再议。”


        

说着,柴荣又看向史彦超等人,“尔等也是一样,赏赐之事回去另行安排。”


        

“谢陛下隆恩,臣等万死不辞!”


        

众人连忙一齐拜谢。


        

等出了中军营帐,李奕才回过神来。


        

自己竟然又升了?


        

刺史比他之前被封的团练副使地位要高,最低的下州刺史也是从四品的官阶。


        

虽然禁军武将只能遥领,没有实际的管辖权。


        

但地位起码也是相当于后世的地级市一把手。


        

我滴乖乖……二十岁的地级市一把手?


        

放在后世那绝对会舆论爆炸!


        

至于皇帝说得其它赏赐……李奕并没有抱太大期待。


        

无非就是一些身外之物。


        

当然,李奕也不会嫌钱多,只是相比于地位的提升,钱财宝物确实没那么重要。


        

嘿嘿!


        

咱以后也可以说自己是四品大员了!


        

李奕压抑住激动的心情,马不停蹄的赶往内殿直的驻地,去跟马仁瑀分享这件好事。


        

顿时又迎来对方的一阵羡慕。


        

这货只封了内殿直都虞侯,并没有获得额外的加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