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虽然是山贼,但却很有政治手腕。


        

从他能够拉拢到匈奴人与乌桓人的支持,来对抗袁绍,就证明了他的手段不是寻常山贼可以比的。


        

但同时,张燕他本人又很善于自保。


        

堪称武将版的贾诩。


        

一生多次躺赢。


        

如果你把张燕的经历故事写成网文,肯定会被网友骂惨。


        

因为太顺,太“无脑”了,网友会觉得这很不合逻辑。


        

然而历史中的许多事,往往比网文更加魔幻。


        

张燕从起兵时,到继承白嫖张牛角的部队。


        

然后趁着袁绍征剿黑山军,又莫名其妙白嫖了百万黑山军。


        

之后在与袁绍的交锋中,本已落入下风,眼看着就要被袁绍灭掉。


        

偏偏又赶上官渡之战爆发,给了张燕喘息的机会。


        

袁曹大战期间,张燕也是全程观望,绝不下场。


        

等分出胜负后,张燕又立马举众归降了曹操。


        

由于是带资进组,曹操直接封了张燕为平北将军。


        

并赐爵封安国亭侯,食邑五百户。


        

而曹操给张燕的工作也很简单,就是让他守邺城。


        

等于是让张燕远离了战场,早早地过上了舒心的日子。


        

之后,张燕在魏国安稳的渡过了自己的后半生,而爵位也一直传到了曾孙一代。


        

这对于乱世中的人来说,张燕的一生已足以羡煞旁人了。


        

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张燕所统辖的黑山军,在与袁绍的对峙中正处于下风。


        

张燕意识到了这一点,知道他们这些纪律紊乱的贼军,是不可能与军阀的部队相比的。


        

纵有百万数,也断难能与袁绍军相抗。


        

所以,张燕必须寻找一个外援。


        

公孙瓒是他最开始的盟友,但已经被困在易京出不去了。


        

而北方的乌桓人与鲜卑人,已经被袁绍拉拢过去,成了他北部的屏翼。


        

放眼天下,目今唯一能与袁绍相抗的,似乎只有位于河南的曹刘同盟。


        

张燕一直想寻一个机会,去河南与曹刘缔结盟约。


        

但奈何袁绍逼得紧,兼之又恐自己“贼军”的身份不为曹刘所容。


        

故而迟疑未进。


        

不想前不久竟意外收到了来自徐州李郯侯的邀请函。


        

这对张燕而言,无异喜从天降。


        

遂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星夜兼程地赶赴到了下邳。


        

见到了那位声名远扬,能力出众的李子玉。


        

李翊给张燕的第一印象便是,聪明、睿智、坚毅。


        

良好的第一印象,加深了张燕想与河南合作的决心。


        

毕竟他此来不是代表他自己一个人来的,他身上更负有百万黑山人口的未来。


        

只是……


        

张燕知道,李翊这人并不好对付。


        

他只能通过沉默、冷静来尽量淡化自己,渴望与河南合作的情绪。


        

若不然露出破绽,被李翊抓住,他必然狮子大开口。


        

从而使自己在谈判中陷入不利。


        

“张将军近年来过得好吗?”


        

李翊率先打破沉寂,走至张燕桌前,亲自为他斟了一杯酒。


        

张燕忙双手举盏,接过李翊倒来的酒水。


        

“承蒙郯侯挂念,去岁收成正好,勉强得以自足。”


        

黑山军是黄巾军的组成部分之一。


        

跟黄巾军一样,都是自带种子、工具,甚至还有耕牛。


        

所以靠着种田,也能勉强自给自足。


        

何况黑山众渠帅,时不时下山去劫掠富庶的冀州诸县。


        

两重保险,使得虽有百万人口,倒也能够过活。


        

“……只是,袁军势大,迫的近。”


        

“若无外援,张某恐也难以久持。”


        

张燕略作试探,表明了自己的难处。


        

“……嗯,袁贼自号大舜之后,出姓于陈。”


        

“此前淮南袁术就曾私藏玉玺,已为曹司空、刘将军所灭。”


        

“今袁本初坐拥四州之地,占我汉家城池,却不肯向朝廷中枢输送钱粮。”


        

“此举形同叛乱,论罪该诛。”


        

李翊也当即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此前,曹刘在陈地开会时,就曾提议,要求袁绍向陈地朝廷输送钱粮。


        

一开始大伙儿都以为,袁绍四世三公,出手阔绰,肯定不会吝惜这点钱粮。


        

虽然对袁绍来说不多,对曹刘而言也不算肥。


        

但大战在即,能多薅一点儿是一点儿。


        

到时候真送过来,自然是曹刘先拿七成。


        

剩下一成给陈地百官,一成给刘宠、骆俊,一成给朝廷府库。


        

本该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结果袁绍,竟然不许!


        

袁绍在拿了朝廷的好处,受封大将军之位,假节后,居然连些许钱粮都不肯拿出来。


        

袁绍只推脱说是,忙于“北逆”战事,实在拿不出钱来。


        

对此,曹刘立即上书朝廷,下诏谴责袁绍的“叛逆”行为。


        

虽然这只是舆论攻击,但开战前能造一点儿势,就造一点儿势吧。


        

比如现在,李翊就可以在,袁绍不肯输送钱粮给朝廷这件事上做文章。


        

“张将军乃先帝亲封的平难中郎将,袁逆占据汉家城池,征伐汉家官员。”


        

“将军可愿做朝廷忠臣,为国家讨贼否?”


        

李翊也开始试探,向张燕抛出橄榄枝来。


        

张燕双眸一亮,站起身来,郑重其事地向李翊一拱手: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正当以为两家结盟如此顺利之时,张燕忽又话锋一转,面露为难之色。


        

“只是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


        

“袁绍势大,我黑山部众,远在常山孤立无援。”


        

“若袁绍举大军来攻,燕当何以拒之?”


        

李翊虽知这是张燕在漫天要价,但仍先作诧怪之状。


        

“兖州曹司空,徐州刘将军,俱是张将军的盟友。”


        

“将军何谓孤立无援?”


        

张燕暗道李翊果然棘手难缠,只得道:


        

“张某的意思是,我部众俱在常山,与河南之地相去甚远。”


        

“纵曹司空与刘将军与我作盟,又如何及时来救?”


        

张燕既是在要价,又是在袒露他们黑山军的困境。


        

毕竟他们是真干不赢袁绍。


        

历史上,若不是赶上官渡之战爆发,张燕早就被袁绍给灭了。


        

虽然袁曹大战期间,张燕作壁上观,没有下场。


        

但等到205年,张燕举众归顺曹操时。


        

所带去的人口,已只剩下十多万人了。


        

虽然十余万人,对于人口稀少的汉末,依旧是一笔巨财。


        

但这显然没法跟巅峰时期的百万人口相比。


        

这其中,


        

既有受战乱影响导致人口减少的因素。


        

也有麾下渠帅不受控制,各自为政,转去他处的原因。


        

这也是张燕真正要想“招安”的根本原因。


        

他这个黑山大王当得有名无实,大伙儿只是名义上奉他为王。


        

他要真能调动麾下所有渠帅。


        

那百万黑山贼,就不至于被袁绍杀得山谷空空了。


        

远的不说,就单说与他一道来徐州的渠帅眭固、白饶等人。


        

这帮人也就表面尊重他,真要让他们为自己卖命。


        

张燕第一个不信。


        

“张将军的难处,李某能够理解。”


        

“但张将军也要明白我们河南的苦衷。”


        

“眼下西至关中,东至东海,沿着黄河沿岸,俱在修筑城墙,预备河北战事。”


        

“我们虽想援助黑山,但也是有心无力呐。”


        

张燕也算见过世面,面对李翊如此说话,当即弯唇笑道:


        

“郯侯不必吓唬张某,我知您宅心仁厚,足智多谋。”


        

“您肯定有办法,劳您在刘将军面前美言几句,多说些好话。”


        

“多少援助黑山些物资。”


        

“您肯定不忍心见我黑山之民,俱为袁军所杀,曝尸荒野不是?”


        

哈哈哈……


        

李翊牵唇一笑,道,“张将军比李某料之还滑呀。”


        

张燕低着头,温声答道:


        

“不敢当,张某这点儿威风在您老面前可就抖不起来喽。”


        

“……罢。”


        

李翊一挥手,蹙起眉心,“说正经的,我河南现在正全力备战河北战事。”


        

“从豫州汝南,扬州淮南,一应辎重、钱粮、器械,俱往黄河南岸调运。”


        

“是真没法援助黑山物资。”


        

李翊正式向张燕袒露心迹,他们正在全力备战河北战事,实在没有多余资源拿出来给他地诸侯输血。


        

尤其兖州曹操,他的纵深太短,一旦使袁军渡过黄河,几乎一马平川。


        

所以两家正在联合在黄河南岸修筑堡垒等防御工事,屯兵于前哨。


        

是真没法支援黑山,不是装的。


        

张燕表情凝重,眉心紧蹙,他意识到李翊没有骗他。


        

河南确实对黑山有心无力。


        

若是在五年前,张燕来向河南求援倒还差不多。


        

因为那时的张燕,势力范围拓展到了黄河一带。


        

河南支援他,不会费太大气力。


        

但在经过袁绍一波围剿之后,整个黑山部众都萎缩在了常山一带。


        

都跑到子龙老家去了,河南如何给他远程输血?


        

更别提,五年前是二袁争霸,曹刘都还是别人的小弟。


        

时过境迁,五年后早已换了人间。


        

谈判进展的并不顺利。


        

张燕不辞辛劳,远来徐州,就是为了与河南缔结同盟,共抗袁绍。


        

但他要的,并不是口头同盟,甚至一纸盟约。


        

张燕想要的,是实打实的好处。


        

在谈判期间,张燕又话里有话的暗示李翊。


        

黑山部众,他并不能全部掌控。


        

中间有不少人是心向袁绍的。


        

这帮贼人都是好利之徒,如果你河南不能拉出实际好处,拉拢到他们。


        

那么,纵然他张燕与袁绍有过节,不死不休。


        

但他可管不住手下人,会不会去投靠袁绍。


        

张燕这话,几乎算是威胁了。


        

可张燕却并没有危言耸听。


        

毕竟老袁家那四世三公的招牌摆在那儿,对黑山民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早在初平二年时,


        

张燕就因为在袁绍与公孙瓒的争夺冀州,而选择站队公孙瓒。


        

结果有不少人就因此离开了张燕。


        

在初平四年时,魏郡有袁军叛变,联合黑山贼,一度占据了邺城。


        

又因为黑山渠帅陶升叛变,而被袁绍平定了叛乱。


        

袁绍也升任了陶升为建义中郎将。


        

可见,黑山军中不少人都还是心向袁氏的。


        

这其中也包括眭固眭白兔,在被曹操击败后,他亲自率军去北方找袁绍求援。


        

现在张燕暗示李翊这番话,既是威胁也是警告。


        

百万黑山众,看似数量庞大,人口惊人。


        

但毕竟各自为政,一盘散沙。


        

你河南愿不愿意拉拢他们,自己看着办吧。


        

反正我张燕是管不住他们的。


        

一向睿智果敢的李翊,在听完张燕道明黑山内部情况之后,此刻竟也陷入了沉思。


        

大堂之内,鸦雀无声。


        

每一个人都屏气凝神,大气也不敢出。


        

虽然这件事与现场不少人都无关,比如山越宗帅祖郎、费栈二人。


        

他们本来只是食客,莫名见证了一场政治博弈。


        

暗觉精彩的同时,在见到两名政治老手的交锋后,又觉紧张万分,直呼过瘾。


        

“……好。”


        

在沉吟了许久之后,李翊终于松口。


        

缓缓睁开双眸,出声询问张燕条件。


        

“……张将军开个价吧。”


        

“一百万斛粮食!”


        

张燕启唇更是了然,斩钉截铁地说道。


        

唔……


        

饶是现场有不少看客,但当听到张燕开出的条件之后,仍是忍不住屏气凝神。


        

这简直是狮子大开口啊!


        

“……呵呵,张将军莫非欺吾年少。”


        

“李某岂八岁童蒙,不识数目?”


        

李翊也算官场老手了,面对张燕的开出的惊人条件,表现的异常冷静。


        

“燕岂敢大言欺人,诓瞒郯侯?”“然黑山实有百万之众,从河南到常山,去除损耗。”


        

“百万斛粮,又能剩多少呢?”


        

或许有人会疑问,为什么一打仗粮食就消耗的快。


        

难不成前线将士多出来几张嘴不成?


        

确实多出来几张嘴,那便是喂养这些前线士兵的民夫。


        

他们把粮食运到前线去,他们得吃粮。


        

但是这些精壮的民夫,他们可不产粮。


        

劳动力被拉到前线去了,田地没人耕种,自然导致粮食越打越少。


        

其实路途损耗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还是劳动力脱产。


        

要是有充足的劳动力,可以保证将士既能在前线打仗,后方还有足够的人种田。


        

那国家就成了一台战争机器,可以无限制对外扩张。


        

但这在古代,是绝对没法实现的。


        

张燕在这次谈判中,取了巧,谈到了粮秣损耗问题。


        

却回避了一个关键问题,


        

那就是百万黑山人口,并不是人人都要上前线作战。


        

他们有不少民众,是自给自足的。


        

你这是百万人,又不是百万兵。


        

怎么能把军事上的问题一并放在这上面讨论呢?


        

“……这不是河南所能负担的。”


        

李翊斩钉截铁的回复张燕,拒绝了他开出的条件。


        

而这自然也在张燕的预料之中,便问:


        

“那么郯侯能给出多少粮秣?”


        

“……三十万斛,这是河南所能给出的极限了,既是如此,我也得先请示刘将军。”


        

“李某自己做不得数。”


        

李翊信誓旦旦,故作为难。


        

显得这三十斛粮食,都已经是他咬紧牙关,下定很大决心才同意给的。


        

张燕牵唇一笑。


        

“这三十万斛粮秣,只怕不够前线将士打仗的。”


        

“九十万斛如何?”


        

“……不行,四十万斛,不能再多了。”


        

“若不然,河南情愿单打独斗,独自对抗袁绍。”


        

“至于足下麾下渠帅,任其自去耳,与我何干?”


        

李翊表现出强硬的态势。


        

仿佛自己所开出的这个条件,张燕不接受的话,他便要宣告谈判破裂了。


        

虽然两人的谈话时间不长,但流速却十分缓慢。


        

两人的大脑都在飞快旋转,拼命试探对方的底线。


        

尤其是张燕,他眯起眼眸,绞尽脑汁思考这究竟是不是李翊的底线?


        

这是一个商场谈判理论。


        

即当你走进商店时,买一件心仪已久的商品。


        

但它的价格却高出了你的预期,你知道这个价格肯定虚高。


        

你自己有一个最高能接受的价格,并且你也知道店主肯定也有一个最低能接受的价格。


        

通过讨价还价,你不仅想让商品价格低到你的预期,并且要尽可能接近店主的最低价。


        

因为越接近,你就省得越多。


        

而店主正好相反,


        

他想让商品价格尽量接近你的最高价,越接近他就挣得越多。


        

你知道这一点,你也知道他知道这一点。


        

但你们都不知道对方的底线到底是多少。


        

于是你们便会开始博弈,


        

在这个过程中,你们会不断抛出假的底线。


        

并且虚张声势,努力地让对方相信这就是你的底线。


        

到了最后,你们便会以交易破裂相互威胁。


        

若真交易破裂,这无疑会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你没买到东西,店主也没能挣到钱。


        

但你们都会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坦然接受这双输的局面。


        

以此来给对方施压。


        

这时,你会转身慢慢走向店门。


        

这是最紧张最考验的时候。


        

你会后悔,因为店主的价格你是能接受的,你在犹豫要不要回头。


        

店主也会后悔,少挣总比不挣好,他在犹豫要不要叫住你。


        

你每多走一步,气氛便会多紧张一分。


        

你们都忍不住想妥协,又都希望对方先妥协。


        

这就是此时张燕与李翊所面临的局面。


        

张燕是那个店主,李翊是这个买客。


        

但张燕的商品是独一无二,别处买不到的。


        

而李翊这个买主也是张燕在能力范围内,唯一能够找到的。


        

对于李翊而言,


        

黑山军拥有庞大的势力,不论战时或平时都能发挥出巨大作用。


        

战时,它作为扎根于冀州西部的一根尖刺,能够很大程度的牵制袁绍的军力。


        

和平时期,若能将他们转化为普通民众,便能得到充足的劳动力。


        

若是去征剿,他们藏在大山之中,反而费力不讨好,颇费钱粮。


        

对于张燕而言,


        

袁绍与他不死不休,张燕几乎不可能跟袁绍达成和解。


        

但他又不是袁绍的对手,只能寻求外援。


        

放眼周边,唯一能够跟河北抗衡的,只有曹刘的河南。


        

若是谈判破裂,


        

李翊会失去一根尖刺,并且黑山军有不少人会被袁绍吸附,间接资敌。


        

张燕则无法继续管理百万黑山人口,各自作鸟兽散。


        

张燕自己也极有可能退出历史舞台,转而投于乡间为盗,不复今日好局。


        

显然,双输局面是两人都不希望看到的。


        

两人都在等对方先妥协。


        

此时大堂内气氛,仿佛凝固一般。


        

堂内的主角虽只两人,但周围食客就也都跟着紧张起来。


        

不知谈判的结果,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而告终。


        

突然,一道炸雷般的声响,自堂外传出。


        

“五十万斛粮!”


        

“不知这个数目,张将军能不能接受?”


        

就在大伙儿都在屏气凝神,跟着紧张之际,竟全都被这堂外的声音给惊扰。


        

正要起身看,是哪个胆大之徒敢来搅扰之时。


        

只见来人于万丈夕光中走来,


        

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臂颇长,面相颇为厚重威严。


        

李翊见此,赶忙上前施礼。


        

“……主公,怎的亲来了?”


        

刘备笑着拍了拍李翊的肩膀,“备若不来,只恐军师疲于应付黑山来客。”


        

李翊正色答,“若再给翊半个时辰,黑山之众已尽附河南矣……”


        

呵呵~


        

刘备温声笑道:


        

“军师这些时日,颇为忧劳河北事务,又要兼管河南军政,大是辛苦。”


        

“备适才刚刚处理完几个无知小辈,闻说军师正于州府接待冀州来客,便过来看看。”


        

“……看看汝这小郎,会捉燕儿不会。”


        

最后一句,显然已是开玩笑。


        

刘备平日本不苟言笑,但唯独在李翊面前例外。


        

尤其李翊平日太忙,每日两眉紧锁,令刘备看了颇为心疼。


        

遂每每在李翊面前时,刘备都会尽量以宽松活泼的方式,让李翊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


        

故李翊即便是提及河北之事时,刘备也多不甚关心,只盼李翊少些负担。


        

“……哈哈,翊这点皮毛小伎,如何敢在主公面前献丑?”


        

“主公快里边请!”


        

李翊弯唇一笑,将刘备请入堂内。


        

两人适才的谈话,俱在堂外,堂内之人尚不知发生了何事。


        

李翊便又为众人介绍,说道此人便是徐州之主。


        

汉左将军,下邳侯,领徐州牧刘备刘玄德是也。


        

众人闻说是主人家到了,遂纷纷起身施礼。


        

“见过刘将军。”


        

“见过刘将军。”


        

“……刘将军幸会。”


        

众人见礼之时,又兀自打量刘备形貌。


        

果真如传闻中说的一般,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貌甚异。


        

“……这位想必便是张将军了。”


        

刘备走至张燕身前见礼。


        

张燕连忙还礼。


        

刘备执其手,一脸真诚地说道:


        

“闻说张将军,因轻勇走趫捷,故军中号曰‘飞燕’”


        

“时人皆谓之张飞燕。”


        

“备走南闯北,识遍天下英雄,今日见着张将军。”


        

“方知何谓气概参天,雄烈过人。”


        

张燕被刘备握住手,与之对视,见其言语真诚,便道:


        

“刘将军过奖了,燕实不敢当此美誉。”


        

“……呵呵。”


        

刘备牵唇一笑,四目相对,坦诚说道:


        

“方今雄豪并起,将军能以一乡之众,合黑山百万之民。”


        

“威震河朔,播名天下。”


        

“如何当不得这般赞誉?”


        

唔……


        

虽然明知这只是刘备的客套话,但由于他说的太过真诚。


        

以至让张燕这个老油子都颇为感动。


        

李翊在旁侧看着,不由暗叹了一口气。


        

你说你,跟我谈早早答应不好吗?


        

非要逼我徐州出动大汉魅魔,你才肯服服帖帖是不是?


        

看见张燕那已经半沉沦的样子,李翊知此事已经成了一半了。


        

刘备的话还在继续:


        

“……今袁绍拥四州之地,民户百万。”


        

“虽号为大将军,终因权夺利,未有心系王室。”


        

“备料其久自生乱,是复有一卓也。”


        

有其君,必有其臣。


        

刘备上来跟李翊的话术套路,几乎如出一辙。


        

都是先踩一脚袁绍,把他打成反贼再说。


        

只不过刘备比李翊扣得帽子还狠,


        

李翊只列数了袁绍的罪状,刘备直接把袁绍打成是跟董卓一样的反贼。


        

这个标签就太狠了。


        

当然了,刘备完全有证据。


        

毕竟袁绍想拥立刘虞为帝这事儿,众人皆知。


        

尤其刘备当时还在北方,对此事知之甚细。


        

你说天子尚在,你袁绍竟敢拥立刘虞为帝。


        

不是董卓是什么?


        

就算这件事最后告吹了。


        

那也是人刘虞心存汉室,识大体。


        

跟你袁绍这个反贼没关系。


        

玩儿政治嘛,


        

就是得会扣帽子,罗织罪名。


        

其实,细数历朝历代你都会发现,这些政治人物最喜欢的就是扣帽子。


        

他们能把一件很小的事,说成是一件很严重的事。


        

又能把一件极为严肃的事,尽量去淡化它所造成的影响。


        

总之就是,怎么有利于自己怎么来。


        

现在河南与河北别说是两边的领导人了,就是两地的百姓都知道。


        

两地开战只是时间问题。


        

在热战开始之前,自然是先冷战。


        

尽量给自己造忧,增加舆论优势。


        

河南这边,指责袁绍不遵王室,不缴钱粮,是叛逆。


        

河北这边,指责曹刘挟持天子,虐杀忠臣,是汉贼。


        

反正,谁掌握话语权,谁就能赢得冷战。


        

“张将军乃先帝所封的平难中郎将,断不能与反贼为伍。”


        

“待到来年开春,我河南便要对河北用兵。”


        

“到时候恳请张将军务必助备一臂之力,备感激不尽!”


        

刘备紧紧拉着张燕的手,双目对视,一脸真诚地说道。


        

“事若就,备为上奏天子,表奏张将军的功绩。”


        

“以张将军之功,封侯拜将,自不在话下。”


        

“只要张将军点头,备即刻将五十万斛粮秣送上贵府。”


        

“另去陈地,请一道圣旨,以作讨贼文书。”


        

“张将军奉圣旨讨贼,应能安抚黑山众部渠帅。”


        

“……不知张将军意下如何?”


        

唔!


        

张燕眼眸一蹙,心中思绪万千。


        

望着刘备那诚恳厚道的神情,实不忍相拒。


        

……


        

……


        

(兄弟们看一下下面作家的话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