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刘备与李翊开始详细的制定军功爵制的具体流程。


        

当然了,肯定没有商鞅那么多的套路。


        

毕竟徐州并不需要成为一个完全的战争机器,这种道路也走不长远。


        

在秦国的基础上,李翊废除了大量严苛的制度。


        

同时提高了基层将士的待遇,让底层士兵有更多的机会升迁。


        

并且规定,只要是上了战场参加过战争的士兵。


        

一律每人赏麻布半匹,粟米半石,钱五十。


        

并且军功彪炳者,每三月赏肉十斤,酒一瓮。


        

这个待遇相当好了。


        

一匹麻布就值三百钱,一石粟米按照徐州的物价也要两百钱,这还是因为徐州去岁丰收。


        

要是到隔壁兖州去买,没个五六百钱根本拿不下。


        

san11里面的炒粮就是这么来的。


        

同时,按照东汉末年州郡兵的军饷来算,底层士兵每月只能领到一百二十钱的米粮供应。


        

所以这个待遇可以说是老刘下了血本了,如果不是靠着麋家、鲁家的资助,他是断断不敢这么玩的。


        

当然了,李翊提供的精盐也为徐州带来了大量财富。


        

通过提高士兵待遇,来加强平民参军的积极性,这种事儿在东汉末年也是很常见的。


        

隔壁曹操,就会通过奖励绢帛、粮食来犒赏军士。


        

但只有老曹的亲卫和精锐部曲才有这个待遇。


        

像老刘这样,拓展到基层每一个士兵中去,是需要大量物力财力的。


        

中间老刘还担心,徐州承担不起这样的军费开支。


        

毕竟作为一州方伯,每年并不是只有军费开支。


        

农业开支、外交开支、各方各面都要花钱。


        

在军事上投入这么多钱,减少民用支出,会拖慢徐州的经济恢复速度。


        

李翊则解释道,徐州已经残破不堪,如果单靠慢慢种田发展,没个十年八年是难有起色的。


        

等到那个时候,官渡之战都打完了,老刘你拿什么去跟袁曹拼?


        

别忘了,曹操有一个巨大的优势。


        

就是他接纳了青徐黄巾百万男女,这些人虽然给兖州带去了巨大的负担。


        

但只要消化完,就会使曹操实力暴涨。


        

因为人口在古代就是最重要的资源,谁人多谁就牛逼。


        

几乎所有的古代政治家,改革都会有刺激人口增长这一条策略。


        

所以比发育,老刘面对曹操其实是没有优势的。


        

老曹消化完这些人口,没过几年就有了挑战袁绍的实力,老刘很明显不能走种田这条道路。


        

只有激发徐州的战争潜力,主动打出去,来限制袁曹的发展。


        

这才是上策。


        

李翊与刘备聊了一上午,总算敲定了军功爵制的基本雏形。


        

具体的查缺补漏,下来还得花时间研究。


        

这时,庖人已将饭食送上。


        

四菜一汤,一肉两素,还有瓜果。


        

李翊吃饭有个习惯,就是要就水果。


        

雍梨、柿子、枣脯,都是他的最爱。


        

尤其这雍州产的梨,口感爽脆不硌牙,咬上一口满嘴都是汁液。


        

而近朱赤者,刘备跟李翊相处久了,也喜欢上吃饭就水果了。


        

补充维生素,挺好。


        

“来,主公请。”


        

李翊夹起一片梨放在刘备碗里。


        

“子玉,请用。”


        

刘备也夹了一粒枣脯放在李翊碗里。


        

两人就在小亭下用餐,忽有下人匆匆来报。


        

“使君!使君!”


        

下人跌跌撞撞跑来,“使君,外面儿有一位自称是您的故友,前来看您!”


        

“哦,必是子经来了!”


        

刘备闻言大喜,立马放下筷子,快步跑出屋去。


        

迎面便遇来人紧紧相拥,显得异常高兴。


        

“子经,你可算是来了,真想煞为兄也!”


        

李翊在后跟上,他许久未见过刘备如此兴奋了。


        

兴许只有这儿时发小,久别重逢才会令他如此高兴吧?


        

牵招也是笑容满面:


        

“自收到兄长的书信,弟便星夜赶来了徐州。”


        

牵招脸上虽然带笑,眼中却已含泪光。


        

“自别兄长,倏忽数载,不想兄长风采依旧,更添精神。”


        

“忆昔少年相从,多蒙教诲,弟感谢不忘。”


        

“今闻兄长北平琅琊,英风威震徐州,使故人闻之,不胜叹羡!”


        

“兹幸得一见,深慰渴怀!”


        

刘备听到老友的打趣,自己也觉不好意思,忙拉着身后的李翊向牵招介绍道:


        

“备能有今日,多亏了子玉为我出谋划策,若无他的教诲。”


        

“备孰不知要走多少弯路。”


        

李翊当即拱手见礼:


        

“常听使君说起牵兄,今日一见,果真见之不俗。”


        

牵招忙躬身还礼:


        

“惭愧,先生年纪轻轻便能有此作为,教招不胜羞惭!”


        

刘备说道:


        

“子经你自中平六年后,便一直居家耕读,少有出仕,自然落于人后。”


        

这是在怪罪牵招不早点儿出仕,多有调侃之意。


        

牵招笑道:


        

“兄长教训的是,其实这些年也有不少县令来征辟愚弟,都被我挡了去。”


        

“前日冀州牧袁绍也来征辟愚弟,要我去做他的督军从事,帮他统领乌桓突骑。”


        

“愚弟本想应征,不想收到了兄长的书信。”


        

“思量再三,权衡一二,到底还是来了徐州。”


        

嘶……


        

闻得此言,刘备与李翊皆是暗吸一口凉气。


        

牵招这人倒也实诚,当着刘备的面把心里话给说出来了。


        

可能也是因为两人关系确实好,加上李翊也不是什么外人,他才如此放心的说。


        

不过刘备与李翊倒是都暗自感到庆幸。


        

他们很早就拟定了,要征辟牵招来徐州的计划。


        

也不知是不是他家里有事耽搁了,过了这么久才来。


        

史书上只记载了袁绍征辟牵招为督军从事,却未记载具体时间。


        

只能大致推断出是袁绍当了冀州牧后,灭掉公孙瓒之前这个时间段。


        

所以能不能征辟到牵招完全看运气。


        

一旦说被袁绍捷足先登了,以牵招的性格,基本就和老刘无缘了。


        

袁绍开出的条件很高,自己也是四世三公,在河北名头很大,足以打动牵招。


        

如果不是老刘已经是徐州牧了,加之他与牵招的关系,还真不一定能竞争的赢袁绍。


        

刘备这下也总算明白牵招为何会来迟了,他愿意放弃袁绍这条大腿,跑了徐州跟自己一起创业,一定下了很大的决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