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罗主任后,方言回到了同仁堂前厅,这时候店里已经有一两个患者等着了。


        

方言认得他们,就是昨天早上排在科学家前面的两个街坊,当时他们看到科学家要看病,立马主动离开了。


        

这不说是今天来,还真是今天才来。


        

方言招呼了一声,给两人诊断起来。


        

第一个人说,自己感觉最近老是口干舌燥,喝了水也感觉口渴,并且身体皮肤也出现了瘙痒。


        

方言一听这症状,立马开始检查。


        

随后确认应该是消渴症,也就西医说的糖尿病。


        

患者是一家国营餐馆的主厨,平日里生活吃得挺好。


        

他这个状态目前还不算是厉害。


        

方言叮嘱他运动减肥,注意饮食,然后开了一副人参白虎汤给他,然后他先回去喝着。


        

西医里糖尿病分为一型和二型,一种是先天的缺少胰岛素,另外一种是后天因为生活习惯导致的。


        

中医认为,这是体内阴津亏损,燥热偏胜,导致消谷善饥,口渴多饮。


        

方言还记得前世刚接触这行的时候,一个师兄拿了两个水杯讲解了中医的原理。


        

一个水杯装了一杯水一勺糖,这个是正常人的身体。


        

另外一个水杯,只装了半杯水,一勺糖,这个就是糖尿病人的身体。


        

中医治疗这糖尿病人,就是往杯子里倒水,让体内阴津回到正常人的水准。


        

西医治疗这个糖尿病人,就是用药把病人杯子里那一勺糖变少,让病人回到类似正常的状态。


        

这就是中西医,治标和治本的不同观点。


        

当时和方言一起的中医小白们,都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当然了,后面系统学习后,大家发现并不是师兄说的那么简单,但是他讲授的方式确实很有意思。


        

事实上,那位师兄最后也留校当老师了。


        

看完了早到的两个病人后,方言看到展示没有后续患者补上,赶忙出去上了个厕所。


        

等到从厕所回来的时候,果然店里又有人等着他了。


        

就这个工作强度,罗主任他们给一个月工资当奖励绝对不会亏。


        

况且方言自己还购买店里的药材,也给店里贡献了收入。


        

中午十一点半的时候,终于是没人了。


        

方言看着忙碌的贾大鹏,突然想起自己好像忘事儿了。


        

自己忙这么多,人家大鹏也一样累啊。


        

找罗主任加钱的事儿,居然忘了提大鹏了。


        

方言于是赶紧找到乐苗,让她给补一张申请单上去。


        

乐苗听到后去问了下贾大鹏,说是店里打算给他提交加工资的申请,问他意见。


        

贾大鹏听到后却赶忙说道:


        

“别别别!我就算了!”


        

“方哥人家是技术没办法被替代,我也没啥技术的,随时都可以被人替代,这要是提了,不被同意不说,罗主任说不定就给我穿小鞋了。”


        

“谢谢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我是真还想在这里干下去的,这种得罪大领导的事儿干不得。”


        

贾大鹏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就是个给方言打下手的。


        

方言用的是技术,当然可以给领导讨价还价,但是他不一样,他是纯纯的力工。


        

而且这里大多数人都是要去考大学的,他却是打算要在同仁堂端一辈子铁饭碗的。


        

方言听到他这么说,也就只好作罢。


        

自己想要帮他,没准在人家眼里就是害了他,还好先问了一下,没有直接提交上去。


        

方言又想起了一句话: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


        

……


        

最后半个小时里,因为没有病人,所以方言又把带在身上的那本《华夏接骨图》拿了出来。


        

他拿到乐苗面前,指着上面的图画服饰,问道:


        

“乐店,您看这上面的服饰,是哪个朝代的?”


        

乐苗只看了一眼,就说道:


        

“这明显是宋朝的嘛。”


        

然后她好奇的问道:


        

“你这是古书啊,什么地方弄来的?”


        

方言也没隐瞒她,说道:


        

“我师父的藏书,昨天晚上翻到的。”


        

听到方言居然是从陆老送的书里翻到的,乐苗也惊叹道:


        

“陆老这藏书果然够丰富的,这年代够久远居然也能保存这么完好,你算是捡到宝了。”


        

方言摇摇头:


        

“服饰是宋朝的,不过书不是。”


        

“书是1808年,江户时代滨田医官二宫彦可写的中医正骨书。”


        

乐苗听到名字一怔:


        

“小日子中医师写的书?”


        

“嗯,你看。”方言翻开书指了指位置上标注的时间。


        

乐苗仔细看了看上面扉页写的话,掰着手指头自言自语道:


        

“1808年也就是清嘉庆十三年……一百多年前的书啊……”


        

然后乐苗看到了编写这本书的一些人名。


        

她最终停留在吉原杏萌的名字上。


        

微微皱眉,然后说道:


        

“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吉原杏萌的名字。”


        

方言听到后一怔,惊讶问道:


        

“你这都知道?”


        

她摆摆手,说道:


        

“你让我想想……”


        

方言点点头不去打扰她。


        

过了半分多钟,乐苗“啪!”一下拍在自己脑门儿上,然后说道:


        

“我想起来了!”


        

她指着书上的名字说道:


        

“这个人是长崎接骨大师,原名叫吉原元栋,字隆仙,号杏萌斋,浪人武士出身,以按摩业为主,他在1800年之前,写了一本书叫做《杏萌斋正骨要诀》,我家里就有收藏。”


        

方言听到乐苗说的这么详细,而且还有另外一本正骨书,他也有些惊讶了。


        

这时候只听到乐苗继续说道:


        

“不过那本书是1936年的时候,沪上世界书局再印发行的《皇汉医学丛书》里的一本,没有你这个古籍珍贵。”


        

“但绝对和你这本古籍应该有些联系,里面的一些人名,和那本《杏萌斋正骨要诀》有重复。”


        

“应该是二宫彦可召集了同样一帮人,在几年后写了这么本书出来。”


        

方言问道:


        

“书能借我吗?”


        

“当然没问题。”乐苗点点头,随后她看看门外,还有手表上的时间,于是说道:


        

“反正这会儿也没患者了,我这就去给你拿。”


        

“那太感谢了!”方言对着乐苗谢道。


        

乐苗摇摇头:


        

“不客气,那书我也用不上。”


        

说着乐苗就出了门,下班前,她就拿着书回来了。


        

方言拿到后翻开看了一眼,发现果然有佐野顺,松生桥,山本比德,久佐寿,吉田信天这些人。


        

只有二宫彦可的名字没有在上面,很可能是当时他们还不认识。


        

里面的图画基本上都是一个宋朝画风,画师应该都是一个人。


        

而且这里面明确说明了,他著书时候参考的书籍是,一本收藏在跻寿馆叫做《御修医方类聚》的书。


        

说起这本《御修医方类聚》,方言记忆一下就清晰了起来。


        

大学时候教授讲过这事儿很多遍。


        

这是一本被朝鲜称为四大医著之一的书。


        

在80年代的时候,这本书由对岸送回国,引起了国内一波研究热。


        

不过后来发现里面问题很大,才终止了研究。


        

史书记载,此全书一共950万字,收方五万余首,里面收录了华夏从秦汉到元明时代的152种医学典籍,和一部叫做《御医撮要》的朝鲜书籍。


        

里面保存了华夏历史上已经失传的医书30余种。


        

包括了《澹轩方》、《备预百要方》、《神巧万全方》、《施图端效方》、《千金月令》、《医林方》、《吴氏集验方》、《新效方》、《烟霞圣效方》、《保童秘要》、《王氏集验方》等35部亡佚书籍的内容。


        

从1443年开始编著,于1477年成书。


        

可以说是集中医古籍之大成的一套书。


        

不过这套书在1598年的时候,从朝鲜被由日将加藤正清作为战利品携回。


        

后藏于仙台医工藤平助家中,之后工藤平助又将此书寄存于多纪元简家的跻寿馆。


        

这也就是朝鲜史称的壬辰之乱。


        

在1592年到1598年期间,大量朝鲜医书及朝鲜版华夏医学典籍,被丰臣秀吉侵略者掠夺并带回岛国,《御修医方类聚》名气颇大,难以幸免。


        

这个收藏的跻寿馆是江户幕府时代唯一的私立医学校,后来进行改制后,成为官立江户医学馆。


        

它由多纪家族历代相继,从事医书讲习、考试、施药等多项事业,特别是在医书校勘方面做出了诸多成就,名载小日子国史册。


        

这之后的小日子中医很大部分都看过这里面的古籍。


        

这也就解释了吉原杏萌和二宫彦可,为什么知道正确的汉代单位了。


        

里面能够证明单位的汉代书籍可不少。


        

藏于多纪家的《御修医方类聚》原刊本随着德川幕府的倒台,离开了多纪家族,移藏至大学东校典籍局,后入宫立浅草书库,继藏上野帝国博物馆,最后珍藏于宫内省图书寮,即现今的宫内厅书陵部。


        

这一套书在明治九年(1876年),日朝缔结修好条约,同时两国间的医事交流有所加强,外务大臣宫本小一出使朝鲜,喜多村直宽便将自己作为江户幕府医官时期所刻的《御修医方类聚》及其它著作托付宫本小一,要求其将此书转赠与朝鲜。


        

1965年,汉城东洋医科大学校长李钟奎博士,发重刊之宏愿,组建委员会,征集4.893万人,以延世大学文久元年本为蓝本,费时半年,再刻《御修医方类聚》。


        

出版当年,李钟奎校长去台,赠李焕之先生此版《御修医方类聚》一部。


        

李焕之先生为使国人分享这一医籍宝藏,于1979年,也就是现在的两年后,将其全文缩小影印出版,全书十册,另有索引一册,并将其中的朝鲜文索引翻译改印为中文。


        

不过后来在1982年国内医学界研究后发现,原书一至四册的部分内容被删节,同时依据后世的医书通行本证实这版的《御修医方类聚》中,有不少人为加入的错误信息,使该书文献参考价值遽减。


        

至于这里面的错误信息和删减,是小棒子还是小日子做的,这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