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章也想喊口号,奈何现在不流行了。


        

要是换成以前,不管事能不能办成,先下个保证,表个决心,让领导觉得你这个人态度端正、有责任感。


        

可随着时代发展,这一套慢慢就被淘汰了。


        

全是吹牛逼的,一个干实事的都没有,时间一长,领导也受不了啊。


        

尤其是做刑警这行,破案率可不是能吹出来的。


        

没能力就是没能力,不用多,两个案子就能看出来。


        

就算你口才再好,吹得天花乱坠,最后破不了案还是白搭。


        

回到支队。


        

于大章拿出刘正阳猝死案的案宗,又从头看了一遍。


        

尸检报告没有问题,当初办案的警员已经确认过了。


        

现场尸体检验、尸体外表检验和尸体解剖三个步骤都有完整记录,并附有与之相对应的尸检照片。


        

目前来看,疑点有三。


        

1,刘正阳女儿的报案理由无法验证真伪。


        

她说刘正阳死前半个月就对自己的死亡进行了预言,却没给出具体原因。


        

总不能是刘正阳自己会算命吧。


        

这种没头没尾的话,可信度很低。


        

而且没有人能证明其真实性,也没有相应的录音录像。


        

完全是她的一面之词。


        

2,刘正阳死的太干脆了。


        

身为一个亿万富豪,他的健康状况是被时刻关注的。


        

定期体检,按时吃药。


        

这些事都是有人随时提醒的,根本不需要他自己去特意记住。


        

如果有心脏病突发的征兆,早就提前住院治疗了,没理由毫无预警地说死就死。


        

而且还是当着公司高管的面猝死的。


        

说明在开会之前,他并没有感觉到身体不适。


        

最后是那个管家的杀人动机。


        

前世他听到的是,因为刘正阳平时对他不好,不尊重人。


        

这个理由未免太牵强了。


        

那个管家在刘家工作十多年,要是觉得委屈的话,大可以辞职走人。


        

完全没必要杀人泄愤。


        

还有一点,如果那个管家是个穷凶极恶之徒,刘正阳也早就死了。


        

所以,这个杀人动机很难立住脚。


        

综合以上几点,于大章决定还是再等等。


        

办案子不能急功近利,多想想总没错。


        

既然是积案了,也不差这几天,实在找不到新线索,再从管家那里入手。


        

就这样,又过了三天。


        

于大章现在已经不用看案宗了。


        

这三天里,他不知道将案宗看了多少遍,早就把所有的内容记得清清楚楚。


        

刘正阳的儿子、女儿、家里所有的佣人,还有公司里能接触到刘正阳的秘书和高管们,全都被他怀疑了一遍。


        

他甚至将所有人的笔录内容都给背下来了。


        

支队里的警员也被他专注的态度所感染,他们眼看着这个胖子反复翻着一份案宗,一坐就是一整天。


        

这种状态下的于大章,没有人敢上去打扰。


        

都是做刑警的,知道在思考案情时,一旦被打断,很可能导致思路中断。


        

不过越是这样,支队的警员们就越好奇。


        

以至于在背后议论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这胖子又琢磨谁呢?”


        

“我哪知道,他看的是哪件案子都没人知道。”


        

“记得上次他这么专注的进行思考,是在支队的走廊上,之后没几天就破获了三甲医院案。”


        

“对对对,我也记得,当时他在走廊上转悠了一下午。”


        

每次支队的警员聊这种八卦,最后都会聊到积案小组的名额上。


        

“也不知道积案小组的人员定下来没有。”


        

“别惦记了,我听说最后的决定权又回到李队那里了。”


        

就在他们将注意力都放在于大章身上时,一则消息忽然传到分局。


        

市局决定于明日举行一场覆盖全市公安系统的大型表彰大会。


        

这种类型的表彰大会,没有固定的召开时间。


        

主要取决于某些特殊案件的完成情况。


        

听到这个消息的警员心里都很清楚,这次能够召开如此规模的表彰大会,肯定和最近几个月连续破获的特案有关。


        

次日。


        

市局大会堂。


        

台上坐着十多位市领导和局领导。


        

台下则是来自各个部门的公安干警,其中绝大多数是本部门的精英人员。


        

他们身穿警服,挺胸抬头,神情严肃地看着台上。


        

一眼望去,犹如一片深蓝色的汪洋,让人心生敬畏。


        

在一片肃穆的气氛中,刘局宣布表彰大会开始。


        

紧接着就是领导讲话。


        

这也是于大章最怕的环节,催眠效果太强,以至于领导还没正式开讲,他就已经开始犯困。


        

坐在他身边的李钧生怕他做出不合时宜的举动,偷偷塞给了他一颗薄荷糖。


        

“含着。”


        

还是李队想的周到啊……于大章感激地看了他一眼,随后将糖含在了嘴里。


        

还别说,清凉的味道一散开,确实起到了提神醒脑的作用。


        

李钧见薄荷糖有效果了,默默将手里的一根红辣椒放回到裤兜里。


        

让于大章有些意外的是,这次的领导讲话时间并不长。


        

而且也没有冠冕堂皇的套话。


        

基本上是围绕近几个月发生的大案要案来做的总结性讲话。


        

半小时后,授勋仪式开始。


        

系统内的表彰都叫做授勋,勋就是奖。


        

为什么不叫授奖,或者颁奖?


        

这是公安表彰大会,不是金马奖,娱乐圈那才叫颁奖,完全两个概念。


        

在这种场合能上台领奖的,只有获得一、二、三等功的公安干警。


        

随着仪式开始,一批批干警相继上台领奖。


        

最先授予的是集体荣誉勋章。


        

值得一提的是,宏口分局的刑警们上台的次数是最多的。


        

于大章也跟着上台领了一个集体三等功和两个集体二等功。


        

直到上了台,他才发现偷尸案的功劳也下来了。


        

其中一个集体二等功就是颁给支队的。


        

紧接着就是个人授勋。


        

本次荣获个人三等功的共计十七人,其中没有于大章。


        

获得个人二等功的三人,他们分别是吕忠鑫、李钧、魏谦,还是没有于大章。


        

吕忠鑫在侦办三甲医院案的过程中,组织了对嫌犯的抓捕行动,最终成功地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而李钧和魏谦则是面对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他们毫不退缩,坚持不懈地将案件侦办到底。


        

这三人获得个人二等功也算是实至名归。


        

在台下的于大章看着台上领奖的三人,心里不免泛起了嘀咕。


        

难道是因为之前的奖章提前领了,所以这次才没有自己?


        

那也不对啊。


        

领到手的个人二等功是因为侦破拐卖案获得的。


        

后续的三甲医院案和偷尸案呢?


        

自己的功劳貌似不比台上这三位差吧。


        

资历不够,被人压下去了?


        

那也不能什么都不给吧,个人三等功也行啊。


        

就在他愤愤不平时,台上忽然喊出了“于大章”的名字。


        

刹那间,全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