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的事情,哪有什么忠诚可言。


        

对于世家来说,只要是忠君就行了。


        

这个范围就比较宽阔了,太子,魏王,陛下,都是一家子人,忠谁都是忠君。


        

只要日后站队没问题,那就是忠臣。


        

忠臣这个概念,本来就比较模糊。


        

成王败寇,输的人,那才是奸臣。


        

太子都造反了,那能叫背叛吗,这得叫拨乱反正。


        

若追随太子成功了呢,这就是从龙之功了。


        

崔盛玉在纠结着,其实心里已经是偏向太子了。


        

哪怕是从起兵的局面上来看,太子并没有优势,但加上自己送过去的五千铁骑。


        

一万铁骑,只要不是瞎搞,割据地方自保应该不是多大问题吧。


        

陛下难道一定要杀死太子吗。


        

撑个两三年,还真有回转的机会。


        

想到这里,崔盛玉就下定了决心。


        

魏王李泰自然没察觉到崔盛玉的想法,或者说从来就没有怀疑过崔盛玉。


        

毕竟崔盛玉自从到长安来,也就只有上次,被太子强行抓走过一次而已。


        

谁会想到,仅仅一次见面,崔盛玉就背叛了。


        

要是谁跟太子见一面就背叛,那魏王还夺什么嫡,老老实实洗洗睡吧。


        

况且这长安上下谁不知道,清河崔氏是魏王党的最大支持者。


        

怀疑谁也怀疑不到崔盛玉的头上来。


        

“一定要做好防备,不能给太子可趁之机。”李泰再次嘱咐道。


        

但他是不敢留在军营的,待了没有多久,把事情说透后,就选择离开。


        

李泰是谨慎的,离开前,还特意排了探马去探路。


        

生怕是被太子的人趁机给截胡了。


        

毕竟父皇当初的前车之鉴,尚在眼前。


        

如今除太子起兵造反外,如果他跟晋王都被太子杀了,父皇那边要怎么选择。


        

这不是走当年父皇的老路吗。


        

父皇都把这条路给走通了,太子再走一次,就不能通了?


        

父皇会不会跟当年祖父那样呢。


        

李泰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当父皇到了思索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也就意味着他跟晋王的小命已经没了。


        

考虑这些,已经没有意义。


        

李泰可不觉得太子会对自己手下留情,去年刺杀案还历历在目呢。


        

只要给太子机会,恐怕会毫不迟疑的下手。


        

这么一想,李泰都有些杯弓蛇影了。


        

走的时候,让崔盛玉安排了三百骑护卫。


        

“请魏王放心,必不叫太子得逞。”


        

崔盛玉拱手作揖送别魏王,然而看到魏王这番有些紧张,害怕的样子,知道是怕太子下暗手,心里起了别样的心思。


        

送五千骑给太子,已经是泼天功劳了,可为什么不再进一步,把魏王也送给太子呢。


        

如果太子起兵造反,干掉魏王,那就只剩下一个晋王了。


        

有机会把晋王也干掉的话。


        

太子还怎么输?


        

这么想着,回营后,崔盛玉给太子写信。


        

太子殿下:


        

敬启。臣崔盛玉,前蒙殿下召见,方知殿下雄才伟略,实乃天命所归。臣虽暂为魏王之属,然自与殿下一会,心向殿下。


        

殿下若起兵,臣自当率魏王兵马来投。


        

臣冒昧,若殿下有意,臣愿为殿下再尽绵薄之力,或可引魏王至殿下处。


        

臣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万死不辞。


        

崔盛玉敬上。


        

写完后,崔盛玉用火漆封住。


        

叫来自己的心腹堂弟,低声吩咐道:


        

“快马加鞭,把这封信,送到灞桥驿,太子左内率陈云超手中。”


        

堂弟闻言,面色一变,但没有多问。


        

接过信后,便翻身上马离开。


        

对于自己这个堂弟,崔盛玉还是很放心的,除开从小一起长大,关键其性子沉稳,忠心可靠。


        

崔盛玉并不担心堂弟会私自查看内容。


        

对于世家大族而言,先有家,再有国。世家子首先是忠于家族,再是君王。


        

灞桥驿。


        

陈云超正在派人不断打探情报。


        

监察可能发生的情况。


        

毕竟长安若有动静,灞桥驿最快能得到消息。


        

长安消息的往来传递,也是通过灞桥驿这边。


        

不多时,陈云超就知晓了,魏王前往军营,并且已经离开的消息。


        

‘魏王在这个时候去军营,莫非是有所防备?’


        

心里这么想着,陈云超便决定把这个事情汇报给太子。


        

最好暗中查探一番魏王军营。


        

按照计划,太子起兵后,是要先行对魏王军营发动袭击,将五千骑纳入囊中,壮大实力。


        

正准备叫人传信,就有手下来报。


        

“将军,有一人想要面见将军,说有重要事情。”


        

陈云超不知是谁,但见一面是没问题的。


        

“让他进来。”


        

带着信件的崔氏族人,进屋后作揖:“我有重要消息呈报,还请将军屏退左右。”


        

陈云超微微皱眉,短暂迟疑后挥了挥后。


        

屋内将士尽皆退出门外。


        

“说吧,你想要报什么消息。”


        

崔氏族人作揖:“受家兄崔盛玉所托,特将此信交给太子。”


        

“还请将军尽快转交太子。”


        

说完,便从怀中把信拿了出来。


        

听到崔盛玉给太子写信,陈云超眉头一挑。


        

他并不知道太子跟崔盛玉之间的合作关系,但知道崔盛玉那次到了东宫后,似乎跟太子相谈正欢。


        

在这个时候,崔盛玉送信过来,是什么意思?


        

他可是魏王军营的都护啊。


        

整个魏王五千骑,可都是世家子。


        

想到这里,陈云超深深吸口气。


        

接过信件后,沉声道:“好,我知晓了。”


        

崔氏族人送完信后,就离开了。


        

陈云超这边知道事态紧急,当下也顾不得太多,找了匹快马,吩咐属下看好这边。


        

带着十余缇骑,i立即前往军营。


        

当陈云超抵达军营的时候,已经快到日落时分了。


        

夕阳的余光洒在军营中,染上一层淡淡的金色。


        

李承乾正在查看火药。


        

这是他现在最大的底牌。


        

两万斤的火药,任何城池在他的面前,就跟是脱光了衣服的少女那样,完全不设防。


        

对于内侍文忠,把向可一起送过来,李承乾感觉到很满意。


        

向可也让他很满意。


        

把五雷堂用来配比火药的木筒,也一并带了过来。


        

为了更好的保密,李承乾第一时间就把木筒毁了。


        

这是只有他知道的黑火药最佳配比,即便是其他人短时间内,研究出黑火药,也绝对达不到他现在所用的火药威力。


        

“殿下,陈将军回来了,正在求见殿下。”


        

听到亲卫的汇报,李承乾点点头,前往军帐。大帐内,陈云超正有些焦急的等候着。


        

因为知道这份信的含义,在没有看到太子前,有些焦躁不安的来回踱步。


        

李承乾来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一幕。


        

“有什么事让你也沉不住气了。”


        

李承乾笑着问道,不过内心也有些紧张。


        

陈云超这样的感觉,好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难道是长安城内,终于生出变故了吗。


        

“殿下,是崔盛玉,清河崔氏长公子,他让人送了一封信过来。”


        

李承乾面色不变,心下却松了口气。


        

温和道:“拿给我看看。”


        

陈云超连忙把信拿了出来,李承乾接过信,撕开信封看了起来。


        

只是短暂的扫了一眼后,就把信件折了起来,放入袖内收好。


        

“殿下,他这是?”陈云超有些迟疑的问道。


        

李承乾呵呵一笑:“他是孤的人。”


        

陈云超闻言大喜,这就意味着一旦起兵,魏王军营的五千骑,已经是囊中之物了。


        

“好了,不要太激动,崔盛玉能在此时看清形势,也是个人才。”


        

“不过暂且来说,这件事还需保密,除孤之外,你不用对其他人说。”


        

听到太子嘱咐,陈云超作揖回道:“是,殿下。”


        

李承乾对此还是有些高兴的,毕竟起兵造反,崔盛玉会不会跟随,这也是面临很大的一个选择。


        

先前李承乾并没有去联系过崔盛玉,其实在心里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不过现在看来,崔盛玉还是很有眼力劲的。


        

且从这封信来看,魏王对于自己这边的情况,应该是有些猜测了。


        

这是在进行准备,或许连自己起兵会首先袭营这等事,都已经猜到了。


        

也许是房玄龄告诉他的,也许是麾下谋士推测出来。


        

这些都不重要。


        

这个天下,从来不缺乏聪明人呢,也不缺乏有眼光的人才。


        

自己的动向被人推测出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毕竟对于李承乾来说,魏王军营,就是放在嘴边的肉啊。


        

李承乾叹了口气,现在就看陛下那边,会如何择决了。


        

本身来说,如果不是被逼无奈,李承乾是不想在这个时候起兵造反的,或者说先前是没有打算过起兵这个事情。


        

一旦起兵,就相当于彻底跟二凤决裂了。


        

内斗之下,动荡的是整个大唐。


        

后世的安史之乱,香积寺之战,不也是跟现在的情况有些相似吗。


        

几乎把大唐精锐,全部都葬送了进去。


        

现在自己吞了魏王的五千骑后,也等于是跟二凤有了分庭抗礼的本钱。


        

大战若起,又得是多少大唐精锐,死在这场内斗之中。


        

李承乾是不肯认输的,可二凤,他会认输吗。


        

不管最后谁赢了,当今的繁荣盛世,必然会付之一炬。


        

真可谓是一夜回到解放。


        

整个大唐,又得休养生息,从头再来。


        

而如果持续的时间长了,高丽,突厥,乃至于吐蕃,西域等国,会不会趁机侵入中原?


        

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皇位之战,比之将军,还要来得更加残酷。


        

太极宫中。


        

李世民可没这么多的忧愁跟想法。


        

他现在正在夸奖赏赐晋王李治。


        

李治是个懂事的,这些年李世民其实是对他有些忽视了。


        

过多的宠溺偏爱魏王,差点都把自己这个最小的嫡子给忘记了。


        

李治也是他跟长孙皇后的孩子啊。


        

嫡长的太子,过继后回来的魏王,晋王好像一直很安静。


        

“做得不错,朕也没想到,金吾卫在伱的治理下,能有这般成绩。”


        

“再过几天,你大兄跟你四哥,就要去东征高丽了。”


        

“这长安城的治安,朕就交到你手中了。”


        

“在这段时间里,你也一并兼领左金吾卫大将军职吧,把整个长安,都好好整顿一番。”


        

左金吾卫大将军要跟随前往征战高丽,这个职位就暂时空缺。


        

李世民对于李治现在的成绩很是满意,于是让其一同管理。


        

“谢父皇。”


        

“定不叫父皇失望。”


        

李治有些高兴的回道。


        

统领金吾左右卫,相当于整个长安城的兵权,都在他的掌控中。


        

即便是太子跟魏王,都没有过这般权力。


        

当然,李世民之所以这样,并不是拿晋王来跟太子和魏王争。


        

只是在太子跟魏王离开后,李治也就成了身边唯一的嫡子。


        

所以难免要多几分宠爱。


        

从两仪殿离开后,李治却并没有直接出宫。


        

反而是熟门熟路的走到一处僻静的庭院里。


        

“门口守着。”李治交代了一句后,就匆匆的走了进去。


        

庭院里等候着的,正是武曌。


        

两人幽会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熟稔得很。


        

不过就目前来说,还是止乎于礼,并未有僭越的举动。


        

武曌吸引李治的地方,美色只是很小一部分,关键在于交流。


        

这种灵魂上的契合,让李治很是迷恋。


        

在很多事情的见解上,两人都有些几乎相同的思想和观念。


        

就是这种得见知音的感觉,让李治迷恋。


        

虽然知道这样频繁见面并不好,可李治却舍不得断开。


        

“晋王该离开了。”


        

不知过了多久,武曌开口说道。


        

“我还想再待一会。”


        

李治有些不舍。


        

“晋王请自重。”


        

武曌轻轻摇头。


        

李治叹息一声,而后走了出去。


        

这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李治深感惋惜。


        

显然在欲擒故纵这块,对于武曌来说,几乎是天生的本领。


        

她又何尝不想跟李治更多交流,但她更知道,如果晋王在宫廷逗留的时间长了,肯定会引发她人怀疑。


        

现在这般,正是刚刚好。


        

次日。


        

太极宫中。


        

李世民有些疑惑问道:“太子还在军营?”


        

明天就是祭祀了,太子今天就应该要回东宫筹备了。


        

虽然仪式简单,可也不能轻视。


        

“太子还未回来。”张阿难回道。


        

李世民眉头微皱:“传朕诏敕,命太子即刻返回。”


        

ps:今天可能就一更了,白天开车一天,太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