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一片死寂。


        

只有蓝玉的磕头声、求饶声回荡。


        

老朱的眸内,掠过一丝诧异。


        

朱标的众多儿子当中,他最喜欢的,首推朱雄英。


        

可朱雄英却早早夭折。


        

自那以后,朱元璋与一众孙子们,就极少有接触。


        

主要是避免自己看到其他孙儿,又想起朱雄英,伤神难过。


        

直到朱标死后,老朱想到未来大明的继承人问题,才开始注意观察孙子们。


        

朱允炆也是在此时进入了他的视线。


        

在朱标重病期间,朱允炆几乎是睡在病床旁,没日没夜的照顾。


        

尽管身为太子的朱标,并不缺太监宫女服侍。


        

但这和亲儿子亲自伺候,肯定是不一样。


        

朱标死后,朱允炆更是悲伤过度。


        

哭得死去活来,痛苦难过得多日米饭不进。


        

朱元璋只能亲自出面劝慰。


        

由此,朱允炆也在他心中,留下了仁义孝顺的深刻印象。


        

一番仔细观察,老朱才下定决心,要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然而,今日朱允熥的表现,却是让老朱眼前一亮。


        

刚才他对蓝玉说的那番话,可谓是完全看透了自己的心思。


        

而朱允熥直接点出来,看似是在责骂蓝玉,实际上是在保护他。


        

在朝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将事情摆到台面上,反而让老朱日后不好再出手杀蓝玉了。


        

这完全打乱了老朱的计划。


        

可另一方面,毫无疑问,如此一来,他就不得不慎重考虑,究竟是立朱允炆还是朱允熥为皇太孙了。


        

若蓝玉不杀,那些战功赫赫的大将都不杀,谁登基之后,才能压制住他们,必然要做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选项。


        

否则,自己龙驭宾天之后,恐怕他们就敢行废立之事了。


        

一念及此,老朱的思绪也变得复杂起来。


        

朱允熥这一手高明啊!


        

一边打蓝玉耳光,一边保着蓝玉,让他不得不服,还要感恩戴德。


        

震慑蓝玉的同时,又收了蓝玉之心。


        

另一边,又不动声色的将了自己这个皇爷爷一军。


        

一石三鸟!


        

高!


        

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心思?


        

“起来吧!”


        

朱元璋声音平淡。


        

“咱何曾有过这样的念头,你莫要听这小娃娃胡说八道。”


        

“熥儿,还不快扶你舅姥爷起来!”


        

朱允熥走过去,伸手去扶蓝玉。


        

蓝玉连忙从地上爬了起来,恭敬道:“不敢有劳皇孙!”


        

经过刚才这么一点拔,蓝玉已经回过神来。


        

朱允熥虽然是当众打了他一巴掌,让他颜面扫地。


        

但又何尝不是救了他一命呢?


        

老朱虽然口中说朱允熥是胡说八道,却并没有斥责他,由此也可以窥见一二。


        

此时面对朱允熥,自然便变得极度恭敬了。


        

刚才的怒气,消失得无影无踪。


        

“启奏陛下,臣要参皇孙朱允熥一本。”


        

此时,又有一名文官出列。


        

朱允熥侧目望去,却是一名站在朝臣最后面的官,职位应该不高,他并不认识。


        

“微臣黄子澄,参皇孙朱允熥目无人臣之礼,孝顺之心,心藏祸乱,觊觎九五至尊之位,已犯大逆不道之罪,还请陛下严惩。”


        

黄子澄?


        

原来他就是后来引发“靖难之役”的罪魁祸首之一的黄子澄?


        

朱允熥冷哼了一声。


        

“这大明江山,本就是我朱家的。”


        

“我身为朱氏子孙,肩负家族传承乃份内之责。”


        

“身为嫡孙,皇爷爷立我为太孙,传位给我,亦是天经地义之事,何来觊觎之说?又何来大逆不道?”


        

“难道这大明江山的皇帝宝座,我朱家子孙坐不得,要传给你黄子澄不成?”


        

扑通!


        

黄子澄连忙跪了下去。


        

“臣绝无此心。可是……”


        

“可是什么?”朱允熥厉声问道。


        

“天下岂有皇子皇孙向皇帝陛下索要江山,索要皇帝之位的道理,这……这……这就是大逆不道!”


        

朝廷众臣纷纷点头。


        

虽说皇子皇孙们觊觎皇帝宝座,互相争夺,实属正常。


        

可无论如何,表面上总该做出谦良温恭的样子吧。


        

朱允熥倒好,直接将面皮撕披,赤裸裸的索要江山。


        

此种行径,闻所未闻!


        

黄子澄一边说,一边向朱允炆使了一个眼色。


        

朱允炆立即会神,当即站了出来。


        

“皇爷爷,既然三弟想要做皇太孙,继承大位,那皇爷爷就立他为皇太孙吧。”


        

“孙儿只愿兄弟和睦,不争不闹,那便极好的了。”


        

“孙儿资质愚钝,不堪重用,负不起万里江山的千钧重担!”


        

“还望皇爷爷成全!”


        

闻听此言,朝堂上的大臣,便一個个忍不住暗暗赞叹。


        

瞧瞧。


        

这才像是一名皇孙说出来的话。


        

多么的谦卑恭让啊!


        

这才有儒家读书人的风范!


        

这样的人,才应该被立为皇太孙!


        

就连上方的朱元璋,也微微点头。


        

似是对朱允炆的话,极为赞赏。


        

朱允熥却是在心中吐了一个“呸”字。


        

真会装!


        

明明心中想当皇太孙,想继承皇位想得要死,偏还要装出谦让的样子。


        

惺惺作态,假得不能再假呢!


        

连基本的诚实都做不到,这样的人,怎么能继承大位?


        

“二哥仁义,深明大义!”


        

朱允熥高声赞道。


        

“弟弟多谢二哥相让。”


        

“既然如此,弟弟就却之不恭了。”


        

他转而拱手面向朱元璋。


        

“皇爷爷,二哥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肩负不起江山社稷的重担,愿意主动让贤。”


        

“还请皇爷爷从谏如流,满足二哥的心愿,立我为皇太孙。”


        

“大明江山社稷,从此可千秋万代。”


        

“皇爷爷从此可高枕无忧!”


        

上方,老朱的嘴角不由得微微抽了抽。


        

这孙子,还真是一点都不客气啊!


        

“狂妄无礼,浅薄无知,全无人子之道,君臣之规。”


        

“你如此行径,你二哥却谦谦有礼,与你天差地别,岂有立伱为储君的道理。”


        

黄子澄几乎是咆哮着大喊。


        

朱允熥斜瞥了他一眼,轻蔑道:“莫非黄先生自认自己是当朝天子,可以决定将大位传于何人?”


        

黄子澄顿时如遭雷击,怔怔不言。


        

立储君是何等大事?


        

虽说早听到风声,陛下前几日与几位重臣暗示,要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他也为此欣喜不已。


        

但此事极为机密,他能听到,是因为在朱允炆身边,有人巴结讨好,才提前泄露消息。


        

可不是他有资格得知。


        

皇帝立储,如果没有确定皇帝心中属意之人是谁,别说他一个小小的翰林院修撰,便是六部尚书等朝中大臣,也不敢随便置言。


        

朱允熥再度拱手向朱元璋行礼。


        

“立储之事,事关国本。”


        

“还请皇爷爷乾纲独断,早下决心,立我为储君,传位于我,以保大明江山千秋万代。”


        

大殿内寂静无言。


        

许多人到现在都被惊得脑子里嗡嗡作响。


        

朱允熥的举动,委实让他们有一种如置梦中,不敢置信之感。


        

半晌。


        

老朱威严的声音,骤然响起。


        

“熥儿,你就这么想坐这皇帝宝座吗?”


        

语气淡淡,却字字清晰如雷。


        

一字一响。


        

朱允熥只感到有一股凌人的威压,扑面而来。


        

不愧是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帝王之尊。


        

杀气与帝王的威压合而为一,都能令人心神崩溃,不由自主的想要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