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
“凭什么好处都让他占了!”
与在巴黎带着姜一朗到处蹓跶的张远不同,老韩这边正头疼呢。
前几天发了牢骚的于东刚压下。
之前因为张远在外勾搭七个大妞的事,于老板说他不符合《十月围城》的爱国主义形象。
有点公报私仇的味道了。
但现在经过张远的一通操作,尤其是被日媒点名批评后他的回复,让其成为了全国“最爱国”的男演员。
这个人设被他彻底立住了。
所以于东之前的质疑迎刃而解,没再找老韩说过这事。
可有人欢喜有人愁。
于东不言语了,陆穿又来劲了。
老韩这叫一个头疼,我的这帮关系户一个个的……
还能不能让我省心了。
陆穿“宝宝”又来找家长告状了。
他发声,和于东不吱声的理由是同一个。
张远是忠臣,那我是奸臣喽?
为啥明明电影是我拍的,现在爱国,人气,一切好处都落到了他的头上。
于是朝着老韩一通抱怨。
严肃爱国主义题材电影,不是谁都能拍的。
《东京审判》是上影厂的片子。
《拉贝日记》是桦宜和荣信达这俩帝圈关系户。
《南京南京》又是陆穿这关系户。
这种题材的电影,只能给“自己人”拍。
就像《志愿军》和《长津湖》都是陈诗人拍的,连老谋子和冯晓刚这俩同期大咖都资格。
在上头眼里,这都是露脸,能在华夏电影史上留名的机会,肯定要交给“靠得住”的人。
实则没一个靠得住的。
这帮老帝圈的关系户,屁股歪的厉害。
可终究,这项目是给陆穿长脸来的。
同时也是给他一个拍摄商业化大制作电影的机会。
《南京南京》这片子有战争戏,一个场景几百位群演,别看题材沉重,但无论服化道还是投资,都是国内顶级商业片标准。
可现在最大的“桃子”却让张远摘了去。
如今一提《南京南京》,观众率先想到的不是陆穿,刘叶,高媛媛,范围。
而是张远带着七个模特看片,结果被日媒攻击了。
在岛国眼里的罪大恶极,到了华夏观众眼中,就是“民族英雄”。
无奈华夏演员和导演,腿脚不好,跪西方的人太多了。
动不动就是西方先进,西方如何如何……
张铁淋说国内的博物馆太闭塞,只展示自己国家的东西。
不像大英博物馆,人家展示的是全世界的文化。
???
这种话都能说的出口?
大英博物馆里的东西都是怎么来的,你不知道?
但张铁淋早早就加入了英国籍,人家帮自己国家说话,何尝不是一种“爱国”。
文艺圈就这种货最多。
而且那些年大量演艺圈大佬加入了外籍。
斯琴高娃,张铁淋,李连界,巩俐……无不是影帝影后级的。
真正演艺圈名人加入外籍开始变少,是从80后这批开始。
像茜茜,窦骁这种小时候被家人带去国外不算,其余如黄小明,邓抄,胡戈,保强……这一批人基本没有移民的。
这就是心态和时代的变化。
华夏有一批精英,而且是各行各业的老牌精英们。
他们除了华夏会崛起这件事不信外,任何外来消息都信。
唯独不信自己国家。
这种人在某个阶层和部分领域中非常常见,数量奇多。
演艺圈也不少。
所以普通观众,其实非常反感这些人。
可偏偏这帮移民的货,还总大言不惭的做出一副我就该这样,我是对的,你们不懂。
这态度就值俩抡圆了的大嘴巴。
现在突然间,华夏演艺圈出现了一股“清流”。
公开爱国,公开抵制外媒,丝毫不惧怕小鬼子的打压。
观众能不爱嘛。
心里眼里,肯定只有他。
敢为人先的勇气,就受到了相当多的赞许。
张远就是故意踩着陆穿上位。
你难受不?
憋着。
让你有苦难言。
陆穿浑身难受。
风头都被抢了,功劳也被抢了。
就像陈诗人不明白《梅兰芳》不好,《叶问》好的等式是怎么成立的。
陆穿也想不明白,为啥张远莫名其妙一通操作,就成了正面典型。
现在网上都说他是真正的“叶师傅”。
叶问在电影中打鬼子,他在现实世界中打鬼子。
而且明明勾搭七个模特……陆穿想到这事就牙痒痒。
他绝不会承认自己羡慕。
这本是坏事,在海外玩的那么骚,看你还怎么当偶像。
可现在网上的风评都翻转了。
“他真的,我哭死!”
“放着七个大美妞不睡,领着人家去看电影。”
“换我,哪有时间看电影。”
“太正直了,这就和孙悟空给七仙女定住后,竟然偷桃去了一样!”
领着模特去做爱国主义教育的形象过于深入人心,以至于大家主动否认他和这些女人有“私交”。
男人就爱两件事。
拖玉女下海,劝老妓从良。
张远的行为明显符合后者,太得人心了。
形象过于高尚,以至于他看到这些内容时都怀疑说的是不是他。
得抓住网民的二极管思维。
在大多人眼里,世界上只有极善和极恶两种人。
张远不是极恶,一定是极善。
极善的人,一定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怎么可能和模特睡觉!
陆穿眼瞧着网友自动把张远之前的负面新闻都给洗了,觉得难以置信。
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当然,他还不是最气的。
最气的是章紫怡。
前几天还想着有人能为自己分担“沙滩门”的火力。
现在瞧见风评不对,给老姐鼻子都快气歪了。
“他勾着七个模特,都是圣人?”
“我和男友晒个日光浴,就成贱货了!”
因为她很了解张远,给定住后,光偷桃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就是故意的!”
“这种行为非常可耻。”
“拿我的电影,心血,给自己作宣传!”陆穿骂骂咧咧的说了一堆。
而老韩则无奈的回道。
“那你想怎么样?”
“您要管管啊!”
韩三品直揉太阳穴。
我管?
我管的还不够多吗?
“我提前问了你,你说一块上映没压力。”
“片子播了后,你又觉得我排片偏袒人家。”
“那这样,我从位置上下来,你坐上去,教教该怎么管,好不好?”
几句话就给陆穿怼懵了。
老韩则气不打一处来。
票房是人家高,骂战是你挑起来的。
赚钱没人家厉害,还尽给我找麻烦!
之前陆穿急眼时,《南京南京》的票房只比《叶问》低了几百万。
陆太君和老韩闹,也是想要赶上并超过。
可现在不用了,已经死了这条心。
因为张远巴黎搞的这出,《叶问》的票房已经超过1.8亿,眼瞅着奔2亿就去了。
陆太君这会儿才想起之前点映时,听到对方所说的话。
张远一开始估计就是过亿,最好能有两亿。
陆大导想起这个就后脊梁发寒。
算的可太准了!
不会他早就料到了吧。
其实没有陆穿这事,《叶问》还不至于票房那么高。
“你最近就老老实实的。”
“他上次采访没有骂你,还领人去看你的片,不就是支持你。”
“我跟你说,到此为止,别再搞了。”
“闹到不好收场就不好看了。”
“好了好了,我还有事要忙……”老韩敷衍了一下,就挂断电话。
陆太君憋的肺都快肿了。
今年是建国60周年,本来他想着拿下抗日题材最大的彩头。
因为建国题材最大的彩头,肯定属于老韩。
没想到现在彩头被一个没啥背景的小子给抢了!
气鼓鼓的回到书房,刚想上网驳斥一下网络上最近对《南京南京》的各类批评。
主要集中在几点。
首先,片子里有好几个裸露场景。
浑身赤裸的女群演,扮演遭到鬼子强暴后的尸体。
有在路边的,运尸的推车上的。
这样的镜头得有三四个,还都是特写,不是一晃而过。
很多观众觉得恶心!
你拍这些全裸镜头是什么意思?
本来就已经很沉重了,你这么搞,不三俗吗?
都批评他下流。
他则说自己是在还原历史。
因为当年的情况就是如此恶劣的,路边都是横尸。
明明可以给穿件衣服,意思到了就得了。
明知会引起很多观众的不适,却还故意这么拍。
还有很多批评,集中在片尾处的“阿波舞”。
这是一种岛国传统舞蹈,由多人阵列组合表演。
不少懂历史的出来骂,因为阿波舞在江户时代就被幕府禁止了。
因为怕百姓借跳舞闹事。
直到二战后,才被当做传统文化重拾起来。
而且岛国军队当年严格禁止娱乐活动,是不可能组织军人跳阿波舞的。
认为陆穿虚构历史,不符合实情,是瞎拍。
陆穿对此的回应,说这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段,你们看不懂就别瞎说。
他是想通过这种舞蹈,表现岛国军人从一个正常人,变的丧心病狂的过程。
至少他自己是这么想的。
至于观众看了难不难受,那是你们没品味。
他潜水在网络上和观众激情对喷,抒发着被张远玩弄于股掌之间的郁闷。
其中很大一部分批评,就是曾佳放的。
陆穿用小号见谁怼谁,在论坛上,博客上都杀疯了。
直到,他看见了别人转发韩韩的博客。
就和想到张远预估自己的影片能到2亿票房一样,陆太君后脊梁一凉。
自打几年前被韩韩喷到退网后,他就得了PTSD。
我好几年没惹你了,你怎么又来评价我的片子……
陆太君还没仔细看就浑身发抖。
被喷出了心理阴影。
相当于田文静见到了马国成。
而且正因为当年“以一敌百”,把一帮作协老登和其家属,朋友都喷破防了,韩韩才成为普通网民心中神一样的存在。
在年轻人当中话语权极大!
一看对方的开头……“已阅,狗屁不通”,他就知道大事不妙。
他猜的没错。
这篇张远与韩韩商量后,构成的博客,就是奔着让陆穿不妙来的!
《南京南京》这部戏的问题,是出现裸女,跳阿波舞吗?
不是,或者说,不完全是。
类似阿波舞的问题非常多,但这些只能叫做技术问题。
就像鬼子反复分析自己二战失败的缘由,分析来分析去,都觉得是军事问题。
这里赢一次,那里胜一回,若是能武运昌盛,我们一定能赢的。
只要发动万岁冲锋,一切都会好起来!
总在战术层面分析,完全忽略战略层面的致命问题。
这种唯心主义错误是不可救药的,违背了物理世界的规律。
弹丸小国,犯了狂犬病,顶着军国主义思想,法西斯政策就妄图占领整个亚洲和太平洋,这不就是最大的战略问题吗?
一个身高一米五,体重刚过百的矬子,一顿吃16包方便面,10个焖子。
给自己吃进医院后,思来想去,觉得是吃的姿势有问题。
其实小鬼子若能真真切切,好好落实他们用来骗人的“大东亚共荣圈”计划,说不准还有点前途。
真像他们说的共荣共存,通力合作,一起建设,就有希望。
因为华夏的一带一路就是在做欧亚大陆共荣圈,甚至全人类共富。
可惜小鬼子只是拿这个当幌子,为其侵略找借口。
从思想上,战略上,鬼子打从头开始就歪了。
就像你养的是乌鸦,却玩了命的和别人说这是老鹰。
不长白毛还怪饲料不对,或者别人不懂欣赏。
陆穿这部《南京南京》也是同样的问题。
不是战术层面有误,而是战略有大问题!
而这个战略问题,首当其冲就是影片视角。
《南京南京》的主角是谁?
刘叶是演的国军精锐?
高媛媛饰演的女教师?
范围饰演的翻译官?
秦岚饰演的魔都太太?
还是江一烟扮演的舞女?
都不是!
刘叶前半段就下线了。
高媛媛死的晚,但这角色很理想化。
范围的翻译官在拉贝走后就被枪毙了,于影片中后段下线。
秦兰跟着拉贝一块离开,比范围下线还早一点。
江一烟中后段也成了慰安妇,成了那一车车被推出去的裸体尸体。
这些看似是主角的华夏人,挨个下线。
那么哪个角色是从头到尾都在的呢?
中泉英雄饰演的角川正雄!
一位进攻南京的岛国军人!
在一部描写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中,真·主角,是一个岛国人!
中泉英雄这位日籍演员完全没问题,是一位标准的,难得的岛国左派演员。
因为拍了《南京南京》后,甚至受到了岛国民粹的生命威胁,岛国网名指责他“损害国家形象”。
所以他在拍完这戏后,在岛国很难接到工作,此后一直留在华夏发展。
演员没问题,那有问题的,就是陆穿!
你就告诉我,为什么主视角是岛国人?
片子开头和结尾,也都是在拍岛国人?
为什么?
TELL ME WHY?
回答我!
如果你今天拍的是《东京东京》,那这么做一点毛病没有。
包藏祸心啊!
相当于一款软件的底层代码有问题。
能运行吗?
能,但运行起来BUG频出。
张远和看完电影的韩韩提到这一点事,对方也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对啊!”
“拍华夏历史事件,为何要从鬼子的角度出发?”
从这个角度切入,再去看这部片子,许多细节就会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