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端起茶碗喝了一口。


        

殿内又重新安静了下来,那个踩了核桃壳的太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离开了。


        

“朕去看望恪儿了。”


        

“儿臣知道,不止如此,儿臣还知道父皇去泾阳看了看。”


        

“朕再怎么样也不会夺人家业的。”李世民放低语气又道:“这恪儿在咸阳县做苦力,还越来越开心了?”


        

“因为关中的乡民本就是最简单的人,简单的人有最朴素的情感,恰恰是这种最朴素的情感最能影响人,若有空闲,父皇也可以去试试。”


        

李世民又端起了茶碗。


        

殿内又沉默了。


        

良久,李承乾拿起一旁的糕点吃着,琢磨道:“这许敬宗一次次与人打架,还偏偏都打赢了,他是要当这长安的拳王吗?”


        

“什么?”


        

“没什么,儿臣想着这个老许会不会是个不世出的武学高手。”


        

李世民笑道:“你若是想要学身手,军中有的是将领,其实李淳风的身手很好。”


        

“李道长?”


        

“道门可不只是有算星象与数术,李淳风的身手也是拔尖的,是自小锻炼所得,你如今也十七了,现在的筋骨也不知能否练出什么成果?”


        

回想起当初李道长一掌就按住了表格,那力道怎么抽都抽不回来。


        

现在这么一说,回想起来确实有些古怪。


        

这长安的人深藏不露。


        

太监给陛下续上茶水,只听陛下继续道:“朕还听闻,丽质经常给国子监的学子送去数术题?”


        

“嗯,那是丽质想要了解自己的数术水平到了何种境界,她自己想出来的一种办法,本来孤是不赞成的,后来想想,弟弟妹妹需要有一个切实了解自己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过程,就允许了。”


        

言罢,李世民递去一份文书,道:“看看吧,这是你老师的意思。”


        

先是好奇,平时老师有什么事都是直接与自己说的,况且也不会借父皇的手。


        

而且老师从未对自己这个太子提过要求,到目前为止从未提过。


        

李承乾拿过文书,仔细看着上面的内容。


        

“玄龄说让伱建设崇文馆,崇文馆内招揽博学之士,还特意吩咐温彦博年事已高,已不能早朝理政,希望太子也能善待前朝的老臣,让老先生入崇文馆。”


        

老师是让东宫太子积累名望,而温彦博老先生德高望重,在士林中有颇高的名望,门生旧故众多。


        

李承乾思索着,若建设了崇文馆,那这就是一个人才收集与筛选的场所。


        

不知道为什么,此刻脑海中又想起来舅舅的话,当老师总是要比弟子看得长远的。


        

李承乾道:“那这个崇文馆……”


        

李世民打断道:“由太子直领。”


        

“这合适吗?”


        

“青雀都有文学馆帮衬。”李世民神色严肃道:“朕行事向来是公允的。”


        

“儿臣领命,这就去安排。”


        

言罢,看着儿子走出甘露殿,李世民重重将茶碗放下,沉声道:“这小子总是摆着这么一张脸,谁家姑娘会嫁给他!”


        

父皇这句抱怨,李承乾没有听到,回到东宫的时候,弟弟妹妹还在与母后玩着击鼓传的游戏。


        

李承乾径直走入了自己的寝殿,从书架上拿下一卷纸,将纸张铺开这是一张长安城的地图。


        

赤脚走在地图上,目光扫过一个又一个坊市。


        

崇文馆要开在哪儿呢?


        

如果说要有效率地吸纳人才,还是要从弘文馆与文学馆直接抢人最好。


        

四方馆就不用考虑了,那是各国使者留学的地方。


        

李承乾蹲下身,看着地图上的街道,弘文馆是对接秘书监的,并不好动。


        

目光移开朱雀大街来到魏王府边上,这里是李泰的文学馆。


        

要吸纳人才,将崇文馆开在李泰的文学馆对面看起来就很不错,而且还能直接从对方手中抢人。


        

晌午时分,一家子除了父皇,弟弟妹妹与母后都在东宫用饭。


        

长孙皇后吃着饭菜,看到儿子脚步匆匆离开,问向一旁的女儿,道:“以往承乾不是都要午休的吗?”


        

李丽质回道:“要是皇兄很忙的时候,就不会午休。”


        

东阳端着饭碗道:“遇到很烦心的事也不会休息。”


        

李丽质点头,“嗯,皇兄是这样的。”


        

出了东宫,李承乾快步走过承天门。


        

薛万备连忙跟上脚步,道:“太子殿下是要出宫?”


        

李承乾道:“孤有些事要办。”


        

“末将安排几个人护送。”


        

“不用了,你一个就够了。”


        

“喏。”


        

李承乾走出朱雀门,来到热闹的朱雀大街,街道上行人比以往多,尤其是这个新年。


        

一路走着,打量着街道两侧的屋子。


        

来到京兆府门前,李承乾吩咐道:“将皇叔叫出来。”


        

这个时候许敬宗多半是不在的,他应该还在各县走动,老许去哪里,哪里就有繁重的工作。


        

李道宗急急忙忙走出来,道:“太子殿下,莫非是许敬宗又打架了?”


        

“不是。”


        

李道宗不解道:“那这是……”


        

“孤要在长安城找房子。”


        

“太子殿下是要搬出来住?”


        

“也不是。”李承乾揣手继续走着,道:“朝中要建设一个崇文馆,与弘文馆,文学馆,四方馆都不同,崇文馆由孤直领,可长安城各处要道的屋子都有了主人。”


        

见太子忽然停下脚步,李道宗又道:“殿下可有吩咐?”


        

“在长安城有熟人吗?就是那种占据较好位置的人?”


        

李道宗犹豫道:“这个还没打听过,但应该是有的。”


        

正走着,李承乾盘算着长安城朝东,朝西,朝南一共有五个城门。


        

西面的金光门与延平门,南面的安化,明德,启夏三门,还有东面的春明门,延兴门,一共五个城门。


        

而靠近城门的要道口,便是最关键的地方。一路走着,不知不觉走到了李泰文学馆前。


        

也是正巧,李泰刚刚从这里出来,见到眼前三人疑惑道:“皇兄?皇叔?”


        

“咦?青雀啊,你怎么在这里。”


        

听皇兄这么一问,李泰下意识回头看了看文学馆,又看了看自己的魏王府。


        

李承乾解释道:“孤只是随便走走。”


        

李道宗也微笑着,“老夫陪着太子殿下随便走走。”


        

随后叔侄两人与薛万备走到一处无人的街角。


        

薛万备是一个很称职的护卫,自从归入李绩大将军麾下之后,太子出行的防卫就交给他了。


        

行事很是谨慎,太子与人交谈之时,也尽量保持一定距离。


        

细看太子拿着一些石子在地上比划着,又用树枝做了外部的框架。


        

李承乾思量道:“一开始孤想着将崇文馆分成两处,建设在文学馆与弘文馆的对面。”


        

“嗯?”李道宗先有疑惑,而后又淡定了许多,东宫太子能这么想也不奇怪。


        

“不过出来在长安城实地走了一圈之后,孤又放弃了这个想法。”


        

李道宗长出一口气,刚刚提起来的心又落下来了。


        

“与其把崇文馆开到他们门口去,不如直接派人去弘文馆或者是文学馆讲课。”


        

李道宗的神色更严峻了,心想着这是太子觉得在门口抢人还不够,这是要直接进去抢了?


        

李承乾继续道:“现在的人才成本还是很高的,可如果能够将一些稍有基础的读书人用更系统的教学方式,教授他们反而是一种成本较低的方法。”


        

随后,太子将手中的石子放在用树枝搭着的城门各处,“如果在每个城门口都支起一个摊子,人们一进来就可以听到崇文馆的人在讲课,宣传效果是巨大的。”


        

李道宗低声道:“城门口若是很吵闹,讲话听不清。”


        

“所以要京兆府维持秩序。”


        

李道宗又觉得头如斗大,京兆府要做的事更多了。


        

“那为何不直接去国子监?”


        

听皇叔这么一问,李承乾丢去手中的石子,站起身望着远处的街道:“国子监的大多数学子都是有背景的,他们不是权贵子弟就是士族中人,是最难驯服的人才,他们的背景就决定了他们存在的身份,不适合如今的关中发展方向,孤更喜欢做事脚踏实地的感觉,一步一步走过去。”


        

“崇文馆总有一个地方吧?”


        

“孤看京兆府后院挺空的,隔开来先应付一下,后门建设成崇文馆的样子,以后办事也可以方便一些,费用先让杜荷垫上。”


        

太子终究还是那个太子,恨不得将一枚铜钱掰开几块之后,分开来用。


        

心中感慨之余,李道宗询问着:“那要讲给什么人听呢?”


        

李承乾迈开脚步道:“边走边说。”


        

其实李泰一直站在不远处,虽听不到皇兄与皇叔在议论什么,皇叔的神色时而怅然若失,时而又凝重。


        

带着心中的好奇,李泰走到刚刚皇兄与皇叔交谈的地方。


        

目光看去,地上用树枝搭建了一个简陋的框,还有一些石子落在框中。


        

李泰双手背负,皱眉看着地上的摆放,思量着,“这是有什么深意吗?还是什么阵法或者是其他的……”


        

看在一堵墙,翻过墙就是另外一户人家,是虞世南家。


        

李泰又很快收起心中那个荒唐的想法,虞世南与皇兄素来没有交集,也没有仇怨的。


        

随后,李泰将眼前这个类似阵法的东西踢开,全部踢到墙角,安心地回到自己的魏王府。


        

崇文馆由太子殿下主持修建,给工部送去了文书,工匠当天下午就去了京兆府,开始动工了。


        

许敬宗刚刚察看各县回来,见到正在动工的京兆府后院,“府尹,这是做什么?”


        

李道宗喝着酒,道:“今年不知为何,总是事事不顺心。”


        

许敬宗活动了一番还有些酸痛地手臂,打架时留下的伤现在还有些酸痛,“下官也觉得今年不知为何,当真是事事不顺心。”


        

“你的不顺心是自找的,老夫的不顺心是你给的。”


        

“府尹何出此言?”


        

李道宗望着正在动工的工匠们,“太子殿下说了,要在京兆府后院建设一个崇文馆,崇文馆由太子直领,往后为关中各县培养治理人才。”


        

“那为何要建在后院。”


        

“太子殿下还说这是为了方便也省钱,往后你我还有京兆府官吏都要去讲学。”李道宗痛苦地捂着脸,道:“还要去弘文馆讲学,如果有才学合适的,就要带到崇文馆。”


        

许敬宗暗暗点头,“不愧是殿下,一切都已经考虑好了。”


        

李道宗拍了拍他的肩膀,叮嘱道:“老许啊,老夫知道你身手好。”


        

“府尹谬赞。”


        

看此刻许敬宗还有些得意,殊不知他往后要面对什么。


        

李道宗低声道:“往后你行事一定要机敏一些,三两个或许可以应付,若是有一群人追着要打,你一定要跑哇。”


        

许敬宗没想这么多,反问道:“府尹为何不在对面买一个宅院?”


        

“今天陛下召见了太子,说就算是泾阳再富裕陛下都不会夺人家业的,身为太子自然也不能强买强卖。”


        

这就是皇帝,既要人做事,又给人出难题。


        

李道宗又问道:“伤怎么样了?”


        

许敬宗回道:“没大碍。”


        

“老夫认识几个治跌打骨伤的好大夫,以前也是随军的,改天介绍你结识他们,出门在外也记得身边多带几个护卫。”


        

“不就是几个宵小之辈,下官没有放在眼里。”


        

李道宗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很好,老夫没有看错你。”


        

翌日,清晨,李承乾早早睡醒晨练。


        

这个时辰的天还很冷,胜在空气清新,深吸一口气冷空气,整个人都清醒了许多。


        

“大将军,今天教孤搏杀技巧吧。”


        

李绩穿着准备去早朝的朝服,颔首道:“殿下动手吧,一边打一边教。”


        

话音刚落,李绩还没来得及反应,只看到一个拳头打来,落在脸门上。


        

吃痛之下,退后两步,捂着鼻子好一会痛了好一会儿。


        

鼻血很快就从捂着鼻子的指缝中流下,李承乾递上一块布巾。


        

李绩摆手道:“无妨,是末将没有躲过。”


        

太子的拳头力道很沉,也很快,是真的来不及躲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