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自然不知道这个中国作家已经准备“坑”他,第二天下午,又如约兴冲冲赶到茶馆。


        

方明华已经在茶馆等候,书包里是一沓厚厚的复印稿件。


        

《诗云》原件和英译稿已经分别寄给《科学文艺》和美国的孙力哲。


        

这年头,复印还是个稀罕物,街道甚至一般单位都没有复印机。还是靠宋棠棠的姥爷在总政机关里找台复印机将30页的稿件复印出来。


        

四篇科幻稿费及以后合计的版税合同,稿费合计日元150000日元,人民币7500元。


        

方明华将来所写的长篇科幻日译版必须交给讲谈社发行,以及稿费的版税问题。


        

同时,为了鼓励作者写作,讲谈社愿意给方明华无偿提供一台具有中文处理功能的电脑。


        

事情办妥,方明华又将《诗云》的英译本寄给美国的孙力哲,然后拜访王濛之后,当天晚上坐火车赶回西京。


        

一周之后,方明华收到来自燕京火车托运过来的一件箱子:


        

国内刚量产不久的长城100/ DJS-0520A,外带一台打印机。


        

当这台电脑摆放在方明华卧室的书桌上,全家人围着它啧啧称赞,当然包括专门从家里赶来的宋棠棠。


        

“哥,调试好啦。”妹妹方明丽坐在电脑前,看着屏幕不断跳动的英文字母,最后出现CC-DOS几个英文字母后,姑娘兴奋对哥哥说道。


        

“谢谢。”


        

多亏了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妹妹,否则就这繁琐的安装过程,方明华自个根本搞不定。


        

“小华,就这个东西,值3万块钱?!”老妈张凤莲看着电脑感到不可思议。


        

三万块啊


        

现在能在西京买好几套商品房!


        

谁脑子烧坏了买这玩意?


        

“妈,你不懂!”方明丽辩解道:“哥哥这台电脑可是最新配置,比我们实验室用的电脑都高级!”


        

“10M硬盘、256K内存、8寸的显示器,这配置超过了IBM PC和NEC 980!哥这个日本编辑对你不错啊。”方明丽笑道。


        

是不错。


        

不过三万块钱就买这玩意,如果让方明华自己掏钱打死也不会掏,在燕京买一处非常好的四合院不香吗?


        

当然是别人送的那就无所谓了。


        

“哥,你这台电脑,能不能让我用用,好不好嘛。”姑娘对方明华撒娇起来。


        

看到这么好的东西,眼馋啊。


        

“没问题。”方明华一口答应。


        

说实在,如果不是码字,他连开机的欲望都没有,实在是太落后了。


        

方明华的父母和妹妹说了一阵就出了房间,只剩下方明华和宋棠棠两人。


        

姑娘也很好奇看着电脑。


        

“怎么,想学?”


        

“嗯!”宋棠棠点点头。


        

“好吧.咱们一起,就从这张表开始吧。”方明华拿起一张表,上面写着“五笔字型字根表”。


        

看着上面的词根,方明华感到一阵痛苦。


        

方明华家有一部电脑这事不知道怎么就传到杂志社,立刻有一大堆编辑过来参观,连贾平娃和陈中实知道后就慕名而来,看着这玩意感到新鲜。


        

贾平娃简直爱不释手,还坐在电脑在键盘上按照方明华的指导,笨拙打出几个汉字。


        

“就这样?”


        

“对,虽然刚开始记五笔麻烦点,但一旦记下打字速度就会很快,更方便的是,修改文章非常简单。”方明华解释道。


        

两人听了都点点头,好东西啊。


        

可是一听价格,3万元!


        

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现在虽然贵,但将来我想价格很快就会降下来,电脑写作将会成为主流。”


        

“可是我还是喜欢用笔,写出的来的文字我有感觉。”陈中时抽着雪茄,看着屏幕上整齐的汉字,突然冒出一句话来。


        

“中时,伱这是不接受现代文明!”贾平娃毫不客气批评一句:“明华,等有空教教我怎么操作电脑?等将来我也买一台。”


        

“没问题。”方明华一口答应。


        

方明华陷入苦逼的码字生活。


        

既然答应了山本,拿了人家电脑,又签署了合同,就要按照合同办事。


        

当然,怎么写那是自己的事。


        

按照山本的要求,他们准备在旗下《周刊Young Magazine》每周连载,每次字数大约在5000字左右,也就是每周写5-6千字即可。


        

这本长篇也会在国内《科幻文艺》上连载,由于是月刊,每月20000字左右,相当于一个中篇。


        

所以对于方明华而言,根本不算什么事,当然要多码点。


        

今何在的这本科幻只有20多万字,据说是《未来帝国》的第一部分,实际上太监了,方明华准备按照自己的构思写上百万字即开。


        

这对于来到这时代之前看了N本科幻电影和网文,不算太难的事。


        

又不是去准备评茅盾奖,只要写的热血、燃、爽,当然也要借鉴严肃文学刻画人物形象。


        

陆伯言、周公瑾、张翼德,还有那个汉献帝


        

第一部分20000字左右方明华很快写好,在电脑上经过一番修改,打印出两份,一份寄给日本的讲谈社,一份寄给《科学文艺》。


        

有多少路我将行走,


        

有多少山峰我将为了寻找自己而去征服,


        

有多少次我将失败,


        

有多少次我将重新开始,


        

而这一切是否有意义?


        

我会耐心等待,我为自己准备,


        

那通向我梦想和希望的旅程。


        

不要燃尽自己,


        

我的星辰,请等我。


        

当杨筱接到这份稿件的时候,不禁莞尔一笑。


        

这个方明华,简介竟然是一首诗!


        

上期发表的科幻《诗云》,就是以诗歌为主题写的一篇科幻,赢得一片赞誉。


        

而这部开头就是一首诗。


        

真是诗歌主编啊。


        

诗就诗吧。


        

后面自己再写一个序什么的,给读者做简要介绍。


        

先前,方明华在电话中已经和她详细的讲述了这篇科幻的设定和故事梗概,但是今天拿到稿件之后,还是被作者这天马行空的想法惊呆了。


        

基因复制体、核聚变卫星、战神机甲、还有那艘被叫做“十亿光年”的超级宇宙战舰。


        

更让杨筱看到有些眩晕的是,想象一下吧:


        

那个叫汉献帝的男人,坐在帝都长安城里三百里未央宫上。九颗太阳列布天空,保证帝都煌煌圣泽


        

大汉的疆域已经横越数十万光年,辖统万千星辰。


        

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刊登吧,全文刊登。”杨筱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