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院门在碑林广济街附近,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西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而现在,西京市委还在那里办公,贾平娃现在住的就是市委家属楼的一套房子。


        

从杂志社到南院门不远,骑车也就二十多分钟的样子,方明华骑着自行车晃晃悠悠沿着东木头市向西,最后来到南门附近。


        

别看市委办公室在这个地方,但环境实在不咋地。街道坑洼不平,街道两旁的四合院的墙破破烂烂的,一般住着十几户人,每个街道只有一个水龙头。


        

更糟糕的是,四合院没有厕所!


        

每天早上起来排队上公厕的情景蔚为壮观。


        

想想,且不说后世四合院如何如何值钱,就现在的居住环境和体验而言,还不如自家住的筒子楼好。


        

当然,贾平娃是比较幸运的,他刚从方新村老党家的一间民房里搬迁过来,据听说那里环境比这还差。


        

现在他住的市委家属楼。


        

方明华骑着自行车拐进家属院,按照贾平凹说的地址上了六楼敲开他的家。


        

“小方来了?快进?”贾平娃热情招呼。


        

“一個人在家?嫂子呢?”方明华随口问道。


        

“带着丫头回娘家了。”


        

方明华只知道贾平娃的媳妇叫韩珺芳,西京城里人,现在省文联工作。


        

“贾哥,是不是嫂子回娘家了,你才敢叫我们过来?”方明华开起玩笑来。


        

“那是.....房子小嘛,你嫂子又不爱热闹。”贾平娃笑道。


        

房子的确不大,两室一厅顶多有五十个平米,不过有了单独的卫生间和厨房,自来水也通到家,这在当时条件算比较好的。


        

“来,小方,嗑瓜子。”坐在客厅的旧沙发上,贾平娃招呼着方明华:“你又不抽烟,我这里的茶可不比上你的。”


        

方明华也不客气,抓起一把瓜子边嗑边问道:“陆大哥他们呢?”


        

“估计马上就到。”


        

果然,陆遥、李天芳、张敏.....最后赶到的是陈中时。


        

人一多,房间里就热闹起来。


        

不过大热天的没电风扇可真难受,还好贾平娃给大家准备了蒲扇。


        

看人到齐,贾平凹端了个小凳子坐在边上,清清嗓子说道:“各位,成立文学社的初衷我已经给大家都说了,这里就不再赘述,我现在说的是文学社社旨:“互相拥挤,志在天空。”


        

“意思就是说互相拥挤就是互相促进互相竞争,不是互相倾轧互相吐唾沫。咱秦省当代文学的天空也够广的了,能容得下所有有才气、有志向的青年作家,要把眼光放开到天空去!”


        

“天空是既能容纳杨树柳树吸收阳光造成自己的风景,也能容纳槐树椿树吸收阳光造成另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致!”


        

“啪啪啪......”客厅里响起掌声。


        

贾平娃的口才在众作家中可是一流的。


        

紧接着又宣布文学社名称叫群木文学社,还宣布了章程以及会费收缴办法。


        

“我说啊,咱们也要收一定的活动经费,也不多。”贾平娃笑道:“每月发一篇稿子,交会费五毛,叫‘荣誉费,不发一篇就罚五毛,叫‘耻辱费。”


        

卧槽!


        

每月一篇?


        

坐在边上的方明华吃了一惊。


        

贾平娃可是高产作家,小说散文评论每月都能拿出那么一篇,但别的人就不行了。


        

首先叫苦的是李天芳:“平娃,你这不是坑我吗?你知道我写东西不快,那不是经常受罚?!”


        

“就是,平娃,不能拿伱和我们相比!”


        

看到群情激奋,最后贾平娃妥协:“那就改成每季度一篇怎么样?但金额增大,最起码八毛!”


        

“干脆一块得了,省的麻烦。”方明华插话进来。


        

‘“哎呦....小方财大气粗。”李天芳立刻开起玩笑。


        

“不,我现在是单身,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方明华回答道。


        

“那,大姐给你介绍个对象要不?我可说了好几次。”


        

楼要歪了.....


        

贾平娃赶紧制止。


        

“一块就一块!”


        

方明华倒也不担心什么,每天少摸点鱼就行了。


        

再说诗歌也算呀。


        

最后是社长人选问题。


        

贾平娃这么操心这事,肯定是想当社长,大伙也就顺水推舟推选他当。


        

贾平凹婉拒了下就很痛快的答应了。


        

“我说,在推选中时当副社长怎么样?大家都有忙的时候,我不在他可以主持。”贾平娃提议道。


        

没啥异议。


        

陈中时在这一群人里年龄最大的,而且还有官职,有啥事找他办事也方便。


        

大家说说笑笑,边嗑瓜子边说,到了晚上九点多,所以事情都已经议事完成。


        

“贾社长?下来咋办?正式开始讨论分析作品?”李天芳又开起玩笑来。


        

“今天是第一次么,算是成立大会,下次再正式讨论。”贾平凹笑着回了句。“要不,咱们现在娱乐一下,打麻将?”


        

卧槽!


        

竟然是打麻将!


        

方明华还没开口,坐在他边上的陆遥第一个同意:“好么.....上次你赢我两块钱,我这次要赢回来!”


        

“中时,你打不打?”贾平娃问道。


        

“今晚不行,明天我还有个会,一会回去还要准备发言稿,改天。”说着陈中时站起来。


        

“我要回,家里一大堆事,可不比不上你们这些男人。”李天芳也准备离开。


        

一共七个人,结果三人都有事要走,方明华也准备离开结果被贾平娃拦住。


        

“你一个单身,又没对象,回去干啥?你走了可是三缺一。”


        

“贾哥,我不会打麻将。”方明华实话实说。


        

自己穿越前不会,原来那个方明华也不会。


        

“不会?学么,这比写小说简单。”陆遥也是笑呵呵的。


        

我......


        

方明华只好坐下来。


        

贾平娃立刻从卧室拿来一个盒子,里面装着麻将和毛毯,铺在桌子上,开始码牌。


        

除了他们三人,还有一个叫周矢,也是一位作家,四人就开始打起来。


        

方明华不会,左面贾平娃,右面坐着陆遥耐心教起来。


        

秦省麻将规则非常简单,既不带花没有什么梅兰竹菊,又不让吃,只让碰和杠,更没有什么缺门之说,所以方明华学了几把就会,后面越打越有精神,而且手气还不错。


        

果然是麻将声声,催人奋进啊。


        

就在方明华在麻将桌上奋战的时候,一辆从桂省绿城开来的火车缓缓停在西京车站,一位穿着军装美丽少女提着行李包下了火车。


        

宋棠棠。


        

终于到家啦.....


        

宋棠棠看着熟悉的车站,心里有些欢喜。


        

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盼望着回到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