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遥走了。


        

提着一个旧旅行包,手里夹着烟踏上前往秦北的长途汽车,他要在那座黄土高原深处的小城蛰伏,等到再次破壳而出,将震惊整个文坛。


        

方明华依旧悠闲过着日子。


        

不过让他感到烦恼的一件事,赵红军送他的那盒高级龙井茶喝完了!


        

本来一个人也喝不了这么快,结果送给陆遥了一些,张宝福有时候也眼馋偷偷喝他的。


        

再问赵红军要?


        

那不好意思。


        

现只好喝劳保茶了,但越喝越不是個味。


        

果然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这天中午,看单位的人都下班来往人少,他忍不住骑车飞快跑到民生百货卖高档茶叶的柜台问了问,茶叶倒不需要什么票证,高档龙井价格是30元半斤!


        

卧槽!


        

自己一个月工资买不了半斤茶叶!


        

小说的稿费,买了辆自行车,又给妹妹买了一身衣服,自己也添好多东西,连请客吃饭七七八八也花了差不多。


        

皮夹里的钱连同毛币数了数,也就23块6角五分钱。


        

“同志,我们可以二两的卖。”售货员看他是真心想要,就说道。


        

“那就来二两!”方明华实在忍不住了。


        

最后,用信封装着二两龙井兴冲冲赶回单位门卫室,先给自己泡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


        

嗯.....


        

味道和赵红军送的差不多。


        

一杯进肚,方明华觉得心旷神怡。


        

坐在椅子上眯着眼睛看着墙角怒放的迎春花,方明华在思考一个问题。


        

得写点东西赚钱了。


        

写什么呢?最快就是诗歌。


        

但自己能记住的都是一些短诗,超不过十句,一行一元钱的稿费价格也赚不了几个钱啊。


        

这是谁规定的?


        

难怪逼得古大侠为了多挣稿费好端端把一大段文字拆成一句一句的写。


        

但诗歌没法啊....


        

你又不能注水。


        

写小说?


        

暂时还没想到什么好题材。


        

方明华漫无目的翻着一本《当代》杂志,突然被其中一则诗歌征文大赛所吸引,题目就叫:“新时代的呼唤——诗歌征文大赛”。


        

征文采取初选和复选两种方式,先有《当代》编辑部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初选,隐去作者姓名之后进行逐一编号,刊登在《当代》的诗歌专栏上。


        

由读者剪下增刊上专门投票页,投票之后寄回《当代》编辑部,采取评委打分和读者投票各占50%的形式,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若干名。


        

奖金也颇为丰厚,一等奖500元,二等奖300元,三等奖200元,优秀奖100元…..


        

评委一个个更是如雷贯耳:艾青、冯至、卞之琳…..这都是活跃在当今诗坛上的大佬,而在后来文青们所推崇的北岛、顾城、舒婷等现在只能算是小字辈。


        

哇......


        

方明华有点动心。


        

一等奖咋就不说了,能获得优秀奖,那也是100块啊,自己五个月的工资。


        

最起码可以拿出30元买上半斤茶叶够自己喝上一阵了!


        

再一看征稿截止日子,哎呦,还有四天时间,得赶紧动笔。


        

写什么呢?


        

征文没强调诗歌长短,那么短诗就沾光啦......


        

方明华拿出信纸,看着外面街道边的柳树吐露出新芽,迎春花开的正热烈,想了想,稿纸上写下几行字。


        

《预感》


        

你还没到来


        

初春,山野家一幢孤立的房子


        

听见了夜空中群星


        

突然密集的心跳......


        

折叠后塞到信封里,写好地址,然后骑车到不远处邮局贴里八分钱的邮票寄了出去,这才慢悠悠骑车回去。


        

坐在桌子前,抱着搪瓷缸慢慢喝着,他突然想到,现在诗坛上风头正旺的舒婷北岛他们,该不会也参加吧?


        

那就热闹喽。


        

.....


        

.....


        

鼓浪屿的海边沙滩。


        

海风轻轻的吹,水清沙白。


        

一位带着眼镜的女子正赤足走在沙滩上,海风吹拂着她的秀发,她看着远处正在劳作的辛勤女子,酝酿出一首诗。


        

野火在远方,远方


        

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


        

以古老部落的银饰


        

约束柔软的腰肢


        

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


        

.....


        

....


        

“诗名就叫《惠安女子》吧”她想了想,自言自语说道。


        

她叫舒婷。


        

....


        

....


        

燕京,燕京《中国报道》编辑部。


        

一个戴着眼镜,身材消瘦三十出头的男人正坐在办公桌前认真校对着稿件,表情显得严肃。


        

门被推开了,一个胖胖的男人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本杂志笑着说道:“老赵,你的强项来了,《当代》杂志社正在举办诗歌征文大赛,赶紧报名!”说完就把杂志放在了办公桌上。


        

眼镜男抬起头,拿起杂志翻开看了看,淡淡说了一句:“谢了。”


        

胖男人知道他就这脾气,也不恼,继续说道:“老赵,如果获奖要记得请客啊。”说完转身离去。


        

眼镜男又仔细看了看征文启事,想了想,取出一本崭新的稿纸,认真的写了起来:


        

当水洼里破碎的夜晚


        

摇着一片新叶


        

像摇着自己的孩子睡去....


        

即使明天早上


        

枪口和血淋淋的太阳


        

让我交出青春、自由和笔


        

我也决不会交出这个夜晚


        

我决不会交出你


        

....


        

....


        

《雨夜》北岛。


        

.....


        

......


        

申城,武夷路。


        

一个穿着中山装,身材消瘦的青年正站在马路边,正痴痴看着马路对面的一处住所的大门。


        

门开了,一个女子走了出来。


        

他赶紧冲了过去,叫到:“谢烨,这是我给你新写的诗。”


        

“顾城,我妈在家,她不让我和伱接触。”


        

“我不管!我从燕京来到申城,就是为了你,为了给你读诗!”顾城显得很任性,拿出诗稿大声读起来。


        

《我还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


        

.....


        

姑娘看着眼前读诗的男子,顿时痴了。


        

整个诗坛,都被《当代》这次征文搅翻了天,方明华把诗稿寄出之后,就没关心此事。


        

一天上班,下班,周末骑自行车带着妹妹去西大上函授班。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已经三月中旬,安西已经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兴庆宫公园的郁金香已“睡醒”萌芽。


        

大明宫遗址上的南天竹颜色正艳。


        

如此良辰美景,方明华趁自己休假的时候骑着自行车到处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