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之上,石达开的帅旗高高耸立。


        

这个高台也筑造得非常有技巧,利用斜坡角度,可以很有效地抵挡炮击。


        

而且,也在火炮的精准打击范围之外。


        

他嘴里也叼着香烟,同样是富山春居图,虽然他没什么文化涵养,不咋知道黄公望。


        

但现在整个天京城,就认这个烟。


        

同样是苏曳特供,整个太平天国,只有十五個人能想享用。


        

让石达开气愤的是,他的配额在天国中,竟然只能排第六。


        

简直是欺人太甚。


        

前面五个人分别是,洪秀全,洪仁发,洪仁达,林启荣,林绍章。


        

你什么意思?


        

我翼王本应该排第二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敢把我排第六?


        

他不知道的是,很快就要排到第七名去了,因为洪仁玕已经回天京了。


        

所以石达开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攻占九江,到时候里面的好东西,要多少有多少。


        

而这一次,他采取的战术也很简单直接。


        

直接分兵两路。


        

一部分攻打,苏州城。


        

一部分攻打苏曳的新军营寨。


        

攻城战术,同样是老套路。


        

表面上,用人海战术,疯狂攻打城墙。


        

暗地里,挖地道到城墙下,用炸药引爆城墙,这一招真是屡试不爽,甚至在广西,那种地质环境下,都要用。


        

广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面下岩石层非常坚硬,挖掘地道艰难。


        

苏曳打了不少胜仗,创造了不少奇迹。


        

但是,石达开并不太放在眼里。


        

苏曳从头到尾指挥最多的士兵才多少,几千人而已。而他石达开,指挥几十万人比比皆是。


        

论打仗的规模和次数,苏曳在他石达开面前都是小孩子。


        

当然,他也有理由骄傲。


        

在出走之前,石达开确实如同战神附体一般,大型战役胜率惊人的高。


        

“轰轰轰轰……”


        

太平军的火炮,一阵阵狂轰滥炸。


        

此时石达开手中的火炮,比苏曳和徐有壬加起来还要多得多。


        

而且,各种型号都有。


        

从洋人买来的,从清军缴获的,还有自己铸造的火炮。


        

此时的太平军,可能火器的比例还没有到达巅峰,再过两年,太平军手中的很多武器先进程度,甚至超过了湘军,每年都向洋人购买了海量了的军火。


        

而且,每攻打一个地方,都先控制此地的火炮局,制药局。


        

几百门火炮,一起开火。


        

一时间,真的把苏曳和徐有壬的气势,完全压了下去。


        

在这种狂轰滥炸下,苏曳的营寨和阵地上,几乎没有反应,也没有反击。


        

就静静等着这一波轰炸结束。


        

而一些观察员,奋不顾身,开始记录,太平军的火炮阵地地点。


        

具体到每一门火炮的位置,并且立刻画成图。


        

直线距离,角度等等。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位置,因为需要在高处。


        

一轮疯狂的炮击之后!


        

苏曳的阵地,甚至苏州城墙上,看上去都是一片狼藉。


        

石达开比较满意,这一轮炮击,形成了气势上的压倒。


        

太平军开始集团式冲锋。


        

整个地面都开始颤抖,如同黑暗潮水一般,席卷而来。


        

而这个时候!


        

苏曳阵地上的火炮,开始发威。


        

这和太平军的狂轰滥炸,可是不一样。


        

进行的是精准点杀。


        

“轰轰轰……”


        

而且是几门炮,对太平军某个火炮阵地,进行饱和式攻击。


        

“嗖嗖嗖嗖……”


        

一枚枚炮弹落下。


        

爆炸之后。


        

太平军的一个个火炮阵地,直接被掀翻了。


        

顿时间,太平军都惊了。


        

什么鬼?


        

打得这么准?


        

触不及防下,太平军的火炮,直接被端掉了十几个。


        

“转移,转移,转移!”


        

一声令下,太平军的火炮阵地开始转移。


        

但是,他们的火炮大多笨重,尤其是自己铸造的火炮,威力是不小的,但是体型太大了,根本很难转移。


        

而苏曳那边的火炮,继续精准点杀。


        

顿时间,苏曳仅仅用四分之一数量不到的火炮,对太平军的炮兵进行了压制。


        

不过,这一轮炮击之后。


        

苏曳的火炮,也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太平军那边,也开始描绘苏曳的火炮阵地,但是他们的专业程度,就要差许多了。


        

精确的地图是画不出来的,就是一个大概。


        

某某方向,大概多远等等。


        

等到差不多计算出来后,已经过去很久时间了。


        

然后,他们对苏曳的火炮阵地,也进行了火力覆盖。


        

但是……这个时候苏曳的火炮,早就转移了。


        

他的火炮都是快炮,几个人一推,就直接走了。


        

而太平军这边好不容易,费尽千辛万苦,转移了火炮阵地,这一开火,又暴露了。


        

然后,苏曳这边的炮兵,又是一轮精准的点杀。


        

太平军的火炮阵地,又是损失巨大。


        

石达开都要气炸了,他还从来没有打过这样的,自己几倍的火炮,竟然完全被压着打。


        

刚才一顿狂轰滥炸,看似威猛无比,其实战果寥寥。


        

因为苏曳军队这边的防御工事,做得太完整了。


        

军队都在掩体里面,战壕里面,除非是运气很差,直接被炮弹击中。


        

只能说,大人,时代变了。


        

天津新军的炮兵都这么勇猛,何况是苏曳的炮兵。


        

但是,太平军的难受,仅仅只是刚开始。


        

他们最擅长的战术,还是人海冲锋。


        

用三倍的兵力,冲锋苏曳的阵地。


        

就那些网?


        

有个屁用。


        

能拦得住我们?


        

但是,等冲到了之后。


        

太平军发现,这些网简直是噩梦。


        

密密麻麻,不计其数,根本不知道有多少层。


        

爬又爬不过去。


        

钻也钻不过去。


        

砍断也很难。


        

就算砍断一根也没用,因为不知道有多少根缠绕在一起。


        

而这个时候,苏曳的先进洋枪开始发威。


        

站在壕沟里面,疯狂地射击。


        

这一瞬间,简直是一面倒的屠杀。


        

这一战,真的是比两年前江北大营仙女庙那一战打得好多了。


        

面对三倍的敌人,依旧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火烧!”


        

“火烧!”


        

太平军将领立刻下令,放火烧这些铁刺和巨藤网。


        

但是没有足够的桐油,怎么烧?


        

直接用火把烧,又完全烧不着的,这些东西都浸透了水。


        

就这样,整整激战了半个时辰。


        

苏曳阵地前面的这些铁网上,都是鲜血,都是尸体。


        

太平军根本冲不进苏曳的营寨阵地。


        

不知道付出多少人命,就是过不去。


        

最终,反馈到石达开这边。


        

“废物,废物,几道网就把你们拦住了?城墙都挡不住你们,却被几道网挡住?”


        

“用火炮炸,火炮炸!”


        

接下来,太平军后知后觉,对着这些铁网狂轰滥炸。


        

有一些效果,但是不太大。


        

因为这些网是有弹性的,除非把捆网的柱子炸飞起来,否则这些冲击波都会散掉,无法形成杀伤力。


        

如果火炮数量足够,把整个阵地犁一遍,那是可以的。


        

但现在太平军,火炮数量已经不多了。


        

而且,苏曳的火炮打一阵,就换一个地方,持续不断地对太平军进行点杀。


        

太平军珍贵的火炮,越打越少。


        

石达开几乎要气炸,还从来没有打过这样窝囊的战。


        

他打战以来,火炮部队还没有受到过这样的损失。


        

“翼王,我们专注攻打苏州城,等到城破,我们占领了苏州坚城,苏曳军队就没用了。”


        

然后,太平军立刻改变策略。


        

苏曳这边这么难打,就先不打。


        

派军队牵制就行,把更多的兵力用来攻打苏州城。


        

顿时间,苏州城内的徐有壬,压力大增。


        

不计其数的太平军,潮水一般冲上来。


        

一次又一次,冲上城墙。


        

甚至整个城墙,都如同蚂蚁上树一般,密密麻麻都是攻城梯,都是太平军。


        

苏曳的火炮立刻调转方向,轰击攻打苏州的太平军。


        

但是这种时候,火炮对这种规模的敌人,杀伤力是很有限的。


        

敌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随着一声令下,苏曳新军前移。


        

沿着战壕,一直往前移动。


        

射杀攻城的太平军。


        

但效果还是有限,太平军三面攻城,苏曳顶多只能支援一面。


        

他倒是想要在苏州城两翼布置营寨,但是另外一边的条件根本不允许。


        

所以,接下来就要看城内的清军了。


        

徐有壬,张国梁,冯子材,你们该拼命了。


        

…………………………………………………………


        

城头上的徐有壬见状,立刻明白了一切。


        

太平军觉得苏曳那边难啃,那就不啃了,专注攻城。


        

有本事,你苏曳新军放弃营寨,放弃防线出来和我们厮杀。


        

但这个时候,苏曳军队是绝对不会离开阵地的。


        

此时太平军的数量还是太多了,一旦脱离营寨,真的可能会被这不计其数的太平军耗死,那就悲剧了。


        

接下来,苏州城内的清军,一定要消灭足够多的太平军,使得太平军减少到一定数量,苏曳才会从阵地上杀出来。


        

徐有壬大吼道:“想要被救,先要自救。”


        

“援军就在边上,我们能够看得见。”


        

“只要我们支撑得足够久,只要我们杀够一定数量的敌人,苏曳大人的新军,就会冲出来,和我们内外夹击,消灭发逆。”


        

“记住,等苏曳大人新军杀出来的那一刻,我们就赢了!”


        

“在此之前,不光死多少人,不管付出多少代价,都给我撑住!”


        

“徐震翼,你给我上,你也给我上!”


        

徐震翼,徐有壬之子,是一个读书人。


        

此时听到父亲的声音后,也拿起一支刀子,冲到城头之上。


        

“张国梁,冯子材,伱们都给我顶上去,你们死了,本官亲自上!”


        

江南提督张国梁,总兵冯子材,亲率大军,冲到第一线。


        

刹那间!


        

杀得天昏地暗。


        

苏曳在营寨里面,也看得惊心动魄。


        

江南大营士兵的战斗力,整体上是不如太平军的,但是这一路激战,能够活到现在的,也算是精锐了。


        

此时,已经是绝境。


        

何况几个主将,身先士卒。


        

所以,他们也奋勇杀敌。


        

可以说,如果没有苏曳援军在边上,可能此时苏州守军,已经支撑不住了。


        

就这样,从天亮激战到天黑!


        

太平军不知道多少次冲上了太平军的城头,苏州守军不知道几次,把太平军推了下去。


        

天黑后!


        

鸣金收兵。


        

整个城墙上下,密密麻麻都是尸体。


        

一下子,都无法估算伤亡。


        

但徐有壬预估,城内守军,伤亡过万。


        

而太平军那边,石达开估计,伤亡超过两万。


        

所以今日战斗之激烈,可以想象。


        

最让他心痛的是,带来的火炮,已经损失了大半还要多。


        

而苏曳这边的伤亡,微乎其微。


        

但是战场上的石达开,意志还是无比坚决的。


        

面对这个损失,没有任何退缩的意思。


        

而此时晚上,正好是挖掘地道的好时候。


        

太平军的几千名工兵,同时挖掘地道,想要直接挖到城墙之下,然后炸开城墙。


        

这里地质松软,很好挖。


        

但是,地下水太多了,挖一个地方,很快都是积水。


        

一边挖,还要一边排水。


        

而且,动不动就塌方。


        

同时挖了十九处地道,已经塌方了大半,不知道埋葬了多少太平军。


        

“给我继续挖,继续挖!”


        

“明天中午之前,没有挖到城墙下,所有挖掘地道者,全部斩首!”


        

随着石达开一声令下,这些挖地道的人,更加疯狂地挖掘。


        

很快,又有一条地道坍塌,把士兵埋葬在里面。


        

………………………………………………


        

此时,一个使者冒着生命危险,从北边来到了苏曳的营寨,是王有龄的幕僚。


        

“大帅,我家大人派了十几波人来,问您一件事情。”


        

“陈玉成五万大军,包围扬州城,此时扬州守军两万余,包括荣禄的近三千天津新军。”使者道:“我家大人能够派出五千援军的,要不要派?”


        

王有龄过来问,要不要救扬州?


        

按照情绪来说,肯定是不救,让陈玉成攻破扬州,灭了托明阿的江北大营,灭了荣禄的天津新军。


        

但是,按照苏曳的利益,不能这样做。


        

现在他要努力拔高荣禄新军的荣誉和战斗力。


        

这样皇帝才有足够的信心和洋人毁约,才有足够的信心和洋人再一次开战。


        

否则,接下来皇帝万一和洋人联手对付苏曳,那就麻烦了。


        

如果皇帝闭着眼睛,把天津条约的内容全部认了,不毁约了。


        

那……苏曳就有天大的麻烦了。


        

所有的计划,全部泡汤。


        

为了把皇帝赶到绝路,就必须让他膨胀。


        

所以,荣禄新军不能灭,还要让他赢。


        

苏曳道:“立刻转告你家大人,他不但要去支援扬州,而且倾巢而出,并立刻派人通知胜保大军,不要管庐州,先来支援扬州,攻打陈玉成部,庐州交给李续宾和李鸿章去打。”


        

“一定在短时间内,在扬州打败陈玉成,然后把所有的功劳,都推给荣禄。”


        

那使者道:“是,我立刻转告我家主人。但是我怕不能活着回淮安,所以请大人也派几波使者,务必把您的口信,传给我家大人。”


        

接下来,这个使者狼吞虎咽了一顿,立刻飞奔北上,返回淮安。


        

而苏曳,也派出了好几拨使者北上。


        

虽然苏州之战还没有结束,但是对皇帝的赶绝计划也要开始了。


        

当然,现在的重中之重,还是苏州之战。


        

………………………………………………


        

次日天亮!


        

惊天的战鼓,再一次响起。


        

石达开依旧延续昨天的策略,专注攻打苏州城,派出部分兵力,牵制苏曳军队。


        

经过了一夜的休整之后,太平军攻城更加疯狂。


        

一波接着一波。


        

几乎刚刚攻城后的半个多时辰,就已经大批冲上了城墙。


        

而且,很快发生了质变。


        

城墙上的守军,已经很难将太平军彻底推下城墙了。


        

而下面的太平军,源源不断地涌上来。


        

整个城墙上,变成了战场。


        

而此时苏州守军,要面对的是四倍,甚至五倍的敌人了。


        

“大人,公子……战死了!”忽然手下来报。


        

徐有壬身体一阵摇晃,眼前不由得一黑。


        

“战死就战死了,别人死得,他就死不得吗?”徐有壬怒吼道:“还来报什么报?”


        

“大人,西边城墙防线,被突破了!”又有噩耗来报。


        

徐有壬吼道:“上预备队,上预备队!”


        

身边的人低声道:“大人,没有预备队了,全部上了。”


        

徐有壬颤抖道:“没有预备队了吗?那……那我们就是最后的预备队了。”


        

他猛地拔刀吼道:“跟着我上!”


        

然后,这位江苏巡抚带着巡抚卫队,朝着正面城墙的那个防线缺口冲了过去。


        

而就在这个时候!


        

地底下,传来了喜极而泣的声音。


        

“挖通了,挖通了……”


        

这些太平军的工兵,不眠不休地挖地道。


        

十九条地道,已经坍塌了十六条。


        

翼王石达开的命令,如果正午十二点之前,没有挖通到城墙下。


        

所有人,全部斩首。


        

军令如山,说斩首,就一定斩首的。


        

终于距离最后期限半个时辰时,地道挖通了。


        

然后,海量的火药,沿着地道运了进来。


        

整整好几万斤火药。


        

然后,用了几十条引线。


        

只要有一条成功,就能引爆。


        

点燃引线。


        

这些工兵拼命朝着地道外面逃窜。


        

而此时!


        

徐有壬正在拿着刀子拼命砍杀。


        

他是一个文人,一个数学家,不太会武,也只是乱砍。


        

视野里面,已经全部都是红色,不知道是谁的血。


        

张国梁,冯子材等人,也全身浴血,伤痕累累。


        

城墙之上,太平军数量几乎超过了苏州守军了。


        

而城墙之下,太平军依旧通过攻城梯源源不断地爬上来。


        

这个时候,已经谈不上绝望了。


        

唯有木然,就这么机械地杀下去。


        

很多人目光望向苏曳的营寨。


        

苏曳的军力几乎无损的,但此时依旧一动不动。


        

因为还不到时候,太平军的数量还是太多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


        

“轰轰轰……”


        

一阵惊天动地的大爆炸。


        

整个地面都在颤抖。


        

近处很多人,直接被震飞出去。


        

一段城墙上的石条,仿佛被一个巨人猛地托举,撕开!


        

地道下面的几万斤火药,引爆了。


        

苏州城墙,被炸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这个时候的江苏巡抚徐有壬,江南大营的张国梁和冯子材等主将,真的绝望了。


        

城墙破了。


        

那苏曳,更不会来救了。


        

太平军的数量太多了,这个时候来救,恐怕是会把自己葬送在里面的。


        

按照苏曳的计划,还剩下这么多太平军,苏曳不应该出战的。


        

太平军真的剩下太多了。


        

苏州守军的战斗力还是不行,但是他们确实尽力了。


        

要不要离开营寨?要不要抛弃防线杀出去?


        

要不要博一把?


        

他苏曳新军,还从来没有过这样面对面几倍的敌人,进行野战。


        

真的会很危险的,很可能把自己葬送的。


        

但是,苏州沦陷后。


        

徐有壬战死,自己的计划,是不是也意味着泡汤了。


        

人生没有事事都充满把握的时刻,关键时刻,就是要拿命去拼。


        

苏曳深深一口气,大吼道:“出击!”


        

随着苏曳一声令下,冲锋的号角响起。


        

苏曳新军八千人沿着北边的出口,倾巢而出。


        

朝着太平军的背后杀去。


        

这个时候,城墙上的徐有壬,张国梁,冯子材热泪盈眶。


        

全身热血沸腾。


        

“苏曳大人出动,出动了!”


        

“杀,杀,杀!”


        

城墙上的守军,受到了激励,顿时间士气如虹。


        

苏曳新军。


        

冲出营寨防线后,石达开大喜。


        

苏曳,你终于从那个乌龟壳出来了。


        

你这是自寻死路啊。


        

没有防线的庇护,我看你怎么打得过我?


        

随着石达开一声令下,超过两三倍敌人,朝着苏曳的八千新军冲来。


        

顿时间,苏州守军的压力大减。


        

苏曳咬牙切齿,真正的硬战来了,真正的苦战来了。


        

“列队,列队,列队!”


        

“稳住,不要动!”


        

八千新军,最快列阵。


        

排列得整整齐齐。


        

没有任何防御工事。


        

两三倍的太平军潮水一般冲来。


        

“开火!”


        

“开火!”


        

随着一声令下。


        

苏曳新军密集开火。


        

真正的排队枪毙,线列战术,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战场上。


        

这是钢铁意志的比拼。


        

一动不动。


        

就是不断地开火。


        

“砰砰砰砰……”


        

华丽的一幕。


        

壮烈的一幕。


        

苏曳行军方阵,坚固如山,四段式,五段式开火。


        

而太平军,毫不畏死,疯狂冲锋,也不断开火。


        

此时太平军,一半火器,一半冷兵器。


        

他们不会排队枪毙战术,就是本能地射击。


        

就这样,一直冲,一直冲。


        

一直死,一直死。


        

所有人都毛骨悚然望着这一幕。


        

包括苏曳,也难掩心中震撼。


        

原来军队人数上了之后,排队枪毙战术,真的好用。


        

之前苏曳每一次用排队枪毙战术,效果都不是很好,让他都产生怀疑了。


        

而此时,效果惊人之好。


        

火力密集度到了一定程度后,发生了质变。


        

毫不畏死的太平军,成片成片的倒下。


        

苏曳新军这边,也成片成片的倒下。


        

但是双方伤亡比,非常悬殊。


        

苏曳新军方阵,竟然比城墙还要难冲。


        

太平军一次又一次冲上了苏州城墙,但是……竟然无法靠近苏曳的新军。


        

而太平军的火炮,因为被苏州城遮挡,角度刁钻,也打不倒苏曳的新军。


        

反而苏曳的火炮,开始了猛烈的开火。


        

所有人惊诧地看着,不计其数的太平军冲锋,但……始终没有接近苏曳新军方阵十米之内。


        

地面上,密密麻麻的尸体,堆积如山。


        

这变成了绝对意志的比拼。


        

苏曳的新军,就这样始终不动。


        

哪怕倒下再多人也不动,不动如山。


        

太平军疯狂的冲锋,却如同惊涛拍案一般,一次次粉碎。


        

溅起无数的血花。


        

在这种近乎疯狂的对杀中。


        

终于……


        

太平军士气崩溃,瓦解!


        

哪怕他们在勇敢,再不畏死,面对这么妖的战局,也彻底崩了。


        

于是,太平军开始大面积溃退。


        

石达开鸣金收兵。


        

全面撤退。


        

大战结束。


        

这一战的结果,和苏曳想象中真的完全不一样。


        

…………………………………………


        

与此同时扬州战场。


        

几乎和苏州战场一样惨烈。


        

江北大营的战斗力,还不如张国梁他们。


        

但是,好一点的是。


        

石达开有八万大军,但是陈玉成只有五万。


        

而扬州守军有两万余。


        

荣禄新军很强,但强不过苏曳的新军。


        

但扬州胜在火炮多,而且荣禄新军也有守城优势。


        

但就算这样,也是险象环生。


        

激战三日之后!


        

荣禄意志也接近崩溃。


        

他已经决定突围,放弃守城。


        

因为他知道,守不住了。


        

陈玉成太猛了。


        

但是,就在他决定放弃突围的时候,王有龄带着七千人,倾巢而出,前来支援。


        

战场发生了逆转。


        

荣禄决定留下再战。


        

但陈玉成太厉害,仅仅两天之后。


        

胜利的天平,又完全朝着陈玉成倾斜。


        

王有龄带来的七千多人,伤亡过半。


        

城内守军,也伤亡大半。


        

荣禄再一次决定撤军,宝贵的新军不能牺牲在这里。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胜保带着四万大军,杀入战场。


        

彪悍的陈玉成,依旧不愿意放弃。


        

竟然剩下三万多军队,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攻城,一部分迎战胜保。


        

又激战两日!


        

双方伤亡无数,陈玉成扛不住这惊人的伤亡。


        

而且扬州这边水系也丰富,陈玉成运气不如石达开。


        

他派人去挖掘的十几条地道,全部坍塌了。


        

他知道,拿不下扬州了。


        

于是,愤愤退兵。


        

至此,扬州之战结束!


        

……………………………………


        

注:写起来发现,半章写不完苏州大战,所以拼命压缩扬州之战,还是一章之内把剧情写完了。


        

恩公们,月票记得给我好不?眼巴巴望着您的口袋,叩谢叩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