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哈哈……”陈景恪时不时的发出古怪的笑声。


        

朱雄英一开始还假装听不到,时间长了终于受不了了,一拍桌子恶狠狠的道:


        

“给我闭嘴,再发出这种怪声,我把你嘴给缝起来。”


        

陈景恪故作害怕的道:“哎呀,太子殿下生气了,太子殿下饶命啊,小的再也不敢了。”


        

朱雄英:“……”


        

劳资不就娶个媳妇吗,你要不要一天取笑八百次?


        

不过等陈景恪出去排洪的间隙,牛二虎悄悄的说道:


        

“殿下,您真生气了?”


        

朱雄英本来没生气,但被他这么一问,确实有点生气了。


        

陈景恪和我是啥关系?


        

他嘲笑我就算了,你牛二虎是什么身份自己搞不懂吗?


        

也想来打趣我?


        

你配吗?


        

牛二虎天天在他身边,自然能看出他脸色不对,连忙解释道:


        

“其实吧……民间成婚,新郎的好友都会打趣他的。”


        

“不只是新郎官,新娘子也是一样的。”


        

“没人打趣,就说明他们人缘不好。”


        

朱雄英没想到还有这一茬,好奇的道:


        

“哦?民间竟然还有这样的规矩?”


        

牛二虎见他不生气了,放下担忧,继续说道:


        

“可不是吗,有些地方还会刁难新郎,严重的地方还有那荆条抽的。”


        

朱雄英更是好奇了,说道:“打趣就算了,为什么还要抽?”


        

牛二虎回道:“说是为了让新郎官记住疼痛,以后好好过日子莫要胡来。”


        

“想胡来了,就想想今日的疼痛。”


        

朱雄英恍然大悟,说道:“也是,成婚后也是一家之主了,如果还和以往那样任性可不行了。”


        

“必须要承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这样才是一家之主。”


        

“民间很多风俗,还是有很深的现实道理的。”


        

牛二虎兜了半天,终于说道:


        

“所以陈伴读打趣您,也是……嗯,出于风俗习惯,您没必要生气。”


        

朱雄英没想到他在这里等着自己,失笑道:


        

“没想到你牛二虎还会替人打圆场了,让我刮目相看。”


        

牛二虎腆着脸说道:“臣也就是知道您和陈伴读关系莫逆,不会真生他的气,所以才想来讨个好。”


        

“换成别人敢这样,我早就拔刀砍过去了。”


        

朱雄英大笑道:“你啊你啊,好,这一桩算你办的好。”


        

“赏你点什么好呢,我想想。”


        

牛二虎连忙道:“臣不是……”


        

朱雄英压根就没理他想说什么,自顾自的说道:


        

“有了,你孙子今年也十七八岁了吧?”


        

“先让他到东宫锻炼锻炼,过几年在找个合适的机会外放。”


        

牛二虎‘噗通’就跪下了:“臣……叩谢殿下洪恩。”


        

朱雄英很满意这个效果,说道:


        

“起来吧,你在我身边多年一直尽心尽职,些许奖励也是应该的。”


        

牛二虎心里很清楚,什么应该的,谁信了谁就是傻瓜。


        

他跟在朱雄英身边十年了,以前为啥没见太子想起提携一下自己孙子?


        

今天只是替陈伴读说了几句好话,马上就变成劳苦功高了,孙子的前途问题也解决了。


        

所以说,做人呐,还是得有眼色一点。


        

同时他也很庆幸,还好当初太上皇交代的任务,自己偷奸耍滑了。


        

否则……不敢想太子掌权以后,自己会是什么下场。


        

嗯……当年老朱让他时刻盯着陈景恪,不要做出逾越之事。


        

牛二虎最初确实提醒了几次。


        

陈景恪倒是没说什么,朱雄英先不开心了。


        

他能看得出来,是真的不开心。


        

面对这种情况,他整个人都麻了。


        

执行老朱的命令,那太子指定不会给自己好果子吃。


        

不执行命令,老朱的小鞋更不好穿啊。


        

就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却发现老朱自己都忘了这回事儿了。


        

所以,就慢慢的把当众提醒,变成了私下沟通。


        

到后来干脆两眼一闭啥也没看到,甚至还经常在朱雄英面前,说陈景恪的好话。


        

直到今天,他终于收获了想要的结果。


        

与此同时,他也暗暗惊叹于陈伴读和皇家的关系。


        

这是真不拿他当外人啊。


        

很快陈景恪就回来了,继续以各种方式打趣朱雄英。


        

然而很快他就发现,不论他怎么做,朱雄英都表现的毫不在乎。


        

甚至还有点开心。


        

反倒是把他给吓到了,这孩子不会是被弄出心里毛病来了吧?


        

观察许久发现一切正常,才放下心来。


        

朱雄英自然也发现了他的心理变化,心中暗笑不已。


        

——


        

对于这场婚礼,最高兴的除了朱雄英,当属徐达了。


        

闺女在宫里养了十年,终于要正式成为太子妃了。


        

天知道,这两年他的压力有多大。


        

前几年还好,孩子年龄小,大家都不会说什么。


        

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就不停的有人私下问,什么时候大婚啊?


        

尤其是太子妃嫔生下了长子朱文圳,隔一年又一个嫔妃生下次子朱文坤。


        

这种非议就更多了。


        

嗯,朱元璋给每个儿子都留下了单独的字辈,朱标一系的是: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且还要根据金木水火土为偏旁进行排序。


        

朱雄英的儿子正好是文字辈土字旁,周岁的时候一个取名为朱文圳,一个取名朱文培。


        

女子十四五岁就成婚的多了去了,为啥你家徐妙锦非要等到十六岁及笄?


        

莫不是有什么变故?


        

虽然明眼人都知道,徐妙锦的太子妃之位稳如泰山,可总有不开眼的传谣。


        

类似的八卦,在民间很有市场的。


        

徐达是个聪明人,自然不会被这些流言所影响。


        

可听得多了,总是一件烦心事。


        

而且随着朱文圳一天天长大,也必然会吸引到朱雄英更多注意。


        

长子总是有一些特殊感情在的。


        

未来真的很难说啊。


        

他也希望自家女儿早点大婚,早点产下嫡长子,这样所有的争议就都没了。


        

现在,终于熬到这一天了,他自然开心。


        

很难得的一反低调态度,大开中门招待八方来客。


        

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民间清流,只要登门的都是客。


        

对于他的高调,大家自然知道是为什么。


        

说白了,奉旨高调。


        

和皇家结亲,你要是不高调一点,人家还以为皇家多难伺候呢。


        

况且,今天不高调,以后可就没机会了。


        

以至于,去他家送礼的队伍,从城北排到了城南。


        

徐达几乎每天不是在应酬,就是在应酬的路上。


        

就连陈景恪几次去他家,都没能单独见上面。


        

徐妙锦也是一反常态,变得深居简出起来,除了父母兄长外人根本就见不到他。


        

就连陈景恪这个当师父的,都不太方便在这个时候,去见她了。


        

不过还好,有福清在。


        

有什么事情,都可以通过她传达。


        

总的来说一切顺利,大家都在等待着三月十二的到来。


        

——


        

太子大婚,自然是举国欢庆。


        

大赦天下是必然的。


        

不过徐妙锦主动提议,大赦天下只赦免轻微罪行,重罪改成流放南洋可免罪。


        

此举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赞同。


        

这姑娘培养的好啊,眼界开阔,有政治头脑。


        

关键是懂得因势利导,这才是最难得的。


        

这还不算完,老朱还从内帑里拿出了一笔专款,给所有六十岁以上五岁以下的幼童发了喜钱。


        

仅此一项,就支出了百万贯之巨。


        

却没有人指责老朱奢侈乱花钱之类的。


        

倒不是因为太子大婚他们破例,而是这本身就是善政。


        

况且这个钱还是内帑出的,何乐而不为呢。


        

文武百官自然要有所表示,不论身在何地,都要送一份礼回京。


        

然后妖魔鬼怪也冒出来了。


        

不少地方,借此机会进贡了很多奢侈品。


        

如果不是大明命令禁止上祥瑞,估计他们会直接弄一些祥瑞出来。


        

即便如此,看到这些奢侈品名单,朱雄英也是大怒。


        

“这是试探,如果我收下了,恐怕下一步进贡奇物就会成为常态。”


        

“再下一步就是上祥瑞了。”


        

陈景恪赞赏的道:“殿下英明,确实如此。不过毕竟是你大婚期间,也不好惩处太过。”


        

朱雄英也有些犹豫:“我自己倒是不在乎什么喜庆不喜庆的,而是怕妙锦觉得晦气。”


        

事实上,陈景恪也是同样的顾虑。


        

他也很讨厌这种试探,换成别的时候,必然是狠狠的斥责。


        

甚至派锦衣卫去查一查那些人的老底。


        

可毕竟这是太子大婚,讲究的是喜庆,不宜大张旗鼓。


        

这事儿就连朱元璋、马娘娘、朱标,也是差不多的态度。


        

不能破坏了大喜的氛围。


        

就算要算账,也要等到大婚过后。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很快徐妙锦那里就传来了一张纸条。


        

上面内容很简单,大意是:


        

今日姑息养奸,明日就会有无数百姓因此家破人亡。


        

她怎能因为一己之私,连累百姓受苦呢?


        

看到这张纸条,朱雄英有多高兴可想而知,老朱、马娘娘、朱标也开心不已。


        

这媳妇,果然选对了啊。


        

然后朱雄英在早朝的时候大发雷霆,宣布所有进献奇物的官吏,考核一律下等。


        

还派出锦衣卫去调查他们的老底,若有不法行为从重处罚。


        

同时还警告所有官吏,要清正廉洁,不要试图走歪门邪道。


        

并掷地有声的说道:“只要我还在一日,这大殿之上,就容不得那些奸佞。”


        

群臣皆汗流浃背,然后山呼太子英明。


        

朱雄英没有独享荣誉,还将徐妙锦的纸条拿出来,表示是太子妃劝他这么做的。


        

这一下,群臣对徐妙锦也有了直观的认识。


        

这必然也是一代贤后啊。


        

此时大明统治集团还没有腐化,大多数臣子对此都非常高兴。


        

都说大明三代兴旺,目前来看此言不虚啊。


        

——


        

太子大婚固然重要,朝廷也不可能因此就停摆,很多事情该做还是要做的。


        

比如,朱棡就准备按照原计划出兵西域。


        

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见帖木儿攻打脱脱迷失,反而等来了他生病的消息。


        

朱棡几乎是瞬间就得出了结论:“他在装病。”


        

至于原因,和朱樉分析的差不多。


        

为了观察清楚局势,也为了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察觉到这个变故之后,朱棡毫不犹豫的下令撤军。


        

对他来说,打西域都不急于一时。


        

今年打有打的好处,不打也有不打的好处。


        

几个月前刚和斡亦剌决战,将士们都疲惫了,正好借此机会休息。


        

而且斡亦剌的地盘也需要时间来消化。


        

留一年的空白,也是一件好事。


        

于是,他让各军轮番休息,让将士们趁机回家探亲。


        

当然,他也没忘了还派人去和朱樉沟通,看他那边有什么打算。


        

同时还将此事上奏朝廷。


        

等朝廷接到这个情报的时候,离朱雄英大婚已经只剩下不到一周时间了。


        

老朱对此的评价是:“帖木儿不愧是安西霸主,还是有点头脑的。”


        

朱标颔首道:“他装病确实把死局盘活了,现在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了。”


        

朱雄英不屑的道:“再厉害也不过是我大明的笼中囚徒,现在不过是让他多活一年。”


        

这一点众人倒是都没有反驳。


        

不论帖木儿作何选择,最终大明都会对他动手的。


        

区别是,如果他主动去攻打别人,大明可以趁虚而入,捡个便宜。


        

现在他不动手,那等大明腾出手来,他一样是死。


        

要说破局的方法也不是没有,打败朱樉,就能破了大明的计谋。


        

然而此时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处于半包围之中。


        

就算他想打,也不一定能打得过朱樉。


        

况且,他在安西四面皆敌,大家可都在等他露出破绽呢。


        

所以,别看他表面上依然处于主动地位,实际上已经陷入了死局。


        

朱标最后说道:“今年不打西域也好,正好全力经略草原,彻底将蒙古纳入大明统治范围。”


        

“永绝草原后患。”


        

——


        

三月十二日很快到来,朝廷为太子和太子妃举办了隆重的婚礼。


        

东宫也终于迎来了它真正的女主人。


        

婚后朱雄英连续三天没离开后宫,最后还是被徐妙锦给轰出来的。


        

又惹的众人对他嘲笑不已。


        

尤其是陈景恪,一天到晚不停地念叨白居易的诗: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朱雄英脸皮也厚了,全当没听见。


        

反正老子媳妇娶到家了,你爱咋说咋说。


        

不过作为实权太子,他并没有多少时间耽于新婚之乐。


        

很快就被政务包围了。


        

这第一桩大事,就是诸侯王就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