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底,帖木儿率军到达白羊国。


        

白羊国王卡拉·奥斯曼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亲自到国界边上迎接。


        

帖木儿对他的谦卑非常满意,当即就许诺,等打败秦国就出兵帮他消灭黑羊国。


        

卡拉·奥斯曼欣喜若狂,一度激动的匍匐亲吻帖木儿的靴子。


        

回到王都,他立即下令,召集全国的军队协助帖木儿作战。


        

除了必要的防守兵力之外,所有的军队全都被集结,最后竟然给他弄出了四万余人。


        

和帖木儿的五万余军队加起来,将将超过十万人,不过对外宣称是十五万。


        

帖木儿毕竟也是战功赫赫之人,虽然仇视大明,却也没有贸然出兵。


        

而是不停的派人收集情报。


        

让人没想到的是,之前一直和秦国暗通款曲的黑羊国王优素福,偷偷把秦国的情报送给了帖木儿。


        

小亚细亚这边,个别白袍子王爷,也秒秒钟选择背叛。


        

出卖秦国和联盟的情报,以换取帖木儿的原谅。


        

反倒是穆札法尔国的国主沙·曼苏尔,严词拒绝并羞辱了帖木儿的使者。


        

然后还将此事告诉了朱樉,让他小心被人出卖。


        

对此朱樉没有丝毫的意外,作为外来者,不被本地人信任是很正常的。


        

与之相反,帖木儿纵横安西数十年,名字能止小儿夜啼。


        

更何况双方兵力悬殊,该讨好谁可谓是一目了然。


        

别说是那些本地人,就连秦国内部都有很多人心怀忧虑。


        

汤軏就忧心忡忡的道:“我们只有两万六千人,还有一万是水师。”


        

“帖木儿部至少有十万大军……我们真的要正面迎战吗?”


        

朱樉表情淡然:“怎么,怕了?”


        

汤軏脸色有些红,却老实的点头道:“怕,怕失败,更怕无颜见大明父老。”


        

朱樉笑道:“你倒是坦诚,放心,本王心中有数。”


        

汤軏也不再说什么,其他人虽然没有说什么,但见朱樉如此胸有成竹,也心安了许多。


        

他的军事能力是得到过验证的,值得被信任。


        

朱樉接着说道:“让水师出动,将白羊国的水师全部歼灭。”


        

“同时照会列国,将所有船只开出安西湾。”


        

“五日后,我们将会无差别攻击海湾内所有船只,直到我们与帖木儿的战争结束。”


        

李芳劝说道:“大王三思,大敌当前不宜得罪太多人啊。”


        

其他人也都是差不多的态度,这时候应该拉拢中立国才对,怎么能如此强势威胁对方呢?


        

对他们的反应,朱樉不禁有些失望,不过还是解释道:


        

“我们是外来者,你们不会以为,他们会坐视我们立足吧?”


        

更何况,如果秦国立足,大明的商品必然会优先通过秦国进行中转。


        

以后他们还怎么通过中转贸易赚取暴利?


        

所以,让秦国和帖木儿两虎相争,是所有人都乐于见到的。


        

如果秦国战败,那也能消耗帖木儿的有生力量,使他短时间内无力再发动侵略战争。


        

中立国再顺势出兵,瓜分秦国遗留的资产,壮大自己的力量。


        

如果秦国获胜,那就更好了,帮他们解决了安西最大的隐患。


        

而且秦国以弱胜强必然是惨胜,很难再有战斗力。


        

他们正好出兵收尾,顺势接收秦国留下的资产。


        

所以,与帖木儿的这场战争,无论秦国是输还是赢,都要提防其他势力的觊觎。


        

尤其是黑羊国和穆札法尔国。


        

而两国的最佳出兵方式,就是通过安西湾用水师投放兵力。


        

因为陆上出兵速度慢,还会被敌人阻挠,水上则省事儿的多。


        

所以,秦国最安全的做法,就是清空安西湾。


        

至于这么做会不会惹得其他势力不高兴……


        

朱樉表示:“他们不高兴又能如何,有意见先问问我水师舰炮再说。”


        

眼下他们希望秦国消耗帖木儿的兵力,就算不高兴也不会说什么。


        

等秦国击败帖木儿,他们就算不高兴也不敢说什么。


        

而且有了这次的行动,以后几乎就默认了秦国在安西湾的霸权。


        

所有势力的船只进入这里,都要经过秦国的允许。


        

明白了这一切,李芳等人看向朱樉的目光,充满了敬佩。


        

这就是秦王啊。


        

面对帖木儿的十万大军,依然淡定自若。


        

还能兼顾全局,将所有事情都考虑的面面俱到。


        

可惜……路走偏了,否则成就远不止于此。


        

另一边,帖木儿也很快就拿到了想要的情报。


        

沙哈鲁看着手中的情报,说道:“骑兵两千,步军一万四,水师一万。”


        

“算上那群不知死活的大食人凑出来的五千骑兵,也不到三万人。”


        

他是帖木儿第四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却已经是战场老将了。


        

攻打穆札法尔国的军事行动,就是由他主持的。


        

前世,他于一年后亲手杀死了沙·曼苏尔,灭亡了穆札法尔国。


        

后来他在帖木儿死后,重新整合了分崩离析的帖木儿帝国,维持了在安西的霸权。


        

而他的死亡也标志着帖木儿帝国彻底没落。


        

帖木儿要攻打朱樉,抽调的主力就是隶属于他的军团。


        

他自然也要随军出征,且是帖木儿此战最重要的助手之一。


        

听完朱樉的详细情报,卡拉·奥斯曼迫不及待的吹捧道:


        

“区区三万人,在大埃米尔的大军之下,将不堪一击。”


        

帖木儿却很清醒,说道:“大明不是普通的国家,明军的强大也非其他国家的军队可比。”


        

“我们不能因为人数差距,就轻视他们。”


        

马屁拍在马脚上,奥斯曼连忙一副受教的样子:


        

“大埃米尔教训的是,我不该轻视任何敌人。”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说道:


        

“我国亦有万余水师,可以牵制秦国水师。”


        

“如此他们能上岸作战的军队,就只剩下骑兵、步兵万余人……”


        

“不知大埃米尔以为此计可行否?”


        

帖木儿却摇头道:“情报中说,秦国水师有炮舰,可在数里外攻击敌舰,恐怕你的水师不是对手。”


        

奥斯曼内心很是不以为然。


        

我知道火器厉害,当年蒙古人用这玩意儿攻陷了不少城池。


        

可火炮才能打多远?更何况是装在船上,摇摇晃晃的能打的准?


        

什么七八里外命中靶船,肯定是吹嘘的,要么就是运气。


        

再说了,我只是让人去牵制对方的水师,又不是决战。


        

打不赢跑总可以吧?


        

带着对方的舰队在海里绕圈圈,也是一种牵制。


        

你帖木儿就是瞧不起我们……


        

被人鄙视,总是会心里不好受的。


        

虽然是藩属国,可奥斯曼依然很憋屈。


        

更憋屈的是,他不敢表现出来,还要称赞对方顾虑周全。


        

他太讨厌这种感觉了。


        

帖木儿又不会读心术,自然不知道这位表情谦卑的藩属心里在想什么,自顾自的进行着自己的军事部署。


        

不外乎就是加紧筹集军事物资,休整军队,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


        

然后,他还做了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给朱樉下战书。


        

战书上明确写了,他将在半个月后起兵征服小亚细亚,期待明军的到来。


        

送信的任务,自然交给了奥斯曼。


        

心情不爽的奥斯曼,就准备将信交给自家水师。


        

你帖木儿不是看不起我们的水师吗,我偏偏要让水师去亮亮相。


        

然后他就得到了一个噩耗。


        

一天前秦国水师对他们发动突袭,白羊国水师全军覆没,位于法奥的港口也被焚毁。


        

现在秦国水师正沿着大食河(阿拉伯河)北上,炮击沿途的定居点。


        

听到这個情报,奥斯曼眼前一黑,差点晕倒当场。


        

要知道,在安西和小亚细亚这种地方,居民大多都沿河居住。


        

白羊国也不例外,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就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岸。


        

现在被秦国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


        

清醒过来之后,他也顾不上之前的憋屈,连忙去找帖木儿求援。


        

得知此事后,帖木儿也露出不敢置信之色。


        

他确实看不上白羊国的水师,也不认为对方能牵制的住秦国水师。


        

可绝没有想到会败的如此快,如此彻底。


        

不光水师被全歼,还被人家沿河直上,攻击两岸的聚居区。


        

秦国似乎比他想象的还要强大的多的多。


        

不过,他依然有些无法相信,秦国是怎么做到的。


        

难道将大炮装在船上,就能发挥如此大的威力?


        

事实上确实不怪他,他认识的大炮笨重无比,射程虽远却无法保证命中率。


        

他并不知道,大明的火炮是经过陈景恪和工匠们改良的。


        

重量轻了许多,威力和射程都有所提升,命中率也提高了不少。


        

甚至还加装了减轻后坐力装置。


        

若非材料不过关,这些大炮可以直追三四百年后,西方列强的装备了。


        

用来对付现在的敌人,简直不要太轻松。


        

帖木儿怎么都无法想通此事,于是决定亲自去看个明白。


        

他带领五千骑兵,日夜兼程前往目的地。


        

在离阿巴丹二十余里的地方,他见到了许多仓皇逃难的百姓。


        

让部下抓来几个询问,很快就知道了缘由。


        

攻击来自于水面上的战船,是一种声音很大的武器,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发起攻击。


        

具体多远,说什么的都有。


        

有说五六里的,有说七八里的,还有说十几里的。


        

主要是,火药在西方世界还没有普及开来,只有一部分人才知道。


        

普通百姓压根就不知道这玩意儿,更不知道火炮。


        

只能将自己见到的东西,用最夸张的语言描述出来。


        

帖木儿的神情却越来越严峻。


        

他从这些人的话里,大致听出了一些东西。


        

秦国的战船对阿巴丹镇和港口进行了炮击,他们的大炮射程非常远,最远疑似打到了十几里外。


        

对此他心中存疑,但也不敢完全否定。


        

更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炮弹。


        

听这些难民说,炮弹不是铁球,而是一种落地会爆炸的东西,方圆数步内人畜不存。


        

还会引起大火。


        

这威力就太恐怖了。


        

未知的东西,才是最让人担心的。


        

帖木儿非但没有退缩,反而决定必须去见一见这全新的大炮。


        

否则,这场会战不好打。


        

一行人快马加鞭,很快就来到了阿巴丹镇。


        

此时整个镇子和港口,都陷入了一片火海,只有少部分人徒劳的在救火。


        

河面上已经不见了秦国战舰的踪影。


        

他连忙抓了几个百姓审问,得知在一个多时辰前,秦国军队就已经撤走了。


        

这让帖木儿非常的懊悔,应该早点过来。


        

他心中已经计划好了方案,派一部分骑兵故意向秦国战船靠近,吸引对方炮击。


        

好亲眼见一见那未知大炮的威力。


        

只可惜,对方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事实上,秦国水师离开并不是巧合。


        

大食河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和好几条河流,交汇形成的入海通道。


        

总长度大约在一百里左右,水比较深,河面也较宽,适合大船通行。


        

而阿巴丹镇,恰好处在几条河的交汇处,也就是大食河的开端。


        

再往里走,就要进入它的支流了。


        

河道变浅变窄,战舰进去不好调头,很容易被人家摸到身边给弄沉。


        

所以,在炮击过阿巴丹镇之后,秦国水师就掉头回去了。


        

正好让帖木儿扑了个空。


        

不过帖木儿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他派人去寻找弹坑,通过弹坑看到了很多信息。


        

弹坑最密集的距离,大致在五到八里这个范围内,最远的弹坑确实打到了十一里外。


        

这个距离,让他都心惊不已。


        

越是精通兵法的人,就越知道这个距离意味着什么。


        

更让他心惊的,是那些炮弹确实会爆炸。


        

炮弹落点都有一个小坑,小坑方圆十几步范围内,布满了碎铁片。


        

很多碎片都深深的扎进了木头里。


        

如果打在人身上,非死即伤。


        

收集到的信息越多,他的心就越沉重。


        

对即将到来的这场会战,首次产生了怀疑,自己的军队真的能扛得住大炮的攻击吗?


        

这让他不禁有些懊悔,为什么不听部下的劝告,强行出兵。


        

就算要出兵,至少也要了解对方的真正底细啊。


        

可惜,后悔已经晚了。


        

现在整个安西和小亚细亚,都知道了他和秦国的矛盾。


        

劳师动众的过来,最后不战而退。


        

以后他还如何统驭诸多部族?


        

所以,此战有进无退。


        

不过他毕竟是久经战场的统帅,很快就稳住心神:


        

不对,大炮必然有缺陷,否则大明早就一统天下了,何至于让自己活到现在。


        

找到大炮的缺点,加以针对。


        

此战,必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