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沟河上。


        

辽国守将耶律添成,手持毛笔,很快就写完了一封致宋感谢信。


        

韩琦接过一看,非常满意。


        

字体甚丑,文笔一般,还有三个错别字。


        

非常具有辽国武将特色。


        

不过也将“大宋助辽抓流贼”的主要内容和“宋辽兄弟之国,友谊长存”的核心思想表达了出来。


        

随即。


        

韩琦便将十二名流贼以及大宋所掌握的证据交给了他们,然后双方各自返还。


        

船头甲板上。


        

韩琦将感谢信交给一旁的属下,道:“原件保存,然后迅速拓印多份,传至汴京、辽国、西夏和高丽。”


        

此事一旦传至西夏和高丽。


        

后者必然心凉半截,笃定辽国不会帮他们。


        

接下来。


        

辽国若想在北方边境开战,无疑会落下一个“破坏契约,恩将仇报”的坏名声。


        

况且他们本就是有心而无力。


        

苏良、庞籍、韩琦三人几乎肯定,依照辽国目前的情况,绝不会干预宋夏战事和东瀛与高丽的战事。


        

……


        

三月二十日,清晨。


        

河北军营中。


        

苏良刚入大帐,便见庞籍和韩琦面带微笑地站在两侧。


        

而在他们面前的桌子上。


        

则是堆放着两大摞一人多高的文书。


        

庞籍笑着道:“苏中丞,此乃河北禁军近一年来治军情况的相关文书。”


        

苏良来河北路。


        

除了解决偷渡者之事,更重要的是巡查河北军政。


        

一旁的韩琦补充说道:“涉及河北禁军后勤供应、兵吏俸禄、日常训练记录等情况的文书较多,若全部搬来,恐怕整个帐篷都放不下,我列了一个名录,苏中丞想看哪一部分,直接参照名录命人去取即可。”


        

说罢,韩琦将面前的三本文书递给了苏良。


        

苏良接过文书,翻了翻上面的名录,仅仅是名录,他都要看一個多时辰。


        

至于眼前这两大摞文书。


        

他即使走马观花地看,也至少要三五日。


        

苏良淡淡一笑,道:“二位,将这些文书都搬走吧,我信得过二位,无须看这些文书。”


        

大宋文官。


        

向来都是说的比写的好,写的比做的好。


        

庞籍和韩琦皆是进士出身。


        

处事经验丰富。


        

所撰写的文书,向来都是“朝堂教科书”级别,苏良没必要将时间浪费在这上面。


        

庞籍和韩琦都不由得一愣。


        

苏良奉圣命巡查河北军政,重点巡查河北禁军的治军情况。


        

不看这些内容。


        

根本不可能全面了解河北军政,也无法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政绩。


        

苏良又道:“此次巡查,官家不是命我来检查二位的政绩,而是检验河北禁军的战斗力,以此判定河北禁军能否担得起对辽的主攻任务?”


        

此话一出,韩琦一下子急了。


        

“什么?判定河北禁军能否担得起对辽的主攻任务?若咱们与辽开战,难道河北禁军不是主攻吗?”


        

庞籍也疑惑地看向苏良。


        

苏良微微摇头。


        

“不一定。若判定河北禁军的战斗力远不如西北禁军,那朝廷自然更愿意令西北禁军担当主攻任务!”


        

顿时,庞籍也急了。


        

他上前走一步,看向苏良。


        

“苏中丞,怎么……怎么能这样做呢?西北禁军镇守西北,河北禁军镇守河北。”


        

“若我河北禁军不敌辽军,可遣西北禁军来援,若我们能赢,根本不需要西北禁军奔波千里来援,他们怎么能抢我们河北禁军的主攻任务呢?”


        

“若还未战,便要命西北禁军来主攻,老夫不服,这……这也太侮辱我河北禁军了?我们如此卖力训练,到最后若落个搬搬抬抬,运送粮草辎重的任务,老夫难以接受!”


        

“对,我也难以接受!”韩琦也开口道。


        

苏良见二人都急了,心中不由得大喜,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二位莫急,听我解释。”


        

“依照常规,若宋辽开战,确实是应命河北禁军先上,西北禁军补之。”


        

“但今年中秋前,西北禁军定然会灭掉西夏,自此西北将无战事。”


        

“西北军勇猛,众所皆知,相公们自然更喜西北军出战。另外,宋辽全面开战,官家定然会御驾亲征,官家亲临边境,自然是希望御下将士越强越好……”


        

庞籍和韩琦听到这个解释,一时没了脾气,他们也知当下西北禁军是大宋最强军种。


        

“苏中丞,老夫承认在战斗力方面河北禁军可能不如西北禁军,但是……但是河北禁军完全有能力灭辽军啊!老夫愿立下军令状,若不能胜,老夫跳白沟河自尽!”


        

“我也跳白沟河!”韩琦也甚是激动地说道。


        

收复汉唐故土,夺燕云,灭契丹。


        

这是何等的惊世军功!


        

所有的河北禁军将士都想凭着此战,名利双收,甚至名垂青史呢!


        

庞籍和韩琦自然也是这样。


        

一旦主攻变辅助,那所有的盼头都没有了。


        

“二位,听我说完,听我说完。”


        

“当下还未确定是让西北禁军主攻还是河北禁军主攻,我此次前来,就是要对河北禁军进行一次综合战斗力的等级判定。只要河北禁军的等级与西北禁军不是差太远,我便举荐河北禁军主攻。”


        

“即使有些差距,哪里弱,咱们就朝着哪里练,弥补缺点后,还是有机会的。”


        

“官家与诸相公之所以提出可能让西北禁军主攻,乃是因河北禁军多年未战,战斗力未可知,他们心中没谱。”


        

“若河北禁军与西北禁军的战斗力相差不大,自然首选河北禁军,官家和众相公也是希望河北禁军能作为主攻的,毕竟所有的军功若都让西北禁军抢走了,对河北禁军的将士们也不公平……”


        

听到这番话,庞籍和韩琦的心情才缓缓平静下来。


        

河北禁军能否主攻,还要看自身有没有能耐。


        

庞籍缓了缓,问道:“苏中丞,接下来会如何进行等级判定?”


        

“在筹建龙羽军时,我与曾公、梁副使依照‘综合战斗力指标’将大宋禁军分为了九个等级,分别为甲等上中下,乙等上中下,丙等上中下。”


        

“经过我们的判定,龙羽军为甲等中,上四军和西北禁军为乙等上,其他军种还未曾判定,至于判定准则,我现在还不能告知两位。”


        

“明白,明白。”庞籍道。


        

韩琦道:“那接下来,我们该如何配合你?”


        

“从明日起,我会亲自考察营指挥使以上的武将,我的护卫队长刘三刀将遣百人,深入军营考察,刘三刀乃龙羽军教官,他的判定绝对是公正的,至于具体考察内容,暂不泄露,总时间为十日。”


        

“希望二位能全力配合,另外告知所有将士,这只是一次常规的军事考察,莫告知他们此次考察影响对辽战争,不然考察出来的内容恐怕不真,二位定然不会私下传递消息,让他们临时抱佛脚吧!”


        

苏良的话语非常直白。


        

“苏中丞,你放心,泄密实乃小人勾当,我二人将名声看得比性命都重要,绝不会泄密,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韩琦道。


        

庞籍也非常认真地点了点头。


        

二人对自己的训练成果还是有一些信心的。


        

“好,那麻烦二位先将所有营指挥使以上的武将名单及他们的个人信息交给我了!”


        

“没问题。”二人齐声道。


        

……


        

翌日一大早。


        

河北禁军数名营指挥使以上的武将便在苏良的营帐前等候了,然后将轮流进入。


        

苏良坐于营帐最中间,身后有三名记录者。


        

庞籍和韩琦则是坐于两侧,二人只负责旁听,而不会问询任何问题。


        

稍倾,第一位武将便走进了营帐。


        

苏良看向他,开门见山地问道:“康定二年二月,西夏元昊率十万大军南下,将主力埋伏在好水川,你若是主帅,将如何安排这场战事,才能稳赢?”


        

此问题一出,韩琦老脸一红,低下了脑袋。


        

好水川之战,正是他的耻辱之战。


        

正是因为他不听范仲淹劝阻,中了埋伏,导致宋军阵亡万余人。


        

这名武将想了想,立即回答起来。


        

“此战乃元昊的诱战之术,我军理应守之,而非为建功绩而奔向羊隆城,更不应孤军深入……”


        

此武将的回答中规中矩,但苏良还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能知晓此耻并明白不会再走此路,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韩琦更是长呼一口气。


        

幸亏他经常将此战当成反面典型于军中讲解。


        

若小肚鸡肠,不让将士们提及此事,那这次恐怕就丢人现眼了。


        

接下来。


        

苏良询问的皆是战场之术,包括攻城之术、守城之术、野战之术、通讯传令等。


        

问题各个都很实用。


        

然武将们回答的质量则有些参差不齐,有人甚至被苏良问得哑口无言。


        

苏良对军事的了解,让庞籍和韩琦都甚是惊诧。


        

苏良不但精通各项战术,对以往战事的各项数据都知晓得极为清晰,能达到这种程度,绝对不可能只靠天赋,还有日以继夜的研究。


        

苏良在军事一道上,显然是下深功夫了。


        

这一刻。


        

二人才明白文彦博与他们通信时,夸赞苏良那一句话并非夸张。


        

“景明之才,文武兼备。若为首相,远胜于吾;若为军帅,狄枢相亦不如他。”


        

在苏良考核武将的同时,刘三刀带着三百人开始深入军营考核。


        

从日习训练、骑射、通讯、武艺、纪律性等多个方面,甚是认真。


        

此乃刘三刀的强项。


        

曾经在为龙羽军列考核内容时,仅仅一项骑射便有一百多道考核点,而刘三刀作为教官,早已将这些规矩记在了脑子里。


        

自考核起,苏良便甚是忙碌。


        

白日考核将领,晚上与刘三刀等数名亲兵撰写考核结果。


        

每日除了睡觉吃饭,就是考核。


        

庞籍和韩琦虽不忙,但是心怀忐忑。


        

这几日,将领们的表现并没有达到二人的预期。


        

入夜。


        

庞籍与韩琦坐在篝火前,一起吃饭闲聊。


        

二人本来不合,往昔都是除了讨论公事外几乎不说话。


        

但现在因为苏良的考核,却是同吃同住,彼此的话都说不完,关系更是比以往好了许多。


        

“庞公,你估计咱们河北禁军最后能被核定到什么等级?”韩琦问道。


        

庞籍微微皱眉。


        

“咱们不知评判规则,没法预计。但是西北禁军为乙等上,咱们只要能评一个乙等中,主攻权就必须是咱们的,不然老夫就去朝廷闹!”


        

“西北禁军之所以强,主要是因经常有战,且有范公和狄枢相的调教。”


        

“而我们若是乙等中,只弱一个小等级,只能说明我们没有战事经验,但是战斗力却不弱,只要我们敢立下战必胜的军令状,官家一定还是会让我们河北禁军主攻的。”


        

韩琦认可地点了点头。


        

他想了想,又说道:“就算是乙等下,我也一定要抢到主攻权。”


        

“只要能抢到,只要首战能赢,谁也抢不走我们的主攻权,我还要靠着对辽战事一雪前耻呢,不然我恐怕要被后世骂上百年、千年……”


        

西夏国相,宋人叛徒张元那句“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一直都是韩琦心中说不出的痛。


        

在无法于西北建立军功的前提下。


        

韩琦丢掉杭州的肥差来到河北边境,就是为了打一个翻身仗。


        

庞籍拍了拍韩琦的肩膀。


        

“稚圭,老夫是理解你的,咱们努力,河北十余万将士们也都需要这场军功,让以后的日子过得更好,我们绝对不能丢主攻!”


        

“嗯嗯!努力!”


        

“努力!”二人高声喊道。


        

而此刻,不远处的苏良正好看见这一幕。


        

他本想着待此核查结束后再劝一劝二人,让他们和好。


        

看来现在不需要了。


        

主攻之事,已让二人变成了无话不说、亲密无间的战友。


        

十日后。


        

苏良核查完毕,然后开始整理结果,进行等级判定。


        

又过了两日,清晨。


        

一夜未眠的苏良先令与他一起核查的十余名亲兵休息,然后命人将也几乎没有怎么睡觉的庞籍和韩琦请到了营帐中。


        

苏良拿着一摞厚厚的文书,道:“二位,河北禁军的等级已判定完毕,就在最后一份文书的最后一页。”


        

“前面皆是核定标准与河北禁军的整体表现,核定内容共有大项六十四,小项三百二十六个,二位若有异议,可随时提出。”


        

“结果我便不念了,你们自己来看吧!”苏良将文书递给二人。


        

庞籍和韩琦心中忐忑。


        

他们为官多年,好久都没有如此忐忑过了。


        

二人围坐在一旁的长桌前,并没有立即翻阅最后一页。


        

反而是从前到后一页一页看了起来。


        

苏良坐在一旁,先是吃了几块糕点,喝了两杯茶,然后斜靠在椅子上小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