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二日,近午时。


        

一支约有二百余人的骑兵队伍,疾驰于官道上。


        

为首者,正是狄青和苏良。


        

此番前往西北,先要到秦州为范仲淹治丧。


        

而后再前往熙河镇调查羌贼之乱,最后才是“熙河拓边,断西夏右臂”之计划。


        

狄青和苏良选择轻装先行,白天赶路,晚上扎营或入住驿站。


        

后面还有万名开封府禁军、五百龙羽军以及提供粮草辎重的厢军。


        

赵祯之所以派遣万名开封禁军随行,不是觉得西军实力不足,而是想要锻炼一番开封禁军。


        

百日演练,不如一日实战。


        

此等布置,乃是为日后的大战做准备。


        

至于五百龙羽军,乃是为了专门克制西夏重骑兵之用,另外也负责保护苏良。


        

汴京距离秦州足足有一千六百余里,依照苏良等人当下的速度,至少十日方能抵达秦州。


        

至于后面的大部队,粮草辎重甚多,可能就要二十日左右了。


        

……


        

又一日,入夜。


        

河南府,一处驿站内。


        

狄青和苏良刚吃过晚饭,便收到了秦州知州刘存寄来的书信。


        

他称熙河镇遭到抢掠后,那些退伍老兵们自发剿贼,在边境与吐蕃人、羌人多次发生冲突,商贸几乎无法进行。


        

他已加派重兵驻扎到了熙河镇。


        

他想征求一下狄青和苏良的意见,是任由老兵们剿贼,还是为保障商贸流通而制止老兵们的行为。


        

“景明,熙河镇乃是因你之策而建,你如何看?”狄青问道。


        

苏良认真想了想,道:“若为大局着想,保障商贸自然要放在第一位,我们建熙河镇的目的就是兴商,但老兵们因遭受抢掠与范公逝世,定然是心绪难平,制止恐难以制止,不如就让他们闹一闹吧!”


        

大宋的百姓受外族欺负,有时就是因太规矩了。


        

狄青认可地点了点头。


        

“我也是这样想的,但前提是绝对不能让他们吃亏,我让刘存派人帮一帮他们,无论闹多大,有咱们兜底呢!”


        

“对,和西夏人讲理,不如比拳头!”苏良兴奋地说道。


        

苏良最喜狄青的地方。


        

就是后者永远都有一股一往无前的气势。


        

而像文彦博、富弼这两个与苏良也有过战事协作的相公,有时过于考虑大局得失,过于讲道理,反而会使得战事打的不痛快。


        

……


        

三月十五日,深夜。


        

西夏国都兴庆府,皇宫内。


        

西夏国相没藏讹庞手提一把长刀,带着一群亲兵冲进了西夏太后没藏氏的寝宫。


        

门前宫女还不待通报,便被没藏讹庞一刀捅死。


        

“砰!”


        

没藏讹庞一脚踹开房门,带着一众亲兵冲了进去。


        

而这时。


        

屋内软榻之上,两条白花花的身子突然坐起,其中一个男子顾不得穿衣服,拔腿就跑。


        

可惜,已经晚了。


        

在他跑下床的那一瞬间,两名身穿铠甲的西夏兵便抓住了他,然后将其重重按在地上。


        

软榻上。


        

受到惊吓的没藏太后,连忙用被子盖住身体,看清来人后,不由得高声呵斥道:“没藏讹庞,你大胆!”


        

没藏讹庞举刀指向没藏太后。


        

“我没藏家怎么出了你这个淫妇!宋辽之民,皆知我西夏的太后与男人私通,这个脸,你丢的起,我没藏讹庞丢不起!国主也丢不起!”


        

没藏太后见没藏讹庞对她动了杀机,面色不由得变得阴沉下来。


        

“兄长,你若此时杀我,西夏必乱,没有我,你是调动不了那群党项贵族的!”


        

没藏讹庞瞪着眼睛,提刀走向一旁的姘夫,没藏氏前夫野利遇乞的下属李守贵。


        

二人私通已久。


        

从最初为掩人耳目去寺庙,去荒野,去贺兰山上的行宫内,到现在已毫不避讳地在后宫之内行苟且之事了。


        

李守贵面色惊恐,道:“国相,莫……莫杀我,我……我一时糊涂,我……一时糊涂啊!”


        

就在没藏讹庞提刀之时。


        

没藏氏又道:“你莫动他!当年武周之开国君王武则天尚能养面首,我为何不可,只准许伱们男人三妻四妾,我养個男人就算是淫荡了吗?深宫之内,漫漫长夜,谁能知我的孤独?”


        

“你若有武则天之能,你养百人、千人,我都不管你!可惜,你没有,放心,我不会杀他,我会让他继续陪着你!”


        

听到此话,就在没藏氏长呼一口气之时。


        

没藏讹庞朝着两名控制着李守贵的亲兵使了一个眼色。


        

后者立即会意,立即将李守贵的身体翻了过来。


        

然后,没藏讹庞手持长刀,朝着李守贵的胯下猛然刺去。


        

“啊!”


        

李守贵痛吼一声,然后昏厥了过去,地上满是鲜血。


        

没藏氏紧紧抓着被角,白皙娇媚的脸蛋上满是汗珠。


        

她怕了!


        

“送去就医,然后让他以内侍的身份,继续伺候太后,至于他的家族,全灭了!”没藏讹庞高声道。


        

旋即,李守贵便被抬了出去。


        

没藏讹庞摆了摆手,屋内就只剩下他们兄妹二人。


        

“妹妹,日后你若再寻人私通,私通之人必然还是这个下场,如果你实在忍不了,可以找我的亲兵,他们有的是力气,完全可以满足你,我也能帮你保密!”


        

“你……你……你!”


        

没藏氏虽从不将妇德放在眼里。


        

但亲哥哥这样侮辱她,让她感到无比愤怒!


        

她自认与李守贵是有感情的,但没藏讹庞却将她当作了一个喜欢发情的畜牲。


        

没藏讹庞接着道:“自明日起,你便不用垂帘听政了,好好做你的太后,朝堂上的事情我来解决。如今宋之狄青、苏良来到西北,看似治丧,其实有意引战。”


        

“若真打起来,咱们光脚不怕穿鞋的,即使输,我也要让他们褪一层皮!你告诉那些想要与宋和解的家族们,最好放弃这个不合实际的想法,不然,他们也会死的很惨!”


        

“你最好别想什么坏主意,不然不但是你要死,我那个七岁的亲外甥也要死!”


        

说罢,没藏讹庞转身离去。


        

没藏氏眼眶含泪,只恨自己不是男儿。


        

没藏讹庞早知没藏氏养男人,之所以在今晚选择废掉没藏氏。


        

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得到消息:狄青与苏良正率军前往西北。


        

他知晓,与范仲淹的建堡防御之策不同。


        

狄青和苏良都是主战的,且与西夏都有仇怨。


        

此时的西夏不能再有内乱。


        

而没藏氏和一些族人却是主和,他若再不将没藏氏的权力夺回,那遭殃的就是他。


        

这些年。


        

没藏讹庞自认对西夏贡献甚大,多次向宋道歉,多次向辽乞和。


        

丢人当孙子的事情都被他干了。


        

而西夏的党项贵族们依然是享尽富贵。


        

当下,西夏国库亏空严重,民不聊生,百姓造反者无数,对外与大宋和吐蕃诸部的关系皆不融洽。


        

即使没有大宋来攻,国库也撑不了多久。


        

故而,他选择不与大宋正面作战,尽可能地消耗大宋的财力物力,寻得一线生机。


        

一旦辽宋之间出现战事。


        

西夏就能挺过去,甚至有可能找机会再抢掠大宋一番。


        

……


        

三月二十一日,午后。


        

狄青、苏良一行终于来到了秦州城。


        

秦州知州刘存、通判王虎雄亲迎,大家都是老熟人了,便没有太多客套,直接便入了州衙。


        

此时。


        

范仲淹的四个儿子,范纯祐、范纯仁、范纯礼、范纯粹全都来到了秦州。


        

半月前,依照范仲淹的遗愿。


        

四子已将他葬在秦州城南十五里外的一片山峦中。


        

那里刚好可以俯视西北方向,是范仲淹生前便选好的墓地。


        

城内范府之中。


        

还有一口范仲淹的衣冠之棺,供百姓吊唁。


        

待狄青与苏良代表朝廷完成治丧仪式后,范家家人便会扶棺回乡,将其葬于范氏义庄安排的祖坟之侧。


        

苏良拿出赵祯为范仲淹亲书的“褒贤之碑”四字,交给了秦州知州刘存,令其拓印石碑。


        

三日后。


        

他们将会依照朝廷之诏,立碑,朗诵悼词,完成治丧之事。


        

随即。


        

狄青与苏良便前往了距离知州府不远处的范宅。


        

范仲淹病逝已有月余,但仍陆陆续续有人来祭拜。


        

狄青和苏良前来吊唁,更是引得周边的许多百姓为围了过来。


        

甚至有人在范宅之外,高喊着让二人灭掉西夏为范公报仇。


        

范仲淹染寒疾,很大原因是公事繁忙,修城堡所致,而他做这些事情,正是为了防御西夏的侵略。


        

灵堂前。


        

狄青和苏良一进门,眼泪便掉下来了。


        

“参见狄枢相、苏中丞!”灵堂内的范家家属纷纷拱手向二人行礼。


        

狄青大步走到棺木前,扶棺痛哭。


        

“范公,当年您教我读《左传》,读《孙子兵法》,我们一起下棋,一起讨论对夏对辽之策……无您,哪有我狄青之今日,我本想着我们今年年底便能相聚,把酒言欢,哪曾想,您……”


        

“范公放心,您未完成之愿,我们帮你完成,待盛世之日,我一定到你墓前,亲告之。”


        

……


        

狄青嚎啕大哭,甚是悲伤。


        

范仲淹对他有知遇之恩,二人在西北曾通宵聊军事,在一起的时光,甚至比范仲淹与儿子在一起的时光都要长。


        

苏良也是泪流满面,在鞠躬上香,与家属谢礼后,望着范仲淹的棺木和灵牌,想起了二人畅聊的过往。


        

全宋变法可谓是站在范仲淹的肩膀上才有的今日。


        

没有范仲淹,全宋变法,绝对无法达到今日之成就。


        

全宋之民,都应该感谢范仲淹。


        

狄青和苏良足足痛哭了小半个时辰,在范纯仁的规劝下,心绪才渐渐平复了下来。


        

之后。


        

二人也安慰了一番范家家属,并告知他们,三日后,二人将代表朝廷在范公墓前,立碑,致悼词,代表官家与所有士大夫官员祭哀思。


        

此等悼念,乃是朝堂士大夫的最高规格。


        

……


        

三日后,天色阴沉,秦州城外十五里处。


        

数百名士兵身穿丧服,围在一处坟墓前。


        

范氏家人,披麻戴孝,跪在两侧,狄青和苏良也都身穿丧服,表情肃穆。


        

后方围着一大群百姓,他们听闻枢密使狄青和御史中丞苏良代表朝廷前来治丧,都纷纷前来致哀。


        

一个个也都是红着眼眶,甚是悲伤。


        

很快。


        

那块由赵祯亲书的“褒贤之碑”便被立在坟墓前。


        

狄青代表官家,念诵哀文以及为范仲淹谥号“文正”的诏书。


        

他念完之后。


        

范家家属皆痛哭不止,很多百姓也因此落泪。


        

这位文武双全,德才兼备,当朝最好的士大夫官员当得起这样的荣耀。


        

然后。


        

苏良拿出了欧阳修代表全朝士大夫为范仲淹写下的悼文和墓志铭,念了起来。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铭曰:范于吴越,世实陪臣。俶纳山川,及其士民。范始来北,中间几息?公奋自躬,与时偕逢。事有罪功,言有违从。岂公必能,天子用公。其艰其劳,一其初终。夏童跳边,乘吏怠安。帝命公往,问彼骄顽……”


        

一时间。


        

军民皆号啕大哭,哭泣声能传数里。


        

近午时,仪式即将结束之时,苏良高声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公千古!”


        

军民随之高呼。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公千古!”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公千古!”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公千古!”


        

……


        

仪式结束后,很多百姓都不愿离开,仍坐于墓碑之侧。


        

或痛哭。


        

或朗诵着范仲淹的诗词文章。


        

或念叨着范仲淹曾为他们做过的事情。


        

狄青、苏良二人也是一直止不住落泪,最后在秦州知州刘存、通判王虎雄的搀扶下,才回到了秦州城。


        

众人回城没多久,天降大雨。


        

唯有城南之处,天光发亮,没有乌云遮盖。


        

百姓皆称:此乃范公在天有灵,必将护佑大宋繁荣昌盛,护佑西北之民,安康幸福。


        

范仲淹去世,西北如失一撑天之柱。


        

接下来。


        

就要依靠狄青和苏良来守护西北这片肥沃的土地以及所有淳朴的百姓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