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五日,午后。


        

御史台根勘所在眉州州衙挂牌成立。


        

眉州州衙大门和内部的巡卫,全都换上了苏良带来的护卫。


        

此外。


        

所有相关案宗也都移交到了御史台根勘所。


        

在那六名书生提交过证明眉山知县曹长运三月二十六日晚戌时三刻身在孙氏书楼的证词后。


        

苏良并没有将眉州通判陆青免职关押,而是选择将眉州知县曹长运放了出来。


        

当下,二人都有嫌疑。


        

眉州通判陆青涉嫌诬陷眉山县知县曹长运,而曹长运依然不能排除谋杀祖良的嫌疑。


        

苏良之所以放了他们。


        

一方面。


        

是眉州有许多日常琐事要处理,将这二人都免职收押,眉州容易出现内乱。


        

另一方面。


        

此二人若真涉及洪仲谋杀案,没准儿会做出一些补救措施,也许还能发现一些新线索。


        

……


        

当日晚。


        

苏良便将案宗过了一遍,看完后,感觉此案更是毫无头绪。


        

首先。


        

曹长运有杀人动机,但动机有些牵强。


        

眉州知州祖良被杀的前一日与眉山知县曹长运发生剧烈争吵的原因。


        

是曹长运提交了一份眉州变法之策。


        

名为:眉州文兴草策。


        

此策,并不被知州祖良所接受。


        

祖良和陆青都希望眉州响应朝廷变法之策,大兴商贸。


        

但曹长运更希望的是文兴。


        

比如:组建书市、筹建书局,研究纸张类型、雕印技术、活字技术等。


        

他的目标——


        

是将眉州变成整个大宋的书市或藏书馆。


        

但曹长运毕竟官小,所提之策,根本不被接受。


        

此矛盾,一直有。


        

这也导致曹长运与知州、通判的关系非常一般,不过他的名声却在眉州读书人心中甚好。


        

……


        

其次。


        

就是眉州通判陆青称见到曹长运在戌时三刻出现在距离案发地不足三百米的州衙之事。


        

苏良感觉六名书生的话语为真,但也不认为陆青说谎。


        

因为陆青若真想谋害曹长运,大可以让州衙的衙役去指认曹长运,他在眉州两年多,不可能没有亲信,不至于自己亲自指认。


        

并且,还是只有他一人看到了曹长运。


        

这显得有些刻意。


        

但陆青的解释又没有毛病。


        

陆青喜静,有爱晚上处理政事的习惯,这一点儿,州衙的很多人都知晓。


        

陆青和那六名书生肯定有一方是说谎的,但目前并没有什么办法测出孰真孰假。


        

……


        

翌日,近午时。


        

洪仲来到苏良的面前。


        

洪仲基本是没有嫌疑的,案发之时,他身在益州。


        

但他作为益州路提点刑狱公事。


        

处理此事乃是他的职责。


        

若不是因他年迈,恐怕此案就是他来主审,他审理出结果后,朝廷才会复审。


        

“洪提刑,你如何看待陆通判的证词?”苏良问道。


        

当下,此案唯一的突破点。


        

就是到底陆通判的话语为真,还是那六名书生的话语为真?


        

洪仲想了想。


        

“苏特使,我非常了解陆青,此人胆小怕事,乃是因擅于与商人打交道,在处理商税农税上有一套,才当上了通判!以我多年的经验,我觉得他不像是在说谎,至于别人,我就看不出来了!”


        

苏良点了点头。


        

……


        

稍倾。


        

眉州通判陆青来到了苏良的屋内。


        

苏良还未曾问询。


        

陆青便举起右手,一脸委屈地说道:“苏特使,我可以对天发誓,那晚戌时三刻我真的见到曹长运了,当时墙外的打更人正在报时,我不可能听错的,那群书生一定是在包庇他!”


        

苏良伸了伸手,示意他坐下。


        

“陆通判,你与祖知州、曹知县平时的关系如何?”


        

陆青想了想,认真地回答道:“祖知州是个慢性子,脾气较好,我与他相处还挺顺利的。”


        

“但与曹知县,只能算作一般吧!此人志大才疏,整日想着以文兴眉州。他虽在眉州百姓、眉州书生心中的地位很高,但他并没有做过多少实事,若不是我拉来诸多商人,大兴商贸,眉州城恐怕只剩下一大堆卖不出去的书籍……”


        

陆青对曹长运的意见非常大,觉得曹长运只会做面子活儿。


        

……


        

最后。


        

眉山县知县曹长运出现在苏良面前。


        

曹长运面貌清秀,不足四十岁,看上去特别像是一位儒雅的夫子。


        

“苏特使,我实在不知陆通判为何会冤枉我,那晚,我在孙氏书楼足足待到了子时,怎可能去杀祖知州,再说,我完全没有动机杀他呀!”


        

曹长运声称那晚根本就没有回州衙,更没有见过陆青。


        

苏良笑问道:“眉州文兴草策,不算是动机吗?”


        

“政见不同,那……那是常有的事情,我相信,我的理想一定会实现的!”曹长运非常自信地说道。


        

苏良从曹长运脸上的表情,并未看出什么异样。


        

这时。


        

曹长运反问道:苏特使,不知您如何看待我的眉州文兴草策,若在眉州施行此策,你觉得会成功吗?”


        

苏良犹豫了一下。


        

“成功的概率不大,但是若眉州真能成为大宋的书市或藏书馆,绝对是功在当今利在千秋!”


        

听到此话,曹长运甚是激动。


        

“苏特使,下官……努力,一定接着努力!”曹长运就像找到了知己一般开心。


        

……


        

而此刻。


        

苏良来到眉州城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大街小巷。


        

甚至孙氏书楼的主人,已准备撰写请帖邀请苏良前来雅聚。


        

孙氏书楼并非普通的藏书楼。


        

其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里面藏书甚多,曾经馆阁的官员都来此抄书。


        

眉州城的书生们也甚是兴奋。


        

他们盼望着苏良来指导眉州文兴变法呢!


        

……


        

入夜。


        

苏宅,书房内。


        

两竹筐文书摆放在小苏轼和小苏辙的面前。


        

苏洵一脸笑容地说道:“没想到苏御史来眉州办案都不忘给你们带礼物,速速将这些文书看完,待苏御史办完案子,没准儿会来抽查的,一定不能让他失望。”


        

说罢,苏洵便一脸开心地离开了。


        

小苏辙和小苏轼撇嘴看着满满的两筐书,同时长叹一口气。


        

“哥,我想睡觉。”小苏辙道。


        

小苏轼望着窗外的星空,道:“我想离家出走,去看清风明月,去吃遍天下美食。”


        

说罢,二人拿起竹筐内的文书,认真看了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