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八日。


        

赵祯再次收到辽国皇帝耶律宗真的亲笔信。


        

后者称耶律洪基顽劣而不知宋礼,恐丢国礼,故而将遣彰信军留后耶律庆、崇禄少卿王元基来贺宋之正旦。


        

耶律宗真不派出耶律洪基,赵祯自然也不舍得派出苏良。


        

当即。


        

赵祯以工部郎中、判度支勾院李仲偃为契丹正旦使,左侍禁、閤门祗候孙世京副之,算是结束了这场“两国暗斗”。


        

……


        

九月初三,午后。


        

苏良被召至禁中迩英阁,为赵祯开经筵课。


        

这两年来,苏良薪酬奖赏都未少领,不过行“崇政殿说书”之职的时候却不多。


        

赵祯召他,基本也都是听经义听得疲累了。


        

与苏良闲聊一番,解解闷,了解了解民情。


        

片刻后。


        

赵祯问了苏良关于百家学院的一些事宜后,突然语气柔和地问道:“景明,朕欲微服出巡,前往齐州视察变法情况,你觉得群臣能应否?”


        

苏良先是一愣,然后果断地摇了摇头。


        

他知晓,赵祯早就有出巡的念头。


        

莫说是皇帝。


        

即使是一个普通人被困在开封府大半辈子,都会想着去外面看一看。


        

但皇帝离开汴京城,难度系数实在太大了。


        

特别还是微服出巡。


        

苏良不用想便知,群臣都不会同意。


        

莫说陈执中、夏竦、张方平、丁度、文彦博这些人不会同意。


        

唐介、包拯、何郯、范镇等人也会出言反对。


        

太祖太宗皇帝外出乃是为了御驾亲征,真宗皇帝外出乃是为了泰山封禅。


        

皆是不得不出。


        

当时都是浩浩荡荡跟了几万人,宗室、外戚、朝臣皆在君王侧。


        

赵祯若摆开阵仗出巡。


        

让数万人跟在身后,群臣或许不反对。


        

但这样一来,不仅耗钱,赵祯更是什么都看不到。


        

而微服出巡,就太危险了。


        

先不说赵祯的安全如何能够完全保障。


        

他一但离开汴京城。


        

若有人谋逆皇位,那就糟糕了。


        

赵允让那几十个儿子可都是拥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三衙禁军一旦被控制,汴京城的宗室、外戚、官员一旦被控,那赵祯不是没有丢失皇位的可能。


        

虽然可能性极小,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这个代价,任何人都承受不起。


        

齐州位于京东路。


        

京东路乃是造反和剪径者最多的地方。


        

并且直到现在,陈执中和夏竦都认为富弼还未曾洗脱和石介造反的嫌疑。


        

他们怎会令赵祯犯险!


        

此外,一旦西夏贼发现赵祯外巡,那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拼了命地刺杀。


        

外面比不得汴京城,一切意外都有可能发生。


        

当下,两位皇子实在太小了。


        

西夏国主元昊身死,剩下一岁多的李谅祚继位,一下子就使得西夏走了下坡路。


        

党项族内乱,皇室之人互杀,贵族们各怀鬼胎……


        

由此可见。


        

君王出现意外会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


        

再加上年关之时,刚发生过宫禁之乱和贝州军贼造反,弥勒教信徒仍有可能藏于一些隐秘角落。


        

士大夫官员们断然不会同意的。


        

一旦出现意外,这个责任无人能够承担。


        

所以苏良果断地摇了摇头。


        

他也不支持赵祯出巡,臣子哪能使得君主陷于险境?


        

“唉!”赵祯长叹一口气,充满了无奈。


        

“朕已年近不惑,在位二十七年,亲政十六年,至今未曾离开过开封府,甚至离开汴京城,不是因祭天,便是因狩猎,毫无自由可言!”


        

“整日里,身旁不是宫女内侍,便是你们这些寻朕短处的官员,民间之事,朕不是从奏疏中得知,便是从群臣口中得知,这样如何能治好国?自古以来的帝王有几个是如朕这般的?”


        

赵祯的话语里满是落寞。


        

作为一个皇帝,他失去的自由实在是太多了。


        

他看向苏良道:“苏景明,朕要你与朕一起与群臣辩驳,这次,朕一定要走出去!”


        

“这……这……”苏良挠了挠头,心头有些软了。


        

如此做。


        

简直就是与所有朝臣为敌。


        

在这种事情上,朝臣占据着绝对的道理,甚至可以拿着祖宗之法和江山社稷来压制赵祯。


        

想要让他们妥协,非常困难。


        

苏良思索了片刻后,道:“官家,此事必须要好好谋划一番,找些理由。”


        

“首先,官家且不能言说是因未曾出开封府而出开封府,而是因要了解齐州变法为全宋变法而准备才想离开开封府。”


        

赵祯认可地点了点头。


        

在大宋江山的安危面前,他的喜怒哀乐于群臣心里,不值一提。


        

向群臣诉苦,根本无用。


        

群臣拿江山社稷来压他,他必须用江山社稷来反击才有效。


        

“官家,容臣好好想一想吧,可以一试,但臣无法保证能够成功。”


        

赵祯想了想,点头道:“景明,整个朝堂朕最信任的便是伱了,朕觉得你一定能行!”


        

听到此话,苏良毫不犹豫地说道:“臣一定竭尽全力!”


        

说完后,苏良才意识到刚才喝了一口浓郁的鸡汤。


        

……


        

入夜。


        

樊楼二楼包间内。


        

欧阳修一脸诧异看向苏良道:“什么?官家想微服出巡,去齐州,不,他不能想!”


        

“景明,此事绝对不能由着官家胡来,会出事的,一旦出现意外,这个责任谁能担负!”欧阳修放下手中的酒杯,一脸严肃。


        

苏良喝下一口酒。


        

“我明白。作为臣子,确实不能使得官家犯险,但这是官家心中的一个结,这个结若打不开,他恐怕日日都会想着此事。”


        

“此外,我也想让官家出去走一走,他若只在奏疏上看民情,如纸上谈兵,有些事情是永远无法了解的。官家太仁太善了,这是好事儿但也不利于他成为一位圣君……”


        

苏良并不认为自己能说服欧阳修。


        

他之所以来寻欧阳修。


        

乃是觉得整个朝堂上的士大夫,唯有欧阳修会无条件地相信他、支持他。


        

半刻钟后。


        

欧阳修犹豫了一下,道:“行,我愿意站在官家和你这一边,不过我有一个前提,官家微服私访去齐州,须得带上我。”


        

听到此话,苏良不由得乐了。


        

欧阳修的脑回路向来与一般人不一样,怪不得能写出一篇篇锦绣文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