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春寒料峭。


        

入夜。


        

天色阴沉,愈发寒冷。


        

苏宅内,苏良与其岳丈唐泽在前院,面色紧张地来回踱步。


        

里屋有刘嫂、产婆、桃儿,方幼娘也在其中。


        

唐宛眉要生了。


        

“怎么……怎么……还没有反应?”苏良紧张地问道。


        

唐泽抚须道:“莫急,莫急。那时眉儿母亲生眉儿的时候,我足足等到后半夜,女人生孩子,麻烦着呢!”


        

唐泽故作镇静,其实他懂得也不多。


        

不踱步,双腿都是颤抖的。


        

“那……那我再去烧盆热水!”苏良说道。


        

他已经烧了五锅热水了。


        

但此时的他,确实不知道要做什么。


        

片刻后。


        

天色愈加阴沉,铅云密布,眼看着就要下雨了。


        

苏良和唐泽不停踱步,心情越来越紧张。


        

生孩子。


        

确实是一件较为危险的事情。


        

轰隆!轰隆!


        

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响起炸雷。


        

唐泽道:“春雷响,万物长,此乃大吉之兆。”


        

当即,二人站到了屋檐下。


        

但响过数道雷声后,雨水依旧没有落下,空气干冷,闷得令人窒息。


        

这时,屋内传来唐宛眉痛苦的叫声。


        

苏良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几次都欲拍门而入,但还是忍了下来。


        

他进去,只能是添乱。


        

一刻钟后。


        

天空中的铅云越来越低,越来越低,没有一丝风,压抑得令人喘不过气来。


        

苏良的双手满是汗水,后背都被浸湿。


        

就在这时,屋内突然传来一道清亮的哭声。


        

咔嚓!


        

门开,产婆笑着走出来,道:“恭喜官人,弄璋之喜!”


        

此话落后。


        

豆子大的雨点骤然从天空中哗啦啦地砸了下来。


        

瞬间便形成了雨幕。


        

唐泽望向天空,任由雨点打在身上,激动地说道:“吾外孙出生之日,竟有如此异象,日后定有状元之才,不,是宰执之才!”


        

而这时,苏良快步奔入屋内。


        

一旁的刘嫂抱着婴孩,欢喜地说道:“苏官人,是个带把的,是个带把的!”


        

在这个年代,生下一名男婴,那是天大的喜事。


        

苏良并没有立即去接儿子,而是直奔到唐宛眉的面前。


        

苏良轻轻擦拭着唐宛眉额头上的汗珠,道:“眉儿,辛苦了!”


        

唐宛眉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我就说,我会生个儿子嘛,快看看咱儿子!”


        

当即,苏良才小心翼翼地抱起儿子,与唐宛眉一起看着这个正在张牙舞爪的小婴儿。


        

一旁。


        

方幼娘一脸羡慕,眼角溢出泪花。


        

苏良进屋先看唐宛眉而后才去抱孩子,这一举动便让方幼娘感动到落泪。


        

她的父亲若有苏良半分对母亲的怜爱,不是将母亲当作生孩子的工具,她也不至于只身一人来到汴京城。


        

……


        

当日晚,苏良儿子的名字就被定下了。


        

起名者,自然是唐泽。


        

他在年前,便已经想好了名字。生男生女,皆有佳名。


        

此名为:苏子慕。


        

取自屈原《九歌》中: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苏良和唐宛眉甚是满意,直接就“慕儿、慕儿”的喊开了。


        

家中添新丁。


        

苏良简直乐坏了,直接将朝堂回河之策的事情丢到了一边。


        

当下,他实在想不出好的方式劝谏。


        

……


        

翌日,近午时。


        

苏良正在屋内看着熟睡的儿子傻笑,外面突然传来敲门声。


        

正在前门打扫的刘嫂打开门,不由得大惊失色,喊道:“不好了,官府来人了!官府来人了!”


        

苏良、唐泽听到喊声后,不由得快步走了过来。


        

门口,站着数名皇城司的官差,其中为首者乃是勾当皇城司的张茂则。


        

刘嫂最惧怕的便是皇城司,故而失了仪态。


        

苏良走上前来,见张茂则等人穿着甚是齐整,不由得一愣。


        

“张先生,这是……”


        

张茂则顿时露出一抹笑容,道:“抬进来!”


        

顿时。


        

一匹匹锦缎、一盒盒点心、一件件瓷器、一盒盒珠饰都被抬了进来。


        

足足有十余件,全都是宫内皇家所用。


        

苏良还看到两颗周长约一寸的大北珠。


        

这种大北珠,一颗价值两千到三千贯,甚是稀有。


        

张茂则道:“官家闻苏御史喜得贵子,特意赏赐。此外,这里还有一块官家少年时便经常放在身旁的云纹玉佩,可戴在婴儿之身,能宁神养心!”


        

当即,一名内侍拿出一方漂亮的锦盒,显露出里面一块漂亮的云纹玉佩。


        

此等玉佩,足以算得上无价宝。


        

苏良有些懵。


        

这个赏赐实在太厚重了。


        

莫说他一个监察御史,即使是汝南郡王赵允让生儿子,也不可能得到如此丰厚的赏赐。


        

官家要对每位京朝官都这么好,最多三年,国库就被掏空了。


        

一旁的唐泽见苏良愣在原地,连忙用手拉了一下苏良。


        

苏良连忙拱手,郑重道:“臣多谢官家厚赏!”


        

随即,张茂则给了苏良一个眼神。


        

示意一旁说话。


        

苏良与张茂则走到一处墙角。


        

苏良忍不住问道:“张先生,这……这奖赏有些过于丰厚了吧,我有些受不住,若让别的朝臣知晓,还不上奏弹劾我!”


        

苏良没想到官家如此厚待自己。


        

但隆恩太重,是祸不是福。


        

张茂则微微摇头。


        

“不,你受得起。就在昨晚,皇后有喜脉了!”张茂则小声说道。


        

“啊?”


        

苏良顿时乐了。


        

曹皇后已年近三十,与官家关系也不是很好,据传赵祯很少临幸她,没想到竟然有喜脉了。


        

此刻,苏良知晓为何有此厚赏了。


        

他乃是第一个指出禁中有铅汞之毒的人。


        

在他指出后,十年都未孕的曹皇后怀孕了,那他自然是首功。


        

如此一想,这个赏赐,他倒是担得住。


        

其他官员再羡慕嫉妒,也不敢去弹劾。


        

曹皇后若生下一个儿子,那就是嫡长子,其他妃嫔全都要一边站。


        

苏良也甚是激动。


        

这个时代因为他,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


        

张茂则离去后,苏良回屋朝着儿子的小胖脸,使劲亲了一口。


        

“吾子日后必不一般!”苏良喃喃道。


        

首先,出生在二月二,龙抬头之日,便是非富即贵的征兆。


        

其次,出生之日,传来曹皇后怀孕喜讯,又独得官家所赐的云纹玉佩,整个大宋独此一位。


        

这不就是天生的主角嘛!


        

……


        

很快,曹皇后怀孕的消息便传了出来。


        

群臣、百姓皆喜。


        

赵祯的腰杆也微微硬了起来。


        

若曹皇后能生个皇子,那将会没有任何争议地成为皇太子。


        

苏良得子且被官家重赏的消息,很快也传遍了朝堂。


        

官员们都甚是羡慕。


        

很多人都在感慨苏良的好运气。


        

一篇《懒官疏》就当上了京官。


        

朝着皇城司道了一句禁中可能有汞铅、丹砂之毒,便受到了天大的恩赏。


        

更让人羡慕得咬牙切齿的是:


        

若曹皇后真生下龙子,且其成为了日后的官家。


        

那苏良定然是从龙之臣。


        

严格来讲,哪里是从龙,苏良对下任君王完全有造命之恩。


        

苏良就多说了一句话,很有可能将自己后半辈子的荣华富贵都安排了。


        

你说气人不气人。


        

……


        

这一日,距离苏良休假结束还有三日。


        

他想到了一个再次劝说官家不可将黄河东流的方式。


        

院内。


        

有沙,有土,有木头,有锯子,还有一些测量工具。


        

苏良准备做一个黄河东流的河道沙盘。


        

他画了一张图,本来准备找个木匠制作,但找了数个技艺精斟的木匠,都称做不了。


        

因为很多木匠,不精通算数,又不了解治水之策,根本听不明白苏良的要求。


        

无奈之下,苏良便准备自己做,做个大概后,便去黄河边亲自测量,然后做一个缩小比例的河道沙盘,进行试验。


        

试验成功后,便带着河道沙盘去劝谏,至于成不成,就尽人事而听天命了。


        

可惜,苏良还是高估了自己。


        

他从早上忙到中午,在纸上写写画画,也没有捣鼓出任何东西。


        

这个举动,不由得吸引了唐泽。


        

“贤婿,你忙了大半天,这是在作甚?”


        

苏良道:“我想做个河道沙盘,但能力有限,可是汴京城内又很难找到一个通晓算术,又会木工,最好还能懂一些治河之策的老师傅。”


        

“通晓算术?会木工?还懂治河?”唐泽喃喃道。


        

他看向苏良的图纸,突然眼前一亮,道:“我在来汴京的船上,认识一个小伙子,他也有类似的图纸,我知道他会算术,还会木工,懂不懂治河倒是不清楚。”


        

“小伙子?多大岁数?”苏良问道。


        

“十五六岁吧!”


        

苏良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个年龄怎可能通晓这些玩意。


        

唐泽挠了挠头,道:“我记得,他好像叫沈括,对,就是沈括。”


        

“什么?他叫沈括?”苏良不由得大喜,连忙追问道:“丈人,伱可知他当下在何处?”


        

“听他说,乃是与父亲一起来汴京游历,在马行街的和乐楼有熟人,应该会住在那里!”唐泽想了想说道。


        

“丈人,吾福星也。”说罢,苏良洗了洗手,便拿着图纸出了门。


        

沈括,那可是测天量地的行家。


        

只是不知十五六岁的他,有没有能帮助苏良制造河道沙盘的能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