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日,天气转暖。


        

汴河两旁、绿意盎然,车马船只,川流不息。


        

包拯做事雷厉风行,先去脏吏,后抚民心。


        

才不过数日,开封府的情况便有了明显改善。


        

皇城司也开始重点查处汴京城那些贩卖大宋情报的黑心商人。


        

从辽国获取的情报信息来看,源头显然在汴京城。


        

……


        

午后。


        

包拯将一份《论脏吏书》呈递到中书省和御前。


        

赵祯看过后,将其传到汴京城的各个衙门。


        

包拯称,开封府之患,除了杨日严之罪外,更多的乃是胥吏横行所至,请求裁减开封府胥吏人数,宜降至六成左右。


        

何为胥吏?


        

即衙门中非官身的办事人员和差役。


        

官员以下的衙门官差,皆为胥吏。


        

比如汴京城内,那些曹司、令史、书吏、掌库、典库、公人、录事等。


        

胥吏是官员的眼耳手脚,官员越多,胥吏便会越多。


        

且很多胥吏都与官员有着裙带关系。


        

汴京城的胥吏,大多有微薄的俸禄;而地方衙门,月钱全由当地衙门自理。


        

胥吏生财之道,便是受贿。


        

吃拿卡要、勒索欺诈、仗势欺人多发生在胥吏与百姓之间。


        

有些地方,胥吏比官员还要势大,官员都会受到欺诈。


        

这一次,赵祯做得尤为果决。


        

在应允包拯请求的同时,赵祯责令中书裁撤汴京城各个衙门的胥吏,总量不得低于三成,限期一个月完成。


        

当下,汴京城的胥吏大概有近八千人。


        

这意味着将会有两千多名胥吏被裁撤。


        

此举,很多官员都有怨言。


        

因为减少了胥吏,很多事情就需要他们亲力亲为了。


        

甚至于,他们安排的近亲也将会被裁撤。


        

但包拯指出了胥吏的害处,官家又如此强势,他们并不敢上奏反驳。


        

杨日严临死前的那句话,还在很多人耳边回响呢!


        

当即,汴京城的各個衙门都开始筛选需要裁撤的胥吏。


        

……


        

这一日,午后。


        

苏良看到御史台的裁减名单后,不由得一愣。


        

按照中书要求,御史台的裁撤人数为二十七人,大概就是裁了三成。


        

然而,苏良看到一个令他无比意外的名字:书写人洪甫。


        

洪甫就是与苏良、周元关系甚好的老洪,隶属察院。


        

“不应该啊!论誊写能力、文书整理,老洪可都是一流的,即使裁撤七成胥吏也不可能裁掉老洪啊!”周元不满地说道。


        

苏良想了想,道:“可能,老洪错就错在和咱们走太近了,我去找台长去!”


        

“同去!”周元也站起身来。


        

二人与老洪已有了默契。


        

若老洪被裁,二人可能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书写人了。


        

片刻后。


        

苏良和周元来到御史中丞王拱辰的官署。


        

苏良率先开口道:“王中丞,下官有一事不解,察院书写人洪甫,能力出众,誊写能力和文书整理能力在御史台都是拔尖的存在,为何会将其裁撤?”


        

王拱辰语气平淡地说道:“你说老洪啊!他……行事闲散慵懒,且年事已大,没有什么培养价值,御史台总要招进一些年轻人!”


        

苏良对这个解释相当不满意。


        

老洪只是性格开朗,做事上没有丝毫闲散慵懒,且还不足五十岁,经验力气都在,正是任书写人的好年龄。


        

“王中丞,你称老洪行事闲散慵懒,敢问他在职事上可有过失?”


        

王拱辰顿时黑着脸站起身来。


        

“台院胥吏裁撤,本官自有规矩,裁撤名单已交给中书,你若不满,可去中书或官家那里去反映!”


        

说罢,王拱辰便扭脸离开了。


        

苏良微微皱眉,回去便准备写奏疏,力保老洪。


        

当初,他被诬陷狎妓便是老洪率先告知他的,他必须要保下老洪的饭碗。


        

……


        

大概一个时辰后。


        

御史台裁撤名单经由中书和赵祯批示后,下发到了御史台。


        

王拱辰低头一看,不由得怒火上心头。


        

老洪的名字没了,且是官家亲自圈去的。


        

“这……这个……苏良,仗着官家恩宠,竟然如此放肆,他如此力保老洪,与其在私下绝对有勾结,本官一定要细细查一查这个老洪!”王拱辰喃喃道。


        

不多时。


        

苏良也接到了最新的御史台裁撤名单。


        

老洪的名字没了,且是官家亲自圈去的。


        

苏良和周元不由得都愣住了,纷纷看向桌上,他们保老洪的奏疏还没写完呢!


        

苏良甚是疑惑,喃喃道:“按理说,官家并不认识老洪,为何就消了老洪的名字呢?”


        

周元放下笔,一脸笑容。


        

“没准儿官家识得老洪吧,老洪可是在御史台待了近二十年了,终于不用绞尽脑汁写了!”


        

当即,苏良也放下了笔。


        

……


        

翌日,天微微亮。


        

王拱辰刚刚出门,他的一名线人便告诉他一个消息。


        

昨晚,那线人奉命监视老洪,当晚就发现了重要情况。


        

昨晚子时,老洪与勾当皇城司的张茂则在汴河的一条船上见面,半个时辰后才分别离去。


        

听到这个消息,王拱辰欣喜若狂。


        

“怪不得苏良能够成为官家宠臣,原来他与张茂则有勾结,而老洪应该就是他们的中人,朝臣勾结内侍,老子这次让他即使不死也要脱层皮!”


        

当即,王拱辰先是喊上两府三司的相公,又喊上苏良和老洪。


        

他称有要事面君,这些人必须参与。


        

今日无朝会。


        

赵祯一觉醒来,便听到一众官员在垂拱殿外等待的消息。


        

喝了几口粥后,他便来到了垂拱殿。


        

此时众臣齐聚,定然是有大事发生。


        

赵祯环顾四周,看向众臣,道:“众卿,到底是有何事,一大早便齐聚于此。”


        

唰!唰!唰!


        

杜衍、陈执中、吴育、夏竦、苏良等人全都看向王拱辰,且一脸迷惘。


        

大家都不知所为何事。


        

王拱辰挺着胸膛,大步出列。


        

“启禀官家,御史台在裁撤胥吏之时,监察御史苏良一直反对将一名叫做洪甫的书写人裁掉,想必官家将此人圈去,也是因苏良吧!”


        

“臣觉得苏良与这位胥吏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便特意派人去监视洪甫。然后发现在昨晚子时,洪甫与勾当皇城司的张茂则于汴河上见面。那洪甫乃是苏良的心腹,臣怀疑苏良勾结内侍,一直在探听官家心意!”


        

听到此话,夏竦不由得大喜,若此事坐实,那苏良的仕途便完了。


        

苏良则是一脸懵。


        

老洪作为察院之人,他自认算是他的心腹。


        

但老洪见张茂则,苏良有点出乎意料,二人的身份差距太大,不应该有什么交集。


        

苏良不由得看向站在后面角落里的老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