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


        

一条造反消息轻飘飘地传进了汴京城。


        

徐州一个叫做孔直温的读书人,以宗教之名鼓动士兵叛乱,然后被抓了。


        

当下的大宋,百姓造反犹如家常便饭。


        

每年都能发生上百起,但规模基本都不大,很快便能平叛。


        

无论是赵祯还是朝臣都已习以为常。


        

大部分的处罚措施都是:重罪者问斩或流放,轻罪者直接编入当地厢军。


        

此条消息在进奏院邸报中,就占了五六十个字,所有人都未曾在意。


        

然而。


        

当下的宣徽南院使、河东都督署、兼判并州的经略安抚使夏竦却留意到了这条消息。


        

因为有人告知他,孔直温乃是前国子监,濮州通判石介的学生。


        

这个世界上最恨石介的人,恐怕就是夏竦了。


        

当年,石介在《庆历圣德颂》中,大骂夏竦为“大奸之人”,令夏竦气得大病一场。


        

而后,夏竦在家中专门做了一個牌子,上写着:夙世冤家石介。


        

且请僧人道士作法,诅咒石介早亡。


        

……


        

并州。


        

一座极为豪华的宅院中。


        

花甲之年的夏竦正在自家后院的池塘前钓鱼。


        

一旁,四个身材曼妙的女子站在一旁。


        

一个捏肩,一个捶腿。


        

一个负责倒茶倒酒。


        

一个不时将剥好的葡萄或糕点放入夏竦嘴中。


        

夏竦不时在四女的身上乱摸,逗得她们花枝乱颤,满是娇媚。


        

此外。


        

在池塘对面还有四名衣着清凉,年约十八九岁的舞女正在翩翩起舞。


        

每当夏竦钓起鱼时。


        

这四个舞女都必须跳跃欢呼,然后摆出一个个妖娆的姿势,以贺鱼获。


        

此乃夏竦的一个恶趣味。


        

在大宋,生活如此奢靡的士大夫官员,也唯有夏竦了。


        

夏竦曾做过皇帝赵祯的老师,门生故吏又遍布天下。


        

曾有多人弹劾他生活奢靡、包养姬妾,但他倚仗着圣恩,依旧过得有滋有味。


        

夏竦是一个极致的享乐主义者。


        

酒色财气,样样都占。


        

年过花甲,依旧迷恋女色,所养姬妾足足有上百位。


        

他此生最大的污名,便来自石介的《庆历圣德颂》。


        

而今,他听到石介的学生造反,不由得想到了报复石介的方法。


        

片刻后。


        

夏府管家,一个肥胖的中年人快步走到夏竦跟前。


        

“夏公,那孔直温已被抄家,其家中发现了他与石介的书信,不过书信上并无谋逆造反的内容。”


        

夏竦冷笑一声。


        

“有书信来往,便足够了!”


        

那管家又说道:“另外……另外……刚得到消息,石介于兖州奉符县家中猝死,今日应该是下葬的第五日。”


        

“什么?”夏竦骤然站起身来。


        

“老夫都还没动他,那畜牲……怎能死?”


        

夏竦眼睛通红,紧紧攥着拳头,吓得一旁的两个女子浑身都在颤抖。


        

就在这时,鱼咬金钩。


        

唰!


        

夏竦用力一拉,一条金黄色的鲤鱼跃出水面。


        

对面的四个舞女立即欢呼雀跃起来。


        

并不时摆出各种姿势。


        

夏竦的脸上露出阴冷的笑容。


        

他将鲤鱼从金钩上取下,突然拽开一旁女子的亵衣,将鲤鱼塞了进去。


        

吓得那女子连哭带叫。


        

夏竦面露狰狞,咬牙切齿地说道:“即使他死了,老夫也要他遭受一番屈辱!”


        

夏竦看向管家。


        

“立即告知那边,伪造出一封石介写给孔直温的书信,就称石介诈死,本人已去辽国搬救兵了,意图与青州的富弼里应外合谋反!”


        

夏竦这招可谓甚是毒辣。


        

富弼与石介本就被污有造反之嫌,而今石介的学生孔直温更是有了造反之实。


        

此书信一旦呈至朝廷,赵祯即使不信,也难免会生出怀疑。


        

而若要证明石介清白,唯有开棺验尸。


        

石介虽官职不高,但也是名满天下的大儒。


        

死后若被掘坟,那可谓是莫大的羞辱,其子孙后代都将抬不起头来。


        

“夏公,我这就去办!”


        

那管家正欲离去,夏竦又摆了摆手。


        

“慢着!”


        

“此信不要那么快发到汴京,待那些整日骂老夫是奸臣的人哀悼过石介后,再报给朝廷!”


        

那管家一愣,旋即明白了,忍不住称赞道:“夏公,您真高明!”


        

石介身死。


        

杜衍、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人必会哀悼。


        

而在他们哀悼后,石介与学生孔直温和富弼密谋造反的消息传到汴京城。


        

到那时,谁与石介表现的亲密,谁就有可能涉嫌谋反。


        

夏竦也知凭借这样一封书信可能整不倒范仲淹等一群人。


        

但若是可以使得他的大仇敌石介被掘坟,再能恶心一番他的那些政敌们。


        

他就非常乐意了。


        

论阴谋诡计,大宋士大夫官员中,夏竦绝对是大宗师级别的人物。


        

一招“污人谋逆”,玩得风生水起。


        

……


        

很快,石介猝然离世的噩耗传入了汴京城。


        

终年四十一岁。


        

盛年去世,实属不幸。


        

石介这短暂的一生,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弘扬儒学。


        

可称为太学的集大成者。


        

他曾在南京提举应天府书院,又在泰山之麓创建泰山学院,还担任国子监直讲。


        

其学生甚多,几乎遍布天下。


        

一时间。


        

汴京各个书铺,石介所著的《徂徕集》被抢购一空。


        

书生学子们纷纷写诗写文悼念。


        

国子监的先生们也纷纷在石介曾讲过课的房间进行悼念。


        

欧阳修知其早亡后,痛哭流涕,哀呼当世少了一位真性情的大儒。


        

苏良也不由得有些伤感。


        

石介性直,虽在仕途上一直不顺,但在儒学上的功绩却是有目共睹的。


        

苏良在入仕前,也读过石介的《徂徕集》。


        

得知后者去世,他便也买了一套《徂徕集》,以作纪念。


        

很快。


        

又有消息传出:称石介乃是抑郁而终。


        

而害死他的罪魁祸首,便是夏竦、贾昌朝为首的保守派。


        

夏竦不在京。


        

书生学子们便将怒火对准了枢密使贾昌朝。


        

贾昌朝一脸无奈,根本无法辩解,只能称病在家,盼着这一波舆论攻击尽快结束。


        

而汴京城的勾栏瓦舍,也因石介的去世,冷清了几分。


        

书生士子们都去读《徂徕集》了。


        

……


        

注:依据《续资治通鉴长编》,石介确实死于庆历五年七月,然孔直温造反发生十月份左右,为保证故事的连贯性(或苏良穿越带来的蝴蝶效应),不再严格按照历史轴线,便将此事集中呈现了,望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