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监牢。


        

烛光昏黄,空气中弥散着一股刺鼻的霉味。


        

三司户部判官苏安世端坐于桌前。


        

内侍王昭明与苏良分坐两侧。


        

前方则是身穿白色囚服、犯下通奸罪的张氏。


        

“张氏,你声称在成亲前与翰林学士欧阳修有苟合之事,可记得发生在何日何时何处?”


        

张氏缓缓抬起头。


        

“民妇……民妇……不是……不是已经招过了吗?”


        

“本官问话,你只管作答,莫言其它!”苏安世面色冰冷,甚是威严。


        

“发生在六年前,立夏后的第二日,子时以后,在……在欧阳家,我的卧房内。”


        

“你可记得当时欧阳修穿什么衣服?”


        

“当时……屋内黑暗,我……我未看清楚。”


        

“你们有过几次这样的关系?”


        

“一次。”


        

“《望江南》是何时所写?”


        

“事发第二日,他念给我听的。”


        

……


        

“此事已过去多年,你为何此时才说起?”


        

听到此话,张氏哽咽起来。


        

“奴家……奴家当时名节受损,但迫于欧阳修的权势地位,不敢说出真相,但……但今日铸成大错,心中有恨,故而……故而便想让世人都知晓欧阳修的禽兽行为!”


        

“你可知,仅凭伱的一己之言以及那首无法确定到底是否为欧阳修所著的《望江南》,是无法证实此事的,若你所言乃是诬告,罪责将比通奸更为严重!”


        

“奴家……奴家……没有……没有诬告啊!奴家……奴家……我……”


        

张氏顿时抽泣起来,越哭声音越大。


        

苏安世无奈地看向苏良和王昭明。


        

审讯之前,苏安世便告知二人。


        

这个张氏最多审问半盏茶的功夫,便会开始哭,后续根本无法再问话。


        

苏良看向张氏。


        

若他不知张氏是个荡妇淫娃,这种可怜兮兮的哭相还真能让人相信她是个无辜的受害者。


        

苏良缓缓站起身来,示意二人出去说话。


        

当即,三人来到隔壁的一间房内。


        

苏安世道:“三次提审张氏,证词全都一样,基本无含糊之处,此事可信度极高呀!”


        

苏良微微摇头。


        

“苏判官,我倒越来越觉得张氏所言像是假的。”


        

“假的?”王昭明一脸不解。


        

“不可能吧!假的怎么能说的如此细致,她不仅记得何时何地何处发生,甚至连举报的目的都说的如此毫无破绽!”苏安世说道。


        

苏良微微一笑。


        

“如果是有通晓刑律的高手在背后指点呢?”


        

二人不由得一愣,随即脱口而出:“杨日严!”


        

权知开封府府事的杨日严,被欧阳修多次弹劾。


        

二人矛盾极大,朝野皆知。


        

而此案最初,本就是杨日严的主审。


        

苏良摆了摆手,笑着道:“我可没说是谁啊,只是觉得他背后可能有人指使!”


        

苏安世和王昭明都不由得白了苏良一眼。


        

此子年龄不大,心眼倒是比谁都多。


        

作为主审和监察官,没有证据,确实不能指认任何人。


        

“那……那接下来该如何审?”


        

苏安世甚是无奈。


        

从张氏的嘴里根本就问不出别的东西,且对方的哭,简直就是個大杀招。


        

“二位,俯耳过来!”苏良将自己的想法讲给了二人。


        

说完后。


        

苏安世的脑袋摇得如同拨浪鼓似的。


        

“不行不行,我等作为朝廷官员、又主理刑案,怎么能用如此歪招!”


        

而一旁的王昭明却是眼前一亮。


        

“我认为可行,此案有别于其他,若无法还欧阳学士清白,即使查无实证,欧阳学士也将身败名裂。”


        

“对,只要结果正确,没人在乎过程的。”苏良说道。


        

苏安世是个很好的审判官。


        

就是太正了。


        

办案手段也太正了!


        

若一直这样循规蹈矩,此案大概率查到最后还是不清不楚,最后皇帝赵祯和稀泥,欧阳修黯然离开朝堂。


        

苏良可不希望出现这样的结果。


        

若欧阳修是清白的,他便一定要保下欧阳修。


        

苏安世想了想,犹豫了片刻后,才不得已点了点头。


        

……


        

入夜,牢狱内。


        

一名狱卒推着餐车来到张氏面前,开始为其打饭。


        

待张氏来到跟前后,狱卒半掩着嘴巴,轻声道:“官人说了,你做得不错,只要不松口,答应你的事情就一定会兑现!”


        

张氏听完后,微微点了点头。


        

这个狱卒自然是苏良派去的。


        

苏良的第一招,便是诈一诈张氏。


        

《宋刑统》曰:诸奸者,徒一年半;有夫者,徒二年。(北宋末期刑罚更轻,徒两年可折换成脊杖十五,然后当场释放)


        

目前。


        

张氏的通奸之罪也就是二年徒刑,其奸夫,是一年半徒刑。


        

张氏若真是受人指使诬告欧阳修,那促使她这样做的,定然是钱财。


        

毕竟,张氏出狱后,便与夫家没有关系。


        

其被驱逐出户,最缺的便是钱财。


        

故而,苏良便想着诈一诈。


        

哪曾想,一句话便诈出来了!


        

张氏点头,便意味着她背后绝对有人。


        

于是,苏良与苏安世、王昭明二人联合演起了第二招:吓唬。


        

翌日,午后。


        

张氏再次被带到了审讯牢房。


        

“啪!”


        

一份供状摆在张氏的面前。


        

苏安世面色冰冷地说道:“张氏,你的案情已调查清楚,共犯有通奸罪与构陷官员罪两种,不日将流放琼州,你签字画押吧!”


        

“流放琼州?”张氏傻眼了。


        

她虽为女流,但长期住在书香门户,自然知晓琼州是个什么鬼地方。


        

流放到那个未曾开化之地,与判死刑没什么区别。


        

她低头看向供状,不由得花容失色。


        

“官……官……人,民女……我……我只涉通奸之罪,最多徒两年,我……我没有构陷官员啊,怎么能流放?”张氏看向苏安世。


        

苏安世面无表情地说道:“根据《宋刑统》,孤证不取,你的口供不足以证明遭受了欧阳学士猥亵,故而本官认定你有构陷官员之罪!”


        

一旁的王昭明也随即补充道:“张氏,欧阳学士乃官家重用之臣,岂能容你这种荡妇构陷!直到此时,你还不知罪吗?”


        

王昭明那独特的嗓音,一听便知是内侍。


        

苏良站在一旁,强忍着没有笑出声来。


        

苏安世和王昭明都是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不过。


        

这足够让张氏信以为真了。


        

张氏听出王昭明是内侍时,心就彻底慌了。


        

内侍代表的乃是官家。


        

王昭明的话给她一种感觉,官家是站在欧阳修那边的。


        

欧阳修即使有罪,官家也会保他。


        

张氏也是读过诗书的人。


        

她想明白后,彻底慌了。


        

一旦被流放到琼州,得多少钱财都没机会花。


        

“签吧!”苏安世再次说道。


        

一旁有狱卒已将笔墨端到了她的旁边。


        

张氏咬了咬嘴唇,突然将笔墨掀翻,道:“我……我和欧阳修没有发生过关系,是有人出钱让我攀咬他的。”


        

听到此话。


        

苏良的脸上不由得露出笑容,心中喃喃道:歪招就是好用。


        

先诈,后吓唬。


        

这些歪招都是苏良在地方任县令的时候研究出来的。


        

百姓间的矛盾大多都很扯皮。


        

若一板一眼地审讯找人证物证,猴年马月也破不了案。


        

但一旦知晓了他们的动机,顺藤摸瓜找破绽,一切便简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