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殿内。


        

台谏官们与张尧佐分列两侧。


        

王拱辰大步走来,直接行至大殿正前方。


        

他拱手道:“官家,台谏合班论谏,怎能少了我这个台长。包谏院等人考虑到拙荆与张美人关系甚笃,便想让我避嫌,隐瞒了此事。”


        

“臣知晓后,便立即赶来面君,臣亦认为张尧佐升迁过快,有倚仗外戚之利的嫌疑,恳请官家收回升迁诏令,交由中书重新处置!”


        

王拱辰语速很快。


        

一口气说完了他在路上便组织好的语言。


        

在他知晓除他以外的所有在京台谏官都去合班论谏时,心中甚是慌张。


        

只剩他一人不去。


        

那岂不是坐实了他与张尧佐、与后宫有勾结。


        

故而,王拱辰一进门便立即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以此让官家明白——


        

虽然其妻与张美人经常走动,关系甚好,但是他依旧是大公无私的。


        

他已经想好了。


        

待论谏后见到张尧佐,他便将所有的罪责推到包拯和苏良身上。


        

由于他没有在台谏联名章疏上签字。


        

张尧佐绝对会选择相信他。


        

如此一来,他的御史中丞之位不会动摇,又不会得罪张尧佐。


        

两全其美,实乃好计策。


        

苏良强憋着笑意,望向一旁的张尧佐。


        

“咳咳……”


        

就在这时,王拱辰突然听到一道熟悉的咳嗽声。


        

他扭头一看,发现张尧佐就站在不远处,黑着脸,想杀了他的心都有。


        

王拱辰顿时尴尬了。


        

他没想到张尧佐就在殿上。


        

这下子要将张尧佐彻底得罪了!


        

赵祯脸色阴沉,问道:“王中丞,朕听你的意思,此番合班论谏乃是瞒着你进行的,朕且问你,你是如何得知台谏官集体合班论谏的?”


        

“臣乃是听御史台察院书写人老洪所言。”


        

“你可将此事告知过张副使?”赵祯又问道。


        

“不要扭头看向别人,立即告诉朕!”赵祯的语气甚是严肃。


        

“臣知晓此事后,便立即赶来垂拱殿了,并未告知过任何人。”王拱辰如实回答道。


        

此话一出,包拯、苏良等人不由得都笑了。


        

张尧佐要完了。


        

赵祯再次看向张尧佐,厉声道:“张尧佐,到底是谁告诉你的?”


        

张尧佐欲哭无泪,一下子瘫坐在了地上,道:“官家,臣……臣有罪,臣有罪!”


        

张尧佐能得到这个消息,靠的自然是宫里的内应。


        

赵祯本来想保下张尧佐。


        

但没想到对方竟然在宫内安插内应,并且大概率还是在垂拱殿值守的内侍。


        

这在大宋朝,是绝对不允许的。


        

台谏官们见张尧佐跪在地上,瞬间便明白事实的真相了。


        

这个家伙如今又多了两条罪名。


        

欺君和在禁中安插内应。


        

任意一条,都能扒掉他身上的这身官服。


        

赵祯想了想,道:“此事朕自会命中书省重新调查,众卿合班论谏有功,朕甚是欣慰,今日便到这里吧!”


        

当即,台谏官们便纷纷拱手,退了出去。


        

官家已经给足了面子。


        

他们若再逼迫官家重惩张尧佐,那官家的脸便要丢完了。


        

王拱辰擦了擦额头上密密麻麻的汗珠,庆幸自己保下了御史中丞之位。


        

至于张尧佐,他笃定对方会被外放。


        

一旦外放,他便对王拱辰没有太多作用,得罪他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两日后。


        

中书省下达诏令。


        

张尧佐倚仗外戚身份,礼仪有失,冒犯君上,特贬谪至荆湖南路,知郴州。


        

而包拯等人的合班论谏故事也都很快传到了民间,成为一桩大宋百姓茶余饭后经常提起的美谈。


        

事后,苏良听说张美人在后宫闹了起来。


        

不过在赵祯驱逐了数名梳头宫女和小黄门后,张美人便不敢再闹了。


        

很显然。


        

有内侍在为前朝的臣子们传递消息,张美人也是知晓的。


        

赵祯虽然仁善。


        

但这种事乃是犯了大忌讳,他自然不会轻饶,并立即命曹皇后严查起了宫内内侍的问题。


        

整体而言,大宋朝堂正在慢慢变好。


        

……


        

转眼间,到了四月中。


        

汴京城日日车水马龙,很多勾栏瓦舍通宵达旦,一直热闹到清晨。


        

若只在汴京城待着,定会觉得已经迎来了大宋朝的盛世繁华。


        

强汉盛唐,亦莫能比之。


        

南薰门外的柳枝已被送别的官员文人几乎薅秃。


        

有官员意气风发地入京为官。


        

也有一些心情失落的官员被外放到穷山恶水之地,可能此生都再难归来。


        

因大宋的官职与差遣不同,官员的工作变动非常频繁。


        

赵祯执政二十余年,截至目前,仅仅首相便换了十余位。


        

朝堂之上,依然热闹。


        

杜衍做事务实,陈执中八面玲珑。


        

吴育和贾昌朝经常争论的面红耳赤。


        

枢密副使丁度沉迷于研究学术……


        

欧阳修经常以一敌多,有输有赢。


        

不过辩论的事情都不算大。


        

台谏官们经历过合班论谏后,接下来处理的都是一些小事情。


        

钱明逸和李定因合班论谏被御史中丞王拱辰所恶。


        

不过二人却也因此博得了一些敢于直谏的美名。


        

二人并不在乎王拱辰的好恶。


        

在台谏,没有真正的上下级,任何人都能成为他人弹劾的对象。


        

……


        

汴京城的朝堂氛围如同四月的天气,渐渐变得明媚而美好起来。


        

苏良也愈加闲适,且变得越来越会享受生活。


        

除了台谏的日常工作,除了五日去一次的经筵课,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妻子唐宛眉身上。


        

春光大好,自然不宜待在戾气十足的御史台内。


        

苏良带着唐宛眉赏景、郊游、看滑稽戏、观蹴鞠,品尝美食……


        

但凡休沐之日,都过得尤为丰富多彩,心情甚是愉悦。


        

就在这时。


        

一首名为《望江南》的暧昧小词传遍了汴京城的大街小巷。


        

词曰: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著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


        

据传小词作者是欧阳修。


        

这首词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如果是欧阳修写给自己的外甥女,借此表达爱慕之意。


        

问题就大了!


        

翰林学士欧阳修出事了,要出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