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三十日,官员旬休之日。


        

一大早,身穿一袭青衫的苏良便出现在汴河码头上。


        

依照他对妻子唐宛眉的了解,后者定会掐好时间,在其休息之日,抵达汴京城。


        

自七月份二人在齐州分别,一人前往汴京,一人前往扬州老家,已近四个月未见。


        

从扬州坐商船可直达汴京,约大半个月便可抵达。


        

苏良已打听过,上午会有一艘从扬州来的商船抵达码头。


        

故而他便早早在此等候。


        

他与唐宛眉可以称得上是自由恋爱。


        

唐宛眉比苏良小三岁,乃是扬州城【尚文私塾】教书先生唐泽之女。


        

唐宛眉生得花容月貌,气质温婉,自十六岁时,上门提亲者便踏破了门槛。


        

甚至不乏一些官宦巨富之家。


        

唐宛眉皆看不上,却对当时一穷二白的苏良一见钟情。


        

苏良也因此有了足够的动力读书,然后在考中进士后,便立即娶了唐宛眉。


        

……


        

约半个时辰后。


        

一艘巨大的多桅帆商船靠岸。


        

苏良立即从码头旁的茶棚站起,让租赁的马车马夫在一旁等候,然后他朝着码头走去。


        

大约半盏茶的功夫。


        

商船上开始陆续有行人下船,苏良站在一個高处眺望,很快便看到了唐宛眉。


        

唐宛眉身材高挑,面容精致,皮肤尤为白皙。


        

步伐优雅从容,气质温婉恬淡。


        

在人群中很易被一眼认出。


        

此刻的唐宛眉,身穿淡绿色窄衫长裙,发插玉簪,脸颊微微泛红,明显是刚涂了胭脂。


        

后面跟着她的贴身小丫鬟,刚满十三岁的小桃。


        

苏良兴奋地大力招手。


        

唐宛眉很快就发现了他,二人相视一笑,然后双向奔赴。


        

片刻后。


        

苏良来到唐宛眉和小桃跟前,将二人的行李全都揽在身上。


        

二人四目相对,满是柔情。


        

“瘦了!”唐宛眉满眼怜惜地说道。


        

苏良贴近唐宛眉的肩头,小声道:“相思使人瘦嘛!”


        

“讨厌!”唐宛眉白了苏良一眼,然后忍不住掩嘴笑起来,露出两个甚是好看的酒窝。


        

随即,三人便坐上马车,朝家赶去。


        

苏良与唐宛眉并肩而坐,一只手与其十指紧扣,然后向二人介绍起窗外的街市。


        

约大半个时辰后。


        

三人终于回到了宅院。


        

苏良所租的这套住宅虽为一进院,但房间并不少。


        

坐北朝南,正房有三间。


        

中间为正厅,左边为卧室,右边为书房。


        

还有东西厢房各一间,用作厨房、仓库、茅房的耳房各一间。


        

三人住在这里,可谓很宽敞舒服。


        

稍作休息后,三人便去了附近的会仙楼就餐。


        

娇妻来京,苏良自然要带着她搓一顿。


        

茶足饭饱后,三人在附近转了转,便回了家。


        

唐宛眉是个闲不住的人,见苏良屋内甚是凌乱,便与小桃整理起来,一直忙到黄昏。


        

然后,唐宛眉亲自下厨,为苏良做了他最喜欢的粉煎骨头和雪霞粥。


        

苏良吃得津津有味,顿时觉得,这才是家的感觉,温暖而美好。


        

入夜。


        

唐宛眉洗漱完毕,刚走进卧室,便被早就饥渴难耐的苏良一下子揽入怀中。


        

苏良挑起唐宛眉的下巴,喃喃道:“我媳妇真好看!”


        

唐宛眉面色微微赧红。


        

“夫君,我有好多话想对你说呢,要不咱们先……”


        

“办完正事再说!”苏良一把将唐宛眉抱起,朝着里面走去。


        

唐宛眉也紧紧搂住了苏良的脖子。


        

……


        

翌日,五更天。


        

唐宛眉和小桃便为苏良做好了早餐。


        

苏良吃罢后,便赶往了御史台。


        

穿越十余载,他早已习惯于五更天起床,入夜后便歇息。


        

苏良哼着小曲,心情愉悦地来到御史台衙署前,抬眼便看到一名中年吏员,手拿纸笔,站在门口。


        

此人名为马大山。


        

乃是御史台前司的一名引赞官(吏员名,掌管朝会、典礼殿下班次导引)。


        

“苏御史,你来得可真及时,再晚片刻便迟了!奉中丞命令,以后我将在台院前日日点卯(考勤),凡迟到早退者,皆夺一月俸,麻烦签一下名字吧!”


        

苏良微微撇嘴,将名字签上,道了一句:马引赞辛苦,便入了台院。


        

官署点卯,算是常例。


        

但平常都是间歇点卯,而今却变成了日日点卯,显然是王拱辰有意为之。


        

苏良也不在意。


        

他虽然总是御史台最后一个来,第一个走的,但还未迟到过。


        

接下来,一连数日。


        

苏良依旧是按照自己的生物钟,约提前半盏茶到,然后准时下班。


        

又一日,午后。


        

包拯见周元外出,来到苏良的工位前。


        

“景明,我看了御史台的卯册,每日都是你的坐衙时间最短。如今坐衙时长可是算到考绩里面的,你莫因与王中丞置气,便逆着台令做事,这会影响仕途的!”


        

苏良微微一笑,他明白包拯的好意提醒。


        

“希仁兄,不是我不愿为公事晚归,而是每日的公务都不多,我很快就完成了!”


        

“不多?怎么可能,你莫不是搪塞我,将你本月的御宝印纸拿来!”


        

包拯的面色变得严肃起来。


        

御宝印纸,即台谏官撰写奏疏、批注公文官报的专用纸张。


        

其能够反映台谏官日常工作的数量与优劣。


        

每月的御宝印纸都会回收。


        

乃是考核台谏官升黜的主要依据。


        

另一个重要依据,便是台谏官的弹劾章疏。


        

翰林院编有一本台谏章奏簿。


        

皇帝将其放在御案旁,经常翻阅,作为考核台谏的一种方式。


        

苏良曾一日三奏且皆被采用。


        

此成绩,足以抵得上别的台谏官努力半年。


        

其在弹劾章疏上的考核自然是优等。


        

若御宝印纸撰写的内容和弹劾章疏都做到优等,坐衙时间长短根本不足挂齿。


        

不过御宝印纸的内容优劣,基本是和坐衙时长挂钩的。


        

像周元,还有那位新晋的谏院右正言钱明逸,几乎是日日忙到深夜。


        

用后世的话来讲:


        

点卯是考勤。


        

御宝印纸的批注内容相当于日常作业。


        

弹劾章疏则相当于月考成绩。


        

包拯非常清楚苏良的工作量,不加班加点,几乎不可能做好。


        

但在看过苏良的御宝印纸后,他不由得傻眼了。


        

很快,他翻阅到苏良今日所撰写的御宝印纸,并拿出一旁进奏官早上呈递过来的公文报状。


        

“这么多内容,伱……你是如何做得又快又好的?”


        

今日的进奏院报状,内容繁多,即使让包拯来批阅,忙到黄昏都难有苏良当下的进度。


        

并且,苏良的批注格式准确,详略得当。


        

他都自愧不如。


        

堪称台谏官中的模板。


        

用时最短,效率最高,内容又堪称台谏第一。


        

这简直打了所有台谏官的脸!


        

待年底考核台谏官绩效时,官家若看到苏良的御宝印纸。


        

莫说苏良日日踩点上下班,即使经常迟到早退,都能为他的考绩评为优等。


        

包拯一脸不可思议地看向苏良,道:“景明贤弟,汝乃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