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去告状的事情,没有掀起任何波澜。


        

只能是化作一个笑话。


        

让朱允熞为之一笑。


        

翌日。


        

早朝。


        

奉天殿。


        

朱允熞接受百官朝拜之后,说起了正事。


        

“前几日,孤让你们多多建言统一田税之事。”


        

“孤很欣慰,这几日送来的奏章倒是不少,且策论做的花团锦簇,倒是的确用了心思。”


        

“孤很喜欢。”


        

朱允熞先是肯定了一下百官的态度。


        

紧接着却语气一转:“但是!”


        

“你们所上之奏章,空洞乏味!漏洞百出!”


        

“孤很不喜欢!”


        

前一刻百官本来还在沾沾自喜,下一刻,就好似如堕深渊。


        

如坠冰窖!


        

仿佛从云端坠落了下去。


        

百官有心想要辩解,他们为写这些奏章,的确花费了不小心力,否则也不可能将文章做的花团锦簇。


        

但又想了想自己里面的内容……


        

说实话,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瞎扯、糊弄些什么东西!


        

咨政处大臣杨士奇更是惭愧的上前一步。


        

说道:“太孙殿下说得对,微臣也感觉在下所写的奏章并无多少可施行的地方。”


        

“统一田税一事,终归还是太过复杂。”


        

“微臣认为,还需慢慢商议,才能拿出一个合适的章程来。”


        

“短时间内……着实没法子解决……”


        

而其他咨政处大臣亦是附议。


        

在他们看来,统一田税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是一个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古代的苛捐杂税极多。


        

而田税也是复杂无比。


        

而不少苛捐杂税又混在了田税之中,摊派下去,这税收的构成就十分复杂。


        

虽说太孙仁厚,取消了徭役。


        

但一些该收的税,仍是在收,就好比苏州府为何百姓会如此凄惨?


        

主要原因,还是他们必须承受租赁官田加官田税赋的缘故。


        

可私田却不用,甚至往往因为有功名在身,可以免税。


        

彼此之间的差距往往大到几倍,甚至十倍!


        

这自然让苏州府的百姓苦不堪言。


        

官田的弊端就在于此,所以朱允熞才要改变,不能再按照之前的那一套来搞。


        

但朱允熞又不想只管官田,而是想把私田一并管了,统一田税,彻底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同时尽可能的提高普通农户的干劲。


        

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看着群臣都是这般反应,朱允熞突然醒悟了过来,或许并不是这朝堂之上无可用之才。


        

而是他给出的问题,太过超越这个时代。


        

没有人能够思考出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能够想到的都是一些浅显的东西。


        

并非是他曲高和寡。


        

而是朱允熞这曲子本就不是大明该有的……


        

自然不能指望人人都是超越时代的天才。


        

而且群臣百官应付一些大明的日常事务还是基本够用的。


        

只是他们的能力并不突出而已。


        

世上平凡之人还是站了大多数。


        

想到这里,朱允熞一下子就释然了,不再纠结朝堂之上没人能跟上他思路想法的问题。


        

而是不容置疑的说道:“不用了。”


        

“孤已经有了具体的想法和章程,尔等照着办即可。”


        

朱允熞将自己的思路缓缓道来。


        

“统一田税,最为简单也最为直接的方式,便是将田地收归国有!”


        

“尽数收为官田,再由官府发放下去,制定统一的田税即可。”


        

此言一出。


        

百官皆惊。


        

除了一些当真无一点才学的人外。


        

纷纷站出来反对。


        

“殿下!不可啊!”


        

“是啊,殿下,这不就是井田制吗?虽说是上古之法,可与如今早已不和时宜!”


        

“太孙三思!百姓皆视其田产为身家性命!若是贸然夺去百姓田产收归国有……恐激起民愤,生出天大的变故啊!”


        

群臣激烈反对。


        

朱允熞倒也没生气,而是淡淡的说道:“孤自然知道这些。”


        

“所以孤让你们做的,并非简单的井田制。”


        

群臣皆愣住了。


        

并非简单的井田制?


        

此话何解?


        

难道说井田制还有复杂的?


        

只得将好奇的目光投向太孙,等待他做出个解释。


        

“其实也不能唤作井田制,孤的这个主意,和井田制其实并无半点干系。”


        

“只是为了方便你们理解,才给你们一个参考。”


        

朱允熞将自己的计划慢慢道来。


        

“孤的确是打算将所有田产收归国有,但这个国有却不似以往的官田,拥有土地的全部所有权。”


        

“而是只要其名义上的所有权。”


        

“实际上的生产权、经营权,皆分配给百姓,除开不得私自转让之外,十分宽松自由。”


        

“并且,孤也不会白要百姓的田地,而是靠赎买的方式,从百姓、地主手中尽数把田赎买回来。”


        

“如此一来,百姓拿到了钱,也没丢掉手中的田,只是名义上收归国有。”


        

“自然不会激起民怨。”


        

朱允熞讲得极为细致,主要还是他所讲的东西,太超脱这个时代。


        

必须讲得细致一些,才能让群臣百官理解。


        

否则就是对牛弹琴了……


        

而随着朱允熞的讲解,百官也逐渐开始理解太孙的思路,尽管还不太明白,何为名义上的所有权。


        

又怎么把所谓的生产权、经营权分配给百姓。


        

但他们也还算是听懂了太孙的想法。


        

主要的核心思路,就是用钱赎买田地!


        

“赎田的章程,在修路的时候便已有过,做的还算不错。”


        

“就按照上一次的章程办即可。”


        

“不过刚开始,步子莫要搞那么大,先就在苏州府试点,等效果出来了,再逐步推广至整个大明!”


        

朱允熞上一次之所以让齐王去办赎田之事。


        

目的其实有二。


        

为齐王布局只是其中之一。


        

第二个目的,还是为他心中真正的收田大业铺路!


        

有了齐王这个前车之鉴。


        

想必任何人在后面准备动手脚贪墨的时候,都得三思一下了!


        

但群臣百官仍是有些糊涂。


        

一位咨政处大臣站出来问道:“太孙,敢问这名义上的所有权作何解?”


        

“生产权和经营权又做何解?”


        

“等田地收上来之后,又该如何分配?”


        

朱允熞看了看这位大臣。


        

这倒是个做实事的,问的问题不仅关键,而且非常细节。


        

朱允熞自然不吝讲解。


        

说道:“土地,说白了无非就是一种生产资料。”


        

“而只要是生产资料……额……”


        

朱允熞看着下方群臣茫然无知的表情,不得不换了一套用词。


        

和他们讲这些,还是太困难了……


        

“说白了,土地其实就是拿来种粮食的!”


        

朱允熞改为大白话,说道:“百姓关心这块田到底是谁的吗?”


        

“其实并不是!”


        

“百姓真正关心的,是这块田种出来的粮食到底是谁的!”


        

“只是在现在的情况下,老百姓直接将这块田是谁的直接等同于这块田种出来的粮食就是谁的!”


        

“而朝廷要做的事情,就是将这两点分开!”


        

“名义上,这块田是属于朝廷的,但种出来的粮食,却都是属于耕种这块田的百姓!”


        

“并且百姓对这块田拥有完全自主的全力,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我大明用钱,从百姓手中把这个名义赎买回来,并用承包的方式,分配给所有百姓!”


        

“孤要让着大明天下,人人都可以有田耕,人人都有地可住!”


        

“穷者,亦有立锥之地!”


        

这一次,朱允熞讲得很假单,也很透彻。


        

群臣百官心中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太孙所制定的这个政策,其实并不损害到当下任何人的利益,反而,在这个计划当中,没有人会吃亏!


        

因为大明是在用实实在在的钱去赎买田地。


        

并且买了之后,也不同于之前的官田,百姓要耕种需要承担高额的租子还有税赋。


        

而是无偿的拿给百姓去耕种。


        

只是名义上属于朝廷,实际上这块田该怎么样,还是看百姓自己。


        

你种粮食就有,不种那自然没有。


        

朝廷不找你要任何租子,如此以来,所有田都是大明的田,也没有租子,省去了很多问题。


        

也就只需要设立一个统一的田税制度即可。


        

“大道至简……大道至简呐!”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臣忍不住一拍大腿,大呼小叫起来。


        

激动不已。


        

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太孙手中,解决起来竟然如此简单!


        

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


        

诚不欺我也!


        

而其他的群臣亦是忍不住互相讨论起来。


        

奉天殿内,一时吵闹无比。


        

但这一次朱允熞并没有制止,而是任由他们讨论,唯有在互相探讨之后,大家才能更加理解自己所制定的政策。


        

执行下去的时候,才不会有偏差。


        

下方。


        

群臣百官越是讨论,就越是觉得太孙这个主意妙极了!


        

全程不损害任何人的利益,轻轻松松就把田收上来了不说,更是能够从根源上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毕竟名义上,这田是属于大明的。


        

未经允许,自然不能随意转让!


        

唯一要说不好的地方……那就是非常耗钱!特别耗钱!


        

但这个问题,对大明来说还是问题?


        

就算是掌管财政的户部,也是豪气的拍了拍手,就差说三个字了。


        

不差钱!


        

“若无异议,便安排下去吧。”


        

“就从苏州府开始试点,孤要尽快看到结果!”


        

“莫要让孤失望!”


        

朱允熞敲打了一下群臣。


        

免得这些人办事不够积极。


        

但朱允熞却轻视了百官对于收田大业的积极性,如果说是毫无理由、毫无补偿的收田。


        

甚至在收田之后,还要遭受一系列不公待遇。


        

那百官自然是反对的,毕竟如果说哪儿的地主豪绅最多,那奉天殿里的地主就是最多的!


        

在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大地主!


        

而且还是免税的地主!


        

可朱允熞提出的方案,不仅没有损害他们的利益,反而给他们钱补偿,用钱来赎买田地。


        

更是提出,只占据名义上的所有权。


        

百官心中自然没有那么抵触。


        

不过,最关键的还是百官并不只有地主这一个属性,他们同时还是文臣武将。


        

但凡是有抱负者。


        

又怎么会不知道让穷者有立锥之地,是何等的丰功伟业?!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


        

有房,有田,自古以来,都是所有百姓梦寐以求的生活!


        

为名垂青史之上,他们自然是鼓足了干劲!


        

心悦诚服的俯身跪地。


        

如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响彻云霄。


        

“太孙圣明!”


        

“大明千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