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之上,杀作一团。


        

而金陵城内,又是另一番光景。


        

听了姚广孝的劝说之后,徐妙锦勒马转身。


        

“那我继续去找颖国公傅友德。”


        

城外的事情,她可以不管。


        

但城内的局势,却必须稳住。


        

……


        

咚咚咚!


        

很快,徐妙锦敲响了颖国公府的门。


        

禀明来意之外,出来迎接他的,却不是颖国公傅友德,而是他的儿子傅忠。


        

傅忠亦是驸马都尉,娶了朱元璋第九女寿春公主为妻。


        

寿春公主颇得老朱的喜爱,但数年前,便已因病逝世,只留下一子,尚且年幼。


        

“深夜造访,多有打扰。此来想要见颖国公一面。”


        

徐妙锦见到傅忠,也不说太多的客套话,直明来意。


        

“这……”傅忠面露为难之色。


        

“莫不是颖国公不在府中?”徐妙锦隐隐有些猜测。


        

“正是。”傅忠的态度,倒是恭敬无比。


        

“徐姑娘是中山王之后,又是太孙殿下倚重之人,何等尊贵的身份,亲自登门,自没有拒而不见的道理?”


        

“只是今夜,家父有事外出,不在府中,实在无法相见。”


        

徐妙锦微微皱眉。


        

此时夜色已深。


        

城中又有宵禁。


        

虽说以傅友德的身份,区区宵禁,还难不倒他?


        

但大半夜的,他能去哪里呢?


        

徐妙锦心中莫名升起一阵强烈的不安。


        

“那不知颖国公去了哪里?还望告知!”


        

她拱手道。


        

不料,傅忠却是摇头。


        

“非是我不说,实是家父去了哪里,我亦不知。”


        

徐妙锦心里“咯噔”了一下。


        

“你好生想想,颖国公出门前,可有什么征兆?他最有可能去的地方,会是哪里呢?”


        

傅忠沉吟半晌,方道:“徐姑娘究竟有什么事,一定要在今晚找到家父呢?今夜时候都不早了,何不明日再来?”


        

徐妙锦冷哼了一声:“颖国公为国立过大功,素为陛下所敬重,我是希望他不要误入歧途,或遭歹人挟持,误了自身,也害了傅家满门。”


        

这句话说得可就很重了。


        

傅忠震惊当场,这是发生什么事了?


        

徐妙锦却不给他太多思考的时间,深深看了他一眼,道:“言尽于此,告辞。”


        

说完,她转身就走。


        

“徐姑娘且慢。”


        

徐妙锦刚走出几步,身后便传来傅忠的声音。


        

她回头笑道:“可是想起了你家父去了哪里?”


        

傅忠拱手拜道:“那倒是没有。不过,家父出门前,曾言及近日京师右掖驻军有异动。”


        

“我想如此深夜,若非紧要事务,家父也不会轻易出门。”


        

“或许不是去什么老朋友家拜访,而是去了右掖军营视察?”


        

“徐姑娘若要找家父,可以去那里看看。”


        

徐妙锦点头,道:“知道了,多谢!”


        

“份内之事,徐姑娘何必客气。”


        

自始至终,傅忠都表现得如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不愧是被老朱选中,招为驸马的人。


        

“徐姑娘,家父年事已高,身体抱恙,只想怡养天年。京师气候多变,雷霆风雨,只在旦夕间。若非职责所在,实不愿卷入是非漩涡之中。”


        

“若是徐姑娘见到了家父,还望看在家父昔日亦曾随中山王领兵打仗的薄面上,好生规劝他几句,让他早些回家,不要因这寒凉气候,影响了身体。”


        

言语有意,点到为止。


        

大家都是聪明人,无须多言。


        

徐妙锦只回复了一个字:“好!”


        

她缓步出府,同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整个颖国公府平静如常,从上至下,未有半分异常。


        

徐妙锦出府,翻身上马。


        

“咚!”


        

“咚!”


        

“咚!”


        

不远处传来打更声。


        

三更了!


        

她深吸了一口气。


        

右掖军营。


        

那正是之前常茂所进的军营。


        

骑在马背上,徐妙锦心中稍稍有些犹豫。


        

若常茂和傅友德真要起兵造反,趁势作乱,那她现在应该去新军的军营,调集新军,准备平叛。


        

但是。


        

真是这样吗?


        

就算常茂失了理智,铤而走险,傅友德也不会陪着他一起发疯吧?


        

颖国公府的种种迹象,也不似是有反意。


        

若真要起事,就算不与家人明说,府中也会加强戒备。


        

心念飞转。


        

蓦然,徐妙锦调转马头,直往右掖军营奔去。


        

……


        

大明建立之后,朱元璋建立了京营,专门拱卫京师。


        

京营分为内场和外场。


        

内场驻扎城内,守卫京城。


        

外场则环卫四周。


        

内外两场,共计有四十八卫,隶属大元帅府。


        

后来,老朱又进行了改制,建立五军营。


        

分别是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隶属都督府。


        

为的是一军有变,四军足制。


        

形成互相牵制的局面。


        

京师重地,安全不可能交给任何一支军队。


        

唯有互相制衡,皇帝才能放心。


        

五军营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体系,总计有二十余万人。


        

城内城外,都有军队驻扎。


        

京师内的右掖军营,在皇宫的右边,驻离皇宫不远。


        

徐妙锦快马加鞭,一路奔驰,很快就到了军营前面。


        

“什么人?”


        

还未进军营,外面站岗的士卒听到马蹄声,便大声吆喝。


        

她抬头望去,夜色中,隐隐可见高处箭楼上的士卒已拿起手中的弓。


        

军营内,似有一堆堆的火光照耀,人影闪动。


        

看上去,里面的驻军,似乎并没有歇息,而是有夜间集合,准备出动的迹象。


        

“技术研究和制造局主管徐妙锦,奉太孙殿下之命,前来巡视右掖军营,开门。”


        

她高喝一声。


        

“奉太孙殿下之命,巡视右掖军营?”


        

站岗的士卒大吃一惊。


        

徐妙锦并非军中将领,但在京师名气极响。


        

毕竟,将门虎女,仅以十一二岁的女子之身,为太孙殿下重用,成为技术研究和制造局的主管,掌金陵十八坊……


        

也算是大明的传奇人物了,百姓争相传诵。


        

士卒自然听说过她的名字。


        

听到她是奉太孙之命前来,心中暗暗奇怪,她又不是领军之将,为何派来来呢?


        

再说,又怎么会大半夜来巡视呢?


        

不过,这些事情,都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士卒,能过问的。


        

太孙殿下用人,素来不拘一格。


        

或许是要将徐妙锦调入军中,那也说不定。


        

心中想着,行动上不敢有半分慢怠,道:“徐大人稍等,小的这就去通传。”


        

“不必了!”徐妙锦喝道:“立即开门!”


        

“军中规制,无令不得开门。”士卒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胆怯。


        

眼前明明是一名十一二岁小女孩,却不知为何,言语之间,竟有虎威之势。


        

吓得他心惊胆颤。


        

“太孙殿下之令,难道不是令吗?”徐妙锦凤眉倒竖,威气逼人。


        

“右掖军营,难不成是国中之国,不受太孙殿下管辖?”


        

“这……”士卒怔怔不语,深感进退两难。


        

没有去禀告上级将官,他不敢开门。


        

但面对眼前的姑娘,又感到恐惧害怕,不敢不听其令。


        

徐妙锦见他已被自己震住,当即加码:“再敢迟疑片刻,立即斩你于马下。”


        

“遵命!”士卒终于下定了决心。


        

太孙殿下的命令,他可不敢违背。


        

有什么问题,那也是将领和太孙殿下的事。


        

至于命令的真假……


        

眼前之人,可是太孙殿下身边的红人,她说是,那便是了。


        

毕竟,口谕也是命令。


        

很快,营门打开,徐妙锦催动马匹,直入军营,随即奔向中军大帐。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