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爷爷英明!”


        

“孙儿替天下千千万万百姓,谢皇爷爷隆恩。”


        

朱允熞放下心来。


        

废除徭役,绝对是他的改革当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这将释放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奠定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石。


        

“这都是你的功劳,可不能记在咱的头上。”


        

老朱吩咐旁边的太监道:“去拟旨吧,要写明是太孙殿下所请,怜惜天下百姓,请旨废除天下徭役。”


        

“这样天下的百姓,都会对他感恩戴德,将来继承大位,江山也能更稳。”


        

朱允熞一阵感动。


        

老朱不管什么时候,心中想的,永远是江山社稷,以及子孙后代。


        

……


        

文华殿。


        

咨政处。


        

收到圣旨的众臣,都惊得合不上嘴巴。


        

虽然太孙殿下此前和他们商议过此事,也说明了这样做的缘由和好处,但大家也还是有点难以接受。


        

毕竟。


        

废除徭役的影响,太大太大了。


        

这是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也只有太孙敢这样去做。


        

换了他们,连往这方面想,都不敢想。


        

能减轻徭役,就很不错了。


        

完全废除,怎么可能?


        

太孙殿下还真的说废就废,好大的魄力啊!


        

杨靖接旨后,深吸了一口气。


        

与别的大臣不一样。


        

他是户部尚书,管着大明的钱袋子,废除徭役后,从中央到地方,各项建设开支的经费,可就会立即增加几倍。


        

好在如今的户部,并不缺钱。


        

只是这花钱如流水的速度,让杨靖有点胆战心惊。


        

“太孙殿下早就交待过该如何行事,那就按之前的交待办吧。”


        

杨靖开口道。


        

朱允熞的要求是,废除徭役之后,从朝廷到地方,都建立起新的国库。


        

由人民银行经理国库。


        

所有的收入全部缴入国库,不得截留,坐支或自行保管。


        

需要钱开支的时候,再从国库支取。


        

之前为了推广人民币,在各地都建立起了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和国库,都实行垂直管理,直属朝廷管辖。


        

一套现代化的财政管理体系,初具雏形。


        

……


        

“特大新闻,太孙殿下奏请陛下,自明年起,大明废除徭役。”


        

“特大新闻,太孙殿下奏请陛下,自明年起,大明废除徭役。”


        

……


        

百姓日报登文,将这个消息,迅速传遍全国。


        

一时间,天下为之沸腾。


        

要知道,和徭役相比,赋税简直轻得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除了可以免役的皇亲国戚,官员士大夫之外,徭役是按人头收的。


        

家里没有一分田,却仍然要服很繁重有徭役。


        

对穷苦百姓来说,负担尤其沉重。


        

再则,徭役的地区分布,也非常不均。


        

比如边疆地区,或者是河道附近的地区,因为要建设边防,修缮河道,征发的徭役就特别多。


        

为此,很多人逃往外地。


        

而今,随着徭役的取消,这一切都成为了历史。


        

“这是真的吗?废除徭役了?”


        

一名正在耕地的百姓,难以置信。


        

“千真万确,百姓日报都刊登了,太孙殿下宅心仁厚,怜百姓之苦,废天下徭役。”


        

“可是没有了徭役,河道谁修啊?城墙谁筑啊?还有官府的各种事务,都由谁来做啊?”


        

“就是,不可能真的废除吧?”


        

“这还能有假吗?报纸上说了,以后这些事情,都由官府出钱雇佣人来做,不再征发免费的徭役。”


        

“那得需要多少钱啊?”


        

“这就不是我们小老百姓操心的了,太孙殿下自有办法。”


        

“再也不用服徭役了,再也不用服徭役!”


        

有人疯狂的大喊。


        

“谢太孙殿下,谢陛下恩典。”


        

有人跪在地上,向着京师跪拜。


        

相同的一幕幕,在大明各地上演。


        

百姓们感动涕零。


        

而官员们则是惊得目瞪口呆。


        

“自三黄五帝以来,自古只闻有轻徭薄赋,想不到太孙殿下,竟然直接废了徭役。”


        

许多官员感叹,难以相信。


        

与此同时,也按照朝廷的要求,开始大量雇佣人员。


        

毕竟,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


        

国库里面的钱,如潮水般分拔下去。


        

在各地招募处,都挤满了前去报名做工的百姓。


        

以前修河道,修道路,征发来的老百姓,往往都是出工不出力。


        

就是为了混时间,完成徭役任务。


        

因为这种事情,谁卖力干活谁傻!


        

又不给钱的,为啥要卖力做呢?


        

官府不得不采取严厉的手段,甚至是鞭挞偷懒的百姓。


        

为此引发了大量的矛盾。


        

但问题的根源,始终得不到解决。


        

因为做工的百姓,没有任何积极性,能偷懒的时候,就绝不干活。


        

但现在变成了雇佣制,情况立即得到扭转。


        

鞭挞的现象消失了。


        

完全不需要。


        

毕竟,这个年代,找一份工作,不容易啊!


        

能有吃有穿有住,还发薪俸的工作,谁不是抢着来干呢?


        

偷懒?


        

那还想不想干了?


        

各地的官府很快就发现,即使只雇佣少量的人员,工效较之原来,也是成倍的提升。


        

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这些事情后来在奏章被汇报上去,许多官员都大惑不解。


        

朱允熞倒是丝毫也不觉得奇怪。


        

金钱的魔力!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对于封建社会的方式,当然是一个质的飞跃。


        

虽然到后期也会走上灭亡之路。


        

但至少在这个时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


        

金陵城外,城门附近。


        

方孝孺骑着一头驴,正从远处赶来。


        

一大群的文人,正在这里等着。


        

方孝孺虽未为官,但在士林中,威望极高。


        

黄子澄、齐泰处死后,方孝孺被许多人视为精神领袖,其地位又进一步提升。


        

此前,老朱让他去汉中任教授之职。


        

后来,朱允熞听从姚广孝的建议,决定将这些在外面“养望”的儒生,都召回京师,方便朝廷控制舆论。


        

同时也借机批倒大儒,树立新的思想。


        

为大明的改革,扫清思想障碍。


        

方孝孺作为当世大儒,自然在应召之列。


        

故此,他再度回到了金陵。


        

“希直,你可算是回来了,我们大伙可都盼着你来领袖群伦!”


        

一名官员热情的打着招呼。


        

希直是方孝孺的字。


        

直呼其字自然是为了拉近关系,表示亲密。


        

其他官员也纷纷出言。


        

自从太孙掌政,黄子澄,齐泰先后被处死,他们的日子,过得太苦了。


        

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舆论控制权。


        

如今京师百姓,言必称《百姓日报》。


        

他们说的话,如果不刊登在报纸上,根本就没人传诵了。


        

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身为朝臣,又是大儒,一言一行,皆受关注。


        

而现在。


        

虽然还是一样的做官。


        

俸禄也由于货币改革,而实质上提高了。


        

可这种感觉,就很不好。


        

被冷落了,不受关注了!


        

听到方孝孺要回来,他们都以为要找到主心骨了。


        

毕竟,当世文人,以方孝孺的名气为天下之最。


        

有他在,当可再复昔日士林繁荣之象。


        

“听闻朝廷下旨,废除天下徭役?”方孝孺一见到他们,翻身下驴。


        

也不及打招呼,劈头就问。


        

他早早就看到了消息,但还是有些不太相信。


        

眼前这些人,都是朝廷官员,方孝孺便想向他们确认。


        

“没错,是太孙殿下向陛下请旨,废除天下徭役。以后除外敌入侵时,仍需服兵役之外,百姓不再服徭役。”


        

“竟然是真的!”方孝孺震惊万分。


        

旋即高喊道:“德政啊!千古未有的仁德之政啊!”


        

“太孙殿下功德无量!”


        

他激动不已,狂喊大叫。


        

前来迎接的众官员,顿时一个个面面相觑。


        

我们等着伱来主持大局,一起对抗太孙殿下对文人的压迫,抵御他的咄咄攻势,你怎么一来就拍起太孙殿下的马屁了?


        

有没有搞错?


        

一时间,很多官员都后悔前来迎接了。


        

方孝孺,你这个二五仔。


        

你背叛了咱们儒家!


        

你……是叛徒!


        

他们在心里呐喊。


        

方孝孺却全然不顾。


        

“如此德政,我一定要好好写一篇文章,令千古传诵。使万载之后,犹念太孙殿下英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