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众官员皆惊在那里,愣愣的望着太孙殿下。


        

他是装神装上瘾了,真将自己当神了?


        

不明来源的东西,也是能随便吃的?


        

但他们还没有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老朱也拿了一个甘薯,吃了起来。


        

“咦,还别说,这味道还真不错,甜而不腻,刚刚好,大家要不要尝尝啊?”


        

老朱满脸笑容。


        

“臣也想吃!”


        

“臣也要尝尝鲜!”


        

“臣也一样。”


        

……


        

皇帝陛下都试吃了,他们这些臣子,哪里还能视若无睹呢。


        

就算是毒药,那也得吃啊!


        

当下,在场所有的大臣,都各自拿了一个甘薯,吃了起来。


        

凭心而论,甘薯这东西,算不上多美味的食物。


        

但一则这个时代好吃的东西并不多,水果也没有后世那么多的优良品种。


        

二则对第一次尝鲜的食品,人总会有特别的好感。


        

故而,大家一吃,顿时都觉得美味无比。


        

“味道还真不错。”


        

一时间,众臣称赞不已。


        

“哈哈哈!”


        

老朱仰天大笑。


        

“此物若是大范围推广种植,大明百姓,又何愁还吃不饱饭呢?”


        

众官员闻言,皆是五味杂陈。


        

先前还对皇太孙有种种疑惑,此际全部烟消云散。


        

甘薯他们都吃过了,没有问题。


        

产量有多高,也亲眼见证了。


        

可以想象,一旦大规模推广种植,大明的粮食产量,将提高到一个恐怖的程度。


        

神农尝百草,植五谷,永世称圣。


        

朱允熞奉上甘薯,让天下再无饥死之民,也当得起“圣人”两字了。


        

“苍天有眼,降太孙殿下于我大明啊!天下百姓都有福了!”


        

刘三吾手中捧着红薯,激动的跪了下去,眼内都已满是泪水。


        

他是真心感到高兴。


        

不止是他,许多大臣都是一样。


        

虽然平日里在朝中争权夺利,但许多人心中,还是希望能为百姓,为天下做一番事的。


        

或许这不影响他们贪污受贿,不影响他们遇到任何事情,都是首先维护自己的利益。


        

但只要力所能及,还是会稍稍想一下百姓,想一下苍生的。


        

自私是一方面,想为天下苍生做事是另一方面。


        

人性是多样的,有很多面。


        

就算是黄子澄之流,也仍坚定的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大明的黎民百姓。


        

此际,黄子澄不在,被关押去了锦衣卫的诏狱。


        

一直与他合谋的齐泰还在。


        

他此时拿着甘薯,站在那里,百感交集。


        

我错了吗?


        

为什么要反对皇太孙呢?


        

平定倭寇之功不说,光凭进献甘薯这一点,他的功劳,就大得无法衡量。


        

口口声声说为天下,为百姓谋利益。


        

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但即令做一辈子的官,兢兢业业的为民,功劳能比得上进献甘薯吗?


        

比不上。


        

比得上平定倭寇吗?


        

恐怕也比不上。


        

齐泰惶恐不安的胡思乱想。


        

看着不远处的太孙殿下,他的心情越来越复杂。


        

不少人都和他一样,此时的情绪十分微妙。


        

一方面,他们与太孙殿下不对付,看他很不顺眼。


        

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太孙进献甘薯,于国家有不世之功。


        

“臣恭贺陛下得此神物,从此大明百姓再无饥饿之忧,此千秋未有之功,臣为陛下贺,为天下百姓贺!”


        

一名官员恭声道。


        

“为陛下贺,为天下百姓贺!”


        

“为陛下贺,为天下百姓贺!”


        

……


        

众官员纷纷道贺,老朱爽朗开怀大笑。


        

“来人,将太孙殿下进献神物甘薯一事,立即颁布,于金陵张贴告示,同时传令全国各地府衙,悉数告之百姓。”


        

他顿了顿,又道:“将朝廷加封他为“凌霄战神大罗天仙玄天荡魔佑圣真君”的消息,一并公布,晓喻天下。”


        

朱允熞怔了一下,老朱这是将他彻底推上“神位”了啊。


        

平倭寇之类的,毕竟只是故事,是百姓们茶余饭后的闲谈。


        

有些人乐此不疲,有些人也就一笑了之。


        

历史上,被民间奉为神明的贤臣大将,其实不在少数。


        

如关羽,如包拯,如尉迟恭等等。


        

但实际上的影响力,都不是很大。


        

百姓们祭祀归祭祀,转身出庙就忘了。


        

毕竟,华夏的百姓,对神明的敬奉,大多采用实用主义的原则。


        

求神办事!


        

烧香拜佛,都是为了获得回报。


        

这是大多数人的思想。


        

然而,如果将甘薯和他的封号联系起来,就完全不一样了。


        

百姓们在种植甘薯的时候,就会想到他,感念他的恩德。


        

除此之外,还可以消除百姓们对新鲜事物的抵触。


        

正如朝中的大臣不敢试吃甘薯一样。


        

百姓对于从没有见过的农作物,是不敢轻易去种的。


        

他们还是更乐意种自己熟悉的东西。


        

这也是人性的本能。


        

大家都会这样,规避未知的风险。


        

历史上,甘薯从传入国内,到大面积推广种植,其间经历了几百年。


        

但如果有一尊“神”给他们背书,那愿意尝试种植的人,就会大大增加。


        

虽然仍然会有不少顽固者不愿相信,但愿意听“神”指示的百姓,历来众多。


        

再加上官府的大力推广,相信用不了几年,甘薯的种植,就会在大明境内全面普及。


        

老朱这是一石二鸟之计。


        

既推广了甘薯,又提升了朱允熞在民间的身份地位。


        

众官员再度称赞,又是一通奉承。


        

随即,老朱令厨子准备午宴,按朱允熞所教的方法,将甘薯采用不同的方法制作。


        

当老朱和满朝文武大臣,吃到香喷喷的烤红薯时,皆一个个眼放精芒,大快朵颐。


        

生吃甘薯还只能说稀烂平常,烤甘薯就是真正的人间美味了。


        

宫廷的御厨,手艺极好。


        

尽管是初次烤,仍然烤得一个个外焦里嫩,香气四溢。


        

众臣皆直呼美味,兴奋万分。


        

若说有谁不高兴,大概也只有朱允炆了。


        

甘薯的味道越好,产量越高,老朱和朝臣越兴奋,他心中就越痛苦。


        

官员的奉承,老朱的称赞,朱允熞的笑容,落在他的耳中,都有若刀子,一刀一刀的割着他的心。


        

可朱允炆还要强装欢笑,装出为“弟弟”感到高兴的样子。


        

只是,当他低头吃东西之际,在众人都没有注意到的时候,朱允炆已死死的握紧了拳头。


        

“我一定要你死!一定要你死!死……死……死!”


        

就在这时,老朱的声音巍巍响起。


        

“熞儿文武双全,自命其监国以来,治国理政,得心应手。剿灭倭寇,弹指而定。进献甘薯,福泽万民。”


        

“朕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日益老迈不堪,金陵皇宫地势南高北低,屋内潮湿,致多病缠身。”


        

“朕决意将政事悉数委于熞儿,出城怡养天年。”


        

“自今日起,凡一应奏章,无论是何等大事,都由熞儿决断,不必再奏与朕闻。”


        

此言落下,众官员都惊骇得呆滞在那里,张大了嘴巴。


        

老朱的话,几乎就是宣布自己要当“太上皇”了。


        

大明朝从此就交给太孙了。


        

对于一名春秋尚且鼎盛的皇帝来说,这是极其难得的事情。


        

历史上的皇帝,几乎都不愿退居二线,做“太上皇”。


        

没想到当今陛下,却是毫不留恋。


        

反而急不可耐的交了。


        

“不!”听到老朱的话,朱允炆心中痛苦的呐喊,脸上强行挤出来的笑意,已然凝固。


        

面容因为极度的嫉妒和仇恨,慢慢扭曲。


        

他无法接受,朱允熞从此大权独揽的事实。


        

那是他的弟弟,他才是哥哥啊。


        

为什么要让他听弟弟的呢?


        

猛然,朱允炆的瞳孔中射出如毒蛇红杏般的幽光。


        

“皇爷爷,你要这样,那就别怪我了。”他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恨恨道:“四弟,这一次,我绝不会再犯错,我一定要让伱死!死!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