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


        

在确认倭寇据点已化为乌有,落水而逃的人,也全部都被杀死之后,船队启程返回。


        

海岸边,蓝玉早已在这里恭候。


        

数日前,他正苏州布置防务,准备迎接倭寇对苏州的进攻,却收到了嘉兴府知府许东江送到的军情快寄。


        

太孙殿下在嘉兴城下,以五百新军,大破数万倭寇和反贼,歼敌无数,已出兵松江府,准备收复松江。


        

收到信的时候,蓝玉第一反应是,这是伪造的。


        

但仔细看了又看,辩认了再辩认,无论是关防印章,还是信件蜡封,都证明了此信的真实性。


        

蓝玉仍不放心,唤来苏州府知府刘翰墨。


        

苏州府与嘉兴府亦是接壤,两地知府偶尔也会有书信往来。


        

刘翰墨拿出以前许东江写给他的信,反复比对,确认字迹一致,乃是许东江亲笔所书。


        

这怎么可能呢?


        

蓝玉身为大明开国名将,从随开平王常遇春麾下领兵开始算起,东征西战,迄今领兵已有三十余载。


        

以他丰富的作战经验,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出,五百新军,如何打赢数万倭寇和反贼联军。


        

要是倭寇和反贼联军这么容易被打败,他又何必从京师调集五万大军,前来围剿呢?


        

劳师动众不说,光是军费开支,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大军一动,白花花的银子,便如流水般的花了出去。


        

真当朝廷的钱多得用不完吗?


        

还不是因为倭寇和反贼势大吗?


        

他带了三千先锋军,赶来苏州府坐镇。


        

再加上苏州府本地驻军,加起来有上万之多。


        

可即便如此。


        

蓝玉想的,仍是如何防守,而不是进攻。


        

倭寇和反贼来势汹汹,能守住苏州就不错了。


        

要进攻围剿,只能等后续五万大军到齐了才行,眼下他们还在路上呢。


        

可倭寇和反贼的联军,就这样败了?


        

按许东江的信中所说,双方还是在嘉兴城下平原上,正面对抗。


        

看着信件所描述的战斗过程,蓝玉怎么看,都觉得离谱。


        

皇太孙又马不停蹄,接着兵发松江府呢?


        

逗我玩呢?


        

看来看去,他最后还是选择了不相信。


        

这不可能。


        

完全不可能。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嘉兴府也被倭寇和反贼打下来了。


        

然后,许东江在他们的威逼利诱之下,写下了这封信。


        

或许他描述这么离奇荒诞的战争过程,就是给苏州警示,这是瞎编乱造出来的,你们不要相信。


        

蓝玉与刘翰墨商议了一番,两人都觉得这应该才是事实。


        

看来。


        

倭寇和反贼此番当真是气焰嚣张啊。


        

不仅占了松江府,连嘉兴也相继沦陷了。


        

朝廷要平定,只怕不容易。


        

彻底平叛,可能比预计的时日,还要久得多。


        

不过,蓝玉立即想到另一件事。


        

倭寇和反贼大举进攻嘉兴府,那松江府是不是就空虚了呢?


        

或许是一个机会?


        

对于一名领兵多年的大将来说,蓝玉很清楚,战机稍纵即逝,但眼下朝廷大军未至,如果贸然出兵松江府,导致苏州空虚,倭寇和反贼的兵马若是从嘉兴杀一个回马枪,进攻苏州,那就可能被断了后路。


        

思索再三之后,蓝玉便吩咐刘翰墨道:“你坐镇苏州城中,本将带来的三千精锐,留给你一千五百人,再加上苏州本地的驻军,足够伱守住此城。”


        

“朝廷大军,几天后就到了。”


        

“本将率一千五百兵马,去前方查探消息。”


        

刘翰墨领命。


        

松江府城落入倭寇之手后,苏州自是人心惶惶。


        

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商贾大户在暗中散布流言,苏州城一度陷入混乱。


        

好在很快,凉国公蓝玉便率三千精锐,抵达苏州。


        

这才将混乱的局面,安定了下来。


        

有大将军坐镇,苏州将士皆是心中大定,不再畏惧倭寇和反贼。


        

安排好之后,蓝玉便点了一千五百兵马,浩浩荡荡,赶往苏州与松江接壤的边界。


        

他只是试探虚实,并不会冒然发起攻击。


        

出了苏州府城,前行约五十余里。


        

蓝玉令大军安营扎寨,自己则带了十几名轻骑,观察周围的情况。


        

就在这时。


        

只见远处有一骑快马,自松江府城那边,直奔而来。


        

太远还看不太清,但很快就靠近了。


        

那人的身上,竟然穿着锦衣卫的制服。


        

见到蓝玉,那人顿时喜出望外,连忙翻身下马。


        

“见过凉国公。太孙殿下已收复松江府城,又挥军前往海上,攻打倭寇的老巢据点。松江府城虽已收复,却因兵力不足,十分空虚。太孙殿下令你即刻率军,赶赴松江府城。”


        

“什么?”


        

蓝玉怀疑自己的耳朵。


        

松江府城已经收复了?


        

你丫的编造情报,谎报军情,也能不能编得靠谱一些啊?


        

他顿时勃然大怒:“一派胡言,太孙殿下只带了五百新军,如何能收复有数万倭寇与反贼盘据的松江府城?”


        

“再说,太孙殿下的军马,还在前往嘉兴的途中呢?又如何到了松江府城?”


        

“你身为锦衣卫,竟敢谎报军情,欺瞒本将,试图为倭寇诱敌。来人,将他拉下去,砍了!”


        

蓝玉真的怒了。


        

先是嘉兴府知府许东江写了一封满纸谎言的军报。


        

接着又来一个锦衣卫报信。


        

还一套一套的,对上了。


        

可你们好歹编点像样的啊!


        

也不要太过于荒诞离奇了啊!


        

好歹我蓝玉也是领兵打仗多年的老将,就是从未上过战阵的新兵蛋子,也不可能相信这么荒谬的故事吧!


        

去骗三岁小儿还差不多。


        

一个是朝廷命官,一个是锦衣卫,深受国恩,就这么容易被倭寇威胁,传递假军情?


        

此等贪生怕死之辈,留他作甚?


        

那名锦衣卫一愣。


        

怎么回事?


        

我哪里谎报军情了?


        

我报的可是千真万确的事情啊!


        

可蓝玉身边的亲兵却不管那么多,当即将他拿下。


        

那名锦衣卫急得大叫:“凉国公,军情堪合都在,还有锦衣卫腰牌,若有疑虑,可以仔细验证。”


        

“你不分青红皂白,不信军报,还要将我抓起来处死,那就是犯了滔天大罪。”


        

蓝玉怒道:“死到临头,还敢狡辩?砍了吧。”


        

亲兵闻言,抽出刀来,就要砍下。


        

“大将军,不可。”旁边的一边偏将连忙阻止。


        

“末将看了他的腰牌,确是锦衣卫无疑。”


        

“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但大将军并无管辖锦衣卫之职权,擅斩锦衣卫,只怕惹来陛下震怒。”


        

蓝玉没有吭声。


        

这一点,他又何尝不知道呢?


        

虽说他身为统兵大将,领兵在外,有临机决断之权。


        

锦衣卫敢谎报军情,他就敢杀。


        

不过,事后陛下那里,恐怕少不得被责骂一番。


        

这段时间闭门休养换取来的一点好感,又会因此而败尽。


        

但看这人如此嚣张,公然欺骗自己,还死不悔改,不杀他实难消心中之气。


        

偏将小声道:“大将军,许东江身为知府,家人也都在嘉兴城中,若说他因为全家上下的性命,而受倭寇胁迫,发信谎报军情,这确有可能。”


        

“可锦衣卫是从金陵城来的,于此地毫无瓜葛,倭寇无法用他们的家人协迫,放他前来报假信,似乎有点说不太通?”


        

这句话便宛如一道惊雷,将蓝玉炸醒。


        

他惊疑问道:“难道,他报的军情,还是真的不成?”


        

偏将轻轻点了点头。


        

“也只能如此解释了。”


        

“这怎么可能?”


        

蓝玉失声脱口。


        

五百兵马,将数万倭寇和反贼击败,就已经是离谱到家了。


        

再攻下松江城?


        

太孙殿下带的,怕不是新军,而是天兵吧?


        

偏将细细看了看被拿下的那名锦衣卫,才在蓝玉耳边附耳道:“这名锦衣卫,末将隐约见过几次,虽不曾与他有过交往,但还有些印象,错不了。”


        

“就算信件,腰牌,衣服都可以造假,但人总不能造假吧?”


        

蓝玉身躯颤抖了一下。


        

不是假军报?


        

竟然是真的?


        

他还是无法相信。


        

但既然连人都是真的……


        

蓝玉挥了挥手,示意亲兵将他放开。


        

“本将暂且信你,你就随我的军马,一起赶往松江府城。”蓝玉冷冷道:“若是有诈,本将必将你碎尸万段。”


        

那名锦衣卫也怒气上来了。


        

好好的前来报捷,没有奖赏不说,还被质疑,甚至差点砍了脑袋。


        

这蓝玉怕不是脑子有坑吧。


        

他愤愤道:“若是军报属实,到了松江府城,蓝大将军又准备如何呢?”


        

蓝玉怔住。


        

那名锦衣卫也不等他回答,接着道:“若是属实,到了松江府城,还请凉国公当着全军将士的面,学三声狗叫,如何?”


        

“你……”蓝玉大怒。


        

“学就学!”他狠狠道:“只要大军真的这么快就拿下了松江府城,本将就算学三百声狗叫,又有何妨?”


        

……


        

一千五百兵马,当即出发。


        

一路自是畅通无阻。


        

很快,便已看到了松江府城。


        

城墙上,李素孝正在眺望下方。


        

自太孙殿下带新军出征之后,陆陆续续看到有不少在嘉兴城下被击溃的败军,逃了回来。


        

人数还不少。


        

好在这些人,早已被新军杀怕了。


        

见到松江府城也已被攻下,更加胆怯。


        

他们根本不敢在城下多呆,便各自逃命去了。


        

倒是让城中的李素孝大大松了口气。


        

毕竟只有八十余人,又没有新军手中那样的神器,几乎就是唱空城计,他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太孙殿下连番创造奇迹,才夺回松江府城,可不能在自己手中丢了。


        

终于。


        

今日等到了大队明军抵达。


        

为首的将领,正是大将军蓝玉。


        

李孝素在城楼看得清清楚楚,当即令人打开城门,迎接大军进城。


        

可另一边,蓝玉还是半信半疑。


        

看到城门缓缓打开,他当即传令:“全军戒备。”


        

眼前的一幕,怎么看都有些不对劲。


        

蓝玉又看了一眼旁边那名送信的锦衣卫,却见他“格格格”的大笑了起来。


        

似是在嘲笑他的举动。


        

笑得前俯后仰,捧腹弯腰。


        

蓝玉不由得瞪了他一眼,再转头望向城门的方向。


        

他有些犹豫,要不要让大军进城呢?


        

此番只带了一千五百兵马,若是城中的倭寇和反贼设下埋伏……


        

一念及此,蓝玉便吩咐道:“派出探马,去城中打探虚实。”


        

话音刚落,却见城内出来几人。


        

皆身着锦衣卫的服装。


        

领头的人,正是锦衣卫副指挥使李素孝。


        

“凉国公,你可算是来了!”李素孝热情迎接。


        

蓝玉脑海里一片空白。


        

他当然认得锦衣卫副指挥使!


        

但越是这样,越是震撼。


        

刚才的军报,是真的?


        

数万倭寇和反贼,就这样灰飞烟灭了?


        

松江府城,就这样夺回来了?


        

这玩笑开大了啊!


        

“李大人,松江府城,真的夺回来了?”蓝玉还是没有放松警惕,半信半疑的问道。


        

李素孝听他这般问,顿时愣了愣,旋即大笑。


        

“凉国公,若没有夺回来,我如何能出现在这里呢?”


        

他一边说,一边笑。


        

“我怎知你是不是与倭寇勾结呢?”蓝玉反问道。


        

“这……”李素孝有些哭笑不得了。


        

看着对方如此严肃认真的神态,只好说道:“凉国公大可派人进城探寻一番。”


        

“好!”


        

蓝玉使了一个眼色。


        

一名偏将当即带着一百余士兵,往城中奔去。


        

很快,偏将在城楼上大喊道:“大将军,松江府城真的收复了,里面没有倭寇,没有埋伏。”


        

什么?


        

蓝玉怔在那里。


        

其实,这一路行来,他已经渐渐相信了。


        

到了松江府城前,更是如此。


        

但他脑海中总有一个念头,在不断的说“不”。


        

不!


        

不!


        

不!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他打了一辈子仗,也有过无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绩。


        

但就没有听说过么离奇的事。


        

这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啊!


        

若是这都可以,我一辈子的仗岂不是白打了?


        

我三十多年的经验,连这么简单的判断,都还会出错不成?


        

正因为如此。


        

他才拒绝相信。


        

直到现在,铁一般的事实摆在面前。


        

蓝玉心中那堵顽固不化的经验之墙,才彻底倒塌。


        

他不得不信了。


        

蓝玉深吸了一口气。


        

当即询问经过,李素孝便将战争过程,全部说了一遍,自然少不了对太孙殿下的极尽吹捧。


        

蓝玉怔怔听完,整个人就愣在那里。


        

南征北战几十年,就没有听说过这么离奇的战役。


        

整个过程都是荒谬的。


        

就好像是在听神话故事一般。


        

太孙殿下怕不是兵仙转世吧?


        

不。


        

兵仙重生,都要甘拜下风了。


        

“凉国公,是不是可以兑现承诺,在全军面前,学三声狗叫了?”之前报信的锦衣卫可还憋着一可恶气。


        

想到自己差点因为报捷而掉了脑袋,就觉得愤慨不已。


        

锦衣卫素来是见官大三级。


        

京中大小官员,见到锦衣卫无不礼敬万分,他何曾受过如此侮辱?


        

何况还是去报捷的啊!


        

李素孝正侍斥责那名锦衣卫。


        

眼前之人,可是堂堂的凉国公。


        

陛下都要敬他三分,你一名小小的锦衣卫,怎可对他如此无礼?


        

话未出口,就见蓝玉一张脸已是涨得通红。


        

他大声喝道:“叫就叫,太孙殿下能打下如此战绩,说不得是二郎神下凡,我蓝玉便做一回哮天犬,又有何妨?”


        

他知道此番骑虎难下,身边的人可都听着了。


        

军中无戏言。


        

何况他还是堂堂大将军,怎么也不能食言啊!


        

但也不忘先给自己脸上贴一点金。


        

旋即张开大嘴,鼓足中气,高喊出声。


        

“汪!”


        

“汪!”


        

“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