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熞越想越觉得精神。


        

发票的作用其实有很多。


        

但是放在如今的这个年代,最大的作用便是真实,统一。


        

毕竟这个年代可没有互联网。


        

不少商户,要走遍各地。


        

可能在嘉兴府缴纳了税款,但是到了金华府,却被当地告知还要接着缴税。


        

为什么?因为没有发票,也没有凭据。


        

一切全都凭商人一张嘴说。


        

退一步来说,就算是官府开了证明,另一个地方的官府也未必承认。


        

该缴税,还是要缴税。


        

当然,这也不能怪官府,毕竟证明可以造假,他们没有办法分辨真假。


        

再有一种可能,便是当地的官府想要捞点油水,所以即便是商人拿出了带有官印的证明,官府同样不认。


        

如此一来,造成的后果,便是各個地方收各个地方的税。


        

不管你其他地方交了多少税,到我这里,还是要再交一遍。


        

其他的证明?不算数!


        

而这些钱,多半也都进了当地官员的腰包。


        

毕竟天高皇帝远,收了多少税,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而商户,则是想尽一切办法逃税,伪装,造假……


        

长此以往下来,对于经济没有任何的好处。


        

朱允熞越是想,就越觉得心惊肉跳。


        

明朝末年,经济大崩溃,恐怕未必没有这方面的原因。


        

好在,自己想到了发票。


        

有了税务机构开具统一的发票,有了专门的税收机构,则可以大幅度的杜绝这种状况。


        

再辅以复式记账法,就算有人想要徇私舞弊,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发票监控国家经济的运转。


        

大到富甲一方的富商,小到街边的小贩。


        

只要有了发票,他们的收入,支出,资金流动向了何处,等等等等,全都一目了然。


        

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处理这些,也绝非难事。


        

而且这个时候,大明已经有了纸币。


        

老朱早在很久之前,就印制了“大明通行宝钞”,而且防伪也做的相当不错。


        

纸币,复式记账法,发票,税务部门……


        

种种元素加在一起,已经有了后世经济体系的雏形了。


        

虽然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细化,但只要有了一个好的开端,这些东西并不算难题。


        

朱允熞思如流水,奋笔疾书,将自己想到的每一个点子都记了下来。


        

莺儿在一旁看得云里雾里,好几次都忍不住开口想要问。


        

但又怕打断了朱允熞的思路。


        

只好在一旁安静的陪着,一边帮着磨墨,一边小心翼翼的伺候着。


        

朱允熞拄着下巴,依旧在沉思。


        

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很快,朱允熞又想到了一个东西,商证。


        

所谓的商证,其实就是营业执照。


        

后世的任何生意,无论是餐饮还是商店,都需要营业执照,这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其实也有特许经营,类似营业执照的东西。


        

只是体系不完善,更多的,是给少数商人一种是特权的体现。


        

所以商证的事情,必须要落实下去。


        

办证一是为了监管,二是为了消除的反对。


        

朱允熞知道,几千年重农抑商的思想,没那么容易扭转。


        

老朱登基之后,还规定了士农工商,各司其职。


        

也就是说,只有商户才能经商。


        

并且,老朱亦是重农而轻商人。


        

商人的确有钱,但身份很低贱。


        

举例来说,在这个重男轻女的年代,许多商人却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女儿。


        

为什么?很简单。


        

有了女儿,他们就可以将女儿嫁给官宦子弟,从而跻身“上流社会”。


        

所以,经商的门槛其实很高。


        

没钱的人做不了,有钱的人不愿意自降身份去做。


        

很多时候,商户往往是世族豪门的仆役。


        

如此一来,也使得商品流通困难,物价上涨。


        

很有可能在某地只要一文钱的东西,来到了另一个地方,就变成了一百文。


        

对于整体经济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太好的事。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老朱虽然很厉害,不过对于现代经济,可谓是一窍不通。


        

毕竟此时距离朱允熞所在的后世还有几百年的时间,有时代的局限性。


        

想要一下子将老朱的想法扭转过来,根本不可能。


        

但却也可以一点一点的改变老朱对某些事物的看法。


        

比如说,这个商证就是任何人都可以申请。


        

因为这本质上来说,这不是经商的证,而是交税的证。


        

合法交税,才能合法经商。


        

如此一来,朝廷也就有了收税的理由。


        

申请办商证,就是申请交税。


        

经商朝廷要限制,官府不乐意。


        

但申请交税的话,无论是朝廷还是地方官府,都没有理由拒绝。


        

哪有给钱不要的?


        

“所以,商证……应该改成税证。”朱允熞喃喃自语。


        

好似一窍通,百窍通。


        

朱允熞一下子又冒出许多想法,他奋笔疾书,将这些所有想法全都记录了下来。


        

揉了揉额头,朱允熞问道:“现在什么时辰了?”


        

莺儿轻声回答道:“四皇孙,已经丑时了。”


        

朱允熞点了点头,思考中的时间过得总是很快,不知不觉已经这么久了。


        

“这么晚了,你也去休息吧。”朱允熞说到,紧跟着也收起了笔。


        

隔日,朱允熞正在书房里面写奏章。


        

他将昨天晚上所想到的,关于税证,复式记账等等的想法整理好。


        

并且按照顺序写在奏章上。


        

“哎——”朱允熞叹了一口气:“写毛笔字,还真是累啊。”


        

实际上,他前世还专门练过毛笔过,远比一般人强。


        

繁体字也因为练毛笔字的缘故,认识了不少。


        

再配合原身的知识,写起来倒也没有什么障碍。


        

写的久了,手腕也会觉得酸痛无比。


        

用力甩了甩胳膊,朱允熞深吸一口气,又想到了自己现在的处境。


        

想要有更多的的话语权,这件事就必须办好。


        

想着,朱允熞静下心来,再次提起了笔。


        

哗——


        

门被推开,一名小太监弯着腰走了进来。


        

“参见四皇孙!”


        

“有话就直说吧。”朱允熞头也不抬,继续写字。


        

小太监恭敬说道:“启禀四皇孙,应天府尹顾端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