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话,顾端本不打算和朱允熞说。


        

毕竟,在他看来,朱允熞还是一个孩子,一个年仅七岁的娃娃。


        

卜家的事,可以与蓝玉说。


        

但与朱允熞打交道之后,顾端立即明白,此人不能以小孩子待之。


        

故而,才拿定主意,出言提醒。


        

他声音极小,唯恐旁人听到。


        

“够了!”朱允熞却不顾忌,大声呵斥道:“国法在上,岂容私情?今天就算是舅佬爷亲至,我也照抓不误!”


        

“若是沾亲带故便称误会,那立法何用?”


        

“春秋言法不加于尊,但我却偏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一番话说完,朱允熞能够明显感觉到,所有人看他的眼神再一次变了。


        

“这……下官知道了。”见朱允熞态度坚决,丝毫不顾忌旁人,顾端也不敢多说,很快便告辞,带人离开了。


        

转眼间,码头上就只剩下一众围观的百姓了。


        

或许是热闹看完了,或许是惧怕朱允熞,不多时,百姓便也都散去了。


        

“四爷,我们,回府上吗?”莺儿小心翼翼的问道。


        

朱允熞想了一下,道:“不,不回府,带着甘薯,进宫!”


        

……


        

朱允熞来到皇宫的时候,天色还早。


        

老朱正在书房看书。


        

看到朱允熞来了,老朱笑呵呵的放下书卷:“呦!小包青天来了!”


        

朱允熞微微一顿,这才知道,原来今天的事情,老朱全都知道了。


        

消息真灵通。


        

他有点不好意思的笑道:“皇爷爷,你这是在取笑熞儿呀?”


        

老朱连忙正色道:“怎么会?熞儿今天做得很好,皇爷爷高兴还来不及呢!快给皇爷爷说说,今天的小包青天,是如何断案的。”


        

朱允熞天真一笑,又恢复了小孩子模样,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解释清楚。


        

详细听了整个事情的经过,朱元璋故作沉吟问道:“熞儿,卜思北家里,做着很大的生意,又是你舅佬爷的人,你不怕他生气么?”


        

说完,朱元璋饶有兴致的看了过来,仿佛要把朱允熞看透一般。


        

察觉到老朱的目光,朱允熞坚定道:“国法不容玷污,贪赃枉法之人,必须严惩!”


        

“这是爹爹从小便教我的道理。”


        

“公是公,私是私,国法无情,岂能因私废公?何况贪官污吏,欺行霸市之人,人人得而诛之!”


        

看着嫉恶如仇朱允熞,朱元璋一下子怔住了。


        

他一句话也不说,就那么怔怔的看着朱允熞。


        

似乎,他看到了什么。


        

足足愣了好半天,老朱才哈哈大笑,笑声爽朗,好似将所有的阴霾一扫而空。


        

“好!好!好!”


        

老朱连说了三個好,伸出大拇指道:“不愧是咱老朱的孙子,好!”


        

朱允熞知道,朱元璋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


        

老朱出身贫寒,且正值元末,黑暗混乱的时代。


        

各级贪官污吏层层剥削百姓,朱元璋一家也是深受其害。


        

他从小到大不知道受了多少贪官污吏的苦,家里几口人也因为被层层剥削加上饥荒等因素而活活饿死。


        

朱元璋甚至连安葬他们的钱都没有。


        

因此,他对贪官污吏的痛恨是深入骨髓。


        

当上皇帝之后,设定了最严苛的刑法。


        

凡官员贪污六十两白银以上者,处死。


        

卜家的事,他未必完全不知道,但一直没有动手。


        

并非是老朱变了。


        

而是这就是政治,因为,还没有到时候。


        

朱允熞想起历史上著名蓝玉案,除了蓝玉被剥皮,满门抄斩之外,朱元璋杀了一万多人!


        

在朱允熞看来,蓝玉造反几乎肯定是假的。


        

那只是朱元璋为朱元炆继承皇位扫路。


        

朱元璋虽然爱民如子,但也同样杀伐果断,心狠手辣。


        

以前,朱允熞还只理解成政治需要。


        

老朱心狠,杀得人头滚滚。


        

现在看来,并不完全如此。


        

他杀的人里面,应该有大部分真的是贪官。


        

并非冤杀。


        

老朱借这个名义,清理了一下大明官场。


        

看来,水真的很深啊!


        

历史远不是表面上三言两语的记载。


        

想着,朱允熞下意识的打了个冷颤。


        

就在这时,朱元璋像是突然想起什么,问道:“对了,熞儿,刚才你说,你找到甘薯了?”


        

朱允熞回过神来,道:“皇爷爷,熞儿正想和你说这件事情呢。”


        

朱允熞拍了拍手,很快,便有几个侍卫将一箱子甘薯抬了进来。


        

老朱凑上去,拿起一个甘薯反复的打量。


        

“这就是甘薯……居然,还真的找到了!”


        

“嗯,熞儿也没想到,竟然这么容易。”朱允熞道。


        

“这东西,真的那么有用?”朱元璋眯着眼睛问。


        

“皇爷爷有所不知,这甘薯的产量,可是高的很呢,”朱允熞解释道。


        

“到底有多高?”


        

按照古代一斤十六两的数字,朱允熞暗暗换算了一下,道:“仅仅是一亩地,便可产出最少两千五百斤!”


        

其实对于这时候一两到底多重,一斤又是多少,他也有些听不准。


        

也没有后世标准的称重器量一下,只能估算。


        

不过,就算有不小的误差,他也有底气说这样的话。


        

毕竟,后世甘署的产量,最高可以达到3000公斤,也就是6000斤以上。


        

“什么?两千五百斤!还是最少?”老朱激动的蹭的一下站起来,双手都有些无处安放了。


        

要知道,明朝初期,按一斤十六两换算,亩产不过两百斤左右。


        

“这甘薯的产量,竟能直接翻了十倍不止?”老朱瞪大了眼睛,显然是被震撼到了。


        

但旋即,他发现自己的失神。


        

“熞儿,伱不过是听人道听途说而已,如何能这般言之凿凿呢?”


        

这?


        

朱允熞一下子愣住了。


        

他总不能说我从后世穿越来的,对这一切都了如指掌吧?


        

思索了片刻,朱允熞道:“皇爷爷,从您给孙儿布置任务之后,孙儿就去打听了,这都是从海外回来的人说的。”


        

“他们都这样说,想来是不会有假了。”


        

“皇爷爷,熞儿说的是实话,并且,甘薯营养丰富。一个成年人一天至少要吃一斤粮食才能吃饱,但若是甘薯,只要半斤就可。”


        

“竟然……如此……”老朱目光贪婪的看着手中的甘薯,眼睛竟是有些湿润了。


        

他反复的打量着,就像是看着心爱的宝贝。


        

过了好久,老朱才依依不舍的放下甘薯,激动的说道:“熞儿,若这甘薯真如你所说,我大明将再也没有那么多饿死的百姓!”


        

“你就是大明的第一功臣!”


        

“咱这就找人种……不,不……不……不!”


        

朱元璋激动的摇头,斩钉截铁道:“咱要亲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