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览经义只入门的唯识论结出了果子!


        

梁渠整个六月下半月听到的最好消息莫过于此!


        

算一算光景,他二十九日突破奔马,当天收服疤头率领的野生江豚群,收获虎噬人卣与冥木根佛雕。


        

到今天经历整整有一个月!


        

老和尚是谁,臻象宗师!


        

为研究经义期间有多刻苦,梁渠亲眼目睹,不敢想象他自己来钻研需要花费多久。


        

难怪常言道不入狼烟莫栽树,不入狩虎莫养树。


        

武者们常把创造功法,武学比喻为种树。


        

各类经义典籍是种树需要的养料,树木汲取各方养分,生结出的果子,便是完整的武学,功法。


        

俗语所谓不到狼烟,无需去琢磨创造什么功法,武学,即“莫种树”。


        

哪怕狼烟武师偶然间种下树,也别想着去养它,只有到狩虎大武师境,方有资格专门培养一番。


        

至于再往下,只学会摘果子就可以了。


        

听人劝,吃饱饭。


        

梁渠贵有自知之明,未学走先想跑,想从经义里面总结出功法,好比初中生未学导数要去熟练运用微积分。


        

更别说遍览经义只入门的唯识论,他有没有接触的资格尚且要打个问号。


        

好高骛远的事做不得。


        

今后若是成为臻象宗师,乃至是武圣,他有大把的时间去读各类经义。


        

“大师今夜特地等我?”


        

“然。”


        

老和尚侧开身子让出通道,梁渠掸掸身上灰尘,忙跟随老和尚进到西厢房。


        

房内除去一张床,一個书架,一张长案外几无他物,简单素雅得很。


        

那长案上左边大量稿纸整齐堆叠,右边端放砚台,靠边的笔架山上兼毫笔墨迹未干,散逸出淡淡墨香。


        

两张卷轴并行摊放于案上,上边一份纸质稍厚,颜色微微泛黄,是梁渠带回来的《成唯识论结》原稿。


        

底下一张更洁白,内容相同,行列间留有许多勾画批注,明显是老和尚重新誊抄出来一份,以便做笔记。


        

老和尚来到长案左边,从堆叠的稿纸上数出数张,交予梁渠。


        

梁渠恭敬地接过稿纸,扫过一眼封面。


        

《耳识法》。


        

与耳朵有关?


        

翻过封面,梁渠带上猜测细细端详。


        

稿纸开篇并没有上来就讲所谓的耳识法,老和尚先用自己的话总结了一番《成唯识论结》的大致内容。


        

唯识法中以八识为中心,所谓八识,老和尚言简意赅。


        

“前五识,为耳、眼、鼻、舌、身;第六识,为意识;第七识,为潜在识;第八识,为一切之根本的种子识。”


        

《耳识法》便是老和尚花费一个月时间,总结出八识中的第一识,是整篇《成唯识论结》中最简单,最初始的一部分。


        

“一切诸法,皆无自性,以我之心,识之万相……”


        

金明油灯下,梁渠盘膝坐在蒲团上通览一遍,对耳识法上的内容迷迷糊糊。


        

《成唯识论结》已然是总结过的。


        

《耳识法》又是老和尚的三度翻译。


        

可即便如此,他仍似懂非懂。


        

好像明白了,又好像不明白。


        

莫非自己没有慧根?


        

老和尚见梁渠眉头紧皱,出言点拨。


        

“风过长林,枯叶作何声?”


        

梁渠想了想。


        

“沙沙?”


        

“翠叶又作何声?”


        

“唔……哗哗?”


        

“闻生与死之别耳。”


        

嘶!


        

梁渠脑海中仿佛划过一道闪电,拨得云雾见青天。


        

请访问最新地址


        

再低头看手中的《耳识法》,字里行间的含义变得清晰透彻。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所谓耳识,并非是单纯的练习听觉,以达到听到千里之外,万里之遥的效果。


        

听得再远,听得再细有何用?


        

无非趴墙角更顺利些。


        

翠叶与枯叶所作之声截然不同,耳识可辨生死之差!


        

比起单纯的听力强弱,耳识更是一门处理声音所蕴含深度信息的技法!


        

万象万物,听之识之!


        

此为耳识!


        

不愧是一代圣僧,立意竟如此之高。


        

以此类推,眼、鼻、舌、身又该如何?


        

圣僧牛逼!


        

老和尚牛逼!


        

梁渠心下叹服,握着《耳识法》起身。


        

“大师可有誊抄本,能否容许我将此法带回去仔细研学?”


        

老和尚伸出手,做出一个“请”的动作。


        

耳识法是他钻研出来的不错,但《成唯识论结》是梁渠拿来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梁渠,《成唯识论》不知会尘封多久,谈何《耳识法》,


        

成果自然共享。


        

获一奇法,梁渠心情愉悦。


        

他走到门口,忽想起一事,转身问道。


        

“大师,那座冥木根佛雕,我能不能把下面的莲花底座给锯下来。”


        

冥木能平和人心,助长思维,开慧启蒙。


        

雕成木坠,食指大的一块,孺子常年佩戴,会比旁的小孩更加聪慧。


        

更能助长武者开悟。


        

梁渠每天用蜃虫睡觉,旁边放着佛雕,思维明显更快,做完梦中训练也没那么疲惫。


        

好东西不能自己用,只一整块佛雕不好分,便打起下头莲花底座的主意。


        

只是装藏装的《成唯识论》,整个佛像雕的是哪位圣僧不言而喻,冒然锯掉不太好,得过来问一问专业人士的建议。


        

老和尚闻言眉毛微扬。


        

他沉默半晌。


        

“你要作何用处?”


        

“送人。”


        

“多少份?”


        

梁渠稍微数一数:“三十份吧,一份得拇指大。”


        

师父那边十份,徐岳龙那边十四份,陈庆江家的小顺子和小奎一份,老和尚一份。


        

加起来共要二十七份,自己一份随身带,剩下两份放着,说不得以后有用。


        

“拿来佛像予我。”


        

梁渠立马从房间内搬出到他大腿处高的木雕佛像。


        

老和尚接过佛像,望了梁渠一眼,微微摇头,随即伸手合上莲花座底,再掀开,整个底座上的莲花竟好似开花似的落下一片花瓣来!


        

梁渠瞳孔微缩,他敢保证,整个雕像除去背部一块盖板,整个是一体的!


        

如何做到的?


        

老和尚的劲力掌控简直匪夷所思,仅通过手掌发力,完整的削下一片莲花叶瓣?


        

不消片刻,三十片莲花从莲花座上依次褪下。


        

整个佛雕底座虽小上一圈,却保持了原貌!


        

老和尚整齐叠放,交予梁渠,语重心长。


        

“万不可做那暴殄天物之事,今后再有取用,来寻我便是。”


        

梁渠难得尴尬,老和尚一手剥叶法着实令他大开眼界。


        

“大师说的是。”


        

请访问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