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万程打仗不行,看人还是很准的。


        

从王五释放俘虏这件事上,他便断定此人极有可能是明军当中潜在的动摇份子!


        

事出反常必有妖。


        

夔东地区的明军同清军打了快二十年,双方可以说是杀红了眼,因此不管是清军还是明军都不会随意释放俘虏,更多的是就地处决,以此来打击对手的有生力量。


        

突然间,明军当中冒出个可以说是无条件释放清军俘虏的人来,这让牛万程惊讶之余肯定会忍不住思考其中蕴含的意味。


        

就是扒开事件的表面外衣往深层次去想、去看。


        

摸一摸、抠一抠,把事情彻彻底底的整明白。


        

于是在确认自己同部下性命真的无忧后,牛万程试探性的提出予其“体面”这一非份要求。


        

结果,那个名为王五的年轻明将竟然真的答应了!


        

这让牛万程惊喜之余的同时意识到这个王五能打是能打,但其也不是耳目闭塞的聋子、瞎子,很有可能知道明朝大势已去不甘心给明朝陪葬。


        

又因方方面面原因下不定决心,于是便想先通过与他牛副将的“交好”给自己留个后路。


        

极有可能这个王五是想通过他牛万程同湖广提督董学礼、湖广总督张长庚接上线。


        

将来万一事不济,这条线也许就能救他一命!


        

想法基本上是对的,推理的逻辑也没什么错。


        

就是方向错了。


        

王五释放牛万程的确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但不是降清的路,而是突出去的路!


        

可笑浑不知自己把大方向弄错了的牛万程却沉浸在自己的假想中,且越陷越深,不知哪来的灵光脑子一拍就派人去劝降王五了。


        

还好心提醒王五想要在大清荣华富贵,最好是把那个清军上下都在流传的定武伪帝弄到手中。


        

是谓奇货可居。


        

牛万程是真心想劝降王五的。


        

王五肯降,就表明一件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


        

那就是牛比王强。


        

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真正的高手!


        

派过去诱降王五的哨官宋恩毫发未损回来,更加坚定牛副将对王五的看法,也坚定了他继续诱降的决心。


        

当然,牛万程也知道这件事不可能一蹴而就,毕竟这帮残余的明军还挺能打,接连几次胜利后自信心必定爆棚,因此不可能现在就向手下败将投降。


        

只有经过毒打挫折后,对手才会晓得他牛副将的心有多好。


        

聪明如牛副将是绝对不会告诉对手,在他们通往老木崆的路上,正有一群他瞧着都害怕的大兵在等着他们!


        

可怕的大兵!


        

真正的满洲!


        

......


        

王五这边天亮后就开始安排队伍继续前进,除了便于携带的给养和武器外,其余的东西都留了下来。


        

经过一夜休整,明军将士无论是军心还是士气都有一个质的提升。


        

根据王五的部署,依旧将明军分为三支。


        

第一支由他自己亲领,即原来跟随他的明军连同马腾云部归降的数十名反正兵,还有徐霖等十几名脑子抽风了的绿营反正兵。


        

称前队,共有450人。


        

第二支由麻思忠指挥,除了200多老顺军士卒外,就是后面补充的120名马部反正兵。


        

称中队,共有380人。


        

第三支就是张天望指挥的人马,连同家眷800余人,称后队。


        

整个明军现在连同家眷在内也只有1700余人,能作战的仅1300余。


        

这也是为何哪怕打赢清军三次,王五都不敢率部与清军硬碰硬的原因。


        

受益于马腾云、牛万程,原本缺乏装备的明军倒是武装到牙齿了。


        

火铳有300多杆,棉甲基本做到人手一套,弓弩总数增到了200余张。


        

火药同箭枝可以保证明军打一场强度颇高的战事。


        

之所以让麻思忠他们由前军变为中军,主要是考虑老顺军在前两日的战斗中伤亡过大,再让他们充为全军前锋使用有点强人所难。


        

毕竟,老顺军的平均年龄达到了50岁。


        

在这个时代是老人了。


        

“去跟后面的牛副将说一声,大昌我们让出来给他,但他不准再跟在我们后面,起码得在大昌给我呆足两天,否则别怪我再埋伏他!”


        

王五让自己的掌旗哑巴朱三派了个腿脚利索的去牛万程那里说一声,他是不怕那个牛万程有胆背刺自己,但屁股后面老吊着个尾巴也叫人扎眼的很。


        

“队长,那些战马怎么分?”


        

田文过来询问缴获的十几匹战马怎么处置,除了两匹缴获自马腾云部,其它都是牛万程“孝敬”的。


        

对王五的称呼田文还是习惯用队长,而不是跟那新降反正兵一样叫将军。


        

王五看了看不远处那些战马,微一沉思后让田文将马全部交给张天望,用以套车拉人或拉物资。


        

闻言,田文有点可惜道:“这些都是上好的战马,用作拉车的驽马是不是糟蹋了?”


        

意思不如把这些战马分给各队将领用作座骑。


        

作为全军共同认可的主心骨,那匹牛万程的座骑应由队长来骑。


        

“我骑马做什么?”


        

王五笑了笑,摇头道:“在山里骑马还不如两条腿好使。”


        

这话是真的。


        

虽说骑马看着高大威风,但在山地骑马真的是比较蠢的举动。


        

有很大风险叫敌人给放了冷箭。


        

田文听后也觉有道理,便道:“那好,我让人把马送去。”


        

正要走时,就见那个脑子抽了疯竟然放着好好的“连长”不干,非要跟明军干的徐霖带着一帮子营兵走了过来。


        

见到王五,徐霖等人立时跪下行礼。


        

一个个脸上都是崇拜模样。


        

“起来吧。”


        

王五示意这群人起身。


        

“谢将军!”


        

徐霖等人赶紧起身,他们虽是绿营兵,但上下兵服同明军这边没什么区别。


        

明军同绿营交战时,也多是通过旗帜来辩明是敌是友。


        

绿营的军旗很简单,就是一面面绿色军旗。


        

故又被称为绿旗兵。


        

“将军,我等既已反正重新归明,这辫子自然是不能再留了!”


        

徐霖说话间就要带头将自己的辫子割掉,以示同从前阵营彻底决裂。


        

可就在此人拿匕首要割辫子时,耳畔却传来王五将军的声音:“慢!”


        

“嗯?”


        

徐霖等营兵皆是一怔,不明所以的看着王五。


        

王五没有理会他们,而是若有所思的看向田文,道:“我记得前年咱们随虎帅、刘帅去打巫山城时,李国英好像专门让他手下的清军假扮咱们的人,结果害得咱们的粮道被这帮子清军毁了,虎帅他们不得不退兵?”


        

田文点头道:“是有这么回事,当时咱们的人可是叫这帮假明军害苦了。”


        

“嗯。”


        

王五目光从那一颗颗脑后吊有一根细短辫子、额头却是光秃秃的营兵脸上一一扫过。


        

最后落在徐霖脸上,“这辫子有大用处,你们不用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