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大校园,一间化学实验室内,穿着白大褂,一身装备齐全的周瑞,正在摇晃着烧杯。


        

将乙酰水杨酸悬浮在水中,然后加入硫酸铜。


        

充分搅拌,过滤、干燥,并形成粉末。


        

他不是在研究什么,而是在考试。


        

内容的“阿司匹林铜”的制备,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过程,该物质会被应用于农药,真菌防治,和木材防腐。


        

回到沪上后,他又经历了几天密集的考试,今天是他本科阶段的最后一次考核,也是一门实验课考核。


        

说来有些乱,他的考试类目安排,是完全打乱的,今天考大四的,明天考大二的。


        

但无论如何,这场考试算是一个重要的收尾。


        

一旁还站着一位老师,准确的说是助教,一名化院的女研究生,被分配来进行监考。


        

看着周瑞淡定流畅的动作,她感觉自己就像是奥运游泳比赛旁的救生员,大致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但我这工作有什么鸡脖意义?


        

直到周瑞将淡蓝色的粉末收集好后,转身对助教说道:“请检查。”


        

助教愣了愣,才上前查看,然后拿出标准对照表一一打勾。


        

制备的真好.比买来的纯度还高。


        

嗯.刚才看呆了,有些环节忘了是否符合标准


        

干脆全打满分算了


        

等到一切结束后,周瑞褪下了白大褂,准备离开了。


        

助教忍不住说道:“学弟.呃,我是说周总,咱们院的那个太阳能研究所,招研究生么?”


        

周瑞停下了脚步,回头歉意道:“抱歉,前期至少要是博士生.但过两年扩大规模可能会有变化。”


        

化院内部已经通过气,内部人员已经在遴选了,据说前景很强,待遇还好


        

助教看着周瑞远去的背影,感觉有些可惜


        

离开实验楼,周瑞在冷空气和灿烂的阳光中伸了一个懒腰。


        

这样的话,自己的本科就算结束了。


        

“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特事特办的话,大概过两天就能给自己?


        

周瑞拿出手机,有心想要发条微博嘚瑟一下,毕竟今天的“发声”任务还没有完成呢。


        

不过转而又感觉大可不必“周本科”的身份就默默终结吧


        

那今天发什么内容呢头疼


        

路过操场的时候,周瑞听到了熟悉的螺旋桨声,转头望去,几个学生正在操场中央飞无人机,看样子似乎是有组织的活动,十几个人,七八架“灵鸟1”,还有一架“灵鸟1Pro”。


        

呵,真有钱,好羡慕啊


        

隐约想起听李文倩说过,学校成立了一个“无人机社团”。


        

距离寒假没几天了,没想到还在搞活动,看来活跃度很高的。


        

当初答应和学校的“增强沟通”,基本都落到了实处,“开放日”两周一次,社团也建立了起来,“无人机设计大赛”也顺利开始。


        

不过大赛要给大家一点时间,制作一架能飞的无人机,对于大学生来说没那么容易。


        

从报名到参赛有四个月的时间,学校还有指导老师,开明智能也会时不时派员工来指导一下。


        

考虑到这么费工夫,周瑞觉得到时候可以增加一点奖励,再给追加一点赞助,把场面搞得好看一些,隆重一些。


        

正想着呢,手机轻震,周瑞掏出来一看,是赵院长的电话。


        

“小周,你论文拆分的事情,我把第一部分发你看一下,如果没问题,我们准备直接以‘复大太阳能研究所’的名义,投一下《科学》。”


        

再次强调,“复大太阳能研究所”,是投稿单位,一作依旧是周瑞本人。


        

他那篇“干巴巴”的论文,直接从理论到制备方法全撸了一遍。


        

从学界现有的成果来参考比较,“钙钛矿路线”效率被拉升了接近8倍,与传统“晶硅路线”相比,也有两倍的提升。


        

如果直接发布,虽然足够震惊,但也有些浪费,这里面就有些学界的弯弯绕绕了。


        

最后为了配合母校的计划,周瑞同意对论文进行拆分,留出时间和空间。


        

经过赵院长的解释,周瑞才知道之所以赶在这个时间投稿,还有点别的考量。


        

想卡在周瑞本科毕业(程序完结)前。


        

这样周瑞,就是一个本科阶段发过CNS顶刊的科研人了,是一个极少有人拿到的荣誉。


        

学校算是为他考虑,这倒是一个之前周瑞没注意过的点。


        

有赵院长做亲自操刀,这篇拆分后的论文大概只有原先的三分之一内容,而且掩盖了包括大规模制备方法等实质内容,只保留了实验室理论,并且最终效率卡在了16.7%。


        

也就是说:在全新的路线上,刷新了“太阳能电池”领域的效率记录。


        

这里面就是学界的弯弯绕绕了.因为他可以自己再刷新自己的记录.


        

不说在《科学》上整个连续剧,搞个三连发、四连发应该没太大问题。


        

周瑞表示这水论文是门学问,看来发论文也是啊.


        

“东西我发你邮箱里,伱确认没问题和我说一声.其他就不用管了,学院会帮你处理。”


        

“好的,那是不是也可以官宣一下‘太阳能研究所’的事情了?我之前预告过的。”


        

赵院长疑惑道:“预告?什么预告?”


        

“就是我自己的社交账号里,最近在养号,缺内容。”


        

赵院长:“呃我不是很懂,不过问题不大,就今天吧。”


        

这些和学界的流程没太大关系,发就发吧,小周开心就好。


        

周瑞和赵院长约定了一下共同官宣的事宜,然后坐在操场边的长椅上,开始编辑内容。


        

——————


        

“周瑞(开明智能CEO)”


        

“欣喜的向大家正式宣布,开明智能和沪上复大合作(配图:复大的操场上,数架无人机在空中翱翔),‘复大太阳能研究所’正式成立,双方将会就清洁能源领域努力探索,推动能源技术变革,我本人也在其中担任职务。”


        

“我们已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理论效率,提升了三倍左右,且成本只有晶硅路线的50%,正在共同研发大规模制备方式”


        

“最后:台岛是中国的。”


        

@关歌、@沪上复大、@复大化学与材料学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