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听到韩成说出来的话之后,一瞬间,懵住了。


        

不是他没见过世面,实在是这事,过于匪夷所思。


        

韩成所说出来的话,简直是让人猝不及防!


        

他是真懵了!


        

在此之前,他不论怎么想,都没有想到居然会是这么一个结果。


        

居然是大宋向辽国赔钱?


        

不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些人脑子里面是怎么想的?


        

这是说反了吧?


        

看到赵匡胤的这个反应,韩成,朱元璋,朱标他们那是一点都不意外。


        

懵了吧?懵了就对了!


        

这事别说是赵匡胤,这个大宋的开国皇帝了。


        

就连他们这些不相干的人,初次得知澶渊之盟时,也同样是懵,觉得有些上头。


        

打输了给人家赔钱,那也能说得过去。


        

关键是打赢了还要赔钱。


        

这事儿,想想就让人觉得异常的难受!


        

“太祖皇帝你没听错,就是大宋向辽国赔钱,不是辽国向大宋赔钱。”


        

韩成望着赵匡胤,满是郑重的说道。


        

把赵匡胤心里面的那点侥幸,给一下子打消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持续懵逼当中的赵匡胤,望着韩成开口询问。


        

打输了要赔钱,打赢了还要赔钱。


        

这它娘的不是白打了吗?!


        

赵匡胤只觉得一脑门子的黑线。


        

在他心情极为复杂的等待之中,韩成开口给他讲述了澶渊之盟,解开他心中的疑团。


        

“……当时辽军至定州,两军出现相峙局面。


        

宋朝降将王继忠,乘间劝萧太后与宋朝讲和。


        

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


        

初为真宗所拒。


        

因为有割地的要求。


        

后面辽军统帅身死,士气大受打击。


        

而这个时候,宋真宗则来到了澶州城。


        

并且还在寇准的力荐之下,登上了澶州的城墙,与众多将士相见。


        

于是,众将士大受鼓舞。


        

有了这一圈之后,宋真宗放心的回到城南住下。


        

把诸多的事情都交给了寇准来处置……


        

这个时候,辽国方面却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因为尽管他们这次出兵进展顺利,但是战线拉得过长,补给非常困难。


        

再加上孤军挺进宋朝腹地,万一战败,后果不堪设想。


        

萧太后本身也是一个很务实的性子。


        

在出兵之前,她已经做好了可战、可和的两手准备。


        

见辽军初战失利,加上孤军深入,恐难取胜。


        

于是就听从了降将王继忠的建议。


        

派人赴入澶州,转达了自己罢兵息战的愿望。


        

这可谓是正中他的下怀。


        

所以,当即回信表示宋朝也不喜欢穷兵黩武。


        

愿与辽国达成和解。


        

又派出殿直曹利,用作为使臣去与契丹洽谈议和事宜。


        

寇准在听到消息后,急忙赶回南城向赵恒苦谏。


        

称辽国已是强弩之末了,正是打败他们的大好时机。


        

大将杨延昭也派人上书,称敌军人困马乏,我军士气高涨。


        

正应该趁此良机,扼守各路要道,对敌围而歼之。


        

然后再乘胜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


        

可惜的是,赵恒畏敌如虎,只想媾和。


        

而朝中大臣们也都惧怕辽国,纷纷表示支持合议。


        

甚至联合起来攻击寇准拥兵自重。


        

寇准无奈之下,也只得同意与辽国讲和。


        

双方都有心和解,剩下的事情也就好办了。


        

无非就是讨价还价上的问题了。


        

赵恒贪图苟安,财大气粗,也不在乎钱。


        

起先辽国派人说要宋朝归还,被周世宗夺走的瓦桥关南之地,赵恒生怕失去合议机会,也怕割地求和会遭后人唾骂。


        

于是立即派曹利用去议和,并对他说:‘只要不割地,能讲和,辽国就是索取百万钱财,也可以答应。’


        

寇准听到之后,又暗中把曹利用叫了过去。


        

对他道:皇上虽有百万之约,但要是超过三十万,我就砍了你的脑袋……”


        

赵匡胤闻听此言,已经是气的身子都有些发抖


        

赵恒这不争气的玩意儿,也太软弱了!


        

当真是畏惧辽人如虎!


        

什么样的话都敢说得出来!


        

什么事都敢干!


        

原以为他那个畜生爹,就够丢人的了。


        

这怎么看起来,他比他那畜生爹还要丢人?


        

为何就不能听寇准还有杨延昭他们这些人的话?


        

为什么就不敢趁此机会,继续用兵?


        

这个时候,明明是形势一片大好。


        

只要不议和,最起码能够获得一个不错的战果。


        

结果,这样的大好局面,就这样的硬生生断送在他的手里!


        

这要是换成他,面对此等情况,有很大的可能,可以带着人一举把幽云十六州给收复了!


        

可偏偏这个狗屁玩意儿,想要跪着求合!!


        

“曹利用领命去了辽营谈判,最终达成协议。


        

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此论。


        

宋辽以白沟河为界,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藏匿。


        

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在岁币的问题上,辽国求和心切,倒也没有太狮子大开口。


        

几经讨价还价,双方达成了宋朝每年给辽国三十万银绢的数字。


        

曹利用自觉很光荣地完成了任务,兴冲冲地回去交旨。


        

请见之时,赵恒正在吃饭。


        

侍者就问曹利用,许给辽国多少银两。


        

曹利用没有说话,只是伸出三个手指放在额头上。


        

意思是三十万两。


        

侍者误以为是三百万两,真宗得知后大惊:“太多了,太多了。”


        

便召见他亲自盘问,曹利用战战兢兢地答道:三十万两。


        

赵恒听完嘀咕一声,满是惊喜:才三十万,这么少?


        

你很会办事,很会办事!!


        

随后重重地奖赏了曹利用……”


        

“嘭!”


        

一声炸响,陡然响起。


        

却是赵匡胤忍不住拿起斧头,又一次对着那已经被劈砍的痕累累的桌案,又一次发起了冲锋。


        

一斧子一斧子的往下剁!


        

那叫一个咬牙切,面目狰狞!


        

一边剁,一边骂。


        

像是他剁的根本就不是桌案,而是宋真宗赵恒!


        

丢人!


        

实在是太丢人了!


        

丢到了姥姥家!


        

这是什么狗屁玩意儿?


        

太它娘的屈辱了!


        

简直是跪在地上求着人议和!


        

再想想那澶渊之盟上的内容都是什么,赵匡胤觉胸膛都要爆炸了!


        

那个畜生生的儿子,也是一样的畜生!


        

哪有这么办事的?!


        

当真是辱没祖宗!


        

又想到自己不是他的祖宗,心里有多少好受一些。


        

但是再念头一转,想到自己辛苦所得到了江山,居然被这样的货色给糟塌成了这个样子。


        

又变得更气了。


        

只恨不得将他们这些人,都给劈的粉碎!


        

就没见过这样畜生的人!


        

“辽国那边,很快就撕毁了盟约,今后肯定不会遵守吧?


        

只怕这个口子一开,今后便会是无休止的征战。


        

大宋会被不断的放血……”


        

劈了一会儿桌子的赵匡胤,喘了几口粗气之后。


        

望着韩成又一次出声询问。


        

在他看来这是一定的!


        

这样的盟约,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


        

今后大宋别想安生!


        

辽国那边,绝对会欲壑难填!


        

会一次又一次的以各种理由来动手!


        

毕竟这宋朝看起来太软弱了!


        

韩成摇了摇头道:“没有,签订了澶渊之盟之后,宋辽之间,实现了百年之和平。


        

结为了兄弟之国。


        

辽宋之间互通使者,高达三百八十多次。


        

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


        

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辽朝每次派遣使者出使宋朝,宋朝也会给辽使赠送大量礼物……”


        

赵匡胤又一次懵住了,这结果还真是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一个权宜之计罢了。


        

结果他们倒还真的遵守……


        

赵匡胤被彻底的整不会了。


        

以至于,都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些不正常。


        

要不然,怎么和宋辽之间的操作,格格不入……


        

“那……是不是缔结了盟约之后,大宋这边励精图治,用钱买来和平。


        

然后厉兵秣马,准备着进行反攻?”


        

赵匡胤深吸一口气之后,又想起了一个可能。


        

便再次进行询问。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别管今后打赢打不赢,他都觉得比较能够理解。


        

这就跟唐太宗李世民,当初干的事差不多。


        

和突厥签订白马之盟,看似屈辱,却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然后疯狂的卧薪尝胆,再过几年之后,就成功翻盘,一雪前耻。


        

真要这样的话,那也能够理解。


        

但是……想想韩成他们之前所说的,大宋一直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


        

并且再看看赵恒那懦弱无耻的样子,他也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小。


        

但终究还是想要再问上一问。


        

万一是真的了呢?


        

他都不奢求大宋把幽云十六州给拿回来了。


        

只想着他们能不丢人,也就是了。


        

但韩成接下来,却把他的这仅有的希望都给弄没有了。


        

“这澶渊之盟提出之后,宋朝卧薪尝胆之类的全都没有。


        

赵恒以及大宋的众多人,确确实实是觉得这是一个很划算的事。


        

并为此庆幸不已,进行祝贺。


        

澶渊之盟签订后,赵恒以为这是一桩,值得自豪的功业,很是得意……”


        

“砰砰砰砰……”


        

韩成这话说出之后,赵匡胤忍不住又一次握着斧头,疯狂的劈砍了下去。


        

他是真被气到了。


        

丢人!


        

真丢人啊!


        

劈砍了一阵儿之后,忽然又想起这人,可是封禅过泰山的人?


        

顿时就又变的有些期待。


        

他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准备接着问韩成。


        

说不定接下来,还有一些惊喜等着他。


        

这人在这上面,看起来很是懦弱。


        

但是,或许在别的一些地方,能够做出一些非凡的成就来。


        

“澶渊之盟所给的钱财看起来很多。


        

其实,若只算经济账的话,大宋这边看起来还是赚的。


        

因为所给的岁币,只占和辽国对战的百分之一左右。


        

而且,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进行做生意,也是大宋这边获得的利润多……”


        

韩成说着,摇了摇头。


        

“但是,有些时候账不是这么算的,也不能只算经济账。


        

还要算一些别的账。


        

反正……这事儿耻辱也是真的耻辱。”


        

听到韩成这话,朱元璋等人都是纷纷的用力点头,表示韩成说的非常对。


        

这哪里是耻辱?


        

简直不要太耻辱!


        

按照朱元璋的性子来看,这个时候就算是勒紧裤腰带,也要给它娘的打上一场!


        

把他给打废了再说?


        

至于钱,可以后面再赚!


        

“当时除了辽之外,还有一个事情,还是需要着重的提一下,那就是党项人。”


        

“怎么了?他们也攻打我大宋了?”


        

赵匡胤闻言顿时显得有些吃惊,望着韩成出声询问。


        

韩成点头道:“对,不仅仅是攻击了,党项人那边后面还直接建了国,号称夏。


        

史称西夏。”


        

什么玩意儿?!


        

赵匡胤宛若挨了重击。


        

这话说出来之后,对他的刺激是真大。


        

对于这个党项李家,他自然是很清楚的。


        

是唐朝时的节度使。


        

五代十国时,中原这边各种的纷乱。


        

没有波及到他们那一家。


        

至少大范围上没有。


        

所以,那里一直都被他们李家所控制。


        

但是他们那边虽然实际上拥有着很大的自治权,但终究没有建国。


        

而且,也一直向中原王朝这边称臣。


        

最起码在法理上面,属于中原的。


        

五代十国那么乱,李家都没敢建国,从中原正统这边脱离出去。


        

结果到了自己大宋这边统一天下,反而又让他们要从中原这边脱离。


        

这都是些什么事儿?


        

“太平兴国五年十月,李继筠卒,因子幼不得嗣,以其弟衙内都指挥李继捧嗣为留后。


        

当夏州节度使李继捧上台后,情况有所变化。


        

夏州李氏政权内部,因继承问题发生内讧,


        

银州刺史李克远与弟克顺等率兵袭击夏州。


        

被李继捧处死。


        

太平兴国七年三月,李继捧从父、绥州刺史李克文上表宋廷,要求令继捧入朝,免生变乱。


        

太宗即遣使诏命李克文权知夏州,以西京作坊使尹宪同知州事……


        

李继捧被迫于五月举族进京,向宋朝献出夏州节度使所属“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留居京师。


        

但李继捧的族弟,银州蕃落使李继迁不肯入京,伪称出葬奶娘,率数十人,逃到了夏州东北三百里的地斤泽。


        

集结武装,进行袭扰宋朝边境的活动。


        

对于李继迁,以前宋朝这边一开始根本没有放在眼里。


        

觉得不过是一个不足挂齿的人。


        

可以也很快就将其给灭掉。


        

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李继迁越打越强。


        

这个被他们认为可以轻易灭掉的人,却让宋朝吃尽了苦头,颜面大失……


        

……雍熙四年二月,李继迁攻夏州,败宋军于王庭镇,进围州城。


        

又配合辽军,不断袭击宋西北边境。


        

大宋君臣以屡次用兵失败,疑李继捧泄露朝中机密。


        

出继捧为崇信军节度使。


        

继徙陕西路威德军节度。


        

端拱元年五月,采用宰相赵普“以夷制夷”的策略,重新起用李继捧为定难军节度使。


        

及银、夏、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赐姓名赵保忠,回镇夏州。


        

令其招抚继迁。


        

李继捧回到夏州,与李继迁通款。


        

继迁则通过继捧与宋虚与周旋。


        

淳化元年,十月,继迁攻夏州,获胜,并向辽报捷。


        

当时辽与宋战于徐河失利,为促继迁进兵,乃于十二月,晋封继迁为夏国王。


        

二年八月,遣使以收复银、绥二州告辽。


        

上宋所颁敕命,并屯兵王庭镇,伺机再复夏州。


        

九月,继迁被继捧夜袭,败逃途中,又遭族兵重创,于是又逃入地斤泽……


        

……至道二年,李继迁截夺宋军粮草四十万。


        

又出大军包围灵武城。


        

赵光义大怒,派五路军击李继迁。


        

皆败北。


        

赵光义崩后,宋真宗即位。


        

为息事宁人,割让夏、绥、银、宥、静等地给李继迁。


        

事实上承认了西夏的独立地位。


        

宋真宗咸平五年,李继迁率诸部落,攻陷宋朝重镇灵州,改名西平府。


        

后又攻取西北重镇凉州,截断宋朝与西域的商道。


        

截断西域向宋朝的入贡。


        

同时禁止西域诸部向宋朝卖马,严重影响了宋朝的国防军力建设……”


        

“砰砰砰……”


        

韩成的书房之中,又一次响起了一阵的刀劈斧砍,与怒骂之声。


        

在韩成和朱元璋的注视之下,赵匡胤拎着斧头,又是一阵的狂劈。


        

气喘如牛!


        

太丢人了!


        

辽打不过也就算了,连一个党项人那边,也同样是打不下来!


        

还把党项人那边越打越大!


        

最终打的,把那边的地都给丢了!


        

明确割地,让其立了国!


        

这是什么狗东西!


        

咋就这么屈辱呢?


        

看着蹲在地上,疯狂劈砍,把桌子给劈砍的一片一片、比专业的劈柴人劈的还要好的赵匡胤。


        

韩成心里面升起了满满的同情。


        

果然,大宋的历史,谁看谁迷糊,谁看谁觉得憋屈。


        

自己这些后来者,观看之时尚且觉得憋屈异常。


        

赵匡胤这个开国之主,那就更别提了。


        

想了想,就将一个椅子,给放到了赵匡胤的身边。


        

“劈这个吧。”


        

不是韩成不稀罕自己的椅子,实在是这桌子,被赵匡胤劈的太碎了。


        

根本没有大块的。


        

还是再给他个椅子劈上一劈比较好。


        

赵匡胤道了一声谢,拎起椅子,便直接砸在了地上。


        

然后又拎着斧头在那里狂砍。


        

那叫一个状若疯虎!


        

“韩小哥儿,劳烦给我说说,他封禅泰山的事儿吧。”


        

好一阵儿之后,赵匡胤拎着斧头站了起来。


        

望着韩成出声说道。


        

他觉得,他不能再听别的事了,需要赶紧听一些比较好的消息,来缓和一下自己的心情,


        

不然的话,真怕自己会被气死了!


        

这个时候,他觉得听一听这封禅泰山的事儿,应该能够让他的心情,有一个很大的缓和。


        

看看赵匡胤这个时候的样子,朱元璋和朱标知道内情的人,都多少显得有些于心不忍和同情了。


        

他们能看得出来,赵匡胤这是想要听些好消息了。


        

但……关键是这封禅泰山的事儿,可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别的朝代皇帝封禅泰山,那确实是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消息。


        

但到了宋朝时,宋真宗封禅泰山,那就多少有些搞笑了。


        

韩成道:“太祖皇帝,要不……咱缓一缓?”


        

赵匡胤听到韩成这话,顿时又升起了一些不祥的预感。


        

这……该不会是封禅泰山,也有一些别的说辞吧?


        

这想法升起之后,觉得还真有可能就是这样。


        

毕竟燕云十六州,都没有收回。


        

在这等情况下,前去封禅泰山,多少是有些不太好了。


        

韩成他们,会出现一些异样的神情,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就算是没有拿下燕云十六周,既然都能去封禅了,肯定在其余一些方面,也能够有一些,能拿得出手的成绩。


        

就算是再差,又能差到哪里去?!


        

当下就摇头道:“不用了,小哥你直接给我讲就行。”


        

韩成闻言,便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


        

“宋真宗赵恒,对促成盟约的寇准十分敬佩。


        

不料有一天,王钦若却对他说:城下之盟,《春秋》耻之。


        

澶渊之举,以万乘之尊而为城下盟,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了!


        

并称寇准力请赵恒亲征,是孤注一掷。


        

赵恒从此怏怏不乐。


        

景德三年二月,寇准因“无大臣体”而被罢相。


        

王钦若建议赵恒“封禅”,以粉饰太平。


        

又说祥瑞可人为制造。


        

赵恒同意。


        

但又担心宰相王旦将会反对。


        

王钦若自告奋勇,自称说服了王旦。


        

赵恒得知后,心里还是不踏实,就把王旦召来宴饮,饮宴正酣时,命人取出一樽酒来赐给王旦。


        

交代让他带回去同妻儿一起享用。


        

王旦回家后打开酒樽,发现其中盛的全是美珠。


        

他只得对即将到来的封祀,沉默不言。


        

景德五年正月,赵恒向王旦、王钦若说。


        

去年他见到神人降临说,当有天书下降。


        

刚才臣下奏称左承天门屋南兔挂有黄帛,当即是天降之书。


        

随后改当年为大中祥符元年。


        

又决定在当年十月东封泰山……”


        

赵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