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水?”


        

在听到韩成说出了,朱厚照去世的原因之后,朱元璋的眼睛眯起。


        

宛若嗜血猛虎,身上杀意惊人!


        

他原本以为,朱厚照也是如同朱高炽,朱瞻基,以及其余大明很早便去世的皇帝一样,都是因为得病而去世的。


        

若是得了病早亡,虽然让人觉得分外遗憾,不想接受。


        

这也没有办法。


        

疾病这事,是真的不认人。


        

可是现在,韩成居然给他说,朱厚照是落水而死。


        

这瞬间就让他愤怒了。


        

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经历了多少的风风雨雨。


        

他岂能不知道,一个皇帝落水的概率有多低?


        

因为落水而生死的可能,又有多低?


        

那样多的侍卫,都是死人吗?


        

都是干什么吃的!


        

再想想韩成与自己所说的,朱厚照和那些日益强大的,文官集团之间的争斗,分歧,矛盾。


        

以及面对得打了天大胜仗,得胜归来的皇帝,拒绝承认他的胜利,拒绝为其喝彩这,种嚣张跋扈的举动。


        

朱元璋再看不出来这里面,藏着的猫腻,他就不是朱元璋了!


        

他的好儿孙,只怕是被落水吧!


        

“韩成,你与咱好好说说,他是怎么落的水?


        

又是如何落水而身死的?”


        

朱元璋的声音发寒,手不断的在腰间剑柄上摩挲。


        

韩成看了一眼老朱的动作,虽然知道老朱不是针对自己,却也有种想要离老朱远一点的冲动。


        

就知道,谈起这些事,朱元璋肯定会受不了。


        

韩成悄悄的拉开了和朱元璋的距离之后,开口道:


        

“朱厚照落水而亡,据历史记载,还不是落水了一次,而是落水了两次。


        

真正要他命的是第二次落水,


        

至少史书上是如此写的。”


        

竟然落了两次水?!


        

本就愤怒的朱元璋,在听到了韩成的这话后,就变得更加的愤怒了。


        

这些人的嚣张跋扈,当真是远超自己的想象啊!!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造反。


        

得知这个消息,朱厚照直接便要带兵亲自平叛。


        

藩王造反,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毕竟论起来,皇位会落到他们这一支上,就是他们的祖宗,燕王朱棣造反了。


        

也是因此,藩王造反在大明是一件大忌。


        

朱厚照带兵亲征平叛,乃合情合理。


        

可宁王造反之时,面对要亲自带兵平叛的皇帝朱厚照,朝中大臣却都极力劝阻。


        

请求皇帝不要亲征。


        

若朱厚照不通军事也就罢了,可偏偏在这事之前,朱厚照已经通过了应州大捷,向世人证明了他的能力。


        

在统兵打仗上面,他是真有一手。


        

在这种情况下,却偏偏有这样多的人,拦着朱厚照,不让朱厚照去。


        

在此之前,还有一件事。


        

那就是宁王要造反之事,也如同朱高煦一样,是闹的沸沸扬扬。


        

从地方的官府,以及朝中诸多官员,都知道宁王要造反。


        

可偏偏作为皇帝的朱厚照却不知道。


        

而等到他知道了后,想要带兵出征平叛,朝堂之上,又有诸多官员拦着他。


        

当时那边的情形,是真危急。


        

据记载,宁王汇集兵马超过十万。


        

其所在之地又在江西,远离北平。


        

在那边,根本没有什么像太像样的兵马可以平叛。


        

而大明,从开科举之后,南方出身的朝臣就占据主流。


        

而且,就整体而言,都是和皇帝疯狂的争权。


        

而这次造反的宁王,其封地正处在南昌。”


        

“你的意思是说,是这些人发现朱厚照,越来越不好控制。


        

甚至于要控制不住了,远不像他爹朱佑樘那样听话,所以就想着来这么一出,让大明再换个皇帝?


        

而那宁王出自江南,暗中必然会得到诸多江南之人的支持。


        

等到宁王上台后,他们诸多人都是从龙之功。


        

权势必然要超过朱厚照在位之时。


        

所以才会出现宁王造反,造得天下皆知。


        

唯独朱厚照这个做皇帝的不知。


        

后面知道了,想要亲自出征进行平叛,又被这些人给阻拦的情况?


        

这些人,可当真是明目张胆!


        

真就是骑在咱子孙的头上拉屎了!!”


        

朱元璋面色,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


        

韩成道:“虽然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说。


        

但经过后人的各种分析论证,父皇你所说的这些,应该就是最接近事情真相的。”


        

“那面对这事情,朱厚照又是如何应对的?”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望着韩成询问。


        

“这些狗东西,这次可是要颠覆他的江山,夺了他皇位的!”


        

韩成道:“可能是受其父朱佑樘的影响,朱厚照的性格是真的好。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对朝臣们下过死手,没有处死过手下的朝臣。


        

哪怕是斗争最激烈,哪怕是那些朝臣们根本不承认,打了大胜仗着他的时候。


        

他也没有对手下的朝臣,下死手。


        

他想要做事情,总是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另辟蹊径。


        

想要达到,既不与这些人硬碰硬,同时又能摆脱他们,做出一些事情来。


        

比如他改名朱寿,率兵迎战蒙古小王子那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但在这一次宁王造反的事情上,朱厚照罕见的发了怒。


        

对那一百三十多个,跪在那里苦苦哀求,劝他不要亲自带兵平叛的朝臣。


        

他让人动了廷杖。


        

那一次,有十一个身体弱的人,死在了这次廷杖里。


        

把这些人,全部都打了一顿后,朱厚照带兵去平叛了。”


        

“好!做的好!


        

这帮驴入的东西,早就该对他们下手了!


        

早就应该把他们,都给一个个的全部杖死!


        

剥皮揎草诛九族都不为过!


        

这些东西,一个个都属于蹬鼻子上脸的人!


        

最会的就是得寸进尺!


        

伱退一步,他便想进十步。


        

只要你不要他们的命,不给他们一点厉害看看,他们就会永远给你添堵。


        

永远蹬鼻子上脸,各种去试探你的底线。


        

看起来嚣张跋扈,编织出一张张的网,把你给牢牢的捆住,让你动弹不得。


        

你举起刀,咔咔的对他们一阵猛砍。


        

他们一个个也都老实了。


        

只可惜,这朱厚照咱的这好儿孙,下手太轻了,只打死了十一个。


        

若是咱,咱一个个全把他们给杖毙了!


        

他们一个都别想活!


        

什么狗东西,还敢玩这出联合起来,公然威胁皇帝的戏!


        

咱看他们,都是活的不耐烦了!


        

这种人,有多少杀多少,杀上两茬,一个个都跟鹌鹑一样,都老实消停了!”


        

对于这些人,朱元璋很有经验。


        

也是真能下得去手。


        

在他看来,为君之道,除了要掌握臣子之间的相互平衡,也要找到一个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平衡。


        

皇帝强的时候,那些臣子都就会弱。


        

当做皇帝的性子软时,那些臣子就会变强。


        

而且,一旦强起来之后,后面的皇帝想要再将他们压下去,就千难万难。


        

毕竟那些人实在太多了,早就形成了一个个稳固的利益阶层。


        

不好办。


        

“这么说来,朱厚照带兵前去平叛宁王,是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把那个宁王给解决了。


        

粉碎了这些人换皇帝的阴谋?”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


        

朱厚照做出来的这些事儿,他还是挺欣慰的。


        

大明能在中后期,出来这样一个皇帝,也实为难得。


        

只可惜,他有些生不逢时。


        

倘若他的皇位,不是从他爹手上接的,都是从朱见深手上接过来的。


        

在朱见深开创的那些局面上,继往开来,进行做事。


        

只怕有不小的可能,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让大明真正的中兴!


        

可惜,朱见深和朱厚照中间,夹了朱佑樘这家伙!


        

想起这事儿,朱元璋就气得牙根痒痒。


        

朱元璋得出朱厚照平了宁王之乱,也很简单。


        

通过韩成讲述,他也知道朱厚照,在领兵打仗上面很有天赋。


        

打出了应州大捷那等胜仗,一举将刚刚统一的漠南蒙古,给重新打的零落。


        

此时面对造反的宁王,很难是他对手。


        

当然,除此之外,还是因为他从韩成这里,提前得知了朱厚照的结局。


        

接连两次落水,并因为落水而身亡。


        

这若是宁王造反成功,那些人也不会如此的麻烦。


        

也只有宁王兵败,朱厚照平叛成功,那些人狗急跳墙之下,才会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狗胆包天的去行刺他的好儿孙!


        

听了朱元璋的话后,韩成摇了摇头:“朱厚照并没有平宁王之乱。”


        

朱元璋见到韩成摇头,顿时大吃一惊,显得异常意外。


        

这……怎么会这样?


        

朱厚照竟然没有平了宁王之乱?!


        

莫非,他落水是在落败之后才落的水?


        

那也不能落两次水啊!


        

这个想法生出之后,朱元璋忽然又摇头,否决了自己这个想法。


        

因为他想起,韩成曾经与他说老四事情的时候说过,他家老四是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


        

那这样说来,宁王肯定是没有可能造反成功。


        

既是如此,韩成为何还要摇头?


        

朱元璋被韩成所说的话,给弄得有些迷糊。


        

韩成道:“父皇,朱厚照确确实实,没有平了宁王之乱。


        

这倒不是说,宁王造反成功了。


        

而是说朱厚照还没有带兵赶到那里,宁王之乱就已经被人给平了。”


        

“什么?”


        

听到韩成的话后,朱元璋顿时倍感意外。


        

“你之前的时候,不还说那边没有什么可用的兵马。


        

面对举兵造反的宁王,根本无法制约吗?


        

不然这朱照厚,也不可能非要御驾亲征驾了。


        

怎么现在又变成了,他御驾亲征还没到,别人就已经把宁王之乱给平了?”


        

韩成道:“这点确实是出乎了所所有人的预料。


        

我当初在了解这段历史,看到所发生的时候,也同样是无比震动。


        

宁王造反,前后历时四十三天便失败了。


        

之所以根本就没有给御驾亲征的朱厚照,出手的机会,是因为出现了天降猛人!”


        

“这猛人是谁?”


        

朱元璋显得有些好奇的询问。


        

“王阳明,一个在学问上面,有着极大的发展,开创阳明心学之人。


        

后来人,有很多直接将其称为阳明公,阳明圣人。”


        

听了韩成的介绍,朱元璋不由的愣了一下。


        

这不是一个做学问的吗?


        

听韩成这话,这个人在做学问上,非常的有一手,留下的名声不小。


        

可怎么就成了天降猛人了?


        

他这所长,可和平叛不对路啊!


        

“莫非,他是拿着纸笔,拿着书,到那边,给叛军讲学问,把他们给感化了?”


        

韩成道:“父皇,这当真是一个奇人。


        

不仅仅理论知识,牛的一塌糊涂,打起仗来也是真猛!


        

之前根本就没有怎么接触过兵事。


        

但是当时任赣南巡抚的他,在得知了宁王叛乱的消息后,立刻就出兵勤王。


        

召集兵马,东拼西凑,凑出来了一些杂牌兵,直接就朝着宁王进发了。


        

他手下的兵马,大约有几千人,而宁王则号称十万之众。


        

宁王当时已经离了南昌,攻打九江,破南康,还攻打安庆,声势浩大。


        

想要直接攻打南京。


        

南昌那边,他也有安排人守着。


        

阳明先生率兵,直扑宁王老巢。


        

并在七月二十日,就将宁王老巢给攻破。


        

花费的时间很短。


        

前方宁王得知消息后,为之大惊。


        

立刻亲率兵马回援,准备将阳明先生给剿灭。


        

七月二十四日,宁王大军与阳明先生兵马相遇。


        

一番厮杀,宁王兵马败退。


        

到了七月二十六这一天,阳明先生率军大军进攻。


        

利用有利条件,施展火攻,一场火将宁王给烧了个肝胆剧烈!


        

烧了个人心离散!


        

兵马溃散,乱窜!


        

据记载,只那一仗,就令得宁王麾下叛军,被火烧死的加上落水溺亡的,就有超过三万人!


        

不仅如此,包括宁王在内,以及宁王世子,还有宁王造反之后,所封的各部大臣。


        

也都被阳明先生一举生擒。


        

声势浩大的宁王叛乱,就这样被阳明先生,在短短时时间内,就给结束了。”


        

韩成说起这事时,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同时也满心都是敬佩。


        

立言,立德,立功。


        

阳明先生都做到了。


        

这些事儿,真不是寻常人能做到的。


        

朱元璋在听了韩成的这些讲述后,也是不由有些目瞪口呆起来。


        

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说这个宁王太废物不,经打,还是该说自己大明后世所出的这个王阳明太猛。


        

一介文人带兵,就能打出这等辉煌的战果来,当真惊人!


        

“这宁王当真废物!”


        

朱元璋愣了一会儿后,出声评价。


        

“阳明先生,也确实称得上你口中的天降猛人。


        

精心准备了那么久,声势如此浩大,号称十万之众的造反。


        

结果竟被一巡抚带着临时拼凑出来的几千杂牌军,以狂风扫落叶姿态就给扫了一个干净。


        

最关键的是,还都被生擒活捉了这。


        

这位阳明先生,当真是天降猛人!”


        

朱元璋此时,称呼起王阳明,也是阳明先生了。


        

朱元璋讨厌的其实并不是文人,而是那些光说不练,真正的治国本领没有,屁话一堆。


        

各种掏空心思想,要损害大明利益的那些文官。


        

王阳明这种有本事的,朱元璋也一样会尊重。


        

朱元璋作为经常带兵打仗之人,可太清楚生擒活捉,和击溃,击毙之间的差距了。


        

生擒活捉,而且还是直接把宁王,宁王世子等这么多人给包圆了。


        

那要比将他们击溃,或者是击杀,难上太多太多了!


        

“谁说不是,阳明先生真猛人!


        

这一仗,就直接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谁都没有想到,做为赣南巡抚的他,竟然如此能打。


        

不过也是从这之后,阳明先生的仕途开始变的不顺畅了。


        

他做为平了宁王叛乱之人,居然也能被人诬陷为,和宁王密谋造反。


        

后面出兵灭了宁王,是因为觉得宁王不可能成功,怕失败后牵连到他。


        

所以他才召集人马,出兵将宁王给弄死……”


        

纵然是朱元璋,早就已经见识到了这些人的无耻,可这个时候听了韩成所说的话后。


        

还是忍不住的目瞪口呆。


        

这些人,到底是有多厚的脸皮,有多不要脸,还能堂而皇之的说出这些话来?


        

这些狗东西,是怎么把一个平叛的人,给污蔑成和造反之人有联系的?


        

“咱入他娘!!”


        

朱元璋忍不住的骂道。


        

“非要把咱大明的所有忠臣良,将都给排挤走,都给害死了。


        

他们才好为所欲为是吧?”


        

朱元璋这一刻当真火大。


        

只想立刻来到正德朝,去大杀四方!


        

把这些该死的狗东西,一个个都给亲手埋葬了!


        

一个个都是蛀虫!都是虫豸!


        

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自己无比珍惜的江山,到了这些人手里,竟被他们如此残害!


        

如此啃食!


        

当真是令人痛心疾首!


        

韩成也同样是这火大,这些人的手段是真肮脏。


        

深吸了一口气,韩成接着讲述:


        

“阳明先生平了宁王叛乱的消息,送到正德皇帝朱厚照手中之时,朱厚照已经带着兵马,到了路上。


        

当时就有人劝说朱厚照停止南下。


        

但朱厚照这次,却没有听他们的话,依然带兵南下。


        

南下之后,当时朱厚照是想要住在南京紫禁城内的。


        

但是却有不少人,对这个事情进行阻挠。


        

给出的理由是,怕朱厚照在南京紫禁城这里住上一段时间,见识了这边的繁华,过得太安逸舒适了,会贪恋这边繁华,不忍心再回到北平去。”


        

“这什么狗屁借口!”


        

朱元璋忍不住皱皱眉头,出声骂道:“作为皇帝,来到了旧都,皇宫都还在,为何就不能住皇宫了?


        

这些人,只怕是目的不纯,别有用心吧?”


        

韩成闻言,对着朱元璋竖起了大拇。


        

“对,就是目的不纯。


        

他们拒绝皇帝入住皇宫,而是将皇帝给安排在了,一个叫做徐霖的富翁家中居住。


        

结果就是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朱厚照落了水。


        

据记载是钓鱼的时候,不小心掉到了水里。”


        

朱元璋闻言,忍不住握紧了拳头。


        

“这些狗贼,他们还真敢!


        

事情做了之后,还用这样烂的借口给掩饰掉!”


        

“不过这次,朱厚照没事。


        

朱厚照并不是一个傻子,是一个很聪明的皇帝。


        

只不过以往,并不想和这些文官们闹得太僵。


        

可就算是再不想,这个时候他也能觉察到一些人的企图。


        

或者说是从王宁王开始造反的时候,便已经觉察到了。


        

所以他在接下来的几天,接见了阳明先生,与阳明先生谈了很久。


        

也接见了杨一清等人。


        

据记载是谈论了三天三夜。


        

这里,需要着重提一下杨一清这人。


        

此人资格很老,阳明先生可以说,就是他提拔起来的。


        

此前还入过内阁。


        

现在也是有直接入内阁的资格。


        

虽然他们在这里,具体谈了什么,没有太确切的记载。


        

但是根据后世的分析,推断,以及找到的一些材料,再结合当时的形式,以及前因后果。


        

一个被众多人所认可的说法,便是阳明先生这次破了宁王,把宁王老巢,把宁王这些全部给一锅端了。


        

手里面有着很多,和宁王相互勾连之人的确切罪证。


        

涉及到了很多人。


        

其中就包括内阁之中的人。


        

这同样也是阳明先生,为什么在打了那么大的胜仗之后,很快就遭人嫉恨,被人各种弹劾污蔑。


        

且今后仕途不顺的最大原因。


        

而朱厚照的这些举措,就是想让杨一清等人出山。


        

利用这次的机会,重组内阁,来一个大换血。”


        

“这事做成了没有?”


        

朱元璋忍不住出声询问。


        

韩成摇头道没有:“因为还没有开始施行,朱厚照居然非常神奇的,又一次落了水。


        

您说这朱厚照身为皇帝,是该有多不小心。


        

以往从没落过水的人,这次居然在前后间隔如此短的时间里,接连两次落水。


        

神奇不神奇?”


        

朱元璋闻言,面上满是愤怒之色。


        

这些狗东西,是开始狗急跳墙了!


        

但又有些好奇:“这些人胆子是真大,真它娘的张狂。


        

可朱厚照不是手中有兵马,如此重要关头,怎么就能让他们给得逞了?”


        

韩成道:“朱厚照身边有很多人,早就不听他的了。


        

被杨廷和等人所控制。


        

这点儿,有一个事儿倒是能够证实。


        

朱厚照临行之时,曾与刘贵妃说,今后他若派人过来接她,见到约定的信物才行。


        

若是不带信物来接,便是假的,切记不可上当。


        

结果后来,那用来当作信物的簪子,偏偏就丢了。


        

朱厚照不得不亲自将其接到身边……”


        

“他这被渗透的是真严重。


        

这些人,也真的是胆大妄为!


        

果然,人善被人欺!


        

遇到脾气好的皇帝了,他们就敢在你头上拉屎撒尿,胡作非为!


        

这么说,厚照咱的好儿子孙,就是这第二次落水时,就没了命?”


        

朱元璋声音低沉的说道。


        

韩成摇头:“并没有,若是朱厚照在这第二次落水时,当即便毙了命。


        

那么后世之人在研究和说起这段历史时,也不至于会把那些人,给嘲笑成那个样子。


        

实在是他们做事的手法,太粗糙了,完全就是在糊弄鬼!


        

朱厚照第二次落水,依然没有死。”


        

朱元璋听了韩成之言,不由的愣了愣。


        

“既然他二次落水还活着,那自然是能够知道这些人之险恶。


        

是想要彻彻底底要了他的命。


        

那为何不立刻动用雷霆手段,把这些人给剿灭个干干净净?


        

为何还不奋起反击?”


        

韩成道:“这一方面,是朱厚照个人性格原因。


        

另外一方面则是,杨廷和这些人,也已经不想再给皇帝机会了。


        

发现朱厚照没死后,他们这边便立刻以皇帝落水受惊,生了病,不能再在这边待了,需立刻回京医治为由。


        

不由分说,就裹挟着朱厚照回京,不给朱厚照,实行他之前与杨一清,王阳明等人所商议计划的机会。”


        

听了韩成这话,朱元璋的手攥住剑柄,心也揪到了一起。


        

只怕这一返回京师,自己的好儿孙,就要被那些人给接着欺辱,以至于丢掉了性命了!


        

“回到京城之后,经太医院那些太医的医治,那样精壮的朱厚照,落水后受到的风寒,不仅没有好。


        

身体还变得越来越虚弱了。


        

而朱厚照,后面更是住进了他的豹房。


        

在这个过程里,朱厚照曾给内阁下过一次旨意。


        

让人给他从外面寻郎中治病。


        

可结果,这事儿竟然被杨廷和,给直接挡了回来。


        

说太医院里的医生,就已经是整个大明,医术最高明的人了。


        

放着医术最高明的人在身边不用,为何还要舍本取末,去找民间的医者?”


        

“他娘的!!”


        

朱元璋闻言怒骂一声。


        

“这杨廷和好狗胆!


        

厚照这是连找个医者的权力都没了?


        

这人是谁?为何如此张狂?”


        

“杨廷和此人,是朱厚照的老师。


        

朱厚照一直尊称他为杨先生。


        

于正德七年,成为了内阁的首府。


        

后面便一直把持朝政。


        

这人可以说是大明少有的,权倾朝野的大权臣。”


        

“可就算是他是大权臣,朱厚照连个能用的太监都没了吗?


        

他就不能让太监,给他找个医者吗?”


        

这话问出来之后,朱元璋又马上闭了嘴。


        

觉得自己问的这个问题有些愚蠢。


        

那些人都已经撕破了脸,准备治自己的好儿孙于死地了。


        

又怎么可能会留这样的口子?


        

韩成道:“杨廷和此人张狂的很,不仅是外廷,就连内廷基本上也都被他给控制了。


        

而那时,朱厚照所培养的心腹之人,比如掌握兵马的江彬,此时已经被杨廷和给调走了。


        

江彬就算是能感觉到一些事情不对。


        

没有皇帝的旨意,他也绝对不敢有任何的轻举妄动。


        

否则一个谋反的帽子,就会扣在他头上。


        

他将会死的无比凄惨。


        

身体越来越差的朱厚照,还拖着病体举行了一次朝会。


        

强撑着做出了一些安排。


        

将王琼任命为兵部尚书。


        

自从于谦担任了兵部尚书之后,兵部尚书在大明的六部尚书当中,地位就变得不太一般。


        

而王琼此人,据后世诸多人所扒出来的各种推论,说是当时朝中重臣当中,唯一一个没有受宁王贿赂的人。


        

朱厚照把此人,给提拔为兵部尚书。


        

很明显就是想要用他,来遏制一下杨廷和。


        

不过,所起到的效果不大。


        

一个兵部尚书,如何能顶得住内阁首辅?


        

再后面,朱厚照终于是撑不住了,吐血而亡。


        

而哪怕是他最终吐血而亡了,关于他的病,所记载的,也一直是因落水而感染了风寒。


        

是不是挺离谱?”


        

韩成面露讥讽。


        

“感染风寒还能把人感染的吐血而亡?


        

只怕,不是感染风寒吧!!”


        

朱元璋冷冽的声音响了起来。


        

“感染风寒,不会让人吐血而亡,据咱所知,好像是不少中了慢性毒药的,才会吐血!


        

还有,从朱厚照落水,到他身亡中间有多少时间?”


        

韩成想了一下:“有几个月的时间吧。”


        

“砰!”


        

韩成声音刚落下,朱元璋一剑就斩在了桌案上!


        

(本章完)